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1]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2]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关键词:医学会, 放射学, 学术论文, 会议征文, 学术交流, 学术活动, 国际会议中心, 学术委员会, 学会组织, 专家, 择优选择, 优秀论文, 疑难病例, 学术杂志, 学术论坛, 学术会议, 学术大会, 学术报告, 两种形式, 口头报告
摘要: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定于2014年10月16~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外内知名放射学专家到场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将分设高端学术论坛、继续教育讲座和大会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读片比赛及青年委员英语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本次学术大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学术论文,由中华放射学会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审阅,优秀论文将编入会议《论文汇编(光盘版)》,特别优秀的学术论文将推荐给《中华放射学杂志》等专业学术杂志刊用,并将根据各学组组织的学术活动内容,择优选择部分论文作大会口头报告和展版这两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鳃裂囊肿的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 对鳃裂囊肿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鳃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 T 资料,12例均行C T 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2例中3例为第一鳃裂囊肿,9例第二鳃裂囊肿,本组无第三、四鳃裂囊肿病例。鳃裂囊肿C 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囊壁薄,囊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周围组织受压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鳃裂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易于做出准确诊断。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更加全面直观显示病变,为临床治疗特别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作者:展晓梅;康子民;赵福君;姜保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早期 MR表现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强化扫描在评估小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63例小原发性肝细胞癌75个肿瘤病灶射频消融前、后行48h内M RI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并观察各序列信号变化。结果完全消融73个,48h内在GRE-T1 WI射频消融区域全表现为高信号,TSE-T2 WI及 TSE-T2 WI抑脂像表现为相对低信号,增强后早期射频消融区域主要表现为环状强化。2个伴残存癌细胞,表现为伴边缘小结节状小GRE-T1 WI略低信号、SE-T2WI稍高信号并伴有中等度或明显动脉期强化。结论常规M RI扫描,联合动态强化对评价小肝细胞癌消融治疗的疗效及检测肿瘤残存具有重要作用,可成为早期随访的可靠方法。

    作者:曲蕾;陈晓飞;王淑艳;陈立光;袁振国;赵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DWI诊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优化b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1.5T磁共振采用不同 b值对骨折椎体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通过数据分析优选佳 b值。方法根据外伤时间,按T<7天、14天≤T<30天将患者分为二组,每组20例,共4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行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分别取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s/mm2,测量骨折椎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比不同b值下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下ADC值对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40例受检者骨折椎体DWI图像,随着b值由200s/mm2升高至1000s/mm2,图像信噪比逐渐降低,b值为300s/mm2时图像对比噪声比高;b值为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s/mm2时不同时间段压缩骨折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b值为300s/mm2时诊断新近压缩骨折(T<7天)价值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6%、81.87%。结论 b值为300s/mm2时,椎体DWI图像质量佳,所获得的ADC值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作者:翟宁;李保朋;王晓莉;魏君臣;孙新海;胡喜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检查在产前胎儿水肿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诊断胎儿水肿综合征(hydrops fetalis syndrome ,HF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胎儿水肿综合征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H FS超声声像显示胸腔积液21例(50.00%),腹水29例(69.05%),心包积液22例(52.38%),皮肤水肿13例(30.95%),胎盘增厚10例(23.81%)结果显示腹水是常见的 H FS超声声像。42例病例所致胎儿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免疫性病因:Rh血型不合1例。非免疫性病因:贫血20例,心血管系统异常6例,染色体异常3例,感染4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泌尿系统疾病1例,异常双胎妊娠4例,其他(胎粪性腹膜炎、颈部水囊瘤、致死性骨发育不良)6例。研究结果表明胎儿水肿病因复杂,非免疫性贫血、心血管异常、双胎输血综合征及感染可能是引起 H FIS的主要原因。结论超声检查显示腹水是胎儿水肿常见的超声特点;胎儿水肿病因复杂,非免疫性贫血、心血管异常、双胎输血综合征及感染可能是引起 H FIS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静;许川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I技术对胆管癌患者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鉴别和诊断,探讨DWI对胆管癌定性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肝其他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比较研究过程中的特点。结果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的ADC值与胆管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及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则明显高于胆管癌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胆管癌组的ADC值与与肝恶性病变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胆管癌组的 ADC值明显低于肝良性病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序列速度快,通过DWI图像特点及量化分析ADC值,对胆管癌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可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可作为上腹部平扫的补充检查序列,应列为M RI常规序列之一。

    作者:施少华;陈庆东;陈哲;王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 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C T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5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螺旋CT ,1.25mm ×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150ml ,注射流率3.5~4.0ml/s ,肺动脉延迟20~25s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0~180s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16侧,肺栓塞31例51处,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5例。结论多层螺旋C T 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王乃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内侧髌股韧带急性损伤的磁共振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 PFL )急性损伤的M 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M RI成像及临床证实的36例急性M PFL损伤患者的M RI资料,观察M PFL及膝关节其它结构损伤的M RI表现。结果36例M PFL损伤中,17例发生股骨侧,11例发生在髌骨侧,8例发生在韧带体部。36例M PFL损伤中,挫伤为19例,部分撕裂11例,完全撕裂6例。36例M PFL损伤中,11例存在髌骨半脱位,3例存在髌骨脱位,25例存在骨挫伤,8例存在骨软骨骨折,16例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17例存在股内侧斜肌损伤,15例存在半月板损伤,36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 M RI诊断M PFL损伤以横断位佳。M RI可以对M PFL损伤进行准确诊断和分级,典型的其它结构伴发损伤对诊断急性M PFL损伤有重要提示作用。

    作者:梁文彬;胡卫东;娄明武;王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在肺癌与肺良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影像学方法反映肺癌病理学特性。方法收集我院胸部M SC T 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通过连续灌注来定量评价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具体包括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lood flow ,BF)、血容量(blood volume , 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与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值等CT灌注参数值的变化,探讨肺部肿瘤患者灌注参数值与其病理分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之间的M T T和BF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BV和PS在三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BV是炎性结节>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而 PS是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等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之间的BV、BF、M T T、PS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经比较发现鳞癌的BF值明显低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CT灌注参数可以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S值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种类型肺癌血流特点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情况,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的规律,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重大的价值。

    作者:赵红梅;方立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球形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的CT 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球形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的C T征象特征及C T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球形肺结核与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的个征象出现率进行x2检验显示在周围型肺癌组中分叶征、深分叶征、毛刺、棘壮突起、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征等CT征象的出现率明显高于球形肺结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空洞、钙化、卫星灶等方面的CT征象出现率则明显低于球形肺结核,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晕征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深分叶、毛刺、钙化、空洞等四项指标对于鉴别诊断有价值,而且深分叶和毛刺的OR值95% CI>1,这说明影像学特征出现深分叶和毛刺更倾向于肺癌诊断,而钙化和空洞则偏向于球形结核。结论球形肺结核和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征。

    作者:田晓敏;卢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妇产科急腹症患者90例的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阴道超声(腔内超声)在妇产科常见急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在术后经病理检查发现异位妊娠51例,卵巢肿瘤蒂扭转5例,黄体囊肿破裂13例,流产12例,前置胎盘7例,胎盘早剥2例。与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6.67%)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符合率(74.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8.54,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齐慧敏;陈菊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肠道间质瘤CT 表现与肿瘤危险程度的相关性评价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C T 表现以及与肿瘤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 T表现并与肿瘤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极低危险组4例,低度危险组18例,中度危险组17例,高度危险组14例。性别、年龄与肿瘤的危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肿瘤的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转移灶与肿瘤的危险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与胃肠道是否相通与危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的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转移可以判断肿瘤的危险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黛英;吴先衡;汪丹凤;林志畑;张海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膜后淋巴瘤MRI表现(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瘤M 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瘤患者的M RI征象。结果①部位:上腹部2例、中腹部5例、下腹部3例;②病理证实: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 T细胞型淋巴瘤2例、大B细胞型淋巴瘤5例、滤泡细胞性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③8例平扫表现肿瘤为均质信号,2例伴有少许坏死;④继发改变:2例侵犯腹主动脉及腹腔干,5例侵犯肠系膜上动脉,2例侵犯直肠后脂肪间隙,1例侵犯髂内动脉、髂外动脉。结论 MRI平扫均表现为均质软组织信号,DWI(弥散加权成像)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轻度-中度均匀强化。

    作者:郭苏晋;刘军;全亚洲;曾晓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在本院经超声诊断的21例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均经过超声诊断后确诊,共发现25处暂时性小肠套叠,其中4例患儿存在两处暂时性小肠套叠。超声表现为横切面呈现“靶环征”或“同心圆征”,纵切面呈现“套筒征”或“三明治征”。21例患儿在超声检查过程中有5例患儿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即发现小肠套叠自动复位,另外16例患儿在2~5h后复查超声发现自行复位。第二天复查超声的时无复发情况。结论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具有自发复位的特性,采用重复超声检查可保守治疗,不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陈松英;董霏;王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

    目的:探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诊断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提高其产前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9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并对其产前超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中5例为单纯性右位主动脉弓,1例为双主动脉弓,1例合并多囊肾,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和永存左上腔静脉。9例右位主动脉弓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上表现为主动脉弓位于气管的右侧,在非标准左心室流出道切面上表现为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增大。其中6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与左位动脉导管构成包绕气管和食管的“U”型血管环,1例双主动脉弓形成包绕气管和食管的"O”形血管环,2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头臂动脉镜像分支、动脉导管连接于左锁骨下动脉,未形成血管环。9例中4例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5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具有特征性的产前超声诊断图像,掌握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可有效检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三血管-气管切面和非标准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是产前筛查和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的重要切面。

    作者:刘亚琴;栾泽东;于晓波;张晓平;王晓燕;邹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典型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8/40)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7例,囊实性病灶19例,单纯囊性病灶4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可能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可能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作者:郁万江;孙其勤;徐海滨;刘剑;周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rcutaneous alcohol injection therapy ,PEIT )联合榄香烯注射液静脉给药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兔移植性VX2肝肿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2组: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联合榄香烯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15只);单纯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15只)。实验动物在接种15天后每隔3天治疗一次,5次后处死。手术前、后抽兔耳缘静脉血行血生化检查,M SC T 扫描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同时进行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PEIT+榄香烯注射液治疗组肿瘤增长率与坏死率与单纯PEIT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UNEL染色法检测显示PEIT+榄香烯注射液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纯PEIT治疗组( P <0.05);PEIT+榄香烯注射液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PEIT 治疗组( P <0.05);前者2例出现肝内转移灶,而后者5例出现转移灶,差异性有显著意义( P <0.05);治疗前后两治疗组血生化及肝肾功检查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 PEIT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可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VEGF的表达以及肝内转移。

    作者:陈翼;王玎玲;何重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气管异物低剂量CT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探讨C 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气道异物患儿行MSCT扫描,CT 扫描参数为100kV ,40~80mA ,层厚5mm ,间距5mm ,螺距0.396,扫描后进行层厚0.625mm ,间隔0.625mm 重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小密度投影(MinIP)、CT 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并与支气管内窥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获得满意的后处理图像,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7.9%,异物定位与支气管镜检相符97.9%。其中MPR(包括CPR)及MinIP在显示异物本身和局限性气管、支气管阻塞好。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用螺旋CT 低剂量扫描,但不能用单一的后处理技术,应该将轴位和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本病的直接征象是显示异物本身,而局限性支气管阻塞需结合其他征象才能确诊。

    作者:梁慧;任庆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单心室伴发育异常粗大乳头肌误诊为法洛四联症1例

    患者女,24岁。年幼时因易感冒、活动后气促曾在本市多家医院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四年前曾因“脑脓肿”收治于我院脑外科。这次因“反复咳嗽、咳痰伴紫绀20余年,加重1个月”收入我院,查体:体型偏瘦,口唇紫绀,杵状指,心界稍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率增快,约108次/min。DR胸片示:肺纹理增粗,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壁增厚。

    作者:程祥勇;曲国田;陈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肿瘤中CerbB-2基因的表达与CPA 血流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CerbB-2基因表达与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术前应用超声CPA多普勒技术常规检测49例乳腺癌患者及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肿瘤血流信号,与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的基因表达情况做对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9例乳腺癌CerbB-2基因表达阳性率(71%)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33.3%,P <0.05),CerbB-2在临床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83.3%)显著高于其在Ⅰ、Ⅱ期的表达率(50%,P <0.01),伴有淋巴转移者CerbB-2基因的表达率为86.7%,无淋巴结者阳性表达率为4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1)。CerbB-2的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γ=0.683,P <0.01)。结论 CerbB-2基因在乳腺癌中呈高强度表达,且与CPA血流的分级呈正相关,两者联合评价乳腺肿瘤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郭婧慧;程昀;刘焱;梁媛;房敬阳;郭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 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 T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5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 T扫描结果,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对比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在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皮质期和肾盂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 值明显高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肿瘤的CT常规征象可以发现肿瘤强化是否均匀及肿瘤强化方式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表现为强化均匀的概率高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多表现出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平扫期高密度及皮髓期、皮质期、肾盂期强化数值<120 H U是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诊断价值的C T特征。

    作者:郑恩烨;都继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