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学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王铭;朱庆莉;姜玉新

关键词:光学成像技术, 乳腺病变, 进展
摘要: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组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反映肿块内部代谢状况,从而为乳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与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肿瘤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手术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2例,术前均行双乳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照手术所见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 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2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累及单侧乳腺、2例累及双侧乳腺,共34个患乳.MRI显示7个(20.6%)患乳内病灶局限于乳晕周围及后方、4个(11.8%)累及单个象限及乳晕区、23个(67.6%)累及多个象限及乳晕区,并有21个(61.8%)累及乳后间隙.3个(8.8%)患乳病灶呈非肿块样,31个(91.2%)呈肿块样病灶.1个(2.9%)呈单发均匀强化结节,5个(14.7%)呈单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3个(67.6%)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个(5.9%)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伴均匀强化结节,并见16个(47.1%)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间相通.15个(44.1%)患乳乳晕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13个(38.2%)伴邻近皮肤增厚,8个(23.5%)伴皮下脓肿形成,均与手术所见一致.术中见12个(35.3%)患乳局部皮肤瘘管形成,MRI仅显示9个(26.5%);术中见6个(17.6%)患乳脓肿间瘘管形成,MRI仅显示3个(8.8%);术中见9个(26.5%)患乳脓肿与乳头孔间有管道相通,MRI仅显示7个(20.6%);术中见25个(73.5%)患乳乳导管扩张,MRI仅显示19个(55.9%). 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与手术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累及范围及深度、皮下及病灶间的瘘管,并显示病灶与乳头相通的管道,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秋枫;李琼;王永灵;姚晔;王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光学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组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反映肿块内部代谢状况,从而为乳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与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铭;朱庆莉;姜玉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ET/CT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PET/CT是集功能、形态学检查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转移监视等方面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尤其在乳腺病变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PET/CT在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评估及术后复发与转移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简要介绍该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戴文静;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特征及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征及急诊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13例经CT检查、B超检查及腹腔穿刺等方法证实为肝癌自发破裂并行急诊肝动脉造影栓塞的病例,分析肝癌破裂出血的DSA造影表现特征,根据DSA显示情况,经肝外寄生动脉或肝动脉急诊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3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中,10例为真性出血、3例为隐性出血.隐性出血DSA表现为肿瘤周边血管缺损,没有明显造影剂外渗现象.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短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有特殊的DSA特征,同时也存在假阴性病例,在临床上应重视.急诊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国清;胡波;张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正常乳腺腺体MRI表观扩散系数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腺体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影响.方法 选取已确诊为乳腺癌并行NAC者16例,收集其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MRI图像,分别测量健侧乳腺乳晕后方实质(正常纤维腺体)的ADC值.对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正常腺体的ADC值进行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NAC前、NAC第2个周期后及第4个周期后正常腺体的ADC值依次增高,分别为(1.56±0.35)×10-3 mm2/s、(1.64±0.35)×10-3 mm2/s和(1.75±0.33)×10-3 mm2/s;其中NAC前与NAC第4个周期后、NAC第2个周期后与NAC第4个周期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腺体的ADC值与化疗进展周期数具有线性关系.结论 乳腺癌NAC可使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升高,而这种效应可能随着化疗周期数增多而表现更明显.

    作者:方艳;姜原;秦乃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管超声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在诊断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15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声像特征. 结果 115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104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增加,斑块检出73例,其中颈动脉狭窄9例.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是斑块好发部位.115名健康对照者IMT正常,斑块检出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血管超声可直观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是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重要手段.

    作者:龚碧雁;卢飞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进展:对比增强双能成像

    对比增强双能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CEDM)是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新进展,本文综述其物理原理、方法及对放射剂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现状.

    作者:何之彦;姚戈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极少见,其治疗方法与乳腺癌不同,预后比乳腺癌差.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与乳腺癌有很大重叠,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分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的病理类型.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高于冷冻检查,但两者均难以完全正确诊断.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为单个或多结节,少数患者呈弥漫浸润使乳房变硬,局部皮肤受累.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大致可分为结节或肿块型及致密浸润型,钙化、毛刺、乳头内陷等罕见.其超声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部分呈类囊肿样极低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内部血流较丰富.关于乳腺淋巴瘤MRI表现的文献主要见于个案报道,表现为TI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曲线以流出型多见.MRI检查在乳腺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还不确定.

    作者:周纯武;李二妮;李静;郭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免疫组化表达与X线表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与乳腺癌预后有密切关系,同时又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本文就上述免疫组化标记与乳腺癌X线表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庆;林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腺浸润的CT表现及文献回顾

    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侵犯乳腺很少见.在为数不多的病例报道中,淋巴瘤更多见,白血病相对少见,多发性骨髓瘤则更罕见[1].淋巴瘤和白血病约占乳腺所有肿瘤的0.25%[2].所有类型的白血病均可累及乳腺,其中大部分为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居第2位[3].在发现和随访白血病乳腺浸润的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霍天龙;康钰;杜湘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大汗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回顾性分析乳腺大汗腺癌的MRI及乳腺X线特点. 方法 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大汗腺癌共19例(平均年龄66.8岁,范围51~87岁).19例中行MRI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各13例,其中接受2种检查者7例.分析病灶在MRI上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乳腺X线表现. 结果 在乳腺X线上,13例中肿块8例、结构扭曲4例、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肿块边缘模糊者7例,毛刺者1例;4例伴有微小钙化.在MRI上,13例中10例表现为肿块样强化、3例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肿块边缘毛刺者6例,不规则者4例.3例非肿块样强化的分布类型分别为区域性强化1例、多区域性强化1例、弥漫性强化1例.TIC为平台型者1例、流出型者12例. 结论 乳腺大汗腺癌在X线上多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肿块,在MRI上多表现为毛刺状边缘的肿块,TIC多为流出型.乳腺大汗腺癌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恶性肿瘤的征象,无特征性表现.

    作者:王丽君;汪登斌;费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病灶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真空辅助活检(VAB)系统设计的初衷是对乳腺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其是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和空芯针活检(CN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后两者相比,其取材量更加充足,诊断准确率更高,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存在针道种植转移的潜在危险和价格相对昂贵等原因,目前在单纯乳腺疾病的诊断性穿刺领域应用不如CNB那样广泛.但在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方面,VAB系统能在影像学监视下对较小的瘤体完全切除,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满足患者美容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另外,VAB系统用于治疗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症及乳腺脓肿已初步开展且疗效确切.

    作者:史宪全;秦毅;李俊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及新进展

    早期发现、及时确诊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有了长足的发展,诸多新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该文就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罗娅红;尉丽君;于韬;李森;邱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辐射剂量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早期发现乳腺癌有效的检查方法,电离辐射与乳腺癌的产生有很大关系,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数字乳腺X线摄影在不同阳极靶面/滤过组合、不同曝光模式、不同腺体分型、不同厚度及压力时,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不同,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基础上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张连连;柳杰;刘佩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肾区巨大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肾区巨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肾区巨大肿瘤患者术前CTA资料.利用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及变异血管情况,肿瘤病变对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影响及肾动脉有无变异等.结果 30例患者CTA资料均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血管的解剖结构,其中可见肿瘤血管26例(86.7%),变异性血管1 3例(43.3%),侧支血供9例(30.0%),肿瘤染色14例(46.7%),动静脉瘘7例.21例(70%)显示4个左肾段动脉,9例(30%)显示5个左肾段动脉;17例(56.7%)显示4个右肾段动脉,12例(40%)显示5个右肾段动脉.结论 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多方位立体观察肾区肿瘤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并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李永芳;王升平;钱敏;周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的应用研究进展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DB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能提高少脂肪腺体型(如致密型、多量腺体型)中乳腺病灶的检出率及病灶形态特征显示的能力,降低乳腺癌筛查的成本,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尤超;顾雅佳;彭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血管肉瘤1例

    1 资料患者,女性,24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块,大径约3 cm,无明显疼痛,皮肤无红肿,无皮肤粘连,无乳头溢血溢液,近期自感肿块增大就诊.体检:左乳外侧象限可及4 cm×8 cm大小肿块,边界尚清,活动欠佳,质地韧,无明显皮肤粘连,左侧腋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右乳及双侧锁骨上淋巴结阴性.生化检测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刘芮;刘晓航;顾雅佳;彭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RI造影剂钆喷酸葡胺对弥散加权成像的影响

    目的 评价钆喷酸葡胺(Gd-DTPA)在体外对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 方法 先后以T2map、化学位移选择饱和脉冲(CHESS)、压脂化学位移选择饱和脉冲(CHESS-FAT)及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不同浓度Gd-DTPA溶液水模进行扫描.高浓度组Gd-DTPA浓度分别为0、0.05、0.075、0.1、0.15、0.2 mmol/L,低浓度组Gd-DTPA浓度为0、0.005、0.01、0.025、0.05 mmol/L.定性观察图像伪影,测量及计算各水模的T2值及3种DWI序列下的ADC值、信噪比(SNR).应用线性回归方法评价T2值、ADC值、SNR、浓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 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水模T2值随Gd-DTPA浓度升高依次下降,与造影剂浓度呈负相关.低浓度组水模在CHESS、CHESS-FAT和STIR组中,不同浓度水模SNR随Gd-DTPA浓度上升无明显变化,图像伪影轻微,ADC值未见明显变化.高浓度组在CHESS和CHESS-FAT组中,信号随Gd-DTPA浓度升高依次下降,SNR与浓度呈负相关,与T2值呈正相关,图像伪影轻微,ADC值未见明显变化;但STIR组水模可见明显伪影,SNR明显下降,但与浓度、T2值无明显相关.伪影重的水模ADC值下降,余无明显变化. 结论 Gd-DTPA造影剂在低浓度水平下,对CHESS、CHESS-FAT和STIR序列的DWI图像信号及ADC值无明显影响;但应用高浓度或强T2缩短效应的造影剂可能会影响DWI图像质量和ADC值.

    作者:钱敏;刘晓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MRI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逐渐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而乳腺MRI也逐渐被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磁共振技术及其优劣势予以综述.

    作者:姜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2例临床怀疑DVT的患者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双下肢深静脉的走行、管径、血管内壁、管腔内透声及血栓回声特征.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201条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超表现为患肢深静脉管径增宽,管腔内可见絮状弱回声、实质低回声或不均匀低弱回声,管腔结构不清,探头轻压不能闭合,病变部位无彩色血流信号或可见狭窄细条状的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诊断急性DVT,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钦晨;虞梅;倪娟;梅琪;沙红芳;翟凌云;徐祥勇;傅庆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肿瘤影像学杂志

肿瘤影像学杂志

主管:复旦大学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