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六舟;李洪涛;孙国运;刘义康;李硕清;杨建林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25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CTA三维重建.1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作MRI平扫,12例作MRI平扫加增强,其中1例3D TOF MRA检查.结果:37例共43个病灶.35例单发病灶中,发生于小脑半球者23例,小脑蚓部9例,第四脑室1例,延髓背侧1例,左桥小脑角区1例.其中囊结节型29例,实质型3例,囊实型2例,单纯囊性1例.2例为多发病灶,均位于后颅窝,其中1例有6处病灶,实质型和囊结节型混合存在.CT平扫囊结节型肿瘤壁结节显示率仅为54.6%.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型、囊实型肿瘤均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3.1%显示肿瘤周围有增粗迂曲的血管.CTA示肿瘤为富血管的团块.MRI平扫肿瘤壁结节显示率100%.肿瘤周围流空血管显示率达57.9%.与CT比较此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示壁结节及实质型、囊实型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A显示肿瘤区域丰富的紊乱血管.结论:CT、MRI可作为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珍友;隋庆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眼外肌增粗较常见,笔者搜集了24例眼外肌增粗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CT表现.
作者:吉六舟;李洪涛;孙国运;刘义康;李硕清;杨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982年,第一支口内X线探测器问世,标志着牙颌面X线成像数字化时代的开始.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众多的数字化成像技术、设备应用于临床.本文介绍相关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
作者:方冬;宋少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表现,其中21例行CT平扫及增强,9例行MRI平扫、增强以及MRCP.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CT及MRI表现壶腹周围含液气囊性病灶.MRCP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间壶腹部突出高信号囊性病灶.25例患者中合并胆胰病变CT和/或MRI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13例,胆管扩张及壁增厚强化8例,胰腺肿胀3例,胰周脂肪层模糊4例及渗出2例,肾前筋膜增厚5例,胰管串珠样扩张2例.结论:CT及MR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同时显示胆胰疾病引起胆管及胰腺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诊断.
作者:龚静山;徐坚民;李莹;陈宇;贾桂静;张丽香;黄国鑫;杨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7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异位胰腺1例.7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1例肿瘤内有出血灶,3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CT表现,CT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萍;王淑红;石岩;赵燕鸣;张在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煤工尘肺是煤尘在患者的肺部大量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为了对煤工尘肺的诊断和早期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963例煤工胸片进行分析.
作者:刘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检查中CT扫描基本参数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5月与2005年同期、同部位各30例腹部常规CT、CT血管造影(CTA)两种检查的基本参数值(mAs、层数、层厚)及辐射剂量值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2006年与2005年同期腹部CT检查人次相比,在常规扫描、CTA、三维成像方面分别增加了16.12%、84.15%、300%人次(P<0.05).腹部CTA较常规扫描层数增加135.35%(P<0.01)、层厚减少16.12%(P<0.02)、mAs增加10.46%(P<0.01)、DLP增加33.28%(P<0.01).结论:CT检查2006年罗2005年同期人次增加且随着mAs增加或层数增加、层厚减薄,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增加.
作者:杨燕敏;曹厚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胆系炎症包括胆囊炎、胆管炎,又以胆总管感染较多,而局限性肝内胆管感染报道较少,现将我院遇到1例局限性肝内胆管感染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萍;吴利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可以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的组织代谢及化合物定量显示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广泛的应用在脑肿瘤诊断中,技术也较为成熟,本文将1H-MRS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魏海港;李传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国产防返流食管内支架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下端狭窄中的可行性.方法:12例食管下端狭窄病例行国产CAES-Ⅲ防返流不锈钢食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患者吞咽困难均明显改善,1例于支架植入术后1.5个月发生支架上移,其余患者支架位置良好.结论:国产防返流食管内支架性能良好,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下端的狭窄可作为首选支架.
作者:苏国强;马建华;刘春华;房建军;裴跃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 男,44岁.间断性腰背部疼痛伴腹胀、尿频1个月.查体: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下腹可触及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欠佳,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作者:王清涛;田静;包刚;韩慧敏;石连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PRN)临床少见,因临床症状无特征性,生长范围广泛,部位深在,依赖临床定性诊断有相当难度,而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收集我院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资料,分析其表现,旨在提高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长喜;李海龙;陈洁;戴志龙;李胜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数字电影摄影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5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数字电影摄影,对影像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分为良好和差.结果:185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有153例.数字电影摄影共1352组,良好的有1327组,占98.2%,差的有25组,占1.8%.结论:数字电影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质量稳定而良好,能清晰地显示血管病变,数字图像能进行多种后处理,作定量分析并便于数字化储存和远程传输.
作者:廖政贤;李平;郑德中;叶新云;陈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MRI是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我院35例的经验如下.
作者:金红花;程若勤;王化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34颗)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分别行牙体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MPR重组.根据牙齿的形态、位置及生长方向进行分型.结果:上颌埋伏牙弯曲型20颗和非弯曲型14颗.弯曲型上颌埋伏牙唇颊向倒置型4颗、唇颊向非倒置型6颗、舌腭向倒置型5颗、舌腭向非倒置型5颗.非弯曲型近中型5颗,远中型2颗,垂直型1颗,平行埋伏牙4颗,倒置型2颗.结论: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反映了上颌埋伏牙的不同特点,可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邵林琴;巩若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胎儿期发现该病,通常需终止妊娠.我院自1989年~2005年从近4万名孕妇中检查出7例.现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水平认识.
作者:孙淑玉;杨建红;刘明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明显提高,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减少且仍为主要死亡原因.血液透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血液透析对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结构功能等的影响与超声心动图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作者:黎鹏;邓又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体表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仪对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20~41周的3241例孕妇、共3277个胎儿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超声诊断与随访结果.结果:140例各种发育异常胎儿,其中体表畸形胎儿34例,二维超声诊断正确者21例,9例体表畸形胎儿二维超声检查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三维超声进一步检查诊断正确者共30例;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误诊1例胎儿足内翻,生后证实正常,漏诊1例耳廓缺失、2例多指畸形,生后随访证实.三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91%、99.97%、99.88%;二维超声对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3.64%、99.97%、99.60%.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体表结构,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是二维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体表畸形的检出率.
作者:刘洪国;马玉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鼻骨骨折占面部外伤骨折的59.3%[1],且大多涉及法律纠纷.鼻骨骨折的诊断在法医学鉴定及面部整容中有重要意义. 我院对96例鼻区外伤患者进行冠状位、轴位联合扫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本祥;阴祖栋;李刚;张波;刘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极为重要.B超的临床应用使得异位妊娠的诊断率提高,本文对我院60例不典型异位妊娠分析如下.
作者:顾燕;茹彤;戴晨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