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萍;吴利学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即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适当降低螺旋CT扫描剂量,特别是在成人胸部、鼻窦及儿童颅脑中的应用很有价值,值得推广.本文对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张巍;郭玉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7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异位胰腺1例.7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1例肿瘤内有出血灶,3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CT表现,CT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萍;王淑红;石岩;赵燕鸣;张在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 女,46岁.因上腹部不适来院就诊.超声检查:肝脏体积增大,边缘显示不清,内探及多发强回声占位,大者约3.2cm×4.1cm,位于右后叶,边界尚清,内回声尚均匀,CDFI示内有点状血流信号,肝右前叶可探及12.1cm×16.0cm囊状无回声区,内可见条索状物和点状强回声,CDFI示内未见血流信号.胆囊、胰腺、脾脏、双肾、膀胱未见异常.
作者:王珉鑫;于学杰;房元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9例.观察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将腮腺矢状面分成4个象限.结果:9例患者,15个病灶,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10个,1例双侧均为腮腺腺淋巴瘤,14个病灶边缘清楚,病灶大小1.1~3.2cm,平均CT值48HU.结论: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CT显示腮腺浅叶的后下象限病灶,边界光整、多发时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可能.
作者:于忠海;全勇;刘贵清;何金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心动图观察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及观察方法.方法:23例大鼠建立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其中同系移植6例,同种移植17例.术前对原位心脏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常规记录原位心左室长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测量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术后立即对移植心脏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显示上述切面,测量相应超声指标,所测指标与术前原位心比较.结果:23只实验鼠原位心可显示乳头肌水平短轴、心底短轴、左室长轴和心尖四腔切面各为19例、11例、10例和9例;异位移植心与原位心比较,移植心左室短轴内径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结论: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与原位心和腹腔异位移植心脏相比较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是评价移植心脏形态、大小与心肌功能改变较为理想的切面.
作者:张红安;谢明星;卢晓芳;冯剑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后巩膜形态改变与眼轴长度、近视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ATL超9型APOOGE-8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0.0MHz.对26例正常眼,36例轻中度近视眼,51例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进行观察.并对26例正常眼,17例轻中度近视眼,26例高度近视眼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进行检测.结果:轻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的眼轴长度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性.两者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3510.3+1668.1X,R=0.9432,P<0.0001.后巩膜形态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度近视眼组、轻中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血流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高度近视组的CRA、PCA的收缩期(PSV)、舒张期(EDV)、平均血流速度(AV)均减低,CRA的阻力指数(RI)升高(P<0.05).轻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血管、睫状血管系统血供不足与后巩膜形态变化的类型、眼轴长度、近视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是引起高度近视眼病理性眼底改变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程瑞萍;赵敏;秦力维;郑英;曹敏丽;常虹;吕建红;侯晓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定位移植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02年4月~2005年12月间,我中心肝脏移植受者中186例次彩超实时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与穿刺方法、凝血功能和穿刺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41例肝穿活检中除1例出现肝内出血合并胆瘘外,未出现任何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凝血功能轻度异常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是安全的,而穿刺方法、穿刺次数在本组研究中与肝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无明显相关;彩超引导定位移植肝组织穿刺活检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诊断方法.
作者:任秀昀;邹卫龙;张伟;岳扬;臧运金;沈中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体表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仪对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20~41周的3241例孕妇、共3277个胎儿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超声诊断与随访结果.结果:140例各种发育异常胎儿,其中体表畸形胎儿34例,二维超声诊断正确者21例,9例体表畸形胎儿二维超声检查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三维超声进一步检查诊断正确者共30例;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误诊1例胎儿足内翻,生后证实正常,漏诊1例耳廓缺失、2例多指畸形,生后随访证实.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91%、99.97%、99.88%;二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3.64%、99.97%、99.60%.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体表结构,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是二维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体表畸形的检出率.
作者:刘洪国;马玉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上消化道畸形之一,经手术做幽门环肌切开术,预后效果良好.本文回顾性的分析经我院手术证实的109例胃肠造影检查表现,介绍如下.
作者:柴雪娥;陈为红;高修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34颗)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分别行牙体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MPR重组.根据牙齿的形态、位置及生长方向进行分型.结果:上颌埋伏牙弯曲型20颗和非弯曲型14颗.弯曲型上颌埋伏牙唇颊向倒置型4颗、唇颊向非倒置型6颗、舌腭向倒置型5颗、舌腭向非倒置型5颗.非弯曲型近中型5颗,远中型2颗,垂直型1颗,平行埋伏牙4颗,倒置型2颗.结论: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反映了上颌埋伏牙的不同特点,可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邵林琴;巩若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表现,其中21例行CT平扫及增强,9例行MRI平扫、增强以及MRCP.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CT及MRI表现壶腹周围含液气囊性病灶.MRCP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间壶腹部突出高信号囊性病灶.25例患者中合并胆胰病变CT和/或MRI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13例,胆管扩张及壁增厚强化8例,胰腺肿胀3例,胰周脂肪层模糊4例及渗出2例,肾前筋膜增厚5例,胰管串珠样扩张2例.结论:CT及MR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同时显示胆胰疾病引起胆管及胰腺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诊断.
作者:龚静山;徐坚民;李莹;陈宇;贾桂静;张丽香;黄国鑫;杨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可以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的组织代谢及化合物定量显示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广泛的应用在脑肿瘤诊断中,技术也较为成熟,本文将1H-MRS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魏海港;李传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极为重要.B超的临床应用使得异位妊娠的诊断率提高,本文对我院60例不典型异位妊娠分析如下.
作者:顾燕;茹彤;戴晨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 男,39岁,农民.近5个月来间断性咯血3次,无咳嗽.常规X线胸片和CT发现左下肺类圆形小结节,直经为10mm,内缘有一气体影,局部胸膜有粘连牵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图1~3).CT导引下穿刺活检,镜下见曲菌菌丝及孢子.手术后病理诊断:曲霉菌病.
作者:俞士华;查二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眼外肌增粗较常见,笔者搜集了24例眼外肌增粗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CT表现.
作者:吉六舟;李洪涛;孙国运;刘义康;李硕清;杨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tated syndrome,CIS)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为多种脱髓鞘疾病的首发表现,早期预测CIS的转归对选择优化治疗方案极为重要,本文就其临床及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进对临床孤立综合征的了解.
作者:刘亚欧;于春水;李坤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胎儿期发现该病,通常需终止妊娠.我院自1989年~2005年从近4万名孕妇中检查出7例.现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水平认识.
作者:孙淑玉;杨建红;刘明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并以形态、边缘、纵横径比、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和血流丰富程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双侧乳腺癌在声像图表现上的相似性.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分布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多表现为不规则分叶或伪足状;边缘毛刺征,界限不清;肿块纵横比大于1;内回声光点粗大而不均匀;常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丰富.18例 (31.0%)双侧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相似性,而另外40 例(69.0%) 则不具有相似性.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具有类似原发性单侧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及血流分布特征,第二癌与第一癌相似性较低.
作者:娄丽;丛新丽;马玉香;李吉昌;于国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信号的主要组成及运动伪影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程序实现时间聚类分析算法对2例事件相关模式视觉刺激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并与(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拟合曲线图及实验时间序列中运动轨迹记录做比较分析.结果:时间聚类分析在血氧水平反应阈值范围内可检测到大量反应信号,通过与SPM拟合调整曲线图比较发现,BOLD事件反应时,与时间聚类分析(TCA)结果可发现与其重叠的信号;通过与时间序列中运动轨迹记录进行比较发现,TCA所检出较大的信号均与运动波峰有很大程度的相关.结论:时间聚类分析作为一种数据驱动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真正的血氧水平,但受运动伪影影响严重,在类短时程刺激的事件相关模式的功能成像实验时可谨慎使用.
作者:郑玲;张志强;卢光明;王世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脊柱病变进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曲面多层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C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SD)、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切面VRT(slab VRT)对所得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观察各种后处理方法在显示脊柱结构或病变中的效果.结果:MPR在观察椎间盘、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和脊柱曲度方面具有优势,CMPR在观察椎间隙及脊柱侧弯方面具有优势,SSD和VRT在观察椎体骨质增生、脊柱曲度、椎体附件小关节、椎间孔、脊柱侧弯和脊柱整体形态具有优势,切面VRT在观察椎间隙、脊柱曲度、椎体附件小关节和椎间孔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在脊柱的检查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后处理方式.
作者:吴红莲;李学章;梁长虎;王道才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