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artmann 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榆升;薄晓波;高卫东;盛卫忠;张波

关键词:Hartmann 手术, 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 Hartmann 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 Hartmann 手术的6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择期手术50例,急诊手术13例。手术时间平均(170.2±4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93.3±38.8)mL,平均住院天数(16.4±10.6)d。术后30 d 内1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6例,造瘘口感染1例,结肠残端感染1例,心衰1例,肾功能不全1例,黏连性肠梗阻2例。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66个月;14例随访5年以上,其中4例生存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28.6%。结论:Hart-mann 手术仍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有效的术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梅毒性脑血管炎1例诊治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汉族,油漆工。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伴言语不清1 d”于2013年2月28日至当地医院诊治。入院前1 d 患者起床时突发左侧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口角歪斜,言语不清,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眩晕、意识障碍,无发热,无胸闷、气急,无呼吸困难,无腹胀、腹痛,无大小便失禁。次日症状无缓解遂至当地医院诊治,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3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3分,头颅 CT 显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诊断为“脑梗死”,予以抗血小板、活血化瘀、营养脑神经治疗2周,病情稍好转,出院时 NIHSS 评分10分,GCS 评分14分。为进一步诊治,2013年6月转至其他医院,行头颅 MRI 检查,提示颅内多发异常信号病灶(图1),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未见异常。当时考虑“脑梗死,呈血管炎表现”。查血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test,RPR):1∶16,脑脊液梅毒 RPR:1∶4,诊断为“脑梗死,梅毒性血管炎”,予以青霉素800万 U 静脉滴注,1次/12 h,治疗14 d,病情较前明显好转,NIHSS 评分7分,GCS 评分14分。2014年4月22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樊荣;杨月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即在耳蜗内埋植电极以刺激听神经,是为耳聋患者重建听觉的治疗策略之一,是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获得听觉的新技术[1]。为保证 CI 的成功,除了适应证选择得当和精湛的手术技术外,手术前后的护理同样重要。我院近年来收治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64例,均行多导 CI,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迎;林晨珏;万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8月在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均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净,经期7~24(15.2±3.5)d,其中1例表现为不孕,3例有经期下腹坠痛。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检查显示,憩室宽度为15~28(20.2±4.0)mm,深度为6~20(12.3±3.6) mm。患者剖宫产手术指征为瘢痕子宫(3例)、胎膜早破(2例)、难产(1例)和胎儿窘迫(3例)。5例剖宫产术中切口缝合1层,4例缝合2层。9例患者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无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输血。9例均月经复潮且症状得到改善,经期缩短为6~9(7.5±2.0)d。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的治愈率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杨萍;赵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术与无纤支镜辅助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围手术期和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纤支镜辅助将73例分为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A 组,n=43)与无纤支镜辅助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B 组,n=30),比较2组在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和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术后渗血>48 h、切口感染各1例,皮下气肿2例;B 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气胸、切口感染各1例,术后渗血>48 h 3例,皮下气肿5例,气管后壁、侧壁损伤5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3例患者中33例得到随访。A 组18例得到随访,其中仅2例发生并发症,1例诉声音嘶哑,1例喉部异物感。B 组15例得到随访,其中2例发生并发症,1例诉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2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纤支镜引导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但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作者:沈耀亮;王晓锋;郑峰;周维一;叶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颈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发病率居全球妇科恶性肿瘤的第2位。宫颈癌患者中有80%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国家,近20年来我国宫颈癌患者早期检出率增加,且患者趋于年轻化[1]。

    作者:汪景灏;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Rv0222/ESAT-6融合蛋白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 Rv0222/ESAT-6融合蛋白对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表达、纯化重组 Rv0222/ESAT-6融合蛋白,以其为抗原包板、以酶标抗体为二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核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非结核患者以及正常人血清,评价该融合蛋白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T 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简称 T-SPOT)为金标准,将 Rv0222/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的 ELISA 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T-SPOT 与 ELISA 对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 Rv0222/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的 ELISA 对结核病(包括 HIV 合并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慧涨;范齐文;杨华;黄红梅;方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指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00例,无并发症的患者140例。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基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各项血脂指标,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糖尿病肾病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岁(OR=2.92,95%CI:1.31~6.51)、病程>10年(OR=3.33,95%CI:1.79~6.16)、舒张压>90 mmHg(OR=2.23,95%CI:1.06~4.69)、低密度脂蛋白>3.64 mmol/L(OR=2.85,95%CI:1.16~7.03)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和防治靶点。

    作者:施亚男;施羽;李晓峰;卫东琴;樊春笋;张亚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 EPBD 治疗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成功率96.1%,平均手术时间(30±12)min;无肠穿孔发生;术中发生活动性渗血5例,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液或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后成功止血;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8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3±0.5)d。结论:采用 EPBD 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具有安全、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何亚龙;王晓燕;陈萍;张尤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 组将地佐辛5 mg 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 )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 组于术前15 min 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 A 组);C 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 A 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 及术后4、8、12、24、36、48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 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 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 B、C 组(P <0.05)。A、B 组术后8 h 时的 VAS 明显低于 C 组(P <0.05);A 组术后12、24 h 时的 VAS 明显低于 B、C 组(P <0.05);3组麻醉后1 h 及术后4、36、48 h 时的 VA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 A 组>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党丹丹;谢致;车薛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对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持续输注负荷量艾司洛尔,并维持至拔管后;对照组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艾司洛尔。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调整异丙酚靶控浓度,并根据心率、平均动脉压调整瑞芬太尼靶控浓度。记录患者术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在进入麻醉恢复室后5 min 时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进入麻醉恢复室后30 min 及术后24 h 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艾司洛尔的持续输注可显著减少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用量。

    作者:任云;方芳;仓静;王清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腔内治疗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手术指征、特点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21例,局麻下腔内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门诊随访,此后每隔半年门诊随访,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彩超检查或 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右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7例,狭窄性病变14例。2例右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因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病变而仅行造影,其余19例均成功行腔内治疗,总成功率为90.5%。19例行腔内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9.3个月,通畅率为89.5%(17/19),中度再狭窄率为10.5%(2/19),无支架断裂和打折,无病死病例。结论: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有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腔内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利新;唐骁;史振宇;郭大乔;符伟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并发膀胱损伤1例报告

    患者,24岁,因停经39+5周、胎动减少3 d,外院B 超提示胎儿脐带绕颈3圈,于2013年4月1日入住我院。患者非孕期体质量40 kg,入院体质量52 kg,身高153 cm,要求行剖宫产。产检:宫高29 cm,腹围92 cm,胎方位右枕前位(ROA),胎心音138次/min,先露高浮、宫口未开。入院诊断:孕1产0,孕39+5周待产,相对头盆不称,脐带绕颈3圈。

    作者:高敏;陶建辉;刘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icroRNAs 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包括腹型肥胖、高脂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低下、胰岛素抵抗和(或)葡萄糖耐量异常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综合征研究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如脂肪肝、促炎性反应、促血栓形成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可加重代谢综合征,甚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代谢综合征目前的治疗手段如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药物治疗等往往效果不满意,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以发现更好的预测手段和治疗方法。

    作者:荆菁;杨卫芳;于民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36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手术适应症和安全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施行手术的36例 UC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择期手术23例,急诊手术13例。23例择期手术均为一期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其中4例合并中毒性巨结肠患者通过急诊结肠镜下留置肠梗阻导管暂时缓解症状,再择期行 IPAA。13例急诊手术患者均一期行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二期行 IPAA。36例患者中除1例消化道穿孔、1例中毒性巨结肠及1例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开腹手术,其余3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36例患者均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 UC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UC 择期手术、急诊手术中行 IPAA,均安全有效。

    作者:俞旻皓;彭友多;卞正乾;王正实;叶光耀;骆洋;钟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的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较为少见。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 COP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作者:周兴菊;陆益民;赵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道菌群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它们是影响人体健康且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共生菌[1]。人体肠道的共生菌种类繁多,有500~1000种,数量达108个,而人体自身的体细胞不足106个[2]。人类肠道细菌基因组计划证明人体肠道菌群约有300万个基因,而人体细胞核内的基因约有2万个,肠道菌群的基因数量约为人体基因数量的150倍[3]。

    作者:邬佳瑜;罗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片状水凝胶敷料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片状水凝胶敷料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首次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肤宁外涂,研究组给予片状水凝胶敷料外敷。比较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及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时的分级程度。结果:研究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时的分级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1)。结论:片状水凝胶敷料可有效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作者:戚晓霞;蔡蕴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旋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手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手术期心肌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接受择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2~60岁,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右旋美托咪定组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手术开始前10 min),继之以0.2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泵注0.9%氯化钠液。麻醉诱导前和术后6 h、24 h 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ardiac troponin I,cTnI)、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结果:对照组术后6 h、24 h 时 cTnI、IL-6、TNF-α浓度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旋美托咪定组术后24 h 时 IL-6浓度、术后6 h 和24 h 时 TNF-α浓度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旋美托咪定组术后6、24 h cTnI、IL-6、TNF-α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手术期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弩;徐威;刘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入选的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PWV 检测。测量并计算24 h 收缩压(24 h SBP)、24 h 舒张压(24 h DBP)、PP 及 PWV。结果:根据PWV,将198例患者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PWV<20%预测值)、轻度动脉硬化组(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中度动脉硬化组(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及重度动脉硬化组(PWV≥50%预测值)。4组患者的 PP、PPI 有明显差异(P <0.05);随着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动态脉压(PP)、脉压指数(PPI)增大。结论:PP、PPI 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动态血压检测获得的 PP、PPI 对于临床高血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瑞红;林靖宇;陈卫文;张新刚;吴学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表现异质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血糖代谢表现及预后。方法:从2009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选择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OGTT)的168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GDM 患者208例(漏诊组116例和确诊组92例),其余1475例孕妇(对照组)糖代谢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1 h 血糖(1 h plasma glucose,1 h PG)、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阳性率、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of glucose,AUCG)之间的差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v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血糖图趋势。比较各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胎膜早破发病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结局。结果:1 h PG、2 h PG、HbA1c 阳性率和 AUCG 均为确诊组>漏诊组>NGT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组 FPG 比较:确诊组明显大于漏诊组和 NGT 组(P <0.01),漏诊组和 NGT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血糖变化趋势不一,漏诊组变化介于确诊组(高)和 NGT 组(低)之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在 NGT 组、漏诊组、确诊组依次升高,NGT 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漏诊组、确诊组GDM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GDM 患者血糖代谢具有异质性,需要根据病情区别管理。

    作者:颜彦;柳洲;刘大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