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肌腱的研究进展

吕浩然;刘尚礼

关键词:人工材料, 应用, 替代材料, 人工肌腱, 临床医生, 工作者, 科研
摘要:人工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重视,本世纪中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现人工材料不仅在发现和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突破.尤其是人工肌腱的发现和研究更是实现了肌腱替代材料的突破和飞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肌腱的研究进展

    人工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重视,本世纪中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现人工材料不仅在发现和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突破.尤其是人工肌腱的发现和研究更是实现了肌腱替代材料的突破和飞跃.

    作者:吕浩然;刘尚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脊柱脊髓损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诊治脊柱、脊髓损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降低伤残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5例患者,及采取的相应诊断治疗措施.结果:临床治愈26例,好转14例,死亡5例.结论:骨科、神经外科和急诊科医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早期正确检查、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常规行头部和脊柱脊髓影像学检查十分必要,进一步可采取CT三维重建、MRI等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降低伤残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连旭;王辉;冯宗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同股骨头颈直径比与髋臼角对人工髋关节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头颈直径比和髋臼安置方位对人工全髋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计算机模型,模拟测试三种不同头颈直径比全髋假体在体外不同安置方位的活动范围.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范围不仅取决于假体设计的某些参数,如头颈直径比,还取决于假体安置的某些参数,如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假体柄的前倾角,以及臼杯和柄的相互方向等等.人工全髋关节在合适的安置方位内产生佳的活动范围.头颈比越大,同一安置方位同一方向的活动范围越大.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相对较大的头颈直径比在合适的安置方位内产生佳的活动范围,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假体撞击机会.国产镁硅玉全髋假体由于头颈比太小,在任何安置方位内其活动范围都较小,将难于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作者:罗志平;戴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三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79例,从临床功能、愈合时间、并发症、X线片检查及经济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牵引固定组住院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和内固定组(P<0.001),外固定架组愈合时间短于牵引组和内固定组(P<0.05),费用明显少于牵引组、内固定组(P<0.01).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效果理想,综合评价优于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和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作者:毛吉刚;陈根元;萧文耀;王文己;胡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1998年1月~2004年10月采用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4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6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9~67岁,平均46岁,左侧39例,右侧25例,致伤原因:摔伤44例,高处坠伤7例,车祸伤13例.骨折部位:肱骨大小结节骨折6例,肱骨外髁颈骨折58例.

    作者:郎咸泉;王言孟;张合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同神经损伤对骨折前期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对骨折前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成3组,一组为T1o脊髓横断伴股骨骨折,另两组分别为周围神经切断伴股骨骨折组和单纯股骨骨折组.骨折后2周和4周摄股骨X线片,4周处死大鼠行骨痂细胞和组织学检查.结果:骨折后2周3组均未出现明显骨痂,术后4周测量X线片骨痂大小显示周围神经切断组骨痂多,其次分别为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组织学显示周围神经切断组骨痂量多,并有明显的皮质骨桥接断端,但其中类骨质较多,骨钙的沉积相对较少,而且骨痂缺乏血管和正常的骨小梁结构,骨化重建不够理想;而脊髓损伤组骨痂则表现为欠成熟,细胞种类多,分布紊乱,少部分仍处于纤维修复阶段.对照组的组织学改变介于两者之间,但其骨小梁结构良好而且骨钙沉着明显.结论:不同类型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前期有着不同的影响.失周围神经支配对骨折修复有一定的加速作用,而脊髓损伤则延缓了骨折前期愈合,其发生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昕;黄钢勇;姜建元;吕飞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吻合皮神经腓肠筋膜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目的:为前足撕脱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避免截肢.方法:用腓肠筋膜皮瓣带蒂治疗前足广泛挤压撕脱伤32例,其中显微修复皮神经30例.结果:随访10个月~6年,2例发生磨损溃疡,其余伤足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对广泛挫伤的伤足该方法安全可靠,能大限度地保存伤足长度与功能.

    作者:谷增泉;孙雪生;吕伯实;朱涛;王加利;申立林;蔺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运动与骨盆牵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运动疗法与传统骨盆牵引疗法治疗Ⅰ~Ⅱ度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为运动疗法推广应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提供合理的临床治疗依据.方法:选择Ⅰ~Ⅱ度胸腰椎压缩的患者,共计92例进入统计组.根据X线测量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前的椎体高度,按照个人意愿分别采取运动疗法与骨盆牵引疗法,根据治疗方法分组.1年后复查,测量腰椎高度,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疗效差异.结果:1年后随访,压缩椎体高度变化,1组:治疗前为(17.2±2.3)mm;治疗后为(24.4±3.1)mm;2组:治疗前为(16.8±2.6)mm;治疗后为(23.9±2.7)mm.结论:根据数据统计分析,运动疗法与骨盆牵引疗法对Ⅰ~Ⅱ度胸腰椎压缩的患者治疗效果基本相近,对于大多数Ⅰ~Ⅱ度胸腰椎压缩的患者,如果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可积极选用运动疗法.

    作者:葛孚章;朱宝林;宋洪强;孙建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膝关节半月板全部切除后的替代治疗

    膝关节是身体中大及复杂的关节,主要为屈戌关节,因其位于下肢的中部,位于身体两个大杠杆臂之间,承受较大的力,易引起扭伤及骨折.在体育运动中,半月板损伤是膝部常见的损伤之一.

    作者:严力军;王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6例

    目的:分析髓内扩张自锁钉在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髓内扩张自锁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16例,静力固定7例,动力固定9例.结果:15例均达骨愈合,无短缩及旋转畸形,1例术后6个月深部感染,拔针后愈合.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应力遮挡小等优点,是理想的内固定器材.

    作者:冯克亮;沈洪;于健;赵维龙;丁铁夫;韩庆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低强度超声促进兔骨-肌腱结合部早期恢复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16只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超声组每日接受低强度超声刺激,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术后6、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n=4)做大体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见超声组腱-骨结合部愈合较早;组织学观察显示超声组6周可以看到骨-肌腱结合部纤维母细胞、成骨细胞增生活跃,12周出现软骨带,部分胶原纤维长入新生的骨质中,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低强度超声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作者:徐钢;陈鸿辉;杨小红;王文;叶惠贞;梁佩红;秦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骨盆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机制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组骨盆骨折所致的坐骨神经损伤共53例:39例行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结果:获得随访47例,随访12个月~6年,平均2年.根据MCRR标准,手术治疗组优19例、良10例、一般4例、差1例,保守治疗组优6例、良2例、一般3例、差2例.结论:骨盆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者宜早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坐骨神经探查松解减压或束膜吻合,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董宏朋;周东升;柳翔云;武兴国;邹德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残缺肢体的修复重建》内容简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影响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疗效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方法:用不同型号可吸收螺钉对25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良、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年.按Lysholm评分法:优22例,良2例,可1例.对良、可失败原因分析,良1例是撕脱骨块太小,未能牢固固定.另1例是可吸收螺钉钉帽断裂.可l例是术后外固定拆除过早造成膝关节不稳.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多种方案;保持可吸收螺钉钉帽完整;术后6周拆除外固定,循序渐进功能锻炼.

    作者:杨永兴;张卫平;刘长安;钱宇航;冯志军;康强军;王凌云;戴世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支撑钢板内固定自体腓骨髂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

    目的:评价支撑钢板联合自体腓骨髂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支撑钢板和自体腓骨髂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17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8~55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无骨不连及感染病例.骨痂桥接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骨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8个月.关节功能: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膝关节功能均优良.结论:支撑钢板联合植入自体腓骨髂骨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坚强,可早期活动,愈合率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李衡;赵昌平;张英泽;张世强;任栋;王鹏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采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12月共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57~98岁,平均75岁.按AO骨折分类,7例为A2.2,14例为A2.3,4例为A3.1,2例为A3.2,5例为A3.3.93.8%合并内科疾病.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1周,平均15.6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取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康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孔繁杰;闵多;覃奇文;朱杰林;陈宇斐;徐剑锋;谢佩君;邓锦隆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AO分型与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各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佳手术选择方法.方法: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据AO分型,分别采用6种不同术式,进行讨论.结果:随访6个月~4年,固定组全部骨性愈合,股骨头置换组近期疗效满意.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法评定:本组优77例,良25例,差4例,疗效满意.结论:对31-A1、31-A2.1型选择DHS内固定,对31-A2.2型、31-A2.3型、3l-A3.3型选择DHS-TSP-防旋钉组合内固定;对3l-A3型选择DCS或PFN内固定;对DHS内固定失效二次翻修选择DCS内固定;对术前需内科干预才能耐受手术且时间不宜过长的31-A1型选择小切口3枚空心钉内固定;对31-A2、31-A3型选择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作者:吴兵;王春辉;姜曙祥;王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第1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

    目的:介绍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逆行皮瓣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设计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逆行转位修复食指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结果:手术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防3~18个月,食指外形满意,受区两点分辨觉为7~11mm;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该皮瓣的佳适应证为食指皮肤缺损并肌腱、骨外露者.

    作者:李嗣生;郭澄水;王维军;潘成波;李荣军;张文骞;曲智勇;潘达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CTM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解剖学测量尤其是横断面解剖,为CTM准确显示臂丛神经前后根提供解剖依据.方法:8具成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打开颈椎管,对臂丛神经前后根的起始、长度、与脊髓的夹角、神经束数目等进行测量.另5具成人尸体标本,通过横断面解剖观察C5~8、T1神经前后根横断面显示的特点.结果: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长度以C5神经后根短(12.74±1.83)mm,T1前根长(20.84±2.06)mm,C5神经前后根与脊髓的夹角大为(58.54±5.43)°,T1小(24.54±4.68)°;椎管内C5~7神经前后根的横断面解剖显示前后根的水平面,C8T1神经前后根的横断面解剖显示前后根的垂直截面.结论:臂丛神经椎管内段的横断面解剖可清楚显示C5~8T1神经的前后根.椎管内C5~7神经前后根在CTM上的影像为脊髓两侧前后各两个长条形充盈缺损,C8T1神经前后根在CTM上的影像为脊髓两侧前后各两个近似圆形充盈缺损.

    作者:吴海钰;王树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桡骨远端骨折成角改变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变对桡腕关节的影响.方法:12只成人上肢标本于距关节面3cm处截骨去除1cm骨块,制作桡骨远端骨折成角畸形模型.利用压敏片测试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面积改变情况.结果:随着桡腕关节面背倾加大,舟骨和月骨接触面向关节面背侧移位,随着背倾角度和桡偏角度的加大,舟骨的接触面积、接触应力显著减少(P<0.01),月骨的接触面积、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01).结论:桡腕关节面背倾10°以上时,桡偏10°以上时,舟骨和月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有显著变化,影响腕关节功能.

    作者:于金河;冯建书;李增炎;彭阿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