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MRI诊断

瞿薇花;唐震

关键词: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核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MRI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MRI术前正确诊断15例,1例术前未作出肯定的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3.75%。12例显示妊娠囊,呈椭圆形囊状信号,5例紧贴子宫下段前壁子宫切口瘢痕,7例位于瘢痕内,4例无明显囊腔,表现为子宫下段宫腔内不规则包块影。 MRI诊断符合率为93.75%。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切口瘢痕妊娠,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断要点包括妊娠囊位于子宫瘢痕内和局部子宫肌层变薄并受浸润等。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弹性模量值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 shear wave elastrography , SWE)技术测定乳腺肿块的Emax及Eratio值,评价其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各自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0个乳腺肿块的Emax及Eratio测值,并计算其2种数据的诊断临界值。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的Emax及Eratio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Emax及Eratio值取约登指数大点为诊断临界值时,灵敏度分别为82.2%,88.7%,特异度分别为96.8%,9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2%,92.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6.5%。结论 Emax及Eratio值对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均具有重要意义,两者联合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崔广和;付玉玉;李保卫;张文晓;刘灿;杨智;王坤;李小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更正声明

    ①2015年11月第25卷第11期第1957页,朱沭,王红红,张叶芳,陈璟(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文章( Tyrer-Cuzick模型结合超声影像评估乳痛患者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研究)作者简介中,应为:朱沭,湖北恩施人,医学硕士。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引起症状性非高危肺栓塞( 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的资料,以是否出现症状作为因变量,以CT阻塞指数( CTOI)、右左心室直径比值( RV/LV)、PE危险分层、DVT类型、患病肢体、年龄及性别为自变量引入二元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引起非高危PE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病肢体、性别、PE危险分层是导致PE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 P值=0.040、0.017、0.011;95%的可信区间:1.236~8.178、0.076~0.777、1.626~39.898)。结论对于非高危PE而言,右下肢DVT、女性及PE严重程度是PE出现症状的危险因素,CTOI及右左心室直径比值与PE是否出现症状无关。

    作者:田锦林;王海峰;屈尔青;陈硕飞;李春雷;王伟;郭跃辉;张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底种植性异位脾1例

    患者男,68岁。因反复纳差、乏力20余年,并发右上腹胀10余天入院治疗。50年前因“脾肿大”行脾切除术。胃镜发现食管中段中度静脉曲张,慢性浅表性胃炎( II级),慢性糜烂性胃炎( III级)。血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作者:胡庆华;梁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全数字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全数字摄片表现,探讨乳腺全数字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回顾分析其全数字摄影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的全数字摄片表现为不规则结节或肿块影,边缘有分叶、放射状毛刺,部分肿块内及周围见微钙化;表现为密集簇状或叶、段分布的微钙化;表现为腺体结构扭曲或不对称性密度影。结论乳腺癌全数字摄影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方法,尤其对出现微钙化的乳腺癌术前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荷霞;邢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通过分析胃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DLBCL患者的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生长方式、胃壁厚度、密度、强化趋势、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腹腔脏器的转移。结果11例患者中4例同时累及胃体、胃角及胃窦,1例同时累及胃体部及胃角,1例病灶局限在胃角,5例病灶局限于胃窦部。10例DLBCL均呈弥漫性胃壁增厚,胃壁大径为2.7~5.3cm。11例病灶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增强后均呈现持续强化方式。2例患者伴发有龛影,5例患者病灶邻近胃粘膜水肿。3例患者出现腹腔淋巴结多发肿大。结论 DLBC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为术前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陈国平;邢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MRI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MRI术前正确诊断15例,1例术前未作出肯定的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3.75%。12例显示妊娠囊,呈椭圆形囊状信号,5例紧贴子宫下段前壁子宫切口瘢痕,7例位于瘢痕内,4例无明显囊腔,表现为子宫下段宫腔内不规则包块影。 MRI诊断符合率为93.75%。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切口瘢痕妊娠,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断要点包括妊娠囊位于子宫瘢痕内和局部子宫肌层变薄并受浸润等。

    作者:瞿薇花;唐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MRI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及其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方法对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42例恶性胆道梗阻病变患者采用常规T1 WI、T2 WI及脂肪抑制T2 WI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MRCP结合常规MRI检查对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其定位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0%(42/42)。本研究4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成功获得MRCP结合常规MRI检查。本组42例患者经MRCP+MRI和单独MRI 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2%、73.8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MRCP联合常规MRI较单独MRI检查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2, P <0.05)。 MRCP诊断准确率为97.62%。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高,不仅可以显示胰胆管病变的形态特征,还可显示病灶邻近结构的关系,提高临床确诊率,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辉;陈富星;李铁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病变的超声诊断(附3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病变( CCAM )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的33例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的声像图征象及其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3例胎儿CCAM,左侧18例,右侧15例;Ⅰ型3例,Ⅱ型18例,Ⅲ型12例。随访过程中18例引产,1例出生后CT证实为肺隔离症,12例肿块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另2例失访。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CCAM的重要手段,并可协助临床判断CCAM胎儿的预后与转归。

    作者:王巧云;王云芙;杜星星;刘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例卡-梅现象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3例卡-梅现象患儿影像学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卡-梅现象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生化特点、诊疗及转归情况。结果3例患儿均因出生后发现体表暗红色肿块就诊。例1患儿胸部CT示腋下及胸部大片强化软组织肿块。例2,3患者MRI分别示左侧颜面部及右髂部软组织肿块, T1、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3例患儿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巨大血管瘤,生化检查主要显示血小板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对伴有血小板显著降低的血管瘤患者应该考虑该现象可能,并及时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程爱兰;冯赟;曹雯君;储彩婷;丁茗;金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运用价值。方法2011年8月~2015年1月选择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高危妊娠妇女共320例,都进行二维彩超与三维多切面彩超检查。结果二维彩超检查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8例,检出率为8.75%;主要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小脑延髓池增宽、灰质异位或侧脑室室管膜下灰质信号,胼胝体发育不良。三维彩超中检查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30例,检出率为9.38%,其中比二维超声多检出1例脑积水与1例脉络膜囊肿,使用的三维切面为侧脑室切面。经过正常分娩或引产尸检后证实,三维彩超无漏诊情况,诊断准确率为100.0%;二维彩超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3.3%,三维彩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检出率较高,三维彩超以多切面成像功能弥补二维彩超的漏诊情况,可明显提高产前诊断正确率。

    作者:杨建军;姜红芳;耿书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Von Hippel-Lindau病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

    目的:分析von Hipple-Lindau(VHL)病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家族性VHL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及多发胰腺囊肿。患者均诊断肾囊肿及肾癌,2例患者诊断多发肾囊肿及多发肾癌,1例患者诊断单侧肾囊肿及单侧肾癌,同时合并左侧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结论 VHL病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对确诊患者应进行多学科的监测和随访。

    作者:许蕾;肖文丰;周云鹏;夏好成;许道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428例孕16~39周孕妇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对其中6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进行随访,并见超声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62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中单一部位异常53例,包括肾积水29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8例、婴儿型多囊肾2例,成人型多囊肾2例,重复肾1例、单侧异位肾3例、单侧肾缺如2例、马蹄肾1例,肾囊肿4例,巨输尿管1例;2个部位异常9例,包括输尿管狭窄合并肾积水4例、重复肾合并肾积水3例、异位肾合并肾积水2例。62例胎儿中19例选择引产,17例与超声检查一致,43例继续妊娠胎儿出生后,27例肾积水减轻或消退,16例经手术或复查超声与产前超声检查一致。结论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与随访结果一致性好,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春波;吕海云;邹雅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股骨头坏死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I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对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多排螺旋CT与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分期诊断情况及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等。结果 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阳性率和分期诊断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RI在股骨头坏死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方面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RI相较于多排螺旋CT具有更高软组织分辨率,可明确显示骨质坏死部位解剖形态。

    作者:徐金锋;孙东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肠型白塞病的CT表现

    目的:总结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 BD )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12例累及消化道的BD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累及消化道的BD以累及回肓部为常见,在CT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结论 CT可显示肠道BD病变的准确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宋迪;毛庆聪;邵伟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左侧会厌谿表皮囊肿1例

    患者男,44岁。咽喉异物感伴咳嗽咳痰1月。入院查颈部CT示:舌骨后方会厌前间隙见一类圆形低密度肿块伴多发钙化(图1A),考虑血管瘤;间接喉镜示舌根部可见一约3cm ×3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被覆血管。 MRI表现:会厌前间隙类圆形异常信号,大小约3.1cm ×2.7cm ×2.8cm,边界清晰,呈等T1、等T2信号(图1B,1C),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囊腔内无强化,会厌左侧部受压下移,部分与会厌部分界不清(图1D)。颈部少许小淋巴结征。术前诊断:疑为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作者:张杰;叶惠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MRI低信号分隔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MRI低信号分隔征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共54个乳腺纤维腺瘤的MRI表现特点,分析低信号分隔征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54个乳腺纤维腺瘤中,37个纤维腺瘤在MRI可观察到低信号分隔,发生率为69%(37/54);其中29个病灶分隔厚度小于2mm,8个病灶厚度大于2mm。37个病灶低信号分隔在T1 WI脂肪抑制序列均观察不清,33个病灶在T2 WI脂肪抑制序列可观察到低信号分隔,在T1 WI增强序列均可观察到。结论低信号分隔征是诊断乳腺纤维腺瘤较特异的征象之一,并且T1 WI增强序列观察佳。

    作者:李明;乔鹏岗;陆虹;马锦琳;王怀涛;李功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二尖瓣环位移评价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其在评估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除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A、B、C三组,另取4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先通过M型超声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然后取心尖四腔观采集二维图像。应用QLAB 6.0在机量化分析软件分别获取MAD相关参数(括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和左室长轴缩短率)。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大充盈速率(PFR)。结果高血压A组、B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的RT3D LVEF及PFR均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A、B、C三组的MAD值及MADm%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05),高血压A组与C组间MAD值及MADm%值有显著差异( P <0.05),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D能客观反映左室的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定量的新工具,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指标。

    作者:姜阳;杨欣;孙鹏;李丹;范蕾;秦丽微;郑春梅;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导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乳导管造影在乳头异常溢液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3年12月32例乳导管造影检查资料,病例32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乳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32例乳导管造影,导管内乳头状瘤17例,其中2例伴乳导管扩张,乳导管扩张11例,乳腺囊性增生症5例,乳腺癌1例。结论乳导管造影能清晰显示导管内细微结构及病变范围,诊断特异性高,是乳头异常溢液准确、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张丽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环杓关节脱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1例气管插管后环杓关节脱位患者的环杓关节进行扫描及重建,并与电子喉镜及普通CT扫描所得信息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较电子喉镜及普通CT扫描相比,更直观、更清晰的反映了环杓关节的形态、脱位的性质及杓状软骨位移方向等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可为环杓关节脱位提供更详细的诊断信息,并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杨蕾;卢颖深;朱巧洪;张明;张孝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