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锋;王鹏程;刘吉东;薛卫京;刘伟;翟小娟
应变/应交率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超声技术,具有不受心脏平移和周围心肌牵拉影响的优点.二维应变能计算出组织运动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及旋转角度等参数,且无多普勒应变率成像技术角度依赖,可为观察心肌运动、诊断心肌缺血、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作者:李海华;唐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增多.但2型糖尿病是否引起骨质疏松尚无定论.肾脏损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易导致骨代谢紊乱.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骨密度,其准确性和敏感性均明显优于X线摄片和单光子吸收法.
作者:谢莉娜;卢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介入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肺癌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有效的护理对于肺癌患者的积极效果.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对于肺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将取得积极的效果.
作者:荆雪虹;高力;宫树芝;王兢;魏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螺旋CT对22例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计44根桥血管)进行了扫描,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22例患者发现44支桥血管,显示率100%.44支桥血管中,33支(75%)通畅、5支(11.4%)闭塞、3支(6.8%)中重度狭窄、3支(6.8%)轻度狭窄.与冠脉造影对照,诊断桥血管明显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2.9%,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率95.2%.结论:64层螺旋CT是评价桥血管闭塞及狭窄的可靠方法.
作者:萧毅;李晓明;田建明;弓静;王敏杰;生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成像技术的可行性,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行颈脑动脉联合CTA检查.扫描准直16×0.75mm,Pitch值0.8~1.0,球管旋转时间0.5s/r.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对比剂使用Ultravist(370mgI/ml)100ml和30~40ml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流率3.5ml/s.于Wizard工作站参考DSA造影的操作顺序和投照角度,行颈脑动脉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曲面图像重建及容积再现CTA图像.技术分析包括扫描延迟时间及数据采集时间,分析图像质量.结果:134例CTA扫描延迟时间快17.1s,迟37.2s,平均21.5s,<20s者26例,20-30s者87例,>30s者21例;数据采集时间少者13.1s,多者为17.5s,平均15.6s,<15s者30例,>15s者104例.134例脑动脉CTA图像质量优者113例,质量好者16例,质量中等者5例,质量差者O例,无局部伪影病例,所有病例图像均满足诊断需要;颈动脉CTA图像,除11例患者存在局部伪影外,余123例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可以在20s内完成颈部与脑动脉的一次性扫描,此技术是可行的;其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需要.
作者:庞闽厦;刘磊;杨新国;郭秀琴;周晓明;宋殿行;张凡涛;王玉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女,7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涨满及包块2个月,无腹痛.查体:右上腹隆起,可触及质韧包块,表面光滑,无血管杂音,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
作者:阎学谦;张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合并腺性膀胱炎的认识与诊断水平,了解盆腔脂肪增多症、腺性膀胱炎的影像特点与临床表现以及两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合并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MRI、MRU及病理特点,并分析对比参考文献.结果:盆腔脂肪增多症合并腺性膀胱炎的MRI、MRU具有一定特点,两者常常伴随发病,同时腺性膀胱炎易演变为膀胱癌.结论:根据MRI、MRU与临床特点的综合分析,MRI能够正确诊断盆腔脂肪增多症合并腺性膀胱炎,由于腺性膀胱炎易演变为膀胱癌,因此,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合并腺性膀胱炎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密切随诊复查.
作者:王洋;赵磊;李成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疾病.其发病率占全民的1%,40岁以上的发病率占全民的2.5%.及时发现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陆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WNDOWS环境下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处理.方法:利用免费开发工具DCKTK,采用VC++6.0进行二次开发,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实现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处理.结果:利用DCMTK开发了3个动态链接库,利用它们编制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存储及处理.结论:利用免费开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既能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减少开发中的错误,提高开发的质量.
作者:侯庆锋;王鹏程;刘吉东;薛卫京;刘伟;翟小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儿女,7天.因出生后腹胀入院.患儿腹胀,以上腹部明显,黄疸,无发热,无呕吐,进奶及大小便均无明显异常.体格检查: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7cm×6cm×5cm的包块,活动性差,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高鑫;赵建设;王锡明;施影影;崔若棣;彭兆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直结肠恶性梗阻及肠腔渗漏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47例无手术治疗指征的直、结肠恶性梗阻和9例肠腔渗漏,在X线透视下,经肛门置入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结果:56例患者,共植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62枚(6例因再次梗阻二次植入支架).52例支架一次置入成功,占93%(52/56);4例经二次支架置入成功,占93%(4/56);5例因肿瘤破溃形成肠瘘,4例结肠癌手术吻合口瘘,置入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瘘口.所有病例支架置入后梗阻症状迅速解除,腹胀逐渐消失,可进半流质饮食,一般情况好转.生存6个月以内30%(17/56),6个月以上70%(39/56),5例已超过13个月,现仍在随访中.结论:直结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直结肠恶性梗阻和肠腔渗漏病变,首选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希全;张晓席;邹娜;郭锋;刘绵春;丁乃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肺内支气管囊肿在CT、MRI表现上的特征.方法: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内支气管囊肿;男25例,女12例,年龄18~63岁,平均35岁.均行X胸片,2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3例行MRI检查.结果:分布在右肺16例,左肺21例.形态以圆形为主,可以呈葫芦状、长条状或不规则形.22例囊肿含有液体,8例含气体,6例含有气液面,4例含有曲菌球,囊壁钙化7例,呈点状和弧线状.囊壁见有轻-中度强化,其中以含液囊肿较明显,囊肿周围气肿15例.结论:大部分成人先天性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翟跃杰;吉金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成像技术对肝脏移植受体血管结构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及下腔静脉期扫描.对每一例病例均行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三维重建及二维重组并与轴位图像结合分析患者血管情况.根据受体肝脏血管情况筛选出其中24例适宜手术的患者,初步拟定手术方案行肝移植手术,并在手术后与肝移植手术医师的术中探查结果相比较,探讨术前CT血管重建的准确性.结果:腹腔干成像可发现3例腹腔干狭窄,1例腹腔干动脉瘤,2例脾动脉瘤,2例肝脏主要供血动脉直径<3mm,10例肝动脉走行变异.门静脉成像发现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12例肝门静脉栓塞,其中5例肝内门静脉栓塞,5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其中3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栓塞);2例肝内门静脉及肝外门静脉主干均有栓塞.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及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的患者因不适宜手术而未能行肝移植手术.下腔静脉成像发现2例下腔静脉癌栓,其中1例栓子接近右心房入口处,不适宜手术未能行肝移植手术;2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30例中24例均成功行肝移植手术,术中所见与CT血管成像所见完全相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适合用来全面准确评价拟行肝脏移植的受体的血管状态,对筛选适宜手术的病例并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连庆峰;刘学静;武乐斌;柳澄;闫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全身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 signa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7例疑有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四段法动态增强全身动脉成像.结果:17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血管图像,平均得分3.41分;共发现轻度狭窄或扩张76处,中度狭窄或扩张33处,重度狭窄或扩张17处,闭塞5处.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全身动脉成像技术可以进行全身动脉的一次成像,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的限制,在全身血管病变的检出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翠艳;王光彬;赵斌;李慧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60岁.于3个月前开始上腹饱胀不适,近二十天加重伴绞痛.胃镜提示贲门腺癌而欲行手术,术前检查胸片示左下肺结节,密度均匀,无钙化,边缘较光整,诊断考虑转移.
作者:高慧;刘虎;张春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37岁.因雷管爆炸致全身多发皮肤金属伤入院,胸部X线示:右侧肩胛骨明显抬高,肩胛骨上端平颈6椎体上缘水平,肩胛骨与颈椎间可见骨性条形影,左侧肩胛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胸部可见多发点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作者:马素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患者心率、心率变化对64排CT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86例64排CT冠脉造影的患者,在20%~80%R-R间期、间隔5%重组原始数据,分别选择冠状动脉各主干佳重建时相,评估冠脉各节段的图像质量.计算患者平均心率和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采用Person相关检验比较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82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3±12.9,心率变化为3.2±2.1,52(63.4%)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4.9±13.8,心率变化为2.6±1.4;30(36.6%)例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8±12.3,心率变化为4.6±2.1,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82例患者共有1198冠脉节段被评估,1167(97.4%)节段可用于诊断.患者平均心率与冠脉总体及RCA、LM和LAD、LCX图像质量无明显相关性(r=0.22,0.15,0.16,0.24,P=0.05).扫描期间心率变化与冠脉总体图像质量有显著相关性(r=0.75,P=0.001),与RCA、LCX、LAD和LM图像质量均有相关性(P<0.001),相关程度依次为RCA(r=0.77)、LCX(r=0.69)、LAD和LM(r=0.68).结论:在心率较快的条件下,64排CT冠脉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可显著影响冠脉图像质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心率变化幅度,从而提高冠脉图像质量.
作者:吕国士;王炳胜;王德韧;左宏;云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低张充气后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内镜诊断或临床怀疑直肠癌的147例患者进行低张充气灌肠后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内容包括:①肿瘤部位、大小;②平扫和增强的情况;③生长方式;④侵犯层次;⑤管周筋膜情况;⑥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⑦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⑧远处有无转移.结果:147例患者顺利完成低张直肠充气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肠道准备满意;直肠低张充气后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出所有直肠肿瘤样病变,敏感性是100%,准确性95.77%;147例病例的影像学分期分别是:A期26例,占17.68%(26/147);B期18例,占12%(18/147);C期64例,占43.5%(64/147);D期39例占26.5%(39/147).影像与病理Dukes分期的对比结果显示影像分期的准确性分别是:A期92%,B期94.12%,C期96.97%,D期100%.结论:低张直肠充气16层螺旋CT检查是直肠癌术前检查的较好的方法,能对直肠癌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术前分期.
作者:高德培;李鹍;封俊;丁莹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和冠脉造影对比,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有创性冠脉造影检查,依据AHA17段分段法,评价所有有效节段,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冠脉造影显示阴性病例占7.1%(2例),单只病变占21.4%(6例),多支病变占71.4%(20例).按节段分析,CT检出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4.6%,90.0和95.3%.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的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正常冠脉节段以及狭窄节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作者:武靖;王屹;杜湘珂;刘建;赵鸿;綦维维;安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肝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为胆囊癌肝侵犯的CT表现.结果:25例胆囊癌肝侵犯的病例中有21例CT作出了正确的的诊断,CT上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胆囊癌肿与肝分界不清,邻近肝脏处出现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增强后不规则强化.结论: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钟珩;崔延安;黄海青;朱敬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