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卫;刘嘉
microRNA(简称miRNA)能通过诱导mRNA裂解或抑制mRNA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近期研究发现miRNA对靶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参与肿瘤耐药,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耐药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影响miRNA进而调控相应靶蛋白和靶基因介导肿瘤多药耐药,为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瑞娟;许建华;余文燕;王国娟;孙珏;范忠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证症相关性分析研究,为AECOPD证候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并探索有关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方法:利用当前我院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开展大数据(2011年8月~2013年1月间3000份格式化电子病历数据)导入数据库,通过ET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复杂网络进行数据挖掘。获取AECOPD常见证候常见症状的相关度MISCR值(证候与症状的相关性),并与现有标准对比分析。结果:痰热壅肺、肺肾气虚、痰浊阻肺等各证候对应的症状群与现有标准对应分析发现临床所见证候多虚症、实症夹杂,但个别症状与对应的证候相矛盾。结论:基于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开展AECOPD证症相关性分析研究,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验证和修订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方法学研究。
作者:胡金亮;李素云;余海滨;张润顺;周雪忠;张兴红;李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人参皂苷是中药人参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b1可以通过抑制P-gp外排药物,增强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拮抗免疫功能的抑制和维持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Rg3则主要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蛋白质表达、作用于细胞分裂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抑制肿瘤新血管生长;Rh2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控制肿瘤细胞转移来起到抗肿瘤作用,本文通过对人参皂苷Rb1、Rg3、Rh2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阐述,为其临床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卫卫;刘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突触素玉(SYN玉)和突触囊泡素(SY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百事乐胶囊(2.88 g·kg-1、1.44 g·kg-1、0.72 g·kg-1)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1天,对照组、模型组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大鼠Open-field、1%蔗糖偏食度、水迷宫及体质量变化率的影响,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观察各组大鼠SYN玉和SY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表明,百事乐高剂量治疗2周后可显著提升模型大鼠水平及垂直活动次数(P<0.01),百事乐中剂量治疗3周后可明显提升模型大鼠水平活动次数(P<0.05)。高剂量治疗第1周后、中剂量治疗3周后可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蔗糖偏食度(P<0.01或P<0.05)。高剂量治疗2周、中剂量治疗3周可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变化率(P<0.01或P<0.05)。百事乐高、中剂量可以缩短模型大鼠的寻找并爬上平台的持续时间(EL),并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同时高剂量可明显缩短目标象限潜伏时间(P<0.0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百事乐高剂量能明显促进模型大鼠海马CA3区SYN玉和SYNA的表达,中剂量可明显提升SYNA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百事乐胶囊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及海马CA3区SYN玉和SYNA的表达。
作者:孟盼;王宇红;张秀丽;蔡川;韩远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此类模型不仅自身存在各种弊端,而且还存在两种造模方法叠加后不确定的关系。病证结合模型通常不是在同病诸证的比较中建立起来,因而不具备排他性。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证属性评价方法存在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西医疾病诊断的症状体征与该病所辖诸证的症状体征相差悬殊,西医疾病的症状体征甚少,而病辖诸证辨证的症状体征远远超出疾病的症状体征,辨证症状绝大多数来历不明,以一种虚拟状态存在,进而导致由虚拟症状抽象出众多虚拟证,并通过相关辨证标准得以体现,给动物模型的研制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梁茂新;范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通过阐述证据分级体系在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重要地位,中医学和西医学临床证据特点的对比分析,评析了建立循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分级体系的各种设想,提出了具有本学科学术特点的中医文献证据分级标准。
作者:汪受传;陈争光;徐珊;赵霞;虞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考察白花九里明水煎液的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了解其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玻片法、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断尾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BT),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小板计数(PLC)、血浆复钙时间(PR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以白花九里明水煎液6.7 g·kg-1、13.4 g·kg-1、26.8 g·kg-1灌胃给药,可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CT和BT,分给以4.7 g·kg-1、9.4 g·kg-1、18.9 g·kg-1灌胃给以大鼠,可对其PT、APTT、TT、PRT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白花九里明水煎液一定剂量可降低肝脏功能指标ALT、AST。结论:白花九里明具有促凝血、止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而止血;同时,对肝脏无明显损害。
作者:黄艳;宁小清;原鲜玲;钟霞军;谈远锋;丘芬;林莹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构建艾滋病头痛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方法:总结艾滋病头痛中医诊疗相关国内外文献,通过专家组论证等方法,设计艾滋病头痛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进行修订,初步建立艾滋病头痛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调护及疗效评价规程。结论:该规程明确了艾滋病病症含义与病因病机,建立中医标准化诊疗服务,同时体现了宣教、随访及院内外连续性诊治的特点。
作者:吴巍;黄世敬;薛柳华;潘菊华;张颖;陈宇霞;张先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考察中药附子、人参、黄芪、干姜干预阿霉素(ADR)心脏毒性损伤模型大鼠的效应机制,分析附子与人参、黄芪、干姜的交互关系。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按2.5 mg·kg-1体重剂量腹腔注射阿霉素,每周1次,连续4周,累计10 mg·kg-1。附子、干姜组按1.75 g·kg-1,人参、黄芪组按0.875 g·kg-1,参附、芪附组按2.625 g·kg-1,姜附组按3.5 g·kg-1体重剂量灌胃水煎液,每日1次,连续4周。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钙蛋白(CTn)、细胞色素C(CytC),心肌线粒体Bax、Bcl2、Caspase-3、Caspase-9等指标,关联密切指标计算综合评分,对各项指标及综合指标进行药物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药物间交互作用分析的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子、人参、黄芪、干姜对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附子与人参、黄芪、干姜的交互作用(除Bax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附子、人参、黄芪、干姜对ADR模型大鼠心脏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附子与人参、黄芪、干姜配伍均能提升单一用药的效果。
作者:李新;范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绿茶与4种乔木型别样茶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法、铁离子还原测定(FRAP)法、亚铁离子螯合(FIC)法、β胡萝卜素-亚油酸4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综合考察绿茶和老鹰茶、大叶苦丁茶、石崖茶、青钱柳茶4种乔木型别样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用Folin-Ciocalteus法测定4种别样茶的总多酚含量。结果:石崖茶具有卓越的抗氧化能力,其螯合亚铁离子能力和还原铁离子能力均优于绿茶;老鹰茶、大叶苦丁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大叶苦丁茶还原铁离子能力优于绿茶,老鹰茶和大叶苦丁茶清除自由基(DPPH)能力比绿茶稍低,但高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青钱柳茶抗氧化活性低。结论:石崖茶、老鹰茶、大叶苦丁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
作者:王婉莹;肖伟;许利嘉;彭勇;何春年;肖培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平艾合剂干预对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阐明中药应用于艾滋病治疗的特点。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HIV/AIDS患者,给予相应的平艾合剂方治疗,3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HIV/AIDS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总积分(主要、次要症状及主要体征积分之和)较疗前明显降低(P<0.01)。自汗、盗汗、脱发等症状的单独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它症状、体征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Karnovsky Score在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艾合剂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服用安全。
作者: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马建萍;马秀兰;张颖;李静茹;曾琳;曹琳;舒占钧;孙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药物掩味效果评价对药学工作者开展药物掩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电子舌用于药物掩味效果评价的可行性,本实验利用盐酸小檗碱作为苦味模型药物,选择醋酸钠、2,4-二羟基甲苯酸、甜蜜素等作为苦味掩味物质,通过电子舌进行测定,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及苦距、苦度降低距、抑制率等指标对比,判断各掩味剂对盐酸小檗碱的掩味效果是否和志愿者口尝药物评判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并将掩味效果好的甜蜜素配制成不同的浓度,对其用量进行优化。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在0.005 mg·mL-1的盐酸小檗碱溶液中,各掩味剂的掩味效果好坏依次为甜蜜素跃2,4-二羟基苯甲酸跃醋酸钠;随着甜蜜素用量的增加,其掩味效果越来越好,但0.2%以后的浓度掩味效果变化相对较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择0.2%的浓度来掩味;本实验结果与口尝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电子舌可作为评价药物掩味效果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作者:李学林;李慧玲;刘瑞新;张杏芬;仇继玺;吴子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通过干预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判定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因用于临床和动物的辨证标准不规范、不客观和不严密;人的症状体征在动物体难以全面、准确地表现;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多半不携带证的信息;不同造模方法干预出现的症状体征大同小异,进而导致依靠症状体征判定动物模型证的属性无法判断。用方药反证法判定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则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所有的药物反证,仅用一组方药干预受试动物,未能通过2组或多组方药的比较确认动物模型证的属性。大量研究证明,多种不同功能的方药均可改变同一模型动物的状态和客观指标。另一方面,采用对照原则,借助调节和改善模型动物效果佳的方药判定证的属性,因前期证本质研究等未能提供普遍认可的效应指标和指标群,使这一研究无法操作。
作者:范颖;梁茂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缓释制剂的处方优化属于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优化问题,人工神经网络很适于处理这类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关系。本文在对缓释制剂特性及影响其处方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缓释制剂处方质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进行缓释制剂处方质量预测,是缓释制剂处方优化的有力工具。
作者:金玉琴;周金海;赵群;张兴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广西不同产地龙眼花药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素含量的方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47:53),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素分别在0.18~2.88μg、0.059~0.944μg和0.024~0.384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77%、98.67%, RSD分别为1.72%、1.18%、1.9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龙眼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洁;余靓;柳贤福;孙正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考察微波提取法提取桐桔梗多糖的佳工艺。方法:以多糖含量及多糖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该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微波功率1800 W、微波时间8 min、提取3次、料液比1:15为桐桔梗多糖的佳工艺条件。结论:该工艺高效、稳定,为桐桔梗多糖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超云;郝鹏飞;黄显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龙眼叶与荔枝叶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LMVP)和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的可靠性的方法(QAERM)。结果:龙眼的小叶脉序类型为真不达缘羽状脉序,二级脉在近叶缘处渐变细,少数结环,三级脉为贯串型或不规则结网型;荔枝的小叶脉序类型为不达缘环结羽状脉序,二级脉走向为急转曲行结环,呈波状或之字形,三级脉为不规则结网型。以上述3组区别点为指标,鉴别的正确性(Ac)=98.1%~100%;重复性为符合率(ARO)=98.5%~100%,一致性强度(Kappa)=0.97~1.00。结论:建立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可准确鉴别龙眼叶及易淆品荔枝叶,该法操作简便、快速、价廉且可靠性强。
作者:曾静;韦郃;廖月葵;何报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棕榈酸、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胁迫对人参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GC-MS分析发现,包括对照在内的6个处理中分别检测到15~23种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类、醇类、氨基酸酯类、酚酸类、胺类、稠环类、糖类等。与对照比较发现,胁迫处理后大部分人参根系分泌液中酚及酚酸类物质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由此推测,释放到土壤中的自毒物质会刺激人参根向外界释放自毒物质,进而加剧对人参的毒害作用。
作者:李勇;胡陈云;丁万隆;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采用中医的病因造模是目前为常用且容易判定模型动物证属性的方法。该法的根本问题是把大自然的风寒湿等与临床借助患者的异常表现抽象出风寒湿证混为一谈,常用风吹、低温冷冻、冷水浸泡和增加环境湿度等复制证的动物模型则是此类研究的典型代表。化学药品和器官切除等现代医学方法造模,则以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测指标评价造模动物证的属性,是学术界较早使用的造模方法之一,但该法建造的模型本身即是一种疾病模型,将其以某些客观检测指标的异常变化做出证属性的判定,缺乏充分的理论和临床依据,应当对此类动物模型的证属性重新评价。
作者:初杰;梁茂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中药联合克罗米芬助进小卵泡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诊断为小卵泡排卵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克罗米芬50~100 mg,连用5 d;治疗组35例,加用制首乌、枸杞、杜仲、柴胡、郁金、枳壳等补肾疏肝中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卵泡MFD值。结果:治疗组周期妊娠率43.59%,对照组35.1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LUFS发生率治疗组7.69%,与对照组29.73%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MFD值(18~28 mm)排卵周期中,对照组周期妊娠率为44.44%与治疗组55.1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期流产率为18.75%,与治疗组6.25%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疏肝养阴中药配合克罗米芬从整体助进小卵泡发育,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慧珍;张霄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