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效果

何亚龙;王晓燕;陈萍;张尤历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 急性胰腺炎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 EPBD 治疗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成功率96.1%,平均手术时间(30±12)min;无肠穿孔发生;术中发生活动性渗血5例,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液或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后成功止血;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8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3±0.5)d。结论:采用 EPBD 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具有安全、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即在耳蜗内埋植电极以刺激听神经,是为耳聋患者重建听觉的治疗策略之一,是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获得听觉的新技术[1]。为保证 CI 的成功,除了适应证选择得当和精湛的手术技术外,手术前后的护理同样重要。我院近年来收治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64例,均行多导 CI,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迎;林晨珏;万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512例 COPD 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278株,阳性率为54.3%。278株中革兰阴性菌204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62株(22.3%)、肺炎克雷伯杆菌44株(15.8%)、流感嗜血杆菌38株(13.7%)、肠杆菌属34株(12.2%)、不动杆菌26株(9.4%);革兰阳性菌66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11.5%)、肺炎链球菌22株(7.9%)、肠球菌12株(4.3%);真菌8株,包括白色念珠菌6株(2.2%)、酵母样真菌2株(0.7%)。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P <0.01)。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阿莫西林耐药性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多西环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真菌对氟胞嘧啶、氟康唑、依曲康唑、两性霉素 B未表现出耐药性。结论:老年 COPD 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根据经验,宜选用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或含有β内酰氨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

    作者:金权;周海英;胡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07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489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个数、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升高、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与预后显著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个数、术前 CEA水平升高、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是影响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结论: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术前 CEA 水平升高是影响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大刚;单国平;戎亚雄;张良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海市金山区胆石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市金山区胆石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上海市金山区各医院收治的3455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胆石症临床症状的患者3127例(90.5%),无症状者328例(9.5%)。有症状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女性;无症状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症状胆石症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部位以胆囊为主,发生率为54.5%。胆石症患者是否有症状与体质量指数和胆石症发病部位无关(P >0.05)。结论:上海市金山区属于胆石症高发地区,胆石症患者是否有症状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有关,与患者胆石症的发病部位、体质量指数无关。

    作者:顾奇云;周国庆;高永忠;赵军;邬燕勤;许涛;蒋兆彦;韩天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道菌群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它们是影响人体健康且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共生菌[1]。人体肠道的共生菌种类繁多,有500~1000种,数量达108个,而人体自身的体细胞不足106个[2]。人类肠道细菌基因组计划证明人体肠道菌群约有300万个基因,而人体细胞核内的基因约有2万个,肠道菌群的基因数量约为人体基因数量的150倍[3]。

    作者:邬佳瑜;罗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钼靶 X 线表现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IPC)的钼靶 X 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IPC 的钼靶 X 线表现。结果:IPC 肿块呈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4例;肿块边缘光滑6例,浅分叶状3例;肿块密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7例,密度等同于周围正常组织2例;病灶不伴钙化6例,伴有钙化3例,钙化呈粗细不等的颗粒状,数量少于10粒。结论:IPC 肿块多呈类圆形、高密度、边缘多光滑,无成簇钙化,无明确毛刺征象,但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囊肿鉴别。

    作者:傅晶;施雄;余燕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的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较为少见。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 COP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作者:周兴菊;陆益民;赵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癌骨转移 SPECT/CT 融合图像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所显示的肺癌骨转移病灶的图像特点及 SPECT/CT 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初次全身骨显像及 SPECT/CT 显像诊断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 SPECT/CT 图像特点,经病理诊断或再次全身骨显像及 SPECT/CT 显像随访确认,分析 SPECT/CT 显像所示肺癌骨转移病灶的部位、数量、放射性分布及 CT 表现的特点。结果:113例患者共482处病灶纳入本研究,肺癌骨转移病灶429处。肺癌骨转移病灶中位于脊柱者占50.6%(217/429),胸廓者占29.1%(125/429),骨盆者占17.0%(73/429),四肢者占2.1%(9/429),颅骨者占1.2%(5/429)。肺癌骨转移病灶 SPECT/CT 图像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者占90.7%(389/429),无放射性分布异常者占9.3%(40/429);CT 图像表现为成骨性转移者占41.0%(176/429),溶骨性转移者占50.3%(216/429),混合性(兼有溶骨和成骨)转移者占4.0%(17/429),骨质形态学正常者占4.7%(20/429)。11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同时伴有良性病灶,共53处。结论:肺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居首,胸廓次之;肺腺癌患者容易发生骨转移,以成骨性转移多见。SPECT/CT 诊断肺癌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作者:张一秋;石洪成;李蓓蕾;修雁;顾宇参;陈曙光;蔡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术与无纤支镜辅助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围手术期和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纤支镜辅助将73例分为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A 组,n=43)与无纤支镜辅助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B 组,n=30),比较2组在经皮气管切开术中和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术后渗血>48 h、切口感染各1例,皮下气肿2例;B 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气胸、切口感染各1例,术后渗血>48 h 3例,皮下气肿5例,气管后壁、侧壁损伤5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3例患者中33例得到随访。A 组18例得到随访,其中仅2例发生并发症,1例诉声音嘶哑,1例喉部异物感。B 组15例得到随访,其中2例发生并发症,1例诉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2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纤支镜引导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但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作者:沈耀亮;王晓锋;郑峰;周维一;叶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片状水凝胶敷料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片状水凝胶敷料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首次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肤宁外涂,研究组给予片状水凝胶敷料外敷。比较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及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时的分级程度。结果:研究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时的分级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1)。结论:片状水凝胶敷料可有效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作者:戚晓霞;蔡蕴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切除早孕期卵巢交界性肿瘤并足月分娩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Taylor[1]在1929年首次报告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BOT 在育龄妇女中多见,预后良好,一般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措施[2]。然而,目前关于妊娠期(尤其是早孕期)合并 BOT 的报告尚少见,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我院对1例早孕期合并 BOT 的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术后足月分娩,母儿预后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华;屠蕊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 组将地佐辛5 mg 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 )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 组于术前15 min 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 A 组);C 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 A 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 及术后4、8、12、24、36、48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 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 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 B、C 组(P <0.05)。A、B 组术后8 h 时的 VAS 明显低于 C 组(P <0.05);A 组术后12、24 h 时的 VAS 明显低于 B、C 组(P <0.05);3组麻醉后1 h 及术后4、36、48 h 时的 VA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 A 组>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党丹丹;谢致;车薛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 EPBD 治疗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成功率96.1%,平均手术时间(30±12)min;无肠穿孔发生;术中发生活动性渗血5例,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液或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后成功止血;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8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3±0.5)d。结论:采用 EPBD 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具有安全、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何亚龙;王晓燕;陈萍;张尤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14年第21卷作者汉语拼音索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临床医学》2014年第21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表现异质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血糖代谢表现及预后。方法:从2009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选择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OGTT)的168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GDM 患者208例(漏诊组116例和确诊组92例),其余1475例孕妇(对照组)糖代谢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1 h 血糖(1 h plasma glucose,1 h PG)、2 h 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阳性率、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of glucose,AUCG)之间的差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v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血糖图趋势。比较各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胎膜早破发病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结局。结果:1 h PG、2 h PG、HbA1c 阳性率和 AUCG 均为确诊组>漏诊组>NGT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组 FPG 比较:确诊组明显大于漏诊组和 NGT 组(P <0.01),漏诊组和 NGT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血糖变化趋势不一,漏诊组变化介于确诊组(高)和 NGT 组(低)之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在 NGT 组、漏诊组、确诊组依次升高,NGT 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漏诊组、确诊组GDM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GDM 患者血糖代谢具有异质性,需要根据病情区别管理。

    作者:颜彦;柳洲;刘大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入选的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PWV 检测。测量并计算24 h 收缩压(24 h SBP)、24 h 舒张压(24 h DBP)、PP 及 PWV。结果:根据PWV,将198例患者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PWV<20%预测值)、轻度动脉硬化组(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中度动脉硬化组(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及重度动脉硬化组(PWV≥50%预测值)。4组患者的 PP、PPI 有明显差异(P <0.05);随着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动态脉压(PP)、脉压指数(PPI)增大。结论:PP、PPI 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动态血压检测获得的 PP、PPI 对于临床高血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瑞红;林靖宇;陈卫文;张新刚;吴学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猪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CT,MSCT)灌注成像评价猪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价值。方法:将48只巴马猪随机分为 IRI 组、假手术组(sham 组)和单纯缺血组。IRI 组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主干2 h 后松开,分别再灌注1 h、2 h、3 h 和4 h;sham 组仅分离 SMA 主干而不夹闭;单纯缺血组夹闭 SMA 2 h,不进行再灌注。造模结束后行 MSCT 灌注扫描,扫描结束取远端回肠黏膜标本,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评价病理损伤。比较各组灌注参数差异,以及灌注参数与MDA 和 SOD 的相关性。结果:IRI 组不同时间点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通透性与 sham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RI 组不同时间点间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流量和血容量与 MDA 呈负相关(r=-0.714、-0.713,P <0.01),与 SOD 值呈正相关(r=0.641、0.677,P <0.01)。结论:MSCT 灌注成像能够反映小肠 IRI 及其动态演变过程,与生化标志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评价小肠 IRI 的有效方法。

    作者:石海峰;强金伟;李若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icroRNAs 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包括腹型肥胖、高脂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低下、胰岛素抵抗和(或)葡萄糖耐量异常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综合征研究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如脂肪肝、促炎性反应、促血栓形成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可加重代谢综合征,甚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代谢综合征目前的治疗手段如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药物治疗等往往效果不满意,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以发现更好的预测手段和治疗方法。

    作者:荆菁;杨卫芳;于民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8月在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均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净,经期7~24(15.2±3.5)d,其中1例表现为不孕,3例有经期下腹坠痛。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检查显示,憩室宽度为15~28(20.2±4.0)mm,深度为6~20(12.3±3.6) mm。患者剖宫产手术指征为瘢痕子宫(3例)、胎膜早破(2例)、难产(1例)和胎儿窘迫(3例)。5例剖宫产术中切口缝合1层,4例缝合2层。9例患者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无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输血。9例均月经复潮且症状得到改善,经期缩短为6~9(7.5±2.0)d。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的治愈率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杨萍;赵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