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张艳;崔学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及应用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3年5月应用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的胫骨高位截骨术结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34例(42膝),男6例(8膝),女28例(34膝),年龄42~67岁(平均54.2岁).随访1 a 4个月~3 a 8个月(平均2 a 11个月).关节镜下发现:髌内侧滑膜皱襞10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关节软骨损伤20例;关节内游离体7例;髁间窝狭窄9例,关节镜下清理后进行胫骨高位截骨,不显露腓总神经,闭合楔形截骨,行改良胫骨结节前置,保持内侧骨膜的稳定性,应用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结果]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不受影响,膝内翻畸形得到矫正.膝关节评分术前为(53.71±6.7),术后为(91.02±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优良率为95.24%.术后并发症少,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无需再次取出内固定.[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及应用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关节内病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低,可早期负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质愈合,组织相容性好,无须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作者:高石军;邵德成;陆搏;王飞;陈竞清;李彤;陈百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预后差.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化疗药物开始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近年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已认识到骨肉瘤的基因表达不但决定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而且也影响了骨肉瘤的化疗疗效.但有关骨肉瘤的基因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对它们之间内在关联性的认识尚不深入,现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徐明;于秀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骨性关节炎(osteo arthritis,OA)是一种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的退行性关节病变,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由于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引发关节软骨组织合成与降解之间的正常关系失衡.
作者:王维山;史晨辉;王永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的科技日新月异,许多技术的开发为人类的康复所应用.假肢在代偿人体缺失功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下肢缺失的患者,穿戴下肢假肢完全可以达到对人体缺失功能的代偿,使患者生活自理,完成工作,从而回归社会.
作者:刘娜;刁兴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项韧带钙化与脊髓型颈椎病黄韧带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黄韧带192块(项韧带钙化28个节段,相应黄韧带标本56块)和青壮年颈椎创伤(非颈椎病)的黄韧带标本38块.对切除的黄韧带标本进行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用Woessner法测定其胶原含量;用盐析法对黄韧带中的Ⅰ型/Ⅱ型胶原含量比进行测定;对黄韧带厚度与羟脯氨酸、胶原干粉含量及Ⅰ型/Ⅱ型胶原含量比进行相关性研究.[结论]颈椎病组中项韧带钙化相应节段的黄韧带弹力纤维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含量增加,弹力纤维发生排列紊乱.实验组中C4、5、C5、6项韧带钙化相应的节段黄韧带厚度、羟脯氨酸含量、Ⅰ型/Ⅱ型胶原含量比较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C3、4、C6、7项韧带钙化相应节段的黄韧带上述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4、5、C5、6节段的项韧带钙化与颈椎病黄韧带的退变有相关性;上述节段的项韧带钙化提示存在应力异常分布,可能会加剧黄韧带退变,进而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进程.
作者:王长峰;贾连顺;魏海峰;施政;杨诚;马俊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髌骨是人体中大的籽骨,在股四头肌腱内发生,它集中股四头肌各方向的牵引力,再通过髌韧带止于胫骨结节,更有效地完成股四头肌的伸膝运动.
作者:许世刚;徐林;曹旭;张鹏;郑晨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对16例患有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病人进行随访,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此病发病年龄较轻,临床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症状,根据突出的范围和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通过CT检查可把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分为软骨板破裂后移型、Schmorl结节型、撕脱骨折型3种类型,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德春;陈晓亮;郑修军;胡有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可降解材料在椎间植骨融合中的降解情况.[方法]将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通过前路手术植入山羊的腰椎间隙,与正常植骨融合组对照,通过大体观察、电镜观察了解不同阶段的可吸收材料在植骨融合过程中的降解吸收情况.[结果]材料在椎间融合过程中的降解速度是非匀速的,在早期阶段,材料主要表现为表面材料的水解,分子量的下降,随着材料各层水解逐渐加快,内部降解速度由于自催化作用而加快,终材料塌陷,分解.[结论]在早期可保持其基本外形,力学强度虽然在后期明显有所下降,但足够维持骨融合进程,植骨部位骨融合后才逐渐分解,强度下降,终塌陷崩解.作为椎间融合器的材料,PDLLA在椎间植骨融合中的降解情况基本符合要求.
作者:郝勇;周跃;滕海军;曹国勇;潘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人工关节研制和置换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医学科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是21世纪医学科学特别是骨科学重要的发展标志之一.
作者:戴尅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4年12月~2005年5月,笔者赴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的肢体延长和重建研究所进修学习了半年,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作者:舒衡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RI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9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MRI影像特征.[结果]其中椎体发育不良25例,椎管发育不良9例,椎板及棘突发育不良11例,脊柱裂5例,椎管内骨嵴4例,脊髓纵裂7例,Chiari氏畸形伴脊髓空洞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7例,椎管内肿瘤3例,脊膜膨出4例.背部皮毛窦1例.[结论]MR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先天性脊柱侧弯诊断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对手术治疗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作者:朱峰;张艳;崔学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路显微外科减压椎体融合钢板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61例病人实施颈椎间盘、后纵韧带及椎体后骨赘显微手术切除,保留终板,椎间融合器椎体融合,钢板固定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8.2个月.分析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后突角度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融合率100%.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82.5±3.6)%,优良率73.7%.融合节段后突角度平均改善6.3°,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和(或)退行性骨赘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保留终板的椎间融合器椎体融合加钢板固定手术能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促进融合.
作者:尹东;Neil.Chiverton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合理掌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比较本院2000年3月~2002年3月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A组)与2002年3月~2005年3月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33例(B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大于B组(P<0.05),而优良率则小于B组(P<0.05).A组病例术中硬膜及神经根损伤7例,关节突咬除过多4例,椎间隙感染1例,B组病例术中无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切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病例.[结论]熟练的手术操作,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发挥后路椎间盘镜的优势,是减少并发症、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关键.
作者:吕宏乐;刘全喜;辛陆军;关海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以骨的活性成分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其发生与多种疾病、药物及髋关节创伤有关.
作者:白志刚;刘万林;苏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准确截骨和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对中原地区成人股骨干进行相关测量.[方法](1)选取47根成人正常股骨标本,拍摄正、侧位数码照片,进行定点、划线、测量五角.(2)实体上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进针点的位置.[结果](1)各角度值反映了股骨远端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解剖形态.(2)进针点与股骨滑车中心水平距离平均为6.21 mm,与后交叉韧带止点前缘距离平均为6.70 mm.[结论](1)股骨远端1/3段与股骨近端1/3段向外侧、前侧成角,且前倾角度大于外翻角度.所以股骨远端在决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的位置时,冠状面上的力线对位和矢状面上的对位均很重要.(2)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进针点可参考股骨滑车中心和股骨髁后交叉韧带止点的位置.
作者:吴蔚;许建中;郭漳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软骨缺乏血运,仅靠关节滑液提供大部分营养,因此软骨组织的自身修复能力极其有限,一旦损伤难以修复,继发的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僵直将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
作者:郭全义;卢世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 a平均2.4 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作者:马原;黄卫民;李磊;郑君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前再生医学的概念在国际上并无统一的定义,但从其内涵理解,应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创造丢失或功能损伤的组织和器官,使其具备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作者:卢世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髋臼成形术治疗大龄儿童CDH 128髋,平均随访5 a 2个月.[结果]股骨头坏死15髋(11.7%),髋关节障碍28髋(21.8%),髂骨变形、变小18髋(14%),髋臼发育不良复发4髋(3.1%).[结论]脱位高者术中短缩股骨,避免损伤髋臼上缘软骨,截骨距髋臼上方0.5~1 cm处,截开的髂骨间嵌插入足量的髂骨松质骨骨块和短缩的股骨或异体骨,保护髂骨骨骺及附着的肌肉血管束,术后3个月内避免持重,髋关节功能障碍者,给予松解后,应用CPM(continuous passitive motion),对预防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陶洁;刘卫东;孙雅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外科内窥镜时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的电视辅助下内窥镜技术,关节镜技术、腹腔镜技术、胸腔镜以及椎间盘镜等微创技术逐渐展露其优越性,并且已在部分疾病上取代了开放技术.然而因为微创脊柱外科对术者要求较高,要熟练掌握微创技术需要艰苦的训练以及漫长的过程,并且手术存在着一些并发症,使得人们对其的热情有所减弱.现就微创脊柱外科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对策作一综述,希望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脊柱微创技术.
作者:周跃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