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穆朗玛;张宇;金亚明;王忆勤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及起效因素。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无烟温和灸组、艾烟组,直结肠球囊刺激制备IBS-D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评估内脏痛,免疫组化检测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D模型大鼠AWR评分和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约0.01),粪便稀软,部分肛门周围鼠毛沾染稀便。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干预后,IBS-D模型大鼠粪便性状等大体情况改善,AWR评分不同程度降低(P约0.05或P约0.01),除Na+/K+-ATPase外,结肠Claudin-1、AQP3、AQP8表达不同程度升高(P约0.05或P约0.01),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结论: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烟3者相结合对IBS-D模型大鼠内脏痛和结肠水液代谢的改善效应好,其中温热刺激、光辐射可能发挥了更为主要的作用。
作者:周次利;吴璐一;吴蓓玲;刘晓旭;刘慧荣;吴焕淦;施征;陈昌乐;张琳珊;钱晴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参杞补气颗粒中人参提取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人参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乙醇浓度、乙醇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并采用HPLC法测定浸膏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并以3种皂苷收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佳提取条件。结果:参杞补气颗粒中人参提取佳工艺为:加入药材6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3 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且合理可行。
作者:薛雅光;潘书洋;谷雨;王晶;于蔷蔷;王振辉;李超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与西沙必利片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和药物组58例;针药组行“三焦针法”配合“黄地散”综合治疗,药物组行西沙必利片治疗,2组均治疗20次后,采用量表对主要症状、心理精神等进行治疗前后积分评价,综合评定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积分组间比较,针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愈显率比较针药组优于药物组,(χ2=28.25,P<0.01)。结论:针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心理精神积分及综合临床疗效均优于药物组,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是一种安全、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军雄;于建春;韩景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乳果糖灌肠疗法对持续性血透(MHD)的尿毒症性皮肤瘙痒(U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干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微炎状态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MHD的UP患者,按照不同干预方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氯雷他定组及乳果糖组,对照组采用肾病一体化治疗,氯雷他定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氯雷他定口服,10 mg/次,1次/天,乳果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乳果糖灌肠,30 mg/次,2次/天,持续30天。治疗前后分别评价3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瘙痒可视模拟评分(VAS)及血清PTH、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VAS、PTH及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氯雷他定组及乳果糖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VAS、PTH及炎症指标(hs-CRP、TNF-α、IL-6)皆明显降低(P<0.05),而氯雷他定组及乳果糖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果糖灌肠疗法对MHD的UP患者PTH及微炎状态具有改善作用,此为其改善皮肤瘙痒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俊杰;张以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和直肠滴入治疗慢性肾衰竭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82例的慢性肾衰竭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采用中药外敷和直肠滴入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痛风关节的症状和体征,血尿酸、血肌酐、肌酐清除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缓解关节红肿疼痛方面疗效相近,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血尿酸、血肌酐显著降低(P约0.01),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约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酸、肌酐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1个月,中药研究组仅3例复发,明显优于对照组(P约0.01)。结论:中药外敷和直肠滴入治疗慢性肾衰竭伴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群;费亚平;罗梓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检索2014年之前治疗II型糖尿病的传统药物发明专利,得到共1229件专利族信息。从专利的授权情况、发展趋势、地域分布、竞争国家、竞争机构、技术重点、药材偏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整体层面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药企是申请主体。虽然治疗糖尿病的学说和流派众多,在申请专利保护的中药复方上,多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使用频次前20位的药物多为补虚药和清热药。本研究展现了传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发展历史和临床使用的整体思路,由此分析治疗糖尿病传统药物的研究、开发、应用导向,可帮助研究者了解治疗糖尿病中药的研发成果和专利格局,指导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万文婷;马运运;许利嘉;孙志一;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使用中药代谢安颗粒对老龄代谢综合征(MS)大鼠进行干预治疗,研究其对老龄大鼠MS相关指标及对老年MS大鼠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对老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MS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代谢安对老年 MS大鼠一般情况、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等一系列指标的影响,观察其对大鼠脑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作用。结果:代谢安能改善老年MS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状态,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TC/高密度脂蛋白(HDL)比值,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减少腹腔脂肪蓄积;代谢安能减少大鼠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增加微血管新生。其作用均和罗格列酮相近。结论:对于老年MS大鼠,代谢安能够改善其糖脂代谢紊乱并保护脑神经元及微血管损伤。
作者:余海滨;赵敏;李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从57个中药化合物筛选具有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质堆积的活性成分。方法:3T3-L1细胞培养至融合后用化合物进行干预,并诱导使其分化,采用高内涵影像方法检测细胞中脂滴含量。对发现的活性成分用ToxInsight体外毒性检测方法评价其肝毒性。结果:发现并验证活性成分齐墩果酸(OA)具有显著的脂质形成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4.5μmol·L-1,且在60μmol·L-1测试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无显著损伤作用。结论:OA具有显著的降低脂质形成作用,是潜在的降脂候选化合物。
作者:王石峰;翟晨曦;刘青;张燕玲;栗世铀;乔延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的中医四诊信息、证型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利用中医舌面象一体仪、中医问诊量表、脉象仪、声诊信息采集系统、肺功能仪采集3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1~5个月)的四诊信息及肺功能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治疗前后四诊参数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哮喘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面色及舌体子区域的颜色、苔色等均有显著变化的参数;哮喘患者声诊参数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哮喘患者经治疗后鼻塞等肺系症状出现的频率减少;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脉象参数差异不显著。哮喘患者治疗后FEV1.0%升高,说明哮喘患者通气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中医四诊客观化检测可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病情演变观察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李学良;许朝霞;王忆勤;郭睿;郝一鸣;雷昭;徐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粗糙集理论是处理海量不完备信息系统的有力工具,可很好的运用到方剂数据分析中。本文对变精度粗糙集模型进行改进,结合相容关系,提出加权变精度容差关系模型,并将属性重要度和信息熵相结合作为启发式信息,给出基于属性敏感度的约简算法。在此基础上,将方剂各组成药物映射为粗糙集属性,对其进行重要度评价,并结合临床疗效,进行属性约简,探讨方-药-症-证对应关系。实验证明,将本文算法应用到方剂数据分析中,能准确地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和方证相应关系,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作者:佘侃侃;胡孔法;王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对TNF-α加IL-17诱导的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株RSC-364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调控作用及下游基因TNF-α、IL-1、ICAM-1、MMP-2、MMP-3分泌的影响。方法:用IL-17加TNF-α刺激RSC-364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干预,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NF-κBp65基因和IκB-α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1、ICAM-1、MMP-2、MMP-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NF-α加IL-17刺激的RSC-364中NF-κBp65的活化,提升IκB-α的表达,并抑制TNF-α、IL-1、ICAM-1、MMP-2、MMP-3的分泌。结论: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可抑制NF-κB通路的活化,阻碍下游多种基因的分泌与活化,提示其可能具有抑制RA滑膜炎症的作用。
作者:段一娜;王明娟;杨佳琪;高玉峰;程广民;米术斌;宋鸿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文献研究及调查研究发现,中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中药材质量难保证、中药材资源难持续、同质化现象严重、中药产品临床定位不清,适应证不明确、产品缺乏有利的循证医学及药物经济学数据支持、缺乏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等制约因素。为促进中药企业健康发展,提出应保证中药材质量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地开展循证药物经济学研究,明确临床定位;系统地开展安全性评价,完善说明书;完善以临床有效性为导向的质量标准。
作者:朱文涛;王煊;刘小亚;乔延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650 nm半导体激光不同能量密度照射足三里穴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差异,研究激光照射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低能量密度组(61.89 J/cm2)、高能量密度组(247.57 J/cm2),将弗式完全佐剂(FCA)注入大鼠右后肢足跖皮内,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治疗组采用65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分别用61.89 J/cm2、247.57 J/cm2两种能量密度照射大鼠足三里穴,观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1、3、5次治疗后关节肿胀度、痛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肿胀度、痛阈、TNF-α、IL-1β明显升高(P<0.05),完成5次治疗后低能量和高能量密度的半导体激光对于急性炎症均有效果,高能量密度组治疗效果优于低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61.89 J/cm2和247.57 J/cm2能量密度半导体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急性AA带来的炎症疼痛、肿胀,降低TNF-α、IL-1β浓度水平。半导体激光照射具有刺激或抑制、累积作用后及抛物线特征。低能量密度组获得佳疗效位于第3~5次治疗之间。
作者:翁晓晨;杨华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优化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处方及工艺,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的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处方及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二氢杨梅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的特性,并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二氢杨梅素脂质体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二氢杨梅素加入量4.0 mg,PBS缓冲液pH为5.0,超声时间3 min。优化后脂质体的包封率为58.1%,电镜下呈球形或近球形小囊泡状,48 h体外累计释放率达到76.29%,4℃下避光放置30天药物含量为加入量的96.57%。结论:二氢杨梅素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简单且重复性好,制剂稳定性良好。
作者:齐娜;黄凤香;廖迎;何华娟;顾生玖;刘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温脾补肾法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的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脾补肾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和检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为31.1%和71.1%,治疗组分别为54.2%和85.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运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脾补肾法具有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少的综合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实现。
作者:倪雪莉;吴广伟;朱克武;熊霸;李茂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造模15天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g·kg-1)和妇科千金胶囊组(1.2 g·kg-1)。各治疗组灌胃给药28天,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测定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桂枝茯苓胶囊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内膜病变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显著降低,MCP-1、IL-1β含量明显升高,子宫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经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IL-10明显增高,MCP-1、IL-1β含量明显降低,子宫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有关。
作者:孙兰;李家春;林楠;吕耀中;周军;王振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清朝以前医籍中先天体质的内涵。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为检索对象,以“禀”为关键字检索,共检索出6480篇,逐篇阅读后,筛选出清代以前具体论述先天体质的文献,提炼出9个用来表述先天体质的词汇,共获得有效条目1041条,涉及医籍165部。结果:①先天体质受父母遗传和地域因素影响。②在父母遗传因素中,分为父母双方的影响与母亲孕期的影响。其中父母双方的影响包括父母的生活习惯、同房情况,而母亲怀孕情况包括孕期的生活习惯与用药。③先天体质具体体现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体型与脏腑、气血、脉象与指纹、精神状态及寿命等。在机体气血、形体结构以及寿命长短这3个方面中,先天禀赋的气血强弱又决定着形体与寿命情况。结论:①清以前医家已能通过观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外形、神态、脏腑功能的强弱、神智的清浊、指纹、脉象与易患疾病类型等方面,判断先天体质的强弱,故形体结构是判断先天体质的重要依据。②清以前医家重视母亲对后代体质的影响。
作者:姚叙莹;梁嵘;李丹溪;田丁;王召平;陈东宁;王盛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中18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以Unitary-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54 nm,醋酸钠缓冲盐及乙腈、甲醇和水的混合体系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优化了衍生试剂用量、衍生时间、缓冲盐浓度以及pH值和柱温等影响因素,终在40 min内实现了18种氨基酸的分离,在9~1021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相关系数大于0.9977,平均回收率为92.6%~1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1%~5.68%。其定量限(LOQ,S/N=10)为0.02~13.41μg·m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好,可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汪媛;王海龙;金高娃;章飞芳;杨丙成;梁鑫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孟河四家治疗喘证医案60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的60例医案中,以杏仁、半夏、茯苓、化橘红、苏子、补骨脂应用多;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苏子-化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杏仁-化橘红、杏仁-苏子等。结论: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以止咳化痰平喘药杏仁、半夏、苏子为主,配伍补虚药补骨脂、利水渗湿药茯苓、理气药化橘红等,为中医喘证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杨星君;马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常用腧穴。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常用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目前临床上针灸防治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2篇,涉及86个穴位,出现382频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风池、颈夹脊、百会使用频率高。结论: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律研究,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依据,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旗;张宇佳;魏旭;王凤玲;田福玲;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