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宾;高佩虹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3例OSAS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1H-MRS,经多导睡眠仪监测将患者分为轻度OSAS(16例)和中重度OSAS(17例),分别测量脑灰质和脑白质的代谢物包括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的波峰下面积,计算NAA/Cho、NAA/Cr、Cho/Cr,对组间代谢物比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重度OSAS患者白质区NAA/Cho(1.56±0.21)低于轻度OSAS患者(1.88±0.23)及正常对照组(1.89±0.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AA/Cr轻度降低,Cho/Cr轻度升高,但与轻度OSA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OSAS患者灰、白质NAA/Cho、NAA/Cr、Cho/Cr 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H-MRS能够早期发现OSAS患者的脑代谢异常,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筠;刘筠;王金月;王荣仁;刘学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CT分期与Ki-67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TCC,采用LDP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中Ki-67和MVD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前CT分期的关系.结果:①Ki-67 LI与MVD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83,P=0.000);②不同病理分级间Ki-67LI、MVD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18.599、21.951,P均<0.05);③不同CT分期间Ki-67LI、MVD表达总的来说有差别(F=7.912、6.744,P<0.05),经两两比较除Ⅰ期与Ⅱ期无差别(F=-5.23、0.23,P=0.537、0.955)外,Ⅰ期与Ⅲ期、Ⅰ期与Ⅳ期、Ⅱ期与Ⅲ期、Ⅱ期与Ⅳ、Ⅲ期与Ⅳ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BTCC的CT分期、病理分级与Ki-67和MVD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能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BTCC的恶性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彭泽华;白林;蒲红;王娜;董丹丹;陈家源;王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连续动态采集对诊断小儿支气管阴性异物的价值.方法:对57例支气管异物患儿运用数字胃肠机进行胸部透视及连续采集动态图像,影像诊断与术后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7例患儿中,右支气管异物32例,左支气管异物25例;胸透诊断右支气管异物27例,左支气管异物22例,诊断符合率85.96%;连续动态采集诊断右支气管异物31例,左支气管异物25例,诊断符合率98.24%.结论:数字胃肠机连续动态采集图像是诊断小儿支气管阴性异物的可靠手段.
作者:安向红;姜金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传统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的对颞叶癫痫的定侧价值及其对患者术后疗效的预测能力.方法:27例准备手术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19例健康对照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并分析颞叶癫痫患者及对照组双侧海马的ADC值.影像所见与术后切除的脑组织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颞叶癫痫患者手术侧海马的ADC值显著高于对侧及健康对照者的同侧海马.利用右/左侧海马ADC比值定侧与手术侧一致的患者为21例(77.8%),而常规MRI定侧与手术侧一致的患者为18例(66.7%),两者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利用右/左侧海马的ADC比值能够定侧与不能定侧的两组癫痫患者术后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是一种术前发现海马硬化的敏感方法.海马右/左侧ADC比值确定颞叶癫痫发作侧的准确性很高,但对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情况的预测能力欠佳.
作者:李飒英;王蕊;陈敏;周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 男,47岁.发现右膝内侧肿物2年,质硬.查体:右膝内侧触及约6cm×7cm大小质硬固定肿物,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皮肤温度及颜色正常,压痛阳性.X线表现:左膝关图1A,1B 左膝关节内侧软组织肿块,其内侧部可见较多的点状钙化影,胫骨近端内侧骨质破坏图2 该下见肿瘤内大片原始间叶细胞及散在的岛状软骨组织和血管组成节内侧软组织肿块影,其内侧部分有多斑点状钙化影,胫骨近端内侧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图1A,1B),考虑右胫骨骨肿瘤,软骨肉瘤可能性大.
作者:张宏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14~18G切割式自动活检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对34例纵隔病变需明确诊断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3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35次穿刺取材,32例做出了明确的组织学分型诊断, 组织学确诊阳性率为94.1%(32/34).结论:超声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及确诊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疑难纵隔病变确诊的首选方法.
作者:孙尧;荆雪虹;王刚;丛林;侯庆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 女,54岁.绝经2年,阴道流血2个月就诊.妇科检查:左附件略增厚,未触及明显包块.经腹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5.8cm×3.3cm×2.6cm,内膜厚0.3cm,回声欠均匀.左卵巢大小:1.2cm×0.8cm, 右卵巢显示不清.子宫直肠窝探及范围3.8cm×3.3cm液性暗区.经阴道超声检查:左卵巢内侧见一3.9 cm×2.0cm实性偏低回声包块,长圆形,边界清晰,无明显包膜,内回声尚均匀,血流信号较丰富,呈花环状,显示动脉频谱.
作者:宋瑶;刘韶平;马喆;陶国伟;展新风;程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颞叶癫痫占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大部分,大多数可通过手术治疗,术前对致痫灶的定位非常重要.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痫常见的病理类型,本文就海马硬化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姜保东;李坤成;马祥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随着各种导引手段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皮穿刺微创治疗已逐渐成为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我所自2005年4月开展臭氧治疗后,积极探索配合臭氧治疗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支持了介入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邱秀玲;曲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完全栓塞4例,栓塞80%以上7例,栓塞50%~80% 21例,栓塞50%以下12例.栓塞术后发生粘管1例,出现肢体偏瘫2例,经解痉、促进微循环供血等治疗明显好转,脑内出血1例,急症开颅清除血肿,肢体留有偏瘫.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对保证栓塞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欣荣;陈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疑有ASO患者行MSCTA检查,数据传至Wizard工作站,使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6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了ASO特有的征象,13例手术患者与MSCTA结果一致.结论:MS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显示独具优势,对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学淳;陈祥民;徐海宾;张通;朱相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肿块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均高于肺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肿块CT灌注成像提供了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较大价值.
作者:舒圣捷;刘白鹭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HSMCA)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55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MRA检查,并将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TOF-MRA、DWI序列高信号病灶及随访检查进行对比.结果:FLAIR序列17例(30.9%)患者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高信号征,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1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6例;合并M2、M3、M4和M5段高信号7例.患者自出现严重自觉症状到进行MRI检查,间隔时间1h到15h不等,平均3.6h.17例HSMCA患者中,8例相应节段大脑中动脉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38例无HSMCA患者中,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有节段性狭窄,严重狭窄或闭塞7例, HSMCA患者较无HSMCA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的数量明显增多,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FLAIR序列上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可作为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参考征象.
作者:王道清;程敬亮;张刚;徐红卫;张岚;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CT导向下O2~O3混合气体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在CT引导下向突出椎间盘内注入60ug/ml O2~O3混合气体15~35ml,在椎间孔内注入40 ug/ml O2~O3混合气体5~10ml及得保松1ml+弥可保2ml混合液.术后3个月随访,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臭氧在椎间盘内呈髓核腔内积聚状、裂隙状、弥散状分布.显效率为 40%(8/20),有效率为30%(6/20).结论:CT导向下O2~O3混合气体椎间盘注射具有定位准确、微创、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征宇;林应义;陈崇铃;彭立雄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例1 男,53岁,汉族.因检查刨床运行情况时被高速金属碎片击中胸部,有鲜血流出并感胸部不适2h入院.查前胸剑突左下见一针眼大小伤口,周围见3cm×4cm的血肿,心尖搏动正常,心率85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血压16/10kPa,脉压差正常,未闻及心脏杂音,呼吸音正常.急诊CT检查显示心内异物,异物位于左心室出口处(图1,2).
作者:袁芳;王文新;王元元;唐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速率对家兔肺动态CT时间-密度曲线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只,非离子型对比剂总量5ml/kg,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分别为0.1ml/s,0.3ml/s,0.5ml/s,0.8ml/s.在选定层面的肺动脉、主动脉、肺设置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纪录曲线特征参数.结果:兔肺动脉、主动脉、肺的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为不对称的类钟形曲线.在对比剂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强化峰值正相关,与到达峰值时间负相关.结论:对比剂注射速率是家兔肺动态CT时间-密度曲线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欣;于丽娟;刘瑞宝;张修石;尚乃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在手术前PET/CT显像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良性患者经病理及组织学证实,将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有28例为宫颈癌,PET/CT显像真阳性24例,真阴性28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2例,与病理结果对比,PET/CT诊断宫颈癌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85.7%、90%、92.3%、84.3%.28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共取出盆腔大小不同淋巴结162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5枚,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PET/CT诊断真阳性29枚,假阳性10枚,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82.9%、92.1%;74.4%、95.1%.结论:PET/CT显像对诊断宫颈癌原发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作者:卢宝彦;车文颖;姚树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儿 男,2岁.患儿出生后1个月因感冒就诊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房占位(图1),大小约15mm×10mm,建议随访.此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外侧壁见一稍强回声团向右房内突起,肿块较2年前明显增大,大小约26mm×25mm×22mm(图2),边界清楚,基底宽,无蒂,无活动,不影响上、下腔静脉回流,未阻塞三尖瓣口.超声诊断:右心房占位.
作者:赵景宏;唐红;安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鉴别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价值.方法:对45例术前怀疑为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DTI检查.其中19例为低度恶性肿瘤(相当于WHO分级的Ⅰ或Ⅱ级),26例为高度恶性肿瘤(WHO分级的Ⅲ或Ⅳ级).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FA值和对侧正常额叶白质或枕叶白质的FA值.将肿瘤实质部分的FA值与正常对侧白质的FA值比较;比较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FA值的差异.结果:正常额叶或枕叶白质的FA值为0.40±0.02.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低于正常枕叶和额叶白质的FA值;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0.16±0.02)低于高度恶性肿瘤的FA值(0.23±0.02).上述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较正常脑白质降低,低度恶性肿瘤的FA值低于高度恶性肿瘤的FA值.FA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的结构特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鉴别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以考虑应用DTI鉴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姜兴岳;曹新山;张林;刘新疆;王培源;李军;翟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物冲洗加灌注治疗炎性乳头溢液的价值.方法:随机搜集经纤维乳导管镜检查证实的炎性乳头溢液患者67例,其中单纯乳导管炎患者18例,乳导管炎并导管扩张43例,闭塞性乳导管炎3例,导管积乳并炎症3例.对青霉素过敏实验阴性者应用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患乳导管加青霉素注射液导管内灌注治疗;对青霉素过敏实验阳性者应用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加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导管内灌注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62例接受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加青霉素注射液灌注治疗,5例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者接受了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加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灌注治疗.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随访,18例单纯乳导管炎与3例导管积乳并炎症全部治愈,治愈率100%.乳导管炎并导管扩张43例,36例治愈,治愈率83.72%,闭塞性乳导管炎3例,症状均有所减轻.对所有乳导管炎性疾患的治愈率85.07%(57/67),治疗有效率100%.结论:以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炎性溢液乳导管加青霉素注射液灌注为治疗乳导管炎性疾患的新途径,治愈率较高,效果肯定.
作者:尚延海;张凤霞;冯鑫至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