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8例大肠癌根治术后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

许云;赵爱光;谷晓红;刘建平;吴煜;杨宇飞

关键词:术后大肠癌, 中医辨证分型, 多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根治术后大肠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客观总结,提供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的客观科学的证据.方法:运用大样本、多中心、横断面、前瞻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两地218例根治术后大肠癌病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学分级、既往治疗、症状、体征、中医单证证型症状表现.运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并采用二次录入的方式进行审核.统计方法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大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辨证规律进行客观总结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调查和数理统计结果,初步制定了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暂定根治术后大肠癌7大证型分别为:肠燥津亏证、脾胃不足证、脾气亏虚证、肝阴亏虚,湿热内蕴证、肝胃不和证、肾气亏虚证、阳虚湿停证,并确定相应的主、次症.结论:通过数理统计的结果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我们发现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确有其规律,中医证候是客观存在的.前瞻性的临床调查与多因素数理分析相结合是进行大肠癌术后患者辨证规律客观化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143位员工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绿谷公司员工健康状况及其可能表现出的主要中医证.方法:应用中医四诊信息化实验室自制的四诊信息采集量表(此量表已经过信度和效度考核)对148位上海市绿谷公司员工进行健康状况采集.信息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中analyze进行分析.结果:分别总结了员工出现的问诊症状、舌象、面色、脉象等信息的特点.结论:四诊合参的方式揭示了绿谷公司大部分员工的体质特点,并提示可能会发生的证候类型.

    作者:许劼;陈图忠;汪竹君;黄媛媛;薛亮;沈佳;张园;徐三彬;叶圣昌;李群峰;单一鸣;徐永正;张成;张磊;王忆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论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现状与方法

    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是关乎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现状与必要性,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构建了基于“效应动力学-药动学(PD-PK)”并主要基于“效应标志物(PD-Markers)”的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新模式.

    作者:袁海龙;肖小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数学思维构建中药“性-效关联”模型

    本研究尝试以数学关系式来描述中药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并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进一步分析,总结中药的性-效关联规律.力求对药性理论进行现代阐释的同时,增加药性理论的确定性.

    作者:汤金波;帅真;许仕杰;陈建南;陈冠林;周福生;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对中医舌诊舌色的色度学研究

    目的: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尖舌色的数据资料,探讨舌色光谱资料进行色度参数的计算与颜色空间的表述作用.方法:实验中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了120例研究对象的舌色资料,进行X、Y、Z的颜色匹配三刺激值的计算,将舌色反演于CIE 1931色品坐标,同时将三刺激值换算为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舌色的表示.结果:可见反射光谱数据反演于CIE 1931色度图,有利于形象地比较不同研究对象舌色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三刺激值换算后,可以以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舌色的表达;同时还发现,相同的舌色存在异谱现象.结论: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的舌色资料可以进行色度学参数的计算和颜色空间的转换,反演性与重复性强,有助于研究同色异谱现象,为中医舌色的定量度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孔猛;曾常春;刘友章;王珍;刘颂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H梯度法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

    目的:研究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的佳工艺,并建立起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通过SephadexG-5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澳洲茄边碱的包封率.结果: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的佳条件,药物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3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脂质体外水相pH值终调至6.5,孵育温度为55℃,此时的包封率可以达到70%以上.结论:用pH梯度法能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澳洲茄边碱脂质体.

    作者:王振中;陈俊;徐连明;陈祥;赵宾江;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生物电阻的检测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人体生物医学信息,是新一代更为有效的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本文从生物电阻抗技术原理、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发展进程、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在中医学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综述.

    作者:郭建茹;戚沁园;陈长青;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北京市基本医保结直肠癌3046例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探寻中医医院绩效特征及影响费用的因素分布规律,提出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北京市基本医保结直肠癌住院病例共3046例数据,调查其住院期间医疗质量与费用的有关因素,采用一元与多元分析,研讨各种因素与住院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占床日、医院类型、出院主要治疗结果、医院等级、有无手术、合并心脑疾病诊断等.结论:提高中医药应用比例、缩短住院床日、提高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可以明显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贾小强;徐仁忠;郑杰;易丹辉;李秋燕;杨怀中;张嘉瑶;张萌萌;杨宇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与骨密度相关关系趋势探讨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中医证候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判断.结果:绝经年限、BMI(身高体重指数)与证候类型都是影响骨量丢失程度的因素.其中绝经年限越长、BMI指数越小,发生PMOP的概率就越大.不同证候类型,发生PMOP概率是不同的.肾阳虚证相对于血瘀证,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大(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MOP的不同证候与骨密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骨量减少人群多表现为血瘀证,骨质疏松或严重骨质疏松人群多表现为肾阳虚证.患者的不同证候可以作为判断骨量丢失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量,为进一步剖析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的中医证候特点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作者:支英杰;谢雁鸣;白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热红外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热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机扫描和红外辐射探测器的仪器,对人体无损、无创、快速成像的技术.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表温度的不同,以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体表温度的差异,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现将近年来有关红外热图技术在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诊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整理.

    作者:戚沁园;陈长青;郭建茹;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

    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疗效.当前“病证结合”为主的诊疗模式下,传统上以个人经验进行个案前后比较式的疗效判定方法已经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直接用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不适用于中医学的诊疗规律.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认为针对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当分为对中医“法”的疗效评价、对“方”的疗效评价和对“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并且以对“法”的评价为例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临床研究方案、证候以及来自患者和其家属的报告等当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光银;张军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荧光猝灭法研究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运用荧光猝灭光谱研究了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以BSA为荧光剂,大黄酚为荧光猝灭剂,在激发波长278 nm下的荧光光谱,根据Stern-Volmer方程、位点结合模型和Lineweawer-Burk双倒数曲线方程,求出了大黄酚与BSA结合的结合类型、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等参数.并利用Van't Hoff方程求得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讨论了大黄酚与蛋白质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果:大黄酚与BSA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且其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在25℃和37℃下大黄酚与BSA结合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923×104 L·mol-1和5.928×104 L·mol-1;结合分子数分别为:0.8551和1.0583.热力学数据表明大黄酚与BSA以疏水作用为主,同时也存在较弱的静电作用.结论:大黄酚在体内能够被血清白蛋白存储和转运,且结合时可能改变了BSA的构象.

    作者:陈小睿;徐沉思;王平;陈瑛;孟宪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白屈菜中木兰碱的制备方法

    目的:从中药白屈菜中提取精制木兰碱单体.方法:白屈菜粗提取液经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2次纯化、C-18柱精制得木兰碱.结果:产品经HPLC、ESI-MS确定为木兰碱,质量分数>9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克服耗费大量有机溶剂、硅胶柱层析工艺烦琐、收率低等弊端,适合制备木兰碱.

    作者:张桥;沈娟;尚强;景娇;郭庆明;王振中;郭瑛;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滤技术在六味地黄软胶囊多糖精制工艺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超滤技术应用于六味地黄软胶囊多糖精制的工艺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超滤技术结合药效实验确定六味地黄多糖中有效部位,再对超滤膜的材质、构型、膜通透量、收集药液量等进行考察,确定佳超滤条件.结果:采用聚砜材质的中空纤维膜,先采用50 K截流量纤维膜超滤,收集原体积1.25倍超滤液,再采用30 K截流量纤维膜超滤,收集原体积1.25倍超滤液,佳超滤条件为压力0.1 Mpa,温度35℃,超滤时间不超过50 min佳.结论:超滤膜技术精制六味地黄软胶囊多糖相比传统的水提醇沉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超滤过程条件温和,能耗低,精制效果好等优点,有较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作者:钱俊;曹淑波;李淼;潘迎志;夏翠英;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脑组织内质网应激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证病结合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痴呆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CA3、DG区)、大脑皮质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凋亡促进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变化.结果:与脾阴虚痴呆组比较,ZBPYR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0.2913±0.0025)、CA3区(0.2835±0.0012)、DG区(0.2855±0.0002)、大脑皮质(0.2929±0.0028)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海马CA1区(0.2476±0.0012)、CA3区(0.2499±0.0013)、DG区(0.2519±0.0023)、大脑皮质(0.2488±0.0007 )CHO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滋补脾阴方药改善脾阴虚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增强内质网应激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存活途径,抑制凋亡途径而实现.

    作者:战丽彬;林海燕;宫晓洋;刘莉;梁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炮制对北五味子醇浸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炮制过程对北五味子醇浸率的影响,考察醇浸率作为评价五味子炮制过程控制的辅助参考质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炮制时间、炮制温度、炮制辅料用量改变对五味子醇浸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炮制辅料对醇浸率影响趋势不同,蜜制使五味子的醇浸率增加,且随辅料用量增加逐渐增加.酒制、醋制和蒸制使五味子的醇浸率降低,但辅料用量改变对醇浸率影响较小.炮制时间以及炮制温度的改变对五味子的醇浸率影响不大.结论:醇浸率对各炮制因素的敏感性较差,不适合引入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五味子炮制程度的辅助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李英华;朱晓慧;吕秀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检测分析

    目的:建立测定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19095 N-123 HP-INNOWAX(30.0 m×530 μm×1.00 μm)毛细管柱;初始柱温150℃,保持7min,以15℃·min-1升至185℃,保持7min.结果: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组分能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乙二醇与二甘醇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5%和98.90%,乙二醇与二甘醇定量检测限分别为21.446 μg· mL-1、16.324 μ,g· mL-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吐温80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限量测定.

    作者:沈娟;张桥;郭瑛;毕宇安;马芳玉;苗宏伟;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PLS、LDA的中医面诊光泽识别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面诊中光泽信息客观识别的方法.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面部光泽判断,尝试将偏小二乘法(PLS)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方法在4种不同色彩空间下进行实验,做为面部光泽信息提取的手段.结果:PLS、LDA、2DLDA在RGB、HSV、Lab这些3通道的色彩空间上的判断正确率均高于单通道的判断结果;不同的特征抽取方法在不同色彩通道上得到的正确率不同:PLS方法在Lab颜色空间上对人脸光泽的判断正确率为89.06%,LDA在Lab颜色空间上判断正确率为88.69%,2DLDA在RGB颜色空间上判断正确率为89.00%.结论:不同特征抽取方法对于识别中医面诊光泽信息都具有积极作用,为中医望诊中光泽的量化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李福凤;李国正;周睿;赵瑞玮;王忆勤;郑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杏内酯滴丸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学研究

    目的:通过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建立银杏内酯滴丸的溶出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小杯法进行实验,开展溶剂优选,累积溶出度、重复性、均一性等研究,通过测定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的溶出量来评价实验结果.结果:以75%乙醇为溶剂,转速为100 rpm,依小杯法操作,经45 min取样测定,银杏内酯A、B均可溶出完全,并初步拟定银杏内酯滴丸的溶出度检测限定为:银杏内酯A、B总量的70%.结论:本检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银杏内酯滴丸的溶出度,且提高了银杏内酯滴丸的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吴云;钱俊;尚强;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18例大肠癌根治术后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数理统计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根治术后大肠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客观总结,提供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的客观科学的证据.方法:运用大样本、多中心、横断面、前瞻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两地218例根治术后大肠癌病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分期、肿瘤病理学分级、既往治疗、症状、体征、中医单证证型症状表现.运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并采用二次录入的方式进行审核.统计方法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对大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辨证规律进行客观总结和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调查和数理统计结果,初步制定了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暂定根治术后大肠癌7大证型分别为:肠燥津亏证、脾胃不足证、脾气亏虚证、肝阴亏虚,湿热内蕴证、肝胃不和证、肾气亏虚证、阳虚湿停证,并确定相应的主、次症.结论:通过数理统计的结果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我们发现根治术后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确有其规律,中医证候是客观存在的.前瞻性的临床调查与多因素数理分析相结合是进行大肠癌术后患者辨证规律客观化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许云;赵爱光;谷晓红;刘建平;吴煜;杨宇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诊疗过程的逻辑——一个信念修正理论的阐释

    从分析中医诊疗过程的特点入手,运用信念修正理论来阐释这一过程中的逻辑规律.主张要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需要重视具体的中医诊疗实践,特别是中医学家的信念及其动态改变所起的作用及其规律的研究.

    作者:刘奋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