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检测分析

沈娟;张桥;郭瑛;毕宇安;马芳玉;苗宏伟;萧伟

关键词:吐温80, 乙二醇, 二甘醇, 气相色谱法, 检测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19095 N-123 HP-INNOWAX(30.0 m×530 μm×1.00 μm)毛细管柱;初始柱温150℃,保持7min,以15℃·min-1升至185℃,保持7min.结果: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能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乙二醇与二甘醇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5%和98.90%,乙二醇与二甘醇定量检测限分别为21.446 μg· mL-1、16.324 μ,g· mL-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限量测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组分藏药的构建与研究方法

    藏医药理论是中国藏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沉积,其有效性为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然而由于藏药的复杂性和地域性使其有效成分不明确、质控水平低、基础研究薄弱等因素,导致其治病机理不清,以至于影响了藏药的发展.本文以组分藏药研究为目的,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对开发出机理明确、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藏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智森;高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管性抑郁症的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对血管性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分布倾向进行研究,并探讨各证候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调查血管性抑郁患者70例,按症状的不同程度评分,统计血管性抑郁症的各种症状及证候出现的频率和积分,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血管性抑郁症证候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血管性抑郁症以肝肾阴虚证(30%)多;男性患者以肝肾阴虚证多,女性患者以气郁寒凝证多.经统计学分析,X2=9.371,P>0.05,说明男性与女性在证型上无差异;肝肾阴虚证和瘀热互结证与高脂血症史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血管性抑郁症以肝肾阴虚证多,且肝肾阴虚证和瘀热互结证与高脂血症史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吴巍;黄世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Kappa分析在中医五行音乐辩证选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用Kappa分析来检验和控制中医五行音乐辩证选乐的质量.方法:在中医五行音乐选乐的标准上,通过临床主管医师客观性中医辩证选乐对比患者的主观喜好选乐之间的Kappa值,评价中医五行音乐选乐一致性,检验和控制中医五行音乐辩证选乐的质量.结果:共选取接受中医五行音乐治疗的住院肿瘤患者73例,通过对中医五行音乐一致性程度分析,单一调式选乐显示,除微调Kappa值无法分析,无一致性测量;其余4种调式Kappa值>0.4,一致性程度适中,且统计学上有相互一致性.多调式选乐显示,心肾不足,心脾两虚,肝肾不足,肺肾不足,肺脾两虚所选择的调式中,Kappa值>0.4,一致性程度适中,且统计学上有相互一致性.结论:通过Kappa对中医五行音乐辩证选乐一致性程度分析,临床主管医师客观性中医辩证选乐同患者的主观喜好选乐之间存相关一致性,为肿瘤患者进行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廖娟;杨宇飞;项春燕;吴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热红外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热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机扫描和红外辐射探测器的仪器,对人体无损、无创、快速成像的技术.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表温度的不同,以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体表温度的差异,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现将近年来有关红外热图技术在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诊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整理.

    作者:戚沁园;陈长青;郭建茹;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菖蒲为较常用中药,具有多种药理及生理作用,含有单萜、倍半萜、苯丙素等挥发油成分及黄酮、醌、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糖等非挥发性成分.本文就此对菖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状况进行论述,为今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陈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诊疗过程的逻辑——一个信念修正理论的阐释

    从分析中医诊疗过程的特点入手,运用信念修正理论来阐释这一过程中的逻辑规律.主张要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需要重视具体的中医诊疗实践,特别是中医学家的信念及其动态改变所起的作用及其规律的研究.

    作者:刘奋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信息协作平台的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三级防治体系的研究初探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攀升状态.大量证据表明,筛查有助于CRC的早期诊断,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探讨建立从预防筛查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到早期治疗的有效防治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中医药早期介入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及时加入中医药干预,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优化方案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建立包括集结直肠癌筛查注册、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诊疗标准”库、“循证”知识库及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功能更为强大的结直肠癌信息协作平台可大大增强结直肠癌监测与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力争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杨怀中;李秋艳;贾小强;许云;杨宇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H梯度法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

    目的:研究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的佳工艺,并建立起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通过SephadexG-5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澳洲茄边碱的包封率.结果: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的佳条件,药物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3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脂质体外水相pH值终调至6.5,孵育温度为55℃,此时的包封率可以达到70%以上.结论:用pH梯度法能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澳洲茄边碱脂质体.

    作者:王振中;陈俊;徐连明;陈祥;赵宾江;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18例大肠癌根治术后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根治术后大肠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客观总结,提供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的客观科学的证据.方法:运用大样本、多中心、横断面、前瞻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两地218例根治术后大肠癌病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学分级、既往治疗、症状、体征、中医单证证型症状表现.运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并采用二次录入的方式进行审核.统计方法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大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辨证规律进行客观总结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调查和数理统计结果,初步制定了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暂定根治术后大肠癌7大证型分别为:肠燥津亏证、脾胃不足证、脾气亏虚证、肝阴亏虚,湿热内蕴证、肝胃不和证、肾气亏虚证、阳虚湿停证,并确定相应的主、次症.结论:通过数理统计的结果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我们发现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确有其规律,中医证候是客观存在的.前瞻性的临床调查与多因素数理分析相结合是进行大肠癌术后患者辨证规律客观化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许云;赵爱光;谷晓红;刘建平;吴煜;杨宇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杏内酯滴丸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学研究

    目的:通过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建立银杏内酯滴丸的溶出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小杯法进行实验,开展溶剂优选,累积溶出度、重复性、均一性等研究,通过测定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的溶出量来评价实验结果.结果:以75%乙醇为溶剂,转速为100 rpm,依小杯法操作,经45 min取样测定,银杏内酯A、B均可溶出完全,并初步拟定银杏内酯滴丸的溶出度检测限定为:银杏内酯A、B总量的70%.结论:本检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银杏内酯滴丸的溶出度,且提高了银杏内酯滴丸的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吴云;钱俊;尚强;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PLS、LDA的中医面诊光泽识别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面诊中光泽信息客观识别的方法.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面部光泽判断,尝试将偏小二乘法(PLS)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方法在4种不同色彩空间下进行实验,做为面部光泽信息提取的手段.结果:PLS、LDA、2DLDA在RGB、HSV、Lab这些3通道的色彩空间上的判断正确率均高于单通道的判断结果;不同的特征抽取方法在不同色彩通道上得到的正确率不同:PLS方法在Lab颜色空间上对人脸光泽的判断正确率为89.06%,LDA在Lab颜色空间上判断正确率为88.69%,2DLDA在RGB颜色空间上判断正确率为89.00%.结论:不同特征抽取方法对于识别中医面诊光泽信息都具有积极作用,为中医望诊中光泽的量化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李福凤;李国正;周睿;赵瑞玮;王忆勤;郑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检测分析

    目的:建立测定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19095 N-123 HP-INNOWAX(30.0 m×530 μm×1.00 μm)毛细管柱;初始柱温150℃,保持7min,以15℃·min-1升至185℃,保持7min.结果: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能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乙二醇与二甘醇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5%和98.90%,乙二醇与二甘醇定量检测限分别为21.446 μg· mL-1、16.324 μ,g· mL-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限量测定.

    作者:沈娟;张桥;郭瑛;毕宇安;马芳玉;苗宏伟;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生物电阻的检测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人体生物医学信息,是新一代更为有效的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本文从生物电阻抗技术原理、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发展进程、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在中医学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综述.

    作者:郭建茹;戚沁园;陈长青;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对中医舌诊舌色的色度学研究

    目的: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尖舌色的数据资料,探讨舌色光谱资料进行色度参数的计算与颜色空间的表述作用.方法:实验中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了120例研究对象的舌色资料,进行X、Y、Z的颜色匹配三刺激值的计算,将舌色反演于CIE 1931色品坐标,同时将三刺激值换算为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舌色的表示.结果:可见反射光谱数据反演于CIE 1931色度图,有利于形象地比较不同研究对象舌色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三刺激值换算后,可以以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舌色的表达;同时还发现,相同的舌色存在异谱现象.结论: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的舌色资料可以进行色度学参数的计算和颜色空间的转换,反演性与重复性强,有助于研究同色异谱现象,为中医舌色的定量度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孔猛;曾常春;刘友章;王珍;刘颂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炮制对北五味子醇浸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炮制过程对北五味子醇浸率的影响,考察醇浸率作为评价五味子炮制过程控制的辅助参考质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炮制时间、炮制温度、炮制辅料用量改变对五味子醇浸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炮制辅料对醇浸率影响趋势不同,蜜制使五味子的醇浸率增加,且随辅料用量增加逐渐增加.酒制、醋制和蒸制使五味子的醇浸率降低,但辅料用量改变对醇浸率影响较小.炮制时间以及炮制温度的改变对五味子的醇浸率影响不大.结论:醇浸率对各炮制因素的敏感性较差,不适合引入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五味子炮制程度的辅助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李英华;朱晓慧;吕秀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滤技术在六味地黄软胶囊多糖精制工艺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超滤技术应用于六味地黄软胶囊多糖精制的工艺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超滤技术结合药效实验确定六味地黄多糖中有效部位,再对超滤膜的材质、构型、膜通透量、收集药液量等进行考察,确定佳超滤条件.结果:采用聚砜材质的中空纤维膜,先采用50 K截流量纤维膜超滤,收集原体积1.25倍超滤液,再采用30 K截流量纤维膜超滤,收集原体积1.25倍超滤液,佳超滤条件为压力0.1 Mpa,温度35℃,超滤时间不超过50 min佳.结论:超滤膜技术精制六味地黄软胶囊多糖相比传统的水提醇沉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超滤过程条件温和,能耗低,精制效果好等优点,有较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作者:钱俊;曹淑波;李淼;潘迎志;夏翠英;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六淫”概念隐喻研究

    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中医病因学说中的“六淫”,发现“六淫”是6个“范畴”而非6个“实体”,是以自然界“六气”为原型形成的概念隐喻,是范畴化的结果,从“六气”到“六淫”是对语言的跨域应用.因此,理解中医六淫概念不能仅仅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在文字表象上,必须探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作者:谷浩荣;贾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论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现状与方法

    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是关乎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现状与必要性,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构建了基于“效应动力学-药动学(PD-PK)”并主要基于“效应标志物(PD-Markers)”的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新模式.

    作者:袁海龙;肖小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北京市基本医保结直肠癌3046例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探寻中医医院绩效特征及影响费用的因素分布规律,提出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北京市基本医保结直肠癌住院病例共3046例数据,调查其住院期间医疗质量与费用的有关因素,采用一元与多元分析,研讨各种因素与住院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占床日、医院类型、出院主要治疗结果、医院等级、有无手术、合并心脑疾病诊断等.结论:提高中医药应用比例、缩短住院床日、提高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可以明显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贾小强;徐仁忠;郑杰;易丹辉;李秋燕;杨怀中;张嘉瑶;张萌萌;杨宇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对中医研究生辨证论治过程的问卷调查及思考

    目的:利用客观化的研究方法,从认知角度更好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了解其认知特点.方法:利用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的研究思路,采用心理学问卷测量方法编制测量工具,随机选取了104名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级中医研究生,针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症状表征、治疗立法、处方用药3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症状表征环节,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和“风性动摇”特征分别在诊断外感病和内伤病时具指导意义;倾向从八纲辨证(寒热、表里、虚实)和六经辨证角度进行症状的综合表征;在判断某个证候的典型症状时具有较一致的倾向;当症状与舌象的寒热、虚实属性发生矛盾时,倾向“取症舍舌”.治疗立法环节,大多数被试者倾向选择“先表后里”、“先实后虚”、“先急后缓”的治疗策略.处方用药环节,大多数被试者倾向选择某首或两首以上的方剂作为治疗方案.结论:首先,问卷结果呈现大多数的一致性,说明被调查的研究生具有较良好的中医药知识架构,中医辨证论治过程呈现出某种学科的规律性.其次,问卷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说明辨证主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表征方式具有差异性,客观上反映了中医辨证模式的多样性、治疗用药的灵活性等认知特点.

    作者:谢菁;柯李;郭瑨;母明力;谷浩荣;邸彪;贾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