学术投稿

手术印片诊断卵巢无性细胞瘤一例报告

杨建英;韩玉清

关键词:手术, 印片, 诊断, 卵巢无性细胞瘤, 卵巢肿瘤, 下腹部, 患者, 病例
摘要:1病例患者,张×,女,14岁.因下腹部胀大,质硬3+月,疑似卵巢肿瘤一周,于2002年5月30日来本院就诊.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ET-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在抗肿瘤免疫及促肿瘤生长、转移等方面有着双重作用[1].NO主要参与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并具有细胞毒及免疫功能,是机体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因子,尤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及死亡等方面影响较大.内皮素(ET)不仅是一种缩血管活性物质,而且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1990年Ohkubo[2]发现,培养的人肾腺癌细胞能分泌ET-2,表明其在肿瘤的生长和分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许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产生ET-1,因而肿瘤患者的血中ET-1的水平较高.为了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ET-1水平变化,本研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对28例患者进行了血清NO、ET-1的检测,旨在探讨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毕锋;贺仆;沈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高,有作者认为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2].为进一步了解AC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AMI)及心源性粹死(SCD)患者的血清CR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春雷;陈振祥;焦付丰;刘杰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Hi)的主要生物型,b型株阳性率、β-内酰胺酶产生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应用Hi选择性巧克力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以玻片凝集法分出b型株,以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以(K-B)法测定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分离的186株Hi中以Ⅱ、Ⅲ生物型为主,占40.3%和23.6%;b型Hi(Hib)52株,占28%,产β-内酰胺酶27株,产酶率为14.5%.Hib中产酶20株,产酶率38.5%.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头孢呋辛、头孢克罗、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2.2%和8.6%;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达15.6%、20.4%和55.4%.结论Hib的产酶率显著高于非Hib,β-内酰胺酶阳性株的耐药率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株.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白细胞过滤器及其临床应用

    随着输血器材和输血技术的不断改进,细菌性致热原污染所致的发热反应已明显减少.相对而言血液中的白细胞所致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全血在ACD和CPD保存液中,4℃保存一天后,粒细胞即已丧失功能.输入人体内的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的白细胞,对患者没有作用,相反,会产生许多负作用,常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成人呼吸窘迫症(ARDS)、血小板输注耐受和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输血反应.此外,一些与输血相关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1)等亲细胞病毒存在于人类白细胞上,可通过白细胞的偶然输入而传染.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就开始关注输注少白细胞血液及血液成分.随着临床输血水平和对输血所致疾病认识提高,去除白细胞的输血已成为趋势.

    作者:赵明旭;王谦;胡海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的炎性损害,已知柯萨奇病毒B3(CVB3)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密切.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VMC的诊断主要依靠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酶的检测.cTNT是肌钙蛋白三种成分的T组分,在心肌损害时,可在血清中检测出心肌特异性的cTNT.cTNT对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2].我们对59名临床诊断并经心电图和治疗后证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进行血清cTNT的早期检测.了解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为心肌炎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徐纪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08株志贺氏菌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志贺菌属各菌群在临床上的分布,有利于细菌性痢疾诊治及流行病学调查,现将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3125份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208株志贺菌加以分析报告.

    作者:胡甫留;孙挂兰;王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卫生部临检中心2002年全国临床细菌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据悉山东省各级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绝大多数参加省临检中心的质控活动,仅几个实验室参加全国临床细菌学室间质评活动(EQA).回顾2002年EQA的15份标本,其中有4株临床少见菌株,鉴定有一定难度.通过EQA活动有经验,也有教训,愿与同仁们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取.

    作者:李平;宋晓斐;郑秀兰;李桂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预防医疗纠纷

    在公民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举证倒置原则的实施、循证医学发展迅速、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形势下,检验医学必须进一步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有效预防医疗纠纷.

    作者:刘祥举;赵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伤寒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并且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轻型和亚临床型伤寒病例的增多,使得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因此伤寒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检出带菌者及追踪传染源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伤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很多,较先进的有利用DNA探针或PCR技术检测伤寒杆菌,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还有较多缺点.本文主要研究血常规、肥达氏反应、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检测法(以下简称ELISA)、以及血培养等常规检测方法在伤寒各期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李曼;陈正徐;韩希芹;付海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水中检出放射土壤杆菌一例

    我室于2002年10月从一肾病患者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耀文;薛峰;王增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绿脓杆菌血清学分型的观察分析

    绿脓杆菌是当前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可通过环境污染、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等途径,如对该菌的感染用药不当或拖延治疗时机,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并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爆发流行.我们对100株绿脓杆菌进行了血清分型,并对其型别与耐药性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冯永军;徐修礼;孙怡群;樊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匀相测定技术进展

    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的发生率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成负相关,其测定在临床实验室中已常规化.过去,临床普通实验室HDL-C的测定方法均采用繁杂的技术,标本需经沉淀分离后测定胆固醇的含量.由于工作量的增加及沉淀法不良的精密度,要求创建更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发出一些HDL-C的直接测定方法即匀相测定法的试剂,因其简便、快速,易于自动化,已引起关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分析.下就匀相测定法作一简要回顾.

    作者:白书堂;李建丽;郭占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易位症患者sICAM-1、sVCAM-1、IL-1与不孕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易位症(内异症,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PF)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M-1)、血管内皮细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及与不孕的关系和患者PF上清液对人精子活动力的影响.方法将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和开腹手术的不孕患者根据术后诊断分为内异症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及PF中sICAM-1、sVCAM-1、VEGF、IL-1水平,并将两组患者PF上清液分别与人精子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对人精子活动力的影响,研究EM发生及致不孕的机制.结果EM组PF上述各参数检测值依次为437.5±126.2、46.5±3.27、96.18±20.37、0.96±0.40,与对照组各相应检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较血清中含量也明显升高.精子与PF孵育4h后,EM组精子总活率和前向运动率,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和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差异显著(P<0.01).结论PF内环境的病理改变可显著降低精子活力,腹腔液sICAM-1、sVCAM-1、VEGF、IL-1水平升高及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是导致内异症的发生及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

    作者:任兴斌;肖淑辉;季海生;尹超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液β-HCG定性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异位妊娠时特别是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须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否则可致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我们采用金标早早孕试纸条,直接检测患者血液β-HCG,协助临床快速诊断异位妊娠,效果非常满意.

    作者:李继广;魏明;张德;任更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副溶血弧菌致胃肠炎一例

    我们从一例患者大便及其食物中同时分离出副溶血弧菌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文婧;于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冠心病

    冠心病(CHD)发病率在我国迅速增高,机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在炎症、组织损伤或感染时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期蛋白,它是血液中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许多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我们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作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袁劲松;盛裕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体外血栓形成指标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比较观察

    血栓形成是指活动的心脏或血管内形成的一种由纤维蛋白与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某些成分发生聚集过程所组成的块状物,随着血液的循环可以阻塞血管,在临床上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为了了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体外血栓的变化,笔者采用体外血栓形成仪将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病与正常人进行了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强华;马京香;张忠房;李宪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谈液量校正系数

    凡采用液体双试剂的生化项目,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终点测定时,均存在需要进行液量校正的问题.因为当第二试剂(R2)加入启动主反应后所得到的吸光度包含着被R2所稀释的成分,不校正就会引入误差.为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比耳氏定律所设定的结果计算公式加以修正;

    作者:阮晶华;徐炜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脑脊液及其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ieroglobulim、β2-M)是Berggord和Bearn(1968年)首先自肾小管功能不全患者的尿中发现的,它是由一个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18000道尔顿),由正常或恶性变的造血,间质或上皮细胞合成及分泌.

    作者:苏晨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两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比较

    GHb量化检测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重要指标已广为接受.糖尿病血液中GHb比率维持在接近非糖尿病水平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了实质性减低.但是实验室检测GHb的方法多种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使GHb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将ESMS和HPLC离子交换层析两种方法作了比较,自在寻找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刘静;彭涛;许向峰;郎庆玲;王其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