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目的:探讨直肠低张充气后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内镜诊断或临床怀疑直肠癌的147例患者进行低张充气灌肠后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内容包括:①肿瘤部位、大小;②平扫和增强的情况;③生长方式;④侵犯层次;⑤管周筋膜情况;⑥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⑦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⑧远处有无转移.结果:147例患者顺利完成低张直肠充气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肠道准备满意;直肠低张充气后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出所有直肠肿瘤样病变,敏感性是100%,准确性95.77%;147例病例的影像学分期分别是:A期26例,占17.68%(26/147);B期18例,占12%(18/147);C期64例,占43.5%(64/147);D期39例占26.5%(39/147).影像与病理Dukes分期的对比结果显示影像分期的准确性分别是:A期92%,B期94.12%,C期96.97%,D期100%.结论:低张直肠充气16层螺旋CT检查是直肠癌术前检查的较好的方法,能对直肠癌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术前分期.
作者:高德培;李鹍;封俊;丁莹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13例患者中弥漫型9例,局限型4例.PVNS主要表现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生或弥漫性增生,增生的滑膜和结节内沉着含铁血黄素(T1WI、T2WI双低信号).关节内外结构可受侵.结论:PVNS所致的滑膜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在MRI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和信号,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天璇;张德智;栾玲;伊欣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应变/应交率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超声技术,具有不受心脏平移和周围心肌牵拉影响的优点.二维应变能计算出组织运动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及旋转角度等参数,且无多普勒应变率成像技术角度依赖,可为观察心肌运动、诊断心肌缺血、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作者:李海华;唐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直结肠恶性梗阻及肠腔渗漏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47例无手术治疗指征的直、结肠恶性梗阻和9例肠腔渗漏,在X线透视下,经肛门置入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结果:56例患者,共植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62枚(6例因再次梗阻二次植入支架).52例支架一次置入成功,占93%(52/56);4例经二次支架置入成功,占93%(4/56);5例因肿瘤破溃形成肠瘘,4例结肠癌手术吻合口瘘,置入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瘘口.所有病例支架置入后梗阻症状迅速解除,腹胀逐渐消失,可进半流质饮食,一般情况好转.生存6个月以内30%(17/56),6个月以上70%(39/56),5例已超过13个月,现仍在随访中.结论:直结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无手术指征的直结肠恶性梗阻和肠腔渗漏病变,首选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希全;张晓席;邹娜;郭锋;刘绵春;丁乃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女,7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涨满及包块2个月,无腹痛.查体:右上腹隆起,可触及质韧包块,表面光滑,无血管杂音,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
作者:阎学谦;张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介入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肺癌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有效的护理对于肺癌患者的积极效果.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对于肺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将取得积极的效果.
作者:荆雪虹;高力;宫树芝;王兢;魏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大样本病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发现的冠状动脉变异类型及数量,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积累冠状动脉活体形态学资料,提高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方法:对694例受检者进行心脏冠脉成像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受检者中,44例发现4种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占总数6.34%.其中副冠状动脉33例,RCA起源于左窦2例,LCX起源于右窦7例,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2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无创观察冠状动脉解剖及变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及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有待提高.
作者:张滨;李英;李海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60岁.于3个月前开始上腹饱胀不适,近二十天加重伴绞痛.胃镜提示贲门腺癌而欲行手术,术前检查胸片示左下肺结节,密度均匀,无钙化,边缘较光整,诊断考虑转移.
作者:高慧;刘虎;张春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同步测定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和Tei指数评估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室功能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58例PAH患者和47例健康人人选本研究.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游离壁厚度,右房、右室舒张末期面积和收缩末期面积(RAEDA,RAESA,RVEDA,RVESA)并计算右室面积变化率;获取入选者标准心尖部右室流人道长轴和四腔观TVI图像,离线分析右室4个壁三尖瓣环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依据公式计算右室4个壁瓣环处Tei指数,取其平均值作为右室整体心肌做功指数.结果:与正常人相比,PAH患者具有更厚的右室游离壁,更大的RAEDA、RAESA、RVEDA、RVESA、Tei指数,更高的肺动脉收缩压,更低的右室面积变化率、Sa、Ea、Aa、Ea/Aa.PAH患者右室结构参数(右室游离壁厚度,RAEDA、RAESA、RVEDA、RVESA)与功能参数(Tei指数、Sa、Ea、Aa、Ea/Aa、右室面积变化率)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34~0.76,P<0.05~0.001).PAH患者Sa、Ea、Aa、Ea/Aa、右室面积变化率与Tei指数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39~0.68,P<0.05~0.001).结论:QTVI技术同步测定三尖瓣环运动指标和Tei指数可更好地评估PAH患者右室功能.
作者:宋则周;马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颈脑动脉联合成像技术的可行性,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行颈脑动脉联合CTA检查.扫描准直16×0.75mm,Pitch值0.8~1.0,球管旋转时间0.5s/r.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技术,对比剂使用Ultravist(370mgI/ml)100ml和30~40ml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流率3.5ml/s.于Wizard工作站参考DSA造影的操作顺序和投照角度,行颈脑动脉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曲面图像重建及容积再现CTA图像.技术分析包括扫描延迟时间及数据采集时间,分析图像质量.结果:134例CTA扫描延迟时间快17.1s,迟37.2s,平均21.5s,<20s者26例,20-30s者87例,>30s者21例;数据采集时间少者13.1s,多者为17.5s,平均15.6s,<15s者30例,>15s者104例.134例脑动脉CTA图像质量优者113例,质量好者16例,质量中等者5例,质量差者O例,无局部伪影病例,所有病例图像均满足诊断需要;颈动脉CTA图像,除11例患者存在局部伪影外,余123例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可以在20s内完成颈部与脑动脉的一次性扫描,此技术是可行的;其CTA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需要.
作者:庞闽厦;刘磊;杨新国;郭秀琴;周晓明;宋殿行;张凡涛;王玉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疾病.其发病率占全民的1%,40岁以上的发病率占全民的2.5%.及时发现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陆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增多.但2型糖尿病是否引起骨质疏松尚无定论.肾脏损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易导致骨代谢紊乱.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骨密度,其准确性和敏感性均明显优于X线摄片和单光子吸收法.
作者:谢莉娜;卢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37岁.因雷管爆炸致全身多发皮肤金属伤入院,胸部X线示:右侧肩胛骨明显抬高,肩胛骨上端平颈6椎体上缘水平,肩胛骨与颈椎间可见骨性条形影,左侧肩胛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胸部可见多发点状、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作者:马素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脑灰质异位(HGM)的CT及MRI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分生.方法:搜集我院经临床、CT和/或MRI证实的HGM 17例,CT检查9例,MRI检合5例,CT+MRI检查3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中,单侧12例(左侧8例,右侧4例),其中室管膜下结节型3例,混合型桥带型5例,非室管膜下结节型4例.非室管膜下结节型均为单发,额顶叶、颞顶叶、顶枕叶及半卵圆中心各1例:双侧5例,室管膜下结节型2例,其中1例合并胼胝体发育不全;室管膜下弥漫型2例,其中1例合并四叠体池及枕大池蛛网膜囊肿;非室管膜下弥漫性1例.上述病灶位于脑白质内、侧脑室室管膜下或两省均有,呈结节、团块或条带状,在CT及MRI各序列上均与脑灰质密度或信号相同.结论:HGM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因MRI为多参数成像,在对不典型及小HGM的检出优于CT.
作者:曾庆娟;许崇永;谢品楠;郑显秋;万必东;周胜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WNDOWS环境下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处理.方法:利用免费开发工具DCKTK,采用VC++6.0进行二次开发,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实现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处理.结果:利用DCMTK开发了3个动态链接库,利用它们编制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DICOM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存储及处理.结论:利用免费开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既能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减少开发中的错误,提高开发的质量.
作者:侯庆锋;王鹏程;刘吉东;薛卫京;刘伟;翟小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儿女,7天.因出生后腹胀入院.患儿腹胀,以上腹部明显,黄疸,无发热,无呕吐,进奶及大小便均无明显异常.体格检查: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7cm×6cm×5cm的包块,活动性差,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高鑫;赵建设;王锡明;施影影;崔若棣;彭兆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成像技术对肝脏移植受体血管结构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及下腔静脉期扫描.对每一例病例均行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三维重建及二维重组并与轴位图像结合分析患者血管情况.根据受体肝脏血管情况筛选出其中24例适宜手术的患者,初步拟定手术方案行肝移植手术,并在手术后与肝移植手术医师的术中探查结果相比较,探讨术前CT血管重建的准确性.结果:腹腔干成像可发现3例腹腔干狭窄,1例腹腔干动脉瘤,2例脾动脉瘤,2例肝脏主要供血动脉直径<3mm,10例肝动脉走行变异.门静脉成像发现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12例肝门静脉栓塞,其中5例肝内门静脉栓塞,5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其中3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栓塞);2例肝内门静脉及肝外门静脉主干均有栓塞.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及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的患者因不适宜手术而未能行肝移植手术.下腔静脉成像发现2例下腔静脉癌栓,其中1例栓子接近右心房入口处,不适宜手术未能行肝移植手术;2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30例中24例均成功行肝移植手术,术中所见与CT血管成像所见完全相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适合用来全面准确评价拟行肝脏移植的受体的血管状态,对筛选适宜手术的病例并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连庆峰;刘学静;武乐斌;柳澄;闫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T18例,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8例胃间质瘤均为恶性.病灶多呈类圆形.平扫:呈均匀等密度6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央低密度区12例.增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可见散在坏死12例.结论:MSCT是目前GST检查的佳选择,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高树明;屈辉;张媛;霍志毅;李大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痉挛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本组36例颅内动脉合并脏血管痉挛患者入院72h内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术中常规罂粟硷30mg/10ml持续静脉内泵入,术后持续泵入3d,给予尼莫通抗血管痉挛.术后第2天开始实施三高疗法,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本组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32例恢复良好(可恢复工作,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持续昏迷自动出院;2例中度致残(轻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结论:利用护理手段干预4方面中的可控因素,如平均动脉压、颅内压、中心静脉压、血流速度(血液稀释度),使其控制在预设定目标范围内可保证脑的有效灌注压,预防CVS的发生.
作者:王兢;宫淑芝;魏勤;荆雪虹;高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女,15岁.生后见右下肢皮色呈紫红色改变,无搔痒不适,4年前右小腿无明显诱因出现静脉曲张;双下肢等长,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下肢肢围测量:髌骨下缘下15cm处右侧肢围较对侧粗3cm,踝上10cm处右侧较对侧粗4cm.
作者:孙小丽;柳澄;刘学静;王道平;黄杰;邓凯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