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残缺肢体的修复重建》内容简介

关键词:肢体
摘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支撑钢板内固定自体腓骨髂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

    目的:评价支撑钢板联合自体腓骨髂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支撑钢板和自体腓骨髂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17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8~55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无骨不连及感染病例.骨痂桥接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骨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8个月.关节功能: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膝关节功能均优良.结论:支撑钢板联合植入自体腓骨髂骨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坚强,可早期活动,愈合率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李衡;赵昌平;张英泽;张世强;任栋;王鹏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1998年1月~2004年10月采用手法整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4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6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9~67岁,平均46岁,左侧39例,右侧25例,致伤原因:摔伤44例,高处坠伤7例,车祸伤13例.骨折部位:肱骨大小结节骨折6例,肱骨外髁颈骨折58例.

    作者:郎咸泉;王言孟;张合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骨盆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机制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创伤机制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组骨盆骨折所致的坐骨神经损伤共53例:39例行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结果:获得随访47例,随访12个月~6年,平均2年.根据MCRR标准,手术治疗组优19例、良10例、一般4例、差1例,保守治疗组优6例、良2例、一般3例、差2例.结论:骨盆骨折致坐骨神经损伤者宜早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坐骨神经探查松解减压或束膜吻合,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董宏朋;周东升;柳翔云;武兴国;邹德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吻合皮神经腓肠筋膜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目的:为前足撕脱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避免截肢.方法:用腓肠筋膜皮瓣带蒂治疗前足广泛挤压撕脱伤32例,其中显微修复皮神经30例.结果:随访10个月~6年,2例发生磨损溃疡,其余伤足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对广泛挫伤的伤足该方法安全可靠,能大限度地保存伤足长度与功能.

    作者:谷增泉;孙雪生;吕伯实;朱涛;王加利;申立林;蔺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双股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尺骨鹰咀骨折

    目的:评价双股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尺骨鹰咀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采用双股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骨折端不留置钢针,而是通过3圈(粉碎性骨折4圈)不同方位的钢丝捆绑,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所有病例鼓励早期运动.结果:61例新鲜骨折,按此方法治疗,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陈旧性骨折为尺骨上端粉碎性骨折,肘关节强直,行截骨加双股张力带钢丝固定,4年后复查,肘关节活动恢复到120°(伸160°,屈40°).结论:双股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尺骨鹰咀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结果优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作者:严谭麟;冯克;周良安;钟志龙;梁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CTM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解剖学测量尤其是横断面解剖,为CTM准确显示臂丛神经前后根提供解剖依据.方法:8具成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打开颈椎管,对臂丛神经前后根的起始、长度、与脊髓的夹角、神经束数目等进行测量.另5具成人尸体标本,通过横断面解剖观察C5~8、T1神经前后根横断面显示的特点.结果: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长度以C5神经后根短(12.74±1.83)mm,T1前根长(20.84±2.06)mm,C5神经前后根与脊髓的夹角大为(58.54±5.43)°,T1小(24.54±4.68)°;椎管内C5~7神经前后根的横断面解剖显示前后根的水平面,C8T1神经前后根的横断面解剖显示前后根的垂直截面.结论:臂丛神经椎管内段的横断面解剖可清楚显示C5~8T1神经的前后根.椎管内C5~7神经前后根在CTM上的影像为脊髓两侧前后各两个长条形充盈缺损,C8T1神经前后根在CTM上的影像为脊髓两侧前后各两个近似圆形充盈缺损.

    作者:吴海钰;王树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三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79例,从临床功能、愈合时间、并发症、X线片检查及经济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牵引固定组住院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和内固定组(P<0.001),外固定架组愈合时间短于牵引组和内固定组(P<0.05),费用明显少于牵引组、内固定组(P<0.01).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效果理想,综合评价优于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和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作者:毛吉刚;陈根元;萧文耀;王文己;胡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采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12月共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57~98岁,平均75岁.按AO骨折分类,7例为A2.2,14例为A2.3,4例为A3.1,2例为A3.2,5例为A3.3.93.8%合并内科疾病.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1周,平均15.6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取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康复快、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孔繁杰;闵多;覃奇文;朱杰林;陈宇斐;徐剑锋;谢佩君;邓锦隆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与ECM凝胶混合,种植于几丁糖神经导管中修复10mm坐骨神经缺损;B组:仅将ECM凝胶种植于神经导管中;C组:坐骨神经切下10mm,翻转180°后缝合.16周后,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重测定、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轴突计数等检查.结果:A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C组相近,明显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可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作者:杜劲松;王剑;张信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桡骨远端骨折成角改变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后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变对桡腕关节的影响.方法:12只成人上肢标本于距关节面3cm处截骨去除1cm骨块,制作桡骨远端骨折成角畸形模型.利用压敏片测试桡腕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和受力面积改变情况.结果:随着桡腕关节面背倾加大,舟骨和月骨接触面向关节面背侧移位,随着背倾角度和桡偏角度的加大,舟骨的接触面积、接触应力显著减少(P<0.01),月骨的接触面积、接触应力显著增大(P<0.01).结论:桡腕关节面背倾10°以上时,桡偏10°以上时,舟骨和月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有显著变化,影响腕关节功能.

    作者:于金河;冯建书;李增炎;彭阿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膝关节半月板全部切除后的替代治疗

    膝关节是身体中大及复杂的关节,主要为屈戌关节,因其位于下肢的中部,位于身体两个大杠杆臂之间,承受较大的力,易引起扭伤及骨折.在体育运动中,半月板损伤是膝部常见的损伤之一.

    作者:严力军;王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神经营养素-3与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严重地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它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损失.尽管经历了近100年的探索研究,脊髓损伤的疗效仍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发现神经营养素是轴突再生不可缺少的物质成份,能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并能明显促进轴突生长,本文主要对神经营养素家族的重要成员: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树章;任先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残缺肢体的修复重建》内容简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游离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

    目的:探讨用游离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应用吻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加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结果:12例髂骨瓣成活,骨折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供血充分,在植骨的同时增加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带锁髓内钉是理想的固定物.

    作者:邹守平;郭旭;蒲涛;黄强;林亚;秦振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低强度超声促进兔骨-肌腱结合部早期恢复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16只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超声组每日接受低强度超声刺激,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术后6、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n=4)做大体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见超声组腱-骨结合部愈合较早;组织学观察显示超声组6周可以看到骨-肌腱结合部纤维母细胞、成骨细胞增生活跃,12周出现软骨带,部分胶原纤维长入新生的骨质中,恢复较对照组迅速.结论:低强度超声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的早期恢复.

    作者:徐钢;陈鸿辉;杨小红;王文;叶惠贞;梁佩红;秦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同神经损伤对骨折前期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对骨折前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成3组,一组为T1o脊髓横断伴股骨骨折,另两组分别为周围神经切断伴股骨骨折组和单纯股骨骨折组.骨折后2周和4周摄股骨X线片,4周处死大鼠行骨痂细胞和组织学检查.结果:骨折后2周3组均未出现明显骨痂,术后4周测量X线片骨痂大小显示周围神经切断组骨痂多,其次分别为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组织学显示周围神经切断组骨痂量多,并有明显的皮质骨桥接断端,但其中类骨质较多,骨钙的沉积相对较少,而且骨痂缺乏血管和正常的骨小梁结构,骨化重建不够理想;而脊髓损伤组骨痂则表现为欠成熟,细胞种类多,分布紊乱,少部分仍处于纤维修复阶段.对照组的组织学改变介于两者之间,但其骨小梁结构良好而且骨钙沉着明显.结论:不同类型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前期有着不同的影响.失周围神经支配对骨折修复有一定的加速作用,而脊髓损伤则延缓了骨折前期愈合,其发生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昕;黄钢勇;姜建元;吕飞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第1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

    目的:介绍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逆行皮瓣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设计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逆行转位修复食指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结果:手术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防3~18个月,食指外形满意,受区两点分辨觉为7~11mm;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该皮瓣的佳适应证为食指皮肤缺损并肌腱、骨外露者.

    作者:李嗣生;郭澄水;王维军;潘成波;李荣军;张文骞;曲智勇;潘达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6例

    目的:分析髓内扩张自锁钉在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髓内扩张自锁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16例,静力固定7例,动力固定9例.结果:15例均达骨愈合,无短缩及旋转畸形,1例术后6个月深部感染,拔针后愈合.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应力遮挡小等优点,是理想的内固定器材.

    作者:冯克亮;沈洪;于健;赵维龙;丁铁夫;韩庆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影响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疗效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方法:用不同型号可吸收螺钉对25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良、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年.按Lysholm评分法:优22例,良2例,可1例.对良、可失败原因分析,良1例是撕脱骨块太小,未能牢固固定.另1例是可吸收螺钉钉帽断裂.可l例是术后外固定拆除过早造成膝关节不稳.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多种方案;保持可吸收螺钉钉帽完整;术后6周拆除外固定,循序渐进功能锻炼.

    作者:杨永兴;张卫平;刘长安;钱宇航;冯志军;康强军;王凌云;戴世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设计与安装对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病残的主要方法,被公认为20世纪成功和具影响力的骨科手术.美国有作者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施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超过500万台,我国也早已普遍开展,但THA的致命缺陷就是有限的假体使用寿命.

    作者:罗志平;戴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