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纵隔淋巴结结核8例临床分析

张沪生;金建敏;秦杰;陈东宁

关键词:结核, 淋巴结, 纵隔
摘要:目的对8例原发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收集8例经组织病理结果证实为纵隔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所有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纵隔淋巴结核好发于中上纵隔,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PPD试验强阳性少见,痰结核菌检查阴性.同肺结核相比,抗结核治疗起效较为缓慢.结论依靠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很难将此病同其他纵隔肿物加以区别.纵隔镜的应用及手术病理检查是确诊此病的重要手段.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CREST综合征1例

    患者,女性,30岁,近半年患者常感双手发冷、发紧,每当受凉时双手皮肤颜色发生规律变化,开始为白色,随后发紫变红,吞咽受限,进食进胸骨后有烧酌感.近2月左手无名指指端萎缩、变黑,右手中指皮下出现一硬结.发病以来,无发热、皮疹、光敏、脱发,无关节、肌肉疼痛.

    作者:张军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误诊1例

    患者,女性,29岁,主因反复咳嗽伴活动后胸闷,气促3年余再入院,患者于3年前始出现咳嗽、咳少许白色泡沫样痰,但无发热、盗汗及痰血,后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第一次住院时,胸片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阴影,结核菌素试验(+++).

    作者:陈荣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放免法测定N-心钠素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目的评价N-心钠素(N-ANP)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门控血池显像,筛选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32例,心力衰竭患者32例,并选取心功能正常健康人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N-ANP水平.结果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血浆N-ANP[(1382.25±549.51)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2.06±255.38)ng/L,P<0.05],却显著低于心力衰竭组[(4 020.43±2 090.95)ng/L,P<0.05];按血浆N-ANP>923.00ng/L(对照组的+1.96s),诊断无症状心力衰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结论 N-ANP可用来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且以N-ANP>923.00ng/L作为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指标较为合适.

    作者:韩跃刚;吴淑伦;黄彦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的某些特殊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是一常见病,节律性疼痛、周期性发作为其临床特点,据典型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但临床实践中时有误诊发生,笔者曾遇少数消化性溃疡表现为胸痛、脐周痛、吞咽困难、无症状性溃疡等特殊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红;叶国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并气性坏疽1例

    患者,女性,59岁,多饮、多尿、口渴消瘦2年,右足部反复溃疡1年,诊断为糖尿病足.就诊前1天出现右足部及小腿剧烈胀痛,右足底溃疡渗出血性液体,止痛药无效,再次入院.

    作者:圈启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亚硝酸盐中毒19例临床分析

    1990~1999年,我院共收治亚硝酸盐中毒19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8~45岁,平均34岁.其中将亚硝酸盐误当食盐服用12例,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过多的熟食5例,食用腌咸菜2例.发病时间在食后0.5~2小时,就诊时间0.5~9小时.

    作者:牛建华;徐岩;刘桂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小(14 000~15 000),心肌含量多,为近年发展起来反映心脏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1].我们对39例VMC患者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了FABP、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定量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将FABP、CK-M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FABP在VMC患儿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庆海;杨文东;孟庆松;魏树华;马万山;綦映柳;袁振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

    新生儿溶血症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常见的是ABO溶血.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中枢神经影响较大,严重者可致残.既往换血疗法应用较多,但在基层开展有一定困难.探讨一种新的治疗ABO溶血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所治疗15例患儿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阎安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真胰岛素的检测和分析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真胰岛素(TI)水平,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中的意义.方法对99例对象[其中DM 39例,糖耐量低减(IGT)30例,正常糖耐量(NGT)30例],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及TI、胰岛素(INS)和C肽(CP)释放试验,进行比较.结果以酶联免疫法测定的TI值,各组TI值均低于放射免疫法测定的INS值;空腹TI值NGT组>IGT组>DM组,INS值DM组>IGT组>NGT组.结论 TI的测定比INS的测定更敏感、更准确.

    作者:刘霞;陈桂丽;杨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原地区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特点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儿科急危重症之一,而高原地区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多由皮肤黏膜吸收引起,临床特点为病史不清,起病呈亚急性经过,病情重,发展快,易误诊.现将我科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134例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在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肾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尿毒症27例临床分析

    作者1991年1月至2001年4月,观察27例以肾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后确诊为尿毒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冠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分析

    自1987年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和方法[1],本文总结了我科2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党书毅;王卫民;涂远超;张群林;葛永贵;许大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国产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观察

    纳洛酮(Naloxone,NLX)在临床上常用于全麻催醒及拮抗阿片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从2000年首先将国产NLX用于异地(非洲布隆迪)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通过收治70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观察认为,其相关性好,疗效满意,同样可作为抢救非麻醉药物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值得在当地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海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释放的关系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发生糖耐量异常(IGT)目前已为大家所知,虽然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其发生机制仍然不清,我们观察了30例正常人与30例CRF患者之间血糖和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变化,从而探究其间的关系.

    作者:石红;扬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部分性尿崩症5例

    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00例,其中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部分性尿崩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书红;王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检测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儿科常见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日益广泛应用,有些化脑患儿确诊前已应用了不规则抗生素的治疗,入院时其脑脊液的改变已不典型,与其他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是一种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在介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检测90例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为脑膜炎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秀霞;檀国军;罗克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中的地位

    人们首先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中发现了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量的不足和功能失常,使用PS替代疗法在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也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则了解甚少.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哮喘患者体内也存在PS量的不足和功能的异常,并与哮喘的发作密切相关,因而成为哮喘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现就P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哮喘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史菲;邱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尼莫通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明尼莫通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1,2],但关于它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CD)观察了尼莫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指导临床上合理用药.

    作者:周志明;周华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导管引流治疗多发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探讨

    多发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上并不少见,从X光片或CT上看,各个包裹性积液之间多是独立的,传统的方法除对病因治疗外,是在B超定位后逐个胸穿抽液,但往往不能达到预定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发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之间往往是交通性的,彼此相通,这为我们对该类患者放置导管作持续性引流提供了依据,本实验旨在通过随机分组,比较两种方法对该类患者的疗效与耐受性.

    作者:卢智胜;冯起校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硬化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脏病变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病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肝硬化患者27例,正常对照组15例,按肝功能Child分级分类;应用超声Doppler检测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E波、A波、Ev/Av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肝功能B、C级肝硬化患者平均动脉压、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肝功能A、B级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P<0.01),呈高动力循环状态(P<0.05,P<0.01).而肝功能C级患者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损害.肝硬化患者Ev/Av比值显著降低(P<0.01),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结论晚期肝硬化患者存在肝硬化性心肌病.

    作者:范震;赵幼安;朱式娟;吕敏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