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悦明;李铁一;李坤成;刘惠兰;张春丽
胆管梗阻疾病是肝胆外科常见病,阴性法螺旋CT胰胆管造影(N-HCTCP)有助临床医师了解梗阻原因、部位、病变与周围结构关系及手术计划的制订.国外学者对此已作了初步研究[1,2],但成像参数报道不一,如何获得较满意N-HCTCP图像,选择适当的成像参数较为重要.
作者:张文;扬振贤;张追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长足发展,以钼靶检查为主、诸多检查手段已用于乳腺癌的筛查,本文就各种乳腺影像检查的特点作一综述.
作者:张静;田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简称ISDH),是硬膜下血肿中的常见类型,由于该血肿的密度与脑实质密度接近,且与脑实质分界不清,部分病人可有或无明确颅脑外伤,有时诊断较难,甚至有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6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病例,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谢陈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图(PDI),结合脉冲多普勒频谱对3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研究.结果:CDFI对RAL内血流显示率36%,PDI对RAL血流显示率92%.RAL血流呈低速高阻型.阻力指数(RI)>0.6(91.3%)、动脉峰速≤55cm/s(86.96%).结论:CDFI、PDI对RA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国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用气体对比剂行胃的螺旋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螺旋CT扫描,男3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岁.46例胃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早期胃癌7例,进展期39例.CT机为SHIMADZU-6800TX,检查前10min肌注654-2 20mg,口服产气剂3~6g作为对比剂,均采用仰卧及俯卧两种体位.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23例(50%),胃底贲门部9例(19.5%),体部6例(占13.0%),弥漫型8例(17.5%),病变检出率为100%.CT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例,广泛性胃壁增厚(病变大径>4cm)41例;软组织肿块19例;病变向周围直接侵犯26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19例;远处转移21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CT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采用气体对比剂的胃单层螺旋CT扫描同样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中小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李冬梅;吴非;李智勇;伍建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各平面的正常参考值及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判断意义.方法:对42例健康人和27例OSAS患者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壁平扫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应用图像处理工作站有关测量技术,分别测量正常人和OSA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呼吸道的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横截面积及冠、矢状径,将其测量数值分别除以环状软骨平面气道的相应值;探讨正常参考值范围,并与OSAS患者上呼吸道测量值比较.结果:上呼吸道四个平面的每组参考值各不相同,且男女之间参考值存在差异,而地区、身高和年龄等因素对其影响不大.42例健康人上呼吸道各平面横截面积低于参考值者5例(11.9%),27例OSAS各平面的横截面积在正常参考值内者4例(14.8%).结论:上呼吸道各平面的上述参考值有助于判断上呼吸道的狭窄,对OSA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有一定意义.
作者:吕毛古;吴建伟;缪东生;黄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肝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由于患病隐蔽,发现时多已是中晚期,绝大多数已丧失了手术机会,如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命质量,是临床极为关注的问题.我院从1999年10月~2003年3月间利用超声介入疗法向癌瘤内注入无水酒精(PEIT)/和或冰醋酸(PAIT)并联合门脉化疗治疗肝癌患者1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松远;石华;杨银广;肖笛;李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起源,大小、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检查19例病变位于腔外,2例位于腔内,2例位于腔内外,其大小多在6~10cm;16例边缘有分叶征象,有溃疡者22例;B超表现为腹腔内实性肿块;CT平扫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内部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肿瘤实质部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结论:小肠平滑肌肉瘤好发于空肠,腔外居多,综合应用消化道钡餐检查、CT、B超检查及血管造影检查能提高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刘永红;刘村;朱淑梅;许玉军;刘艾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餐后胀痛2年余,近来加重,故来我院就诊.查体: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于胃底贲门小弯后壁见约2.0cm×3.5cm大小的囊袋状突出影,颈宽1cm(图1).取立位右前斜观察,胃底贲门区突出的囊袋状影,在气钡充盈下,可见一液平面.
作者:解丙坤;周庆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影像表现特征对儿童颅内结核的诊断、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儿童颅内结核病例160例的CT影像资料与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照并结合疗效探讨CT影像表现特征对儿童颅内结核的诊断、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CT显示病变类型多样经常为2~3种合并出现.CT显示晚期、慢性期患儿脑积水明显多于中期,二者具有显著差异性.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取决于能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论:CT影像检查除帮助确诊外,还有助于选择恰当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
作者:孙吉昌;翟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针刺抽吸术与置管引流术在肝脓肿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30例肝脓肿患者随机分组,针刺抽吸组15例,置管引流组15例,针刺抽吸组多行两次抽吸,第二次抽吸失败后改为量管引流,此类患者不包括在置管引流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每3天行超声检查.结果:针刺抽吸组有效率66.67%,置管引流组有效率100%,有效治愈患者中,两种方法临床进展(局部症状及体征缓解、体温下降、白细胞数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及住院平均天数相似(P>0.05),尽管针刺抽吸组脓腔直径由原来减小50%所需时间明显多于置管引流组(13天/6天)(P0.05),但两组患者脓腔完全或近乎完全消失所需平均时间相似(P>0.05),两组患者都未见主要并发症.结论:从脓腔缩小50%所需时间及有效率来说,置管引流较针刺抽吸更有效.
作者:杨敬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于1995年购买的一台PHILIPS D-93 DSI X线机,主要用于胃肠双重造影及介入治疗.该机使用数字成像技术,可调节图像黑白度、对比度,图像清晰.每秒4幅可连续拍摄,便于动态观察.与之相配又购买了Kodak激光相机.在14″×17″胶片上,可拍摄1~35幅不等的图像.一般做一个胃肠只需一张胶片,减少了成本.但是该机没有测量长度的标尺,遇有病变的患者,只好在其身旁放置一根粘有铅号码的标尺棒,或到岛津机上再次点片,甚为不便.为此,我们设计了类似于CT片上的标尺,方便实用.
作者:杨汉卿;邹一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近年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1].其治疗效果的随访除临床检验指标外,影像学检查也是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我们回顾性分析了52例行TACE后患者的CT随访图像,评价CT随访的价值.
作者:王松;李子祥;孙成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特别是CR(computed radiography)、DR( direct radiography)正逐步代替传统屏-片X线摄影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即对数字影像的评价.调制传递函数是评价模拟X线摄影影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量,其对于数字X线摄影仍很重要.但是因混叠误差的存在,其检测方法与模拟X线摄影不同.本文就MTF检测方法在数字X线摄影中的应用历史和进展作以回顾.
作者:綦维维;谢晋东;袁聿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厚层单次激发在MR水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1.5T MRI扫描机,厚层单次激发(thick slice single-shot)成像技术做MRU检查11例,MRCP检查28例.结果:11例MRU检查中2例未见异常,其余病例及28例MRCP检查均较满意地显示了梗阻部位和尿路或胆管扩张的形态.结论:本方法成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张耀刚;黄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与其血供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比37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术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资料,分析其血供与碘化油沉积的数量、部位的相关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碘化油主要沉积于动脉期明显强化的区域.肝动脉供血型肝癌碘化油沉积较好,易发生肿瘤组织变性坏死、肿瘤结节缩小.而肝动脉供血型肝癌伴发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及少血供肝癌碘化油沉积较差.结论:原发性肝癌血供与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密切相关.
作者:张刚;周翔平;官泳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经阴道、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早期诊断卵巢癌的价值.方法:对97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NO、NOS含量,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瘤特性,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中NO、NOS含量高于良性肿瘤(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分高于良性肿瘤(≥3),差异显著(P<0.01);恶性肿瘤内部易显示血流信号,RI≤0.5,与良性肿瘤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有助于早期卵巢癌的发现.
作者:杨钟莉;王飞;滕剑波;邓新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ROC评价法是以信息检出理论为基础,广泛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随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发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综述了如何更好的在临床诊断中利用ROC进行评价,及其使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作者:卢传友;柳澄;秦维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母腹脐静脉穿刺技术的超声引导技巧,旨在提高穿次成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对1996年11月~2002年12月对110例符合宫内诊断指征孕妇进行超声引导下的脐带穿刺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被检者脐带穿刺114次(3例自动放弃),穿刺成功率93.86%(107/114).结论:超声医师与手术操作者的密切配合是脐带穿刺的成功关键,熟练的技术、准确的超声定位与引导技巧是提高脐带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红燕;赵玉敏;宋文辉;王谢桐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35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总结了其平扫和增强扫描的MRI征象,并将增强新后发现的病灶个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单纯幕上双侧大脑半球内发现病灶的有21例,平扫发现43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91个病灶;单纯幕下双侧小脑半球内发现孤立性病灶者有6例,平扫6个病灶,增强扫描8个病灶;幕上幕下均发现病灶者有8例,平扫发现27个病灶,增强扫描有60个病灶.增强扫描前后病灶均数的统计分析t值为2.347,P<0.05.结论:Gd-DTPA增强扫描更好地展示了平扫时不能显示的病灶,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程英;方文辉;张远芳;吴仁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