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乔生;缪旭东;许有;贾晶;常刚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分型、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及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11月~2006年8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脱位34例,根据髋臼骨折的AO分类标准:A型骨折24例,B型骨折10例,应用Kocher-Langenbeck(KL)手术入路20例,Gibson入路2例,KL改良入路4例,髂腹股沟入路4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内固定方式32例选用螺钉及钢板,2例应用钢丝环扎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37.6个月随访.参照美国骨科学会(AAOS)提出的评价标准[1]:优12例,良12例,可4例,差6例,优良率为71%.[结论]结合全面的影像学资料,正确判断髋臼骨折的AO分型,恰当的手术入路及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同时注意手术时的微创操作及骨折复位的质量,才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野向阳;刘卓;宁漱岩;齐欣;李印良;刘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消旋聚乳酸(PDLLA)混合壳聚糖(CHS)短状骨髓内钉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截骨为实验模型,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0只,分成6组,实验组(A组):为(PDuA+CHS+b-FGF);对照组:5组,每组18只:B组用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C组用单纯PDLLA髓内钉固定(PDLLA);D组用单纯PDLLA加b-FGF;E组用单纯克氏针;F组用克氏针加b-FGF.术后于4、8、12周处死动物,实验组每次10只,对照组每次各6只,进行放射学、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比较.[结果]第20 d有2只兔术侧跟部皮肤溃破,外科换药后痊愈,其他健康存活到观察时间.在大体标本骨折愈合方面:A组与F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可吸收材料在骨折终愈合与克氏针固定时无差异.A组与其他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组骨折愈合效果较好.在X线评分及组织学骨折愈合观察:A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其他对照组.加用CHS对骨折愈合有利,加用b-FGF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结论]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排异反应小,有利于骨与关节功能恢复.而且加用b-FGF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低应力部位骨折尤其在手外科指骨骨折内固定中,本方法有很大应用前景.
作者:黄潮桐;李敬矿;朱家恺;金新安;陈冬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伴邻近节段退变诊断、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对16例腰椎滑脱伴邻近节段退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Prolo腰椎功能评定评估腰椎术后功能,影像学评估椎体滑脱复位程度、椎间隙高度、固定节段前凸的恢复、融合器位置、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等,对X线片结果可疑病例,追加CT检查.[结果]本组14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6~53个月);术后3个月Prolo评分结果:7分3例,8分7例,9分2例,4分2例,优良率为85.7%;末次Prolo评分结果:7分4例,8分6例,9分4例,优良率为100%;术后6个月有8例达到骨融合标准,占66.7%,术后12个月有13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占92.9%;1例椎间融合可疑,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后1周复查X线片显示:完全复位10例,占71.4%,4例复位>50%,术后12个月及术次随访复查没有出现复位丢失.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6.64°、33.29°、32.36°;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固定节段前凸角分别为15.64°、28.29°、32.36°;椎间隙高度术前、术后分别为6.54 mm、9.62 mm,术前与术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没有出现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塌陷、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腰椎滑脱伴邻近节段退变发病率和治疗具有自身的临床特点;采用双节段或三节段固定、融合近、中期临床效果优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刘涛;李长青;周跃;王建;初同伟;张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浮肘损伤(FEl)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2004年9月~2007年5月对24例FEI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和固定治疗,按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JOA)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2~23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JOA评分优良率83.3%.2例伤口浅表感染.无骨髓炎和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结论]在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的前提下,应根据FEI中肱骨和尺桡骨的具体骨折情况确定佳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张海波;王义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四肢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按固定物所放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骨髓内固定和骨髓外固定.骨髓内固定主要有各种髓内针、骨圆针等;髓外固定主要是钢板螺钉固定、单螺钉固定、张力带固定、捆绑固定等.本文将对捆绑固定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开南;马运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是一种成功、成熟、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在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闫乔生;缪旭东;许有;贾晶;常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新型记忆合金无柄股骨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利用成人股骨的螺旋CT图像,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股骨的三维模型,根据股骨模型的结构设计新型记忆合金股骨假体.建立三维股骨模型、传统有柄假体及新型记忆合金无柄股骨假体有限元模型.在静态载荷及行走载荷下,对符种模型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记忆合金无柄股骨假体股骨上的应力分布与正常股骨相近.记忆合金无柄假体股骨近端的应力明显大于传统有柄假体,与正常股骨的相近.记忆合金爪子本身的Yon Mises应力大值仅为13.23MPa,应力分布较均匀没有应力集中的现象.[结论](1)记忆合金无柄假体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特性能有效避免应力遮挡效应的发生;(2)记忆合金爪子的固定方式能达到既固定可靠义减少应力集中现象的目的.
作者:刘峰;林月秋;阮默;徐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髋关节脱位早是由Astley Cooper于1791年提出的.这种损伤占全部创伤性关节脱位的5%[1],而髋关节后脱位占全部髋关节脱位的85%以上.
作者:张涛;马宝通;庞贵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20年来,中国脊柱外科作为发展为迅猛的专业之一,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
作者:党耕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单次皮下注射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治疗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的作用,探讨用于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小鼠颅骨建立微粒诱导的骨溶解的动物模型,分为5组:第1组为假手术组,第2组为阳性对照组,第3组为低剂量治疗组,第4组为高剂量治疗组,第5组在第四组处置的基础上再次给予TNF-α.通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颅骨表面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并测量其面积,通过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来观察破骨细胞并进行计数,通过定量试剂盒对TRAP的活性进行定量研究.同时采用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靶向TNF-α的ASO可以显著下调靶基因的表达,对微粒诱导的骨溶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与面积以及破骨细胞的数量均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定量研究显示TRAP的活性也有明显的下降.这种改变与ASO的用量呈明显的依赖性,高剂量组的治疗结果接近于假手术组.再次给予TNF-α可以逆转这种抑制效果.[结论]靶向炎症因子TNF-α的反义核酸通过抑制TNF-α表达,抑制了由微粒诱导的骨溶解.为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提供了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瑞;郭亭;曾晓峰;周利武;董磊;张峻峰;赵建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生物力学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已发展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主流技术.髓内针固定属中轴固定,有效防止骨折短缩和旋转,可获得骨折大的稳定性[1],但远端锁钉仍是手术过程中困难的一步.
作者:王景彦;吴绍宾;杜奇涛;王素凤;孙德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8月期间治疗的68例肩关节脱位患者:男51例,女17例,年龄小16岁,大82岁,平均49岁.右肩关节脱位40例,左肩28例.均为外伤所致.其中车祸15例,跌伤32例,运动伤21例,分型为喙突下脱位40例,盂下脱位17例,锁骨下脱位6例,后脱位5例.其中复发性脱位17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13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3例.伤后至整复时间短30 min,长10 d,平均2.1 d.采用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对肩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复位.[结果]全部病例牵引时间30 s~5 min,均一次复位成功,经X线证实复位满意.本组中64例获得了6~24个月的随访,并进行疗效评定,治愈61例,好转3例.[结论]上举牵引内收复位法治疗成人肩关节脱位简便、易行,能有效避免继发性损伤,且符合肩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原理,值得推广.
作者:陆春;董桂甫;罗世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了解上述固定物的特点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6月~2007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56例股骨干骨折病人,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6~74岁,平均38岁.随访时间10~23个月,平均13.9个月,对于闭合与开放手术方法列表进行了比较.[结果]在带锁钉闭合复位组:优良率、愈合率、分别为100%、89.5%.切开复位组:对应相关数据分别是92.0%、88.5%.[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手术更易达到微创水平.股骨中段或中上1/3横断、斜行骨折尽量选用.闭合复位带锁钉固定则不适宜严重粉碎、多段骨折.
作者:艾海提·阿布都克力木;艾克拜尔·米吉提;张亚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Ⅰ期修复多指指端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5年2月~2007年7月,对30例(69指)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带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和对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结果]除3例皮瓣部分坏死外,余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两点辨别觉为6~8 mm,平均6.8 mm.[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疗程短、疗效满意,是治疗多指指端同时缺损的一种可行的于术方法.
作者:任东良;邵新中;陈超;于亚东;王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培养方法的作用和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trical ciumphosphate,TCP)层状梯度修复体作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并扩增,吸附于多孔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上,模拟微重力和普通环境下三维立体分别培养3周,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微重力对软骨细胞培养的影响和支架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软骨细胞/修复体体外培养3周,软骨细胞模拟微重力培养组明显比普通培养组在层状修复体上分布均匀,修复体中心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多,并分泌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有利于软骨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的均匀增殖,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培养方法;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细胞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张世浩;朱立新;靳安民;严乐平;王九现;黄锐;朱书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情况下,及早行手术治疗,争取大限度的恢复和保存脊髓功能.[方法]27例C3~7,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均在伤后行气管切开,7例未闭管手术(伤后1~3 d,A组),20例闭管后手术(伤后8~20 d,B组),所有患者均行前路脊髓减压、骨折脱位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颈前路于术切口均未出现感染;肺内感染A组3例,B组13例;B组1例术后呼吸衰竭死亡,2例闭管后手术患者术后需再次行气管切开.伤后1个月A组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分别改善4.05、6.13分;B组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分别改善3.12、4.25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气管切开带管进行手术并未增加感染、呼吸功能受限等并发症,术后机械辅助通气维持时间亦无明显差异,因能够早期手术,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是治疗颈椎外伤致脊髓损伤的积极方法.
作者:曹阳;张元和;栗刚;范仲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本院1998年10月~2006年7月间81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37例,女44例,年龄39~72岁,平均(59.4±6.3)岁;单节段狭窄48例,二节段狭窄25例,三个及以上节段狭窄8例;7例伴有L4 I度退行性滑脱,5例伴有腰椎退变性侧弯,26例存在病变节段的动力性不稳.根据是否辅以内固定分为两组:A组:43例,行后路减压后外侧融合;B组:38例,行后路减压后外侧融合加椎弓根钉内固定.临床疗效评估采用医生测评(Fischgrund JS标准)和患者自评(SF-36问卷)两项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平均术后随访4.8年,总体临床优良率71.6%,其中内固定组优良率71.0%,无内固定组72.1%,内固定组与无内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58,P>0.05);SF-36各项指标术后均有明显提高(P<0.01),内固定组与无内固定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t=1.67,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的疗效,辅以内固定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疗效,是否辅以内固定应谨慎选择.
作者:顾勇;陈亮;陈晓庆;韩国胜;董仁斌;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方法与影响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24例Ⅱ~Ⅲ型Pilon骨折(Rtiedi-Allgow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10例)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其中10例辅以外固定,16例予以植骨修补骨缺损,其中自体松质骨填塞10例,大块髂骨植入6例.[结果]自2003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Burwell-Charnley系统进行骨折复位评分,优16例,良8例;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优12例,良10例,可2例.[结论]在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时,大块髂骨植骨能有效解决严重骨缺损、提高内固定稳定性,使关节早期活动,有利功能恢复.
作者:夏洪刚;李杰;吕德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锁骨钩钢板和经皮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三种方法治疗92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克氏针张力带组26例,锁骨钩钢板组34例,经皮螺钉结合克氏针组32例,均为新鲜脱位.其中男78例,女14例.[结果]8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13~31)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三种术式优良率分别为73.1%、94.1%、93.8%.三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5.6 min、38.6 min、28.1 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3.6 ml、48.3 ml、7.5 ml;平均切口长度分别为8.8cm、8.9 cm、0.7 cm;并发症例次分别为20、9、8例次.[结论]经皮喙锁螺钉结合肩锁克氏针固定手术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口美观,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松柏;孔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