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霞;张利宁;李光武
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M3型,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OL)同属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二者在临床与形态上均有相似之处,特别是细颗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在形态上更易被误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但二者的治疗与预后却有很大的区别.在此,结合MICM分型原则对二者加以鉴别,以免造成误诊,导致不应有的后果.
作者:索翠平;李寅;赵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CD137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成员之一,表达在活化T细胞、B细胞、NK1.1及活化的单核细胞表面上.活化细胞表面CD137与其配体结合后,介导的共刺激信号,是CD28/B7之外的另一重要的共刺激信号.CD137介导的协同刺激信号,可依赖或不依赖CD28途径发挥共刺激作用,调节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NK1.1的活化、分化、增殖,提高免疫细胞的作用,阻止活化诱导的细胞的凋亡,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和加速移植排斥反应.因此,CD137与其配体既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又介导了免疫病理.CD137与其配体在不同的病人体内表达水平不一致,不仅影响机体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其霞;张利宁;李光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β2-微球蛋白(β2-mieroglobulim、β2-M)是Berggord和Bearn(1968年)首先自肾小管功能不全患者的尿中发现的,它是由一个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18000道尔顿),由正常或恶性变的造血,间质或上皮细胞合成及分泌.
作者:苏晨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GHb量化检测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重要指标已广为接受.糖尿病血液中GHb比率维持在接近非糖尿病水平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了实质性减低.但是实验室检测GHb的方法多种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使GHb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将ESMS和HPLC离子交换层析两种方法作了比较,自在寻找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刘静;彭涛;许向峰;郎庆玲;王其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据悉山东省各级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绝大多数参加省临检中心的质控活动,仅几个实验室参加全国临床细菌学室间质评活动(EQA).回顾2002年EQA的15份标本,其中有4株临床少见菌株,鉴定有一定难度.通过EQA活动有经验,也有教训,愿与同仁们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取.
作者:李平;宋晓斐;郑秀兰;李桂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与健康.由于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1],而临床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将不可遏制地进行性恶化,其死亡率比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高15倍[2],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糖尿病肾病分为肾小球超滤期、寂静期、微量蛋白尿期(UAER20-200mg/L)、临床蛋白尿期(UAER>200mg/L)和尿毒症期.
作者:黄雯;王焕君;李曙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是新生儿、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腹泻病人中占有很大比例.本病起病急,水样便,呕吐、发热、腹痛,重者可出现脱水或中毒症状.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治疗与细菌性腹泻大不相同,在发病初期正确诊断,可缩短治疗时间.为了解本地区的感染发病情况,本文对我院2002年8月~2003年7月一年来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的检查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刘松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支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的微生物,是能在无活细胞培养基中繁殖的少微生物,体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支原体主要是解脲支原体(Uu),可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也是女性盆腔炎的病原菌,并与男性不育及女性不孕[1]有关.可引起习惯性流产,并通过血液、骨髓感染新生儿[2],由于它缺乏细胞壁,所以β-内酰胺类等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无作用,治疗支原体选药范围很窄,又易产生耐药.因此对支原体进行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很重要.
作者:王秀丽;杨红起;路颜增;王燕;杨长春;赵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们从一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检出毛霉菌(Mucor Species),报告如下:
作者:李芳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前糖化血清蛋白(GSP)测定作为糖尿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监测的重要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标本溶血对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结果影响较大,而影响情况尚未见详细报道,为此我们制备了20份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就其对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军;刘爱华;朱兆生;王英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室于2002年10月从一肾病患者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耀文;薛峰;王增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前应用的消化系统血清标志物检测仍有不足之处,单一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不够高,在肿瘤的早期往往低于晚期.况且某一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所提示的病变不仅局限于消化系统肿瘤,因而在消化系统筛查和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我院对15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了TSGF、AFP、CEA联检,旨在探讨其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及筛查的价值.
作者:高凤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肌损伤时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CK-MB曾被誉为诊断AMI的金标准,随着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一项新的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为探讨CK-MB与cTnT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52例疑似急性动脉综合症患者的血液标本,同时进行了CK-MB和cTnT的测定,并对结合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道强;董崇林;于行堂;于海涛;周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问世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对新一代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细菌,导致细菌对此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β-内酰胺酶的产生.特别是细菌诱导β-内酰胺酶的产生,给临床试验提出挑战,而常规的药敏试验不能检测出IB,因此不能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我室应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WalkAway40 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IB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栗艳;陆林;王淑华;赵利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的第三版报告(NCEP-ATPⅢ)是一份极重要的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文件.其中提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作为降脂治疗第二目标.检验界同仁可能还没有考虑过在临床检验中是否需要采用这项指标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简要讨论.
作者:李健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科对58例肝脏肿大疑为肝癌患者,应用细针吸取进行细胞学(FNAC)检查取得满意效果,这是一种操作简便、报告及时、结果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报告如下:
作者:梁惠清;林海霞;衣振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2年12月,从一例急牲腹泻标本中检出1株志贺氏菌,经形态、生化、血清学试证实该菌为福氏志贺氏菌4b血清型,系临床少见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霞;任永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测定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和完全缓解期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AL初诊患者32例,完全缓解患者28例,正常健康查体者20例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的P-选择素浓度为255.4±105.91ng/ml,初诊组为145.65±131.51ng/ml,完全缓解组为302.47±144.12ng/ml.初诊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差异.结论:检测血清中P-选择素的浓度可用来评价治疗效果,监测疾病的复发.
作者:马育华;李公祥;杨爱;季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泌尿生殖道炎症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的感染呈上升趋势,这类患者如盲目应用抗生素,症状虽一时减轻,却因治疗不彻底而成慢性炎症,可见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尤为重要.本文将168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尿标本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谭晓玉;王纪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美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结肠炎(HC),以后报道逐渐增多.我国于1988年也从HC患者中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去年夏天,日本接连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致使9000多人发病,11人死亡,范围波及东京、大阪、京都等地,其中以西部大阪近为严重.日本厚生省(卫生部)已宣布该病为传染病,严格控制其流行.经研究发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也为O157:H7大肠杆菌.
作者:沙德顺;赵敬禹;赵巨如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