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络泰治疗酒精性肝炎2例

郭新

关键词:络泰, 治疗, 谷氨酰转肽酶, 门冬氨酸转氨酶, 饮酒量, 肝功能, 丙氨酸转氨酶, 直接胆红素, 碱性磷酸酶, 总胆红素, 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戒酒, 肝脏, 蜘蛛痣, 饮酒史, 门静脉, 住院, 阴性, 皮肤
摘要:例1,男性,73岁.饮酒史10年,每日饮酒量60g,近1个月饮酒量增加,家人无法劝阻戒酒送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蜘蛛痣及肝掌,肝脏肋下5cm;肝脏B超:左叶厚48mm,长75mm,右叶斜径124mm,门静脉11mm;肝功能:总胆红素32μmol/L,直接胆红素17.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45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103U/L,谷氨酰转肽酶383U/L,碱性磷酸酶127U/L,HBsAg阴性.治疗:①戒酒;②络泰每日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共15天.查肝功能:谷氨酰转肽酶226U/L,其余项目均正常,住院18天,肝肋下未触及.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恶性间皮瘤5例

    间皮瘤是发生于浆膜间皮细胞的一种少见肿瘤,可见于胸膜、腹膜和睾丸鞘膜.据统计,间皮瘤约65%发生于胸膜,25%发生于腹膜,近20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长.本病确诊较难,误诊率高.现将我院1953年至1999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腹膜间皮瘤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兰春慧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非疟流行区49例疟疾患者临床特征与趋势分析

    多年来,中南地区疟疾发病率一直很低.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交流的不断扩大,人员流动不断增加,疟疾的发病也逐渐增多.其发病以及临床表现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为此,我们总结分析了同济医院1990~1999年49例疟疾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建新;田德英;严丽;王宝菊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误诊1例

    患者,男性,46岁.主因上腹部疼痛3小时于1997年5月9日入院.患者于3小时前无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既往无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病史.查体:体温36.2℃,脉搏84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蜘蛛痣.

    作者:姚玉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儿脑囊虫病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脑囊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轻重悬殊,故容易漏诊、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7例脑囊虫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安淑华;郑华城;王春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不同临床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胃排空,探讨FD的病因.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11例健康者及35例FD患者(运动障碍型10例,溃疡型11例,反流型14例)餐后6小时胃排出的钡条数.结果:FD组较正常对组胃排空明显延迟(P<0.05),运动障碍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排空明显延迟(P<0.05),溃疡型及反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胃排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障碍型较溃疡型及反流型患者胃排空延迟(P<0.05),溃疡型与反流型患者的胃排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但胃运动障碍不是FD单一的发病因素.

    作者:秦荔荣;谭至柔;唐国都;李海滨;李晓阳;李凯;张勇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暴发流行的副伤寒对抗生素敏感性临床观察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由粪--口感染发病,易污染水源,常造成地方性暴发流行,1999年5月至7月,短时间内本地区暴发流行副伤寒77例,现将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临床转归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陆香善;李保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CEA、CA50、NSE、ADA 联合检测对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糖链抗原50(CA50)为近年新筛选的肿瘤抗原,其具有比癌胚抗原(CEA)更好的特异性,可能为较有前途的肿瘤抗原[1].文献报道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诊断肺癌中有意义[2],腺苷脱氨酶(ADA)对肺结核具有诊断价值[1,2].本文就60例肺癌患者和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A50、NSE、ADA检测结果,探讨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许德凤;刘锦铭;李秀忠;杨宝珍;吴振裘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的关系

    高血压病左室克服后负荷重塑,其构型分为四类: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1],而在左室重塑过程中也许会影响心室复极离散度,分析16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探讨不同构型与QTd的变化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汝任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表现为脊前动脉供血不足的减压病1例

    患者,女,29岁,我院麻醉科医生.12小时前在陪别人行高压氧治疗后自觉恶心,前胸部有紧缩感,胸闷、憋气,继之双下肢麻木无力,小便稍觉不畅,予盐酸培他啶500ml,东莨菪碱10mg,氟美松10mg等,静脉滴注1次,双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约6小时后上述症状复发.查体:意识清,双上肢肌力、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病理反射(-),胸5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深感觉正常,脊髓MRI正常.诊断为:脊前动脉供血不足、减压病.予盐酸培他啶、罂粟碱、东莨菪碱等扩张血管药物治疗4天恢复正常.

    作者:吴喜娟;王远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第7章第1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心脏病

    1 概况1.1 定义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犯关节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心脏,表现为心包、心肌、心内膜、传导系统以及冠状动脉等处的损害,与RA是同源病.

    作者:刘桂蕊;贺绪乐;李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青霉素致过敏性淋巴结病1例

    患者,男性,66岁.主因咳嗽、发热20余天,皮疹6天,淋巴结肿大3天住院.患者20天前出现咳嗽,咳黄色粘痰伴发热(体温高达38℃),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1次,咳嗽、咳痰好转,但体温一直波动于37.5℃左右,于6天前出现全身散在斑丘疹并感觉瘙痒,未予注意,继续应用青霉素,3天前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伴高热(体温达39℃)而来我院.

    作者:赵勇军;高云凤;王凤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第3节变应性亚败血症

    1 概况1.1 定义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的一组征候群,该病症的发生、发展、转归比较明确,发热、白细胞升高、皮疹等,近似败血症.但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是一综合征.

    作者:刘桂蕊;赵长宏;郑培泉;贾树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器治疗食管狭窄58例

    我院自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采用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器,对58例食管狭窄患者进行182次胃镜下扩张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林林;王昌泉;薛卫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结核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方案研究

    预防儿童结核感染是减少成人发病的关键,多年来传统使用异烟肼6~12个月,对感染人群特别是高危感染的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发病率.虽然异烟肼的预防效果已经得到肯定,但由于该药用药时间长,服用次数多,使得人群的可接受性差,特别是青少年更不易完成疗程,这给预防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既具有更好疗效又能缩短疗程,同时还不增加药物毒副反应的方案.我们根据结核菌的特性及抗结核药物的药理特点等,对儿童预防性治疗方案进行了新的探索,联合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以及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对儿童结核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萍;李登旭;董淑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综合征一家系7例报告

    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Peutz-Jeghers)综合征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单一多效基因所致,具有家族性.本文为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一家系7例报告.

    作者:焦卫疆;席大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胃神经鞘瘤伴出血误诊为溃疡病1例

    患者,男,60岁.间断呕血2次伴头晕、心慌3小时入院,总呕血量约800ml.入院查体:血红蛋白77g/L,红细胞2.51×1012/L,白细胞4.6×109/L.粪便隐血试验().既往无肝病及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①胃溃疡;②肝硬化门脉高压.经输血、止血对症保守治疗后,患者病情有好转.胃镜检查示:胃窦小弯侧见直径约1cm大溃疡.经抗溃疡病治疗,呕血无好转,大便隐血试验().转入外科行胃大部切除.巨检:胃窦部小弯侧见一1cm×1cm×0.5cm大溃疡,边缘整齐.溃疡下肌壁间见一灰白色肿块,突向浆膜面.肿块大约3.5cm×2cm×1.5cm,有薄层包膜,切面灰白色,质韧.镜检:瘤细胞呈短梭形,核呈短棒状,核膜薄、染色质疏松呈细颗粒状,胞浆淡染,胞界不清,细胞排列有漩涡状、栅栏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ctin(-),S-100(+).病理诊断:胃神经鞘瘤.

    作者:罗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胸腔内灌注顺铂和尿激酶治疗恶性胸水疗效观察

    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较难处理的情况,癌性胸水生长快,化疗难以控制,我院自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对31例肺癌并癌性胸水的患者,分为顺铂加尿激酶组和四环素加利多卡因组,行胸腔内注射,对比其疗效.

    作者:王晓梅;尤平娟;徐淑晨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15例DMD/BMD外显子缺失与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Duchenne/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BMD)致病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9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临床诊断的DMD/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共发现15例患者外显子缺失,主要分布在中央缺失热区和5′端缺失热区,其中以45、48号外显子缺失多见,且缺失片段长度各异.结论:①外显子缺失的表达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②该病病情轻重可能与外显子缺失的数量及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与某些外显子缺失有关.

    作者:吕佩源;杨康女;郭宗成;郝玉宾;张微娜;朱俊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慢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无放射性的检测方法,能在生理状态下动态适时显示门静脉血管形态,直观血流方向,较精确地检测和计算血流量,易于重复进行、动态观察,特别适于临床研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1],该方法测定门静脉主干血流不受肝内分流的影响,不受肝脏摄取功能的影响,近年用来测量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报告渐多,对于慢乙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变化的报告不多.从乙肝病毒感染到肝硬化形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各期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我们测量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崔建华;吕兴侠;韩方正;王金章;封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2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

    小肠占消化道总长的75%,但原发性小肠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5%[1],以恶性肿瘤居多.小肠肿瘤虽然发病率低,但其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征性.由于检查条件有限,故误诊率高.现就我院1993年2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作临床分析.

    作者:章莉;尤汉宁;沈晟晖;姜靖寰;李定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