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小球肾炎患儿治疗前后TNF、sTNFR、IL-6和IL-8水平变化

苑同业;梁弘钢;梁冰;于晓燕

关键词:TNF, STNFR, IL-6, IL-8
摘要:TNF在肾脏疾病中是1种重要的炎性因子,sTNFR可阻断TNF与肾小球膜受体结合从而限制其活性,IL-6、IL-8可加剧肾小球损伤和细胞凋亡,本研究探讨了儿童肾小球肾炎(GN)治疗前后TNF、sTNFR、IL-6、IL-8水平变化.
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激素检测在不同种类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T3(rT3)测定的临床意义及评价.方法 T3、T4、TSH采用定量酶联免疫法(ELISA),FT3、FT4、rT3采用放射免疫法(RI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3、FT3浓度明显下降(P<0.01);rT3、FT4浓度明显增高(P<0.01、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3、FT3浓度明显降低(P<0.01),TSH、rT3浓度明显升高(P<0.01、P<0.0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3、T4、TSH浓度升高,而FT3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联合检测T3、T4、FT3、FT4、rT3、TSH在不同种类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宗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GEN-S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性分析

    目的探讨COULTER GEN-S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性.方法将577例GEN-S血细胞分析仪报警幼稚细胞(Blasts)、未成熟粒细胞(Imm.NE)、异型淋巴细胞(Variant LY)或有核红细胞(NRBC)的标本作血涂片,经瑞特-姬姆萨混合染色后镜检找异常细胞,无异常报警的200例标本为对照组,分析仪器对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性.结果有Blasts和Imm.NE报警的真阳性率分别达68.8%和34.9%,假阴性率为0;有Variant LY和NRBC报警的真阳性率分别为10.5%和22%,假阴性率分别为3.0%和1.5%.结论仪器对异型淋巴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的报警并不理想,而对幼稚细胞和未成熟粒细胞的报警有较高的可信性.因此,对于结果有异常报警的标本必须手工镜检.

    作者:应华永;马拥军;王香梅;郑昭璟;徐瑞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超促排卵治疗的妇女雌二醇水平与载脂蛋白A1、B改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治疗妇女雌二醇(E2)短期极剧增高对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MEIA)法检测26例不孕妇女接受超促排卵治疗前、后的血清E2水平;同时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ApoA1、ApoB水平.结果超促排卵治疗后,E2血清水平短期极度升高,ApoA1也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而ApoB无显著变化.结论短期内急剧升高的E2水平与ApoA1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马南花;阳茂春;郑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小球肾炎患儿治疗前后TNF、sTNFR、IL-6和IL-8水平变化

    TNF在肾脏疾病中是1种重要的炎性因子,sTNFR可阻断TNF与肾小球膜受体结合从而限制其活性,IL-6、IL-8可加剧肾小球损伤和细胞凋亡,本研究探讨了儿童肾小球肾炎(GN)治疗前后TNF、sTNFR、IL-6、IL-8水平变化.

    作者:苑同业;梁弘钢;梁冰;于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EDTA/甘氨酸与磷酸氯喹去除红细胞膜上Bg抗原的比较

    目的比较EDTA/甘氨酸(EGA)与磷酸氯喹(CDP)去除红细胞上Bg抗原能力的异同,同时比较两者是否均使Kell血型抗原和Era抗原变性.方法 57例已知含有Bg抗体的血清或血浆与未处理的Bg+红细胞,EGA处理Bg+红细胞,CDP处理的Bg+红细胞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试验采用低离子强度和鼠抗人IgG作为介质.结果在57例样本中,40例(22例抗-Bga,17例抗-Bgb,1例Bg-相关抗体)与EGA处理的红细胞和CDP处理的红细胞IAT阴性.14例(7例抗-Bga,4例抗-Bgb,3例Bg-相关抗体)只与EGA处理的红细胞IAT阴性,1例血清只与CDP处理的红细胞IAT阴性;有3例(抗-Bga)在用EGA和CDP处理后红细胞IAT依然阳性.结论 EGA处理红细胞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只需1~2 min就能从红细胞上除去Bg抗原,大大缩短了CDP处理所需时间30~120 min.

    作者:陆萍;凌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CO值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S/CO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微粒子酶免疫荧光系统及Murex和科华HBsAg 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HBsAg标准品的S/CO值,比较各试剂S/CO值的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和灵敏度.结果 AXSYM、Murex和科华试剂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1~400.0、0.063~25.00和0.50~50.00 ng/ml.在急性乙肝组和重症乙肝组中,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 S/CO值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5),但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XSYM测定HBsAg S/CO值的可报告范围较广,可直接向临床报告,并可作为动态观察急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状况、评价乙肝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蕾;许静;高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用套式基因扩增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

    目的了解套式基因扩增(nested PCR)技术在检测HBV P基因区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套式基因扩增技术对3组共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YMDD变异检测,检测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判断.第1组:4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5×105拷贝/ml;第2组:24例经拉米夫定治疗6~18个月,HBV DNA≤5×105拷贝/ml;第3组:21例经拉米夫定治疗6~18个月,HBV DNA>5×105拷贝/ml.结果第1组检出YVDD 2例、YVDD+YIDD 1例,检出率为7.5%;第2组检出YVDD、YIDD各1例,检出率为8.3%;第3组检出YVDD 4例、YIDD 2例、YVDD+YIDD 3例,检出率为42.9%.结论套式基因扩增技术检测YMDD变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变异株快速检测,尤其适合检测处于弱势的YMDD变异株.

    作者:郑建敏;倪培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492例体检健康者血液中微量CRP值的分布和分析

    目的检测表面健康人群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分布.方法用高灵敏度的DADE-Behring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健康群体无论男女CRP值均呈偏态分布:男女CRP值差异无显著性,但随年龄的增大,CRP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根据三分位及五分位法分析,我们检测的结果较欧美调查结果低,我们的检测对象CRP中位数值为0.64~0.85 mg/L,而欧美人群为1.2~1.7 mg/L;国外CRP值>3.0 mg/L者约占受检人数的1/3,而我们的检测对象仅占6.7%.结论通过对国内表面健康人群CRP值水平和分布的分析调查,为今后更多地累积资料,界定预示心血管病高危个体的CRP参考值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水平.

    作者:唐馨芬;林同顺;赵中华;朱勤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198例各类黄疸患儿血清TBA水平.结果生理性黄疸患儿的TBA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而病理性黄疸患儿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TBA有很高的异常率,分别为87.5%和90.4%.结论当常规肝功能指标改变不明显时,血清TBA检测是一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较为灵敏的肝实质损伤的指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其TBA的变化,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

    作者:葛青玮;黄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LA-B27阳性与阴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项免疫指标的对比

    目的了解HLA-B27抗原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T细胞亚群的检测采用桥联酶标法;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的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 HLA-B27抗原阳性患者各项免疫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而HLA-B27阴性患者各项免疫指标与正常人的差异则较小.结论 HLA-B27抗原在AS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作者:车至香;王长印;刘玲玲;浦淑英;尚旭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透明质酸ELISA试剂盒的评估及初步应用

    透明质酸(HA)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的重要指标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检测HA多采用以HA结合蛋白(HABP)为主要试剂的放射免疫法(RIA).本研究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A,并初步探讨其在肝病、肿瘤及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廷禄;刘华;高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体外培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祖细胞体外培养集落形成能力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APAAP)检测ITP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采用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33例ITP及12例正常人行骨髓巨核祖细胞培养.结果 ITP组巨核祖细胞集落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TP中骨髓巨核细胞(MK)增高组(23/33)的CFU、BFU及总集落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K不增高组(10/33)CFU、总集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减低组较对照组CFU-MK及总集落数明显减低.结论 ITP患者巨核祖细胞培养集落数可正常或减少,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巨核祖细胞体外培养对ITP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宁自觉;吴功强;岑洪;赖永榕;李静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中对氧磷酯酶1活性的自动化检测

    目的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建立及评价.方法在Hitachi 7600上建立自动化测定血清PON1的参数,对该方法的重复性、线性、干扰分析进行评估.并对正常人血清PON1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低、中、高3个浓度PON1的总变异分别为6.5%、4.2%、1.7%,测定线性可达800 U/ml.标本中胆红素浓度在430 μmol/L以下,血红蛋白浓度在5.5 g/L以下以及三酰甘油浓度在25.0 mmol/L以下对血清PON1的测定均无明显影响.正常人血清PON1活性呈正态分布,参考范围为45.5~268.8 U/ml.结论建立的血清PON1自动化检测方法简单、可靠、快速、廉价,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测定需要.

    作者:吕国才;马成坚;徐根云;杨益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内皮素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尿内皮素(ET)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尿蛋白阴性的高血压病患者47例,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尿ET,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Cr).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ET、mAlb、RBP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随病程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ET阳性率(68.1%)显著高于mAlb(40.4%)、RBP(44.7%)的阳性率,与mAlb和(或)RBP总阳性率(70.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ET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文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直接胆红素检测方法可靠性的评估

    目的了解直接胆红素(DBil)不同测定方法间的差异,各方法和改良Doumas重氮法的偏倚.探索解决差异的可能性.方法 (1) 建立DBil的改良Doumas重氮法.(2) 选择现有1份重氮法试剂盒;1份氧化法的试剂盒;1份氧化酶法的试剂盒.各试剂盒都各自使用配套的标准.按照各试剂盒和方法的程序,进行DBil测定.(3) 选择41例血清标本,进行各方法间的比较.(4) 选择改良Doumas重氮法检测结果在5~30 μmol/L左右的血清,进行日间重复性测定.由此确定各方法的功能灵敏度.结果 4种方法可定量报告DBil的小限值分别为:改良Doumas方法为5 μmol/L,重氮法为10 μmol/L,氧化法和氧化酶法<5 μmol/L.将≤100 μmol/L DBil结果对比分析,各方法和改良Doumas方法比较:氧化酶法(斜率0.968,截矩0.17 μmol/L,r=0.986),氧化法(斜率0.814,截矩0.733 mmol/L,r=0.947),重氮法(斜率0.803,截矩3.08 μmol/L,r=0.892).结论在≤100 μmol/L内的实验结果,氧化酶法较为满意,灵敏度也可接受,低定量报告<5 μmol/L,在本实验条件下,比较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章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患者血清IL-4、TNFα的检测

    目的了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3例过敏性鼻炎、34例荨麻疹患者以及25名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L-4和TNFα.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血中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荨麻疹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NFα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L-4、TNFα和荨麻疹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孙晓丽;褚建国;陈素娟;杨航燕;宋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23例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酶类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患者肝脏、心肌损害情况.方法酶学速率法测定123例甲型副伤寒患者ALT、AST、CK、α-HBD、CK-MB、LDH、ALP、GGT结果,并与10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23例患者ALT、AST、α-HBD、LDH、ALP、GGT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K、CK-M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种酶测定结果异常阳性率依次为α-HBD(78.0%)、AST(77.2%)、LDH(62.6%)、ALT(50.4%)、GGT(23.6%)、CK-MB(13.8%)、ALP(11.4%)、CK(7.3%).结论甲型副伤寒为多系统损害疾病,该批病例以肝、心功能损害多见,重视血清酶类检验,对甲型副伤寒的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俞连琴;夏英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尿中性肽内切酶浓度

    目的建立尿中性肽内切酶(NEP)检测的ELISA法,明确用ELISA法检测尿NEP在诊断肾小管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尿NEP检测的ELISA法,并与荧光法比较;分别用两法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尿NEP.结果 ELISA法检测NEP,浓度在20~200 μg/L时,浓度的对数与吸光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P<0.01).取10次标准曲线,计算线性范围内各浓度的变异系数(CV)为2.06%~4.17%,平均2.98%.所有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均>0.99(P<0.001).ELISA法回收率为93.6%~107.3%,平均为101.7%.该法批内CV为4.15%、5.46%,批间CV为6.24%、6.39%.检测限值为2.20 μg/L.患者组两法测得尿NEP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两法结果无差异(P均>0.05).结论检测尿NEP可以帮助判断近端肾小管损伤.ELISA法与传统荧光法相比更简便,不需特殊仪器,却有良好的精确度和重复性,可以作为评价肾小管损伤的较好方法.

    作者:张智;周文达;甑子刚;陈楠;任红;谢静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YNCHRON CX9 Systems测定葡萄糖和尿素的2种方法比较

    目的了解SYNCHRON CX9 System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葡萄糖(Glu)与尿素(Urea)中电极法与化学法性能.方法分别对2种方法测定Glu和Urea进行了精密度试验、线性评价试验及方法对比试验.结果 (1) 精密度:电极法CV值为1.49%~6.41%.化学法CV值为1.33%~3.05%.(2) 线性:电极法测定Glu和Ure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0 mmol/L和0~52.0 mmol/L,而化学法为0.5~35.0 mmol/L和1.5~35.0 mmol/L.(3) 方法对比实验:以化学法为实验方法(X),电极法为比较方法(Y).Glu:=1.010X-0.106;r=0.996 6.Urea:=0.962X+0.38,r=0.997 3.结论 SYNCHRON CX9 System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血样本Glu与Urea时,2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及方法对比实验均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王跃荣;秦邦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道和非尿道分离大肠埃希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析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质粒介导,往往由普通的β-内酰胺酶(TEM-1,TEM-2,SHV-1)突变而来,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灭活酶[1].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是主要的产ESBLs菌.本研究对泌尿道和非泌尿道感染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了比较.

    作者:薛峰;王喜仁;倪语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