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孤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刘亚欧;于春水;李坤成

关键词:临床孤立综合症,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摘要: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tated syndrome,CIS)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为多种脱髓鞘疾病的首发表现,早期预测CIS的转归对选择优化治疗方案极为重要,本文就其临床及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进对临床孤立综合征的了解.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煤矿工尘肺分析

    煤工尘肺是煤尘在患者的肺部大量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为了对煤工尘肺的诊断和早期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963例煤工胸片进行分析.

    作者:刘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肺内单发的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不伴有肺炎、肺不张等其它病变[1],自有CT以来,对SPN的研究报告较多,但诊断的特异性仍未有显著性提高[2~7].我院对SPN 52例行CT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利伟;王自正;顾建平;王丽萍;冯敏;王绍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患者 男,28岁.因咳嗽、咳痰2年,气短1年,加重2个月入院.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均为晨起咳嗽,伴少量粘痰,易咳出,未予诊治.

    作者:斯琴;陆菁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可以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的组织代谢及化合物定量显示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广泛的应用在脑肿瘤诊断中,技术也较为成熟,本文将1H-MRS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魏海港;李传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CT检查中辐射剂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CT检查中CT扫描基本参数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5月与2005年同期、同部位各30例腹部常规CT、CT血管造影(CTA)两种检查的基本参数值(mAs、层数、层厚)及辐射剂量值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2006年与2005年同期腹部CT检查人次相比,在常规扫描、CTA、三维成像方面分别增加了16.12%、84.15%、300%人次(P<0.05).腹部CTA较常规扫描层数增加135.35%(P<0.01)、层厚减少16.12%(P<0.02)、mAs增加10.46%(P<0.01)、DLP增加33.28%(P<0.01).结论:CT检查2006年罗2005年同期人次增加且随着mAs增加或层数增加、层厚减薄,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增加.

    作者:杨燕敏;曹厚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膜后巨大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

    患者 男,44岁.间断性腰背部疼痛伴腹胀、尿频1个月.查体: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下腹可触及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欠佳,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作者:王清涛;田静;包刚;韩慧敏;石连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曲霉菌病1例

    患者 男,39岁,农民.近5个月来间断性咯血3次,无咳嗽.常规X线胸片和CT发现左下肺类圆形小结节,直经为10mm,内缘有一气体影,局部胸膜有粘连牵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图1~3).CT导引下穿刺活检,镜下见曲菌菌丝及孢子.手术后病理诊断:曲霉菌病.

    作者:俞士华;查二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彩超引导定位移植肝活组织穿刺检查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定位移植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02年4月~2005年12月间,我中心肝脏移植受者中186例次彩超实时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与穿刺方法、凝血功能和穿刺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41例肝穿活检中除1例出现肝内出血合并胆瘘外,未出现任何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凝血功能轻度异常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是安全的,而穿刺方法、穿刺次数在本组研究中与肝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无明显相关;彩超引导定位移植肝组织穿刺活检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诊断方法.

    作者:任秀昀;邹卫龙;张伟;岳扬;臧运金;沈中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及价值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34颗)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分别行牙体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MPR重组.根据牙齿的形态、位置及生长方向进行分型.结果:上颌埋伏牙弯曲型20颗和非弯曲型14颗.弯曲型上颌埋伏牙唇颊向倒置型4颗、唇颊向非倒置型6颗、舌腭向倒置型5颗、舌腭向非倒置型5颗.非弯曲型近中型5颗,远中型2颗,垂直型1颗,平行埋伏牙4颗,倒置型2颗.结论: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反映了上颌埋伏牙的不同特点,可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邵林琴;巩若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特点.方法:203例患者按照冠心病的临床分类分为心梗组与非心梗组,对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梗组患者冠脉造影狭窄血管总数明显高于非心梗组(62.8%对53.3%,P<0.01),且三支血管病变多(50.0%对26.5%,P<0.01),病变血管完全闭塞比例高(23.0%对12.4%,P<0.01);而单支血管病变(14.4%对28.3%,P<0.05)和血管狭窄程度<50%的比例(4.9%对14.1%,P<0.01)均低于非心梗组.两组之间的狭窄病变分布部位,弥漫受累血管总数,弥漫病变分布部位及各分支弥漫受累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分析结果示心梗组的病理性Q波出现率明显高于非心梗组(67.8%8%对19.5%,P<0.01)且T波倒置多(74.4%对59.3%,P<0.05)而ST段改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3%对46.9%,P>0.01).结论:2型糖尿病冠心病在冠脉造影上心梗组较非心梗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多及其狭窄程度严重,病变的分布部位及弥漫性受累血管总数差异不显著.心电图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筛选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作者:李文华;刘玲玲;宫建丽;孔香云;张秀州;唐元升;朱兴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78例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性治疗的价值.方法:178例布-加氏综合征均经B超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确诊.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采用了经股静脉或股静脉-颈静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和血管内支架(EMS)植入术.对完全闭塞病例,实施了三种破膜或闭塞段开通术.结果:66例不完全性狭窄的病例经股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为100%(66/66),其中单纯PTA36例,PTA+内支架植入术30例.112例完全闭塞病例,闭塞段或膜开通成功率为98.21%(110/112),其中经股静脉顺行开通110例,经颈静脉贯穿法开通2例,单纯PTA51例;PTA+内支架植入术59例.治疗后下腔静脉压下降明显,单纯球囊扩张组平均值为14.7cm水柱,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组平均值为16cm水柱.术后随访3年再狭窄率为5%(9/176).其中1例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红旗;高力;王振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早孕伴右卵巢内钙化斑1例

    患者 女,26岁.因停经56天来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着色.宫体平位,大于50天孕,质软,活动好,无明显压痛,双附件正常.

    作者:谭国英;邱桂霞;宋伟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肝内胆管炎CT诊断1例

    胆系炎症包括胆囊炎、胆管炎,又以胆总管感染较多,而局限性肝内胆管感染报道较少,现将我院遇到1例局限性肝内胆管感染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萍;吴利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5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X线、B超、CT及MRI表现.结果: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CT和MRI在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X线和B超对RPF的诊断起辅助作用,综合分析X线、B超、CT、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F的诊断.

    作者:毕东滨;连庆峰;李善军;王法成;马庆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牙颌面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的进展

    1982年,第一支口内X线探测器问世,标志着牙颌面X线成像数字化时代的开始.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众多的数字化成像技术、设备应用于临床.本文介绍相关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

    作者:方冬;宋少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脊柱病变进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曲面多层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C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SD)、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切面VRT(slab VRT)对所得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观察各种后处理方法在显示脊柱结构或病变中的效果.结果:MPR在观察椎间盘、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和脊柱曲度方面具有优势,CMPR在观察椎间隙及脊柱侧弯方面具有优势,SSD和VRT在观察椎体骨质增生、脊柱曲度、椎体附件小关节、椎间孔、脊柱侧弯和脊柱整体形态具有优势,切面VRT在观察椎间隙、脊柱曲度、椎体附件小关节和椎间孔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在脊柱的检查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后处理方式.

    作者:吴红莲;李学章;梁长虎;王道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脑功能磁共振信号的时间聚类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信号的主要组成及运动伪影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程序实现时间聚类分析算法对2例事件相关模式视觉刺激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并与(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拟合曲线图及实验时间序列中运动轨迹记录做比较分析.结果:时间聚类分析在血氧水平反应阈值范围内可检测到大量反应信号,通过与SPM拟合调整曲线图比较发现,BOLD事件反应时,与时间聚类分析(TCA)结果可发现与其重叠的信号;通过与时间序列中运动轨迹记录进行比较发现,TCA所检出较大的信号均与运动波峰有很大程度的相关.结论:时间聚类分析作为一种数据驱动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真正的血氧水平,但受运动伪影影响严重,在类短时程刺激的事件相关模式的功能成像实验时可谨慎使用.

    作者:郑玲;张志强;卢光明;王世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的影像诊断

    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上消化道畸形之一,经手术做幽门环肌切开术,预后效果良好.本文回顾性的分析经我院手术证实的109例胃肠造影检查表现,介绍如下.

    作者:柴雪娥;陈为红;高修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瘤术前穿刺定位

    乳腺肿瘤是妇女常见病之一,较小的乳腺肿瘤临床触诊较困难,我院对48例乳腺小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手术前定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萍;谭文;黄水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产后及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妊娠和外科术后可引起腹腔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39例产妇及外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结合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勇;段云友;杨勇;李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