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导向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方法

邱秀玲;曲蕾

关键词:护理, 磁共振导向,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摘要:随着各种导引手段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皮穿刺微创治疗已逐渐成为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我所自2005年4月开展臭氧治疗后,积极探索配合臭氧治疗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支持了介入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介绍如下.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右心房脂肪瘤1例

    患儿 男,2岁.患儿出生后1个月因感冒就诊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房占位(图1),大小约15mm×10mm,建议随访.此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外侧壁见一稍强回声团向右房内突起,肿块较2年前明显增大,大小约26mm×25mm×22mm(图2),边界清楚,基底宽,无蒂,无活动,不影响上、下腔静脉回流,未阻塞三尖瓣口.超声诊断:右心房占位.

    作者:赵景宏;唐红;安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方法:多层螺旋CT对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的15例进行双期扫描,获得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运用MPR、VR、CPR、MIP技术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图像,15例患者共累及34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右肺动脉血栓者6例(17.6%),左肺动脉血栓者7例(20.6%), 肺叶动脉血栓者12例(35.3%),肺段动脉血栓者各8例(23.5%),亚肺段肺动脉血栓者1例(2.9%).结论:MSCT及CTA是诊断肺动脉栓塞有效、快速、安全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马子堂;徐卓东;雷振;柳澄;李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远程医疗会诊病案收集与管理

    远程医疗会诊是一种医疗行为,申请方提供的远程医疗病历和会诊方提供的远程医疗会诊书面意见单,以及会诊录像等资料,均被视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应建档妥善管理.如何将远程医疗会诊中的病历收集起来是医院管理着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孙巧珑;李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3例OSAS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1H-MRS,经多导睡眠仪监测将患者分为轻度OSAS(16例)和中重度OSAS(17例),分别测量脑灰质和脑白质的代谢物包括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的波峰下面积,计算NAA/Cho、NAA/Cr、Cho/Cr,对组间代谢物比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重度OSAS患者白质区NAA/Cho(1.56±0.21)低于轻度OSAS患者(1.88±0.23)及正常对照组(1.89±0.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AA/Cr轻度降低,Cho/Cr轻度升高,但与轻度OSA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OSAS患者灰、白质NAA/Cho、NAA/Cr、Cho/Cr 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H-MRS能够早期发现OSAS患者的脑代谢异常,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筠;刘筠;王金月;王荣仁;刘学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急性期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HSMCA)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55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MRA检查,并将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TOF-MRA、DWI序列高信号病灶及随访检查进行对比.结果:FLAIR序列17例(30.9%)患者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高信号征,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1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6例;合并M2、M3、M4和M5段高信号7例.患者自出现严重自觉症状到进行MRI检查,间隔时间1h到15h不等,平均3.6h.17例HSMCA患者中,8例相应节段大脑中动脉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38例无HSMCA患者中,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有节段性狭窄,严重狭窄或闭塞7例, HSMCA患者较无HSMCA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的数量明显增多,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FLAIR序列上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可作为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参考征象.

    作者:王道清;程敬亮;张刚;徐红卫;张岚;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14~18G切割式自动活检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对34例纵隔病变需明确诊断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3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35次穿刺取材,32例做出了明确的组织学分型诊断, 组织学确诊阳性率为94.1%(32/34).结论:超声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及确诊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疑难纵隔病变确诊的首选方法.

    作者:孙尧;荆雪虹;王刚;丛林;侯庆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肺双原发肉瘤样癌1例

    患者 女性,28岁.查体发现右胸腔占位1个月.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胸部正侧位片显示,右上肺尖前段见有一4.8cm×6.5cm边缘光滑肿块,其密度均匀,边缘略有分叶.右下肺偏后也有一8.0cm×8.2cm圆形边缘光滑肿块,其密度均匀(图1,2).CT检查:右上、下肺病灶均边缘光滑,呈软组织密度.强化CT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尤以病灶周边部位强化明显(图3,4).

    作者:尚延海;时季成;王世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PET/CT显像在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及盆腔淋巴结分期的价值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在手术前PET/CT显像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良性患者经病理及组织学证实,将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有28例为宫颈癌,PET/CT显像真阳性24例,真阴性28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2例,与病理结果对比,PET/CT诊断宫颈癌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85.7%、90%、92.3%、84.3%.28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共取出盆腔大小不同淋巴结162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5枚,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PET/CT诊断真阳性29枚,假阳性10枚,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82.9%、92.1%;74.4%、95.1%.结论:PET/CT显像对诊断宫颈癌原发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作者:卢宝彦;车文颖;姚树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肿块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均高于肺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肿块CT灌注成像提供了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较大价值.

    作者:舒圣捷;刘白鹭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在腹腔干分支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在腹腔干分支成像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0例患者,均进行CT三期扫描.平扫后设置阈值方法,以腹腔干为靶血管、测量峰值时间,峰值时间加2s为佳延迟时间.由两位CT医师共同采用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 VR)等方式进行影像后处理.结果:注射对比剂后24~28s进行扫描,是佳的延迟时间,随机选择的80例受检者中腹腔干分支正常46例、变异16例、病变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腹腔干分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焱;戚元刚;佟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迷走肝动脉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

    目的:研究迷走肝动脉的DSA表现,探讨其对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23例肝癌患者的DSA资料,将Michels肝动脉分型Ⅰ型以外的变异肝动脉称之为迷走肝动脉(aberrant hepatic artery,AbHA),统计每组迷走肝动脉的发生率.结果:223例中,AbHA 32例,占14.34%,共有40支变异肝动脉,其中迷走肝总动脉(aberrant common hepatic artery,AbCHA)2支(5%,2/40),迷走肝固有动脉(aberrant proper hepatic artery,AbPHA)1只(2.5%,1/40),迷走肝右动脉(aberrant right hepatic artery,AbRHA)24支(60%,24/40),迷走肝左动脉(aberrant left hepatic artery,AbLHA)13支(32.5%,13/40).有30支变异肝动脉直接参与肿瘤供血,其中24支行TACE治疗,6支行肝动脉化疗(TAI).结论:正确认识肝动脉的解剖变异特征对提高TACE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源义;刘四斌;胡久益;谢孝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呼吸双相CT扫描对肺气肿的定量研究

    目的:评价呼吸双相多层螺旋CT容积计算软件对肺气肿患者定量研究的价值.方法:采用SIMENS Emotion螺旋CT对研究行螺旋CT呼吸双相扫描,其中肺气肿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西门子Pulmo软件计算肺容积减少百分比、肺密度衰减值及像素指数(pixel indexes, PI),对比分析肺气肿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组和肺气肿组的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191HU和74HU、肺容积减少百分比分别为55%和25%、平均PI值为0.14%和14.32%.两组肺容积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呼吸双相CT多层螺旋CT容积计算软件相关指标有助于对肺气肿的早期发现和肺功能的定量分析.

    作者:霍丙胜;赵希智;姬国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子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 女,40岁.因发现宫颈口肿物1年半,阴道出血20天入院.妇科检查:宫颈口可见紫黑色组织物堵塞,于宫颈左侧上下唇及左侧缘致密粘连,质硬,触及出血.

    作者:时惠平;任力;李春东;张挽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腹部外伤急诊CT和B超诊断的回顾比较分析

    本文对比分析CT和B超在急症腹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3.5岁.临床结果为无腹部脏器损伤者6例,腹部有脏器损伤者24例,其中单一脏器损伤18例,多发脏器损伤6例.

    作者:刘可夫;谢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线激发弥散成像技术在低场MR鉴别颅内囊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低场MR线激发弥散成像(LSDI)鉴别颅内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患者,行MR平扫、线激发弥散成像(LSDI)及增强MR检查.分析颅内囊性病变的DWI信号特征,比较脑脓肿和肿瘤DWI信号的差别.结果:LSDI脑脓肿13例均为高信号;环行强化瘤腔内1例(1/26)为高信号,25例(25/26)为低信号;6例蛛网膜囊肿LSDI均为低信号,4例表皮样囊肿LSDI均为高信号.结论:低场MR系统,可利用LSDI进行颅内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王贵宾;高佩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Chiari畸形的MRI诊断

    笔者回顾性分析12例Chiari畸形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20天~12年.临床表现:头痛7例,头晕、耳鸣伴颈部酸痛、双上肢内侧麻木2例,共济失调1例,颈部不适、单侧上肢麻木1例,吞咽呛咳1例.

    作者:张华山;李仲华;邓建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及其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及其随访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膝关节外伤后普通X线检查膝关节未发现明显异常而MRI检查发现骨挫伤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膝关节T1WI、T2WI、STIR序列扫描,着重分析骨挫折的MRI表现.结果:112例膝关节骨挫伤发现病灶235个,在MRI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状、地图状的异常信号区域,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混杂高信号,在STIR序列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区,其中9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其他损伤.235个骨挫伤病灶中,在T1WI上显示209个,在T2WI上显示病灶203个,在STIR上全部显示,而且病灶边界和范围较T1WI、T2WI显示更清楚.15例进行了MR随访复查,2例膝关节骨挫伤在24周尚未完全吸收.结论:MRI是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膝关节骨挫伤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作者:严志汉;代敏;蔡志胜;虞志康;白光辉;林嘉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CT分期与Ki-67和MVD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CT分期与Ki-67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TCC,采用LDP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中Ki-67和MVD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前CT分期的关系.结果:①Ki-67 LI与MVD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83,P=0.000);②不同病理分级间Ki-67LI、MVD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18.599、21.951,P均<0.05);③不同CT分期间Ki-67LI、MVD表达总的来说有差别(F=7.912、6.744,P<0.05),经两两比较除Ⅰ期与Ⅱ期无差别(F=-5.23、0.23,P=0.537、0.955)外,Ⅰ期与Ⅲ期、Ⅰ期与Ⅳ期、Ⅱ期与Ⅲ期、Ⅱ期与Ⅳ、Ⅲ期与Ⅳ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BTCC的CT分期、病理分级与Ki-67和MVD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能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BTCC的恶性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彭泽华;白林;蒲红;王娜;董丹丹;陈家源;王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鉴别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鉴别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价值.方法:对45例术前怀疑为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DTI检查.其中19例为低度恶性肿瘤(相当于WHO分级的Ⅰ或Ⅱ级),26例为高度恶性肿瘤(WHO分级的Ⅲ或Ⅳ级).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FA值和对侧正常额叶白质或枕叶白质的FA值.将肿瘤实质部分的FA值与正常对侧白质的FA值比较;比较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FA值的差异.结果:正常额叶或枕叶白质的FA值为0.40±0.02.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低于正常枕叶和额叶白质的FA值;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0.16±0.02)低于高度恶性肿瘤的FA值(0.23±0.02).上述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肿瘤的FA值较正常脑白质降低,低度恶性肿瘤的FA值低于高度恶性肿瘤的FA值.FA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的结构特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于鉴别低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和高度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以考虑应用DTI鉴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姜兴岳;曹新山;张林;刘新疆;王培源;李军;翟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颞骨HRCT表现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颞骨HRCT表现特点,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经手术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颞骨HRCT表现.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颞骨HRCT表现为: 软组织团块77例(100%),盾板破坏71例(92.21%),听骨链破坏77例(100%),面神经骨管破坏31例(40.26%),迷路瘘管19例(24.68%),天盖及乙状窦周围骨质破坏44例(57.14%).颞骨HRCT显示面神经骨管和镫骨上结构的准确率较低,符合率分别为70.96%和82.98%.结论:颞骨HRCT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局限性在于对显示面神经骨管和镫骨底板上结构的准确率较低.

    作者:韩月臣;樊兆民;李建峰;张道宫;徐磊;罗建芬;王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