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猪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研究

石海峰;强金伟;李若坤

关键词:小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CT 灌注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CT,MSCT)灌注成像评价猪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价值。方法:将48只巴马猪随机分为 IRI 组、假手术组(sham 组)和单纯缺血组。IRI 组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主干2 h 后松开,分别再灌注1 h、2 h、3 h 和4 h;sham 组仅分离 SMA 主干而不夹闭;单纯缺血组夹闭 SMA 2 h,不进行再灌注。造模结束后行 MSCT 灌注扫描,扫描结束取远端回肠黏膜标本,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评价病理损伤。比较各组灌注参数差异,以及灌注参数与MDA 和 SOD 的相关性。结果:IRI 组不同时间点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通透性与 sham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RI 组不同时间点间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流量和血容量与 MDA 呈负相关(r=-0.714、-0.713,P <0.01),与 SOD 值呈正相关(r=0.641、0.677,P <0.01)。结论:MSCT 灌注成像能够反映小肠 IRI 及其动态演变过程,与生化标志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评价小肠 IRI 的有效方法。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腔内治疗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手术指征、特点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21例,局麻下腔内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门诊随访,此后每隔半年门诊随访,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彩超检查或 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右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7例,狭窄性病变14例。2例右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因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病变而仅行造影,其余19例均成功行腔内治疗,总成功率为90.5%。19例行腔内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9.3个月,通畅率为89.5%(17/19),中度再狭窄率为10.5%(2/19),无支架断裂和打折,无病死病例。结论: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有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腔内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利新;唐骁;史振宇;郭大乔;符伟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8月在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均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净,经期7~24(15.2±3.5)d,其中1例表现为不孕,3例有经期下腹坠痛。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检查显示,憩室宽度为15~28(20.2±4.0)mm,深度为6~20(12.3±3.6) mm。患者剖宫产手术指征为瘢痕子宫(3例)、胎膜早破(2例)、难产(1例)和胎儿窘迫(3例)。5例剖宫产术中切口缝合1层,4例缝合2层。9例患者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无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输血。9例均月经复潮且症状得到改善,经期缩短为6~9(7.5±2.0)d。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补子宫切口憩室的治愈率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杨萍;赵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对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持续输注负荷量艾司洛尔,并维持至拔管后;对照组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艾司洛尔。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调整异丙酚靶控浓度,并根据心率、平均动脉压调整瑞芬太尼靶控浓度。记录患者术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在进入麻醉恢复室后5 min 时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进入麻醉恢复室后30 min 及术后24 h 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艾司洛尔的持续输注可显著减少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用量。

    作者:任云;方芳;仓静;王清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512例 COPD 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278株,阳性率为54.3%。278株中革兰阴性菌204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62株(22.3%)、肺炎克雷伯杆菌44株(15.8%)、流感嗜血杆菌38株(13.7%)、肠杆菌属34株(12.2%)、不动杆菌26株(9.4%);革兰阳性菌66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11.5%)、肺炎链球菌22株(7.9%)、肠球菌12株(4.3%);真菌8株,包括白色念珠菌6株(2.2%)、酵母样真菌2株(0.7%)。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P <0.01)。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阿莫西林耐药性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多西环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真菌对氟胞嘧啶、氟康唑、依曲康唑、两性霉素 B未表现出耐药性。结论:老年 COPD 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根据经验,宜选用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或含有β内酰氨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

    作者:金权;周海英;胡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河北省沧州市成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河北省沧州市成人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血糖、血脂水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该市心血管疾病等有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11月—2012年9月对河北省沧州市6287名20岁以上体检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检测 HbAlc、空腹血糖(FPG)和血脂水平,并行肝脏彩超、胸部 X 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结果:HbAlc 总异常率为16.7%,其中男性 HbAlc 异常率为18.8%,女性 HbAlc 异常率为14.0%,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0.01);血脂总异常率为43.0%,其中男性血脂异常率为54%,女性血脂异常率为27%,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0.01)。血脂异常以高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主。结论:河北省沧州市成人 HbAlc、血脂异常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男性高于女性,HbAlc、血脂异常与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相关。

    作者:赵连利;刘可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 组将地佐辛5 mg 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 )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 组于术前15 min 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 A 组);C 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 A 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 及术后4、8、12、24、36、48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 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 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 B、C 组(P <0.05)。A、B 组术后8 h 时的 VAS 明显低于 C 组(P <0.05);A 组术后12、24 h 时的 VAS 明显低于 B、C 组(P <0.05);3组麻醉后1 h 及术后4、36、48 h 时的 VA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 A 组>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党丹丹;谢致;车薛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创伤性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0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4例颅脑损伤后出现脑挫伤及脑内血肿的患者的临床及 CT 影像资料,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脑内血肿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原发的脑内血肿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瞳孔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头颅 CT 中线偏移程度、环池是否消失与是否手术密切相关。结论:若颅脑损伤患者的头颅 CT 影像显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或者原发的脑内血肿量大,则需严密监测头颅 CT。一旦出现瞳孔变化、GCS 评分降低、中线偏移或者环池消失,应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李荣刚;姚慧斌;赵远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的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较为少见。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 COP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作者:周兴菊;陆益民;赵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2例 VAP 的细菌感染情况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32例 VAP 中检出110株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株(43.6%),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43株(39.1%),以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9株(17.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较其他抗生素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结论:重症医学科 VAP 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比例稍高于革兰阳性球菌。临床上应根据细菌病原学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合理选择抗生素来控制重症医学科内感染的发生,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陈欣;朱滨;王玉月;刘宁;张晓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附18例报告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2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Insall I/Ⅱ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21例,其中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8个月)。18例患者中,5例(I 型1例、ⅡA 型2例、ⅡB 型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3例(I 型1例、ⅡA 型2例、ⅡB 型1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后6个月,测量18例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肢体力线,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非手术患者的平均 HSS 评分为75.6分,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 HSS 评分为85.08分。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较好。

    作者:沈奕;李晓淼;丁裕润;傅晓东;王伟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95%以上的 CML 患者可检测到特征性的费城(Ph)染色体和 bcr-abl 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编码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使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转化而导致 CML的发生[1]。伊马替尼是治疗 CML 的一线药物,但随着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耐药现象逐渐显现。

    作者:苗圣超;糜坚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 EPBD 治疗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成功率96.1%,平均手术时间(30±12)min;无肠穿孔发生;术中发生活动性渗血5例,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液或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后成功止血;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8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3±0.5)d。结论:采用 EPBD 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具有安全、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何亚龙;王晓燕;陈萍;张尤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猪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CT,MSCT)灌注成像评价猪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价值。方法:将48只巴马猪随机分为 IRI 组、假手术组(sham 组)和单纯缺血组。IRI 组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主干2 h 后松开,分别再灌注1 h、2 h、3 h 和4 h;sham 组仅分离 SMA 主干而不夹闭;单纯缺血组夹闭 SMA 2 h,不进行再灌注。造模结束后行 MSCT 灌注扫描,扫描结束取远端回肠黏膜标本,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评价病理损伤。比较各组灌注参数差异,以及灌注参数与MDA 和 SOD 的相关性。结果:IRI 组不同时间点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通透性与 sham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RI 组不同时间点间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流量和血容量与 MDA 呈负相关(r=-0.714、-0.713,P <0.01),与 SOD 值呈正相关(r=0.641、0.677,P <0.01)。结论:MSCT 灌注成像能够反映小肠 IRI 及其动态演变过程,与生化标志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评价小肠 IRI 的有效方法。

    作者:石海峰;强金伟;李若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指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00例,无并发症的患者140例。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基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各项血脂指标,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糖尿病肾病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is-tic 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0岁(OR=2.92,95%CI:1.31~6.51)、病程>10年(OR=3.33,95%CI:1.79~6.16)、舒张压>90 mmHg(OR=2.23,95%CI:1.06~4.69)、低密度脂蛋白>3.64 mmol/L(OR=2.85,95%CI:1.16~7.03)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和防治靶点。

    作者:施亚男;施羽;李晓峰;卫东琴;樊春笋;张亚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阴茎转移癌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阴茎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对6例阴茎转移癌的诊断、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6例阴茎转移癌中,原发肿瘤肺来源2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膀胱来源2例,肝来源1例,前列腺来源1例。6例中5例表现为阴茎硬结,其中3例合并阴茎胀痛感,1例合并急性尿潴留,1例为阴茎异常勃起。6例均接受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随访至今,1例存活,5例病死。结论:肿瘤转移至阴茎非常少见,预后极差,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改善症状,但不能延长生命。

    作者:单勇;徐明曦;王忠;张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14年第21卷作者汉语拼音索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Rv0222/ESAT-6融合蛋白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 Rv0222/ESAT-6融合蛋白对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表达、纯化重组 Rv0222/ESAT-6融合蛋白,以其为抗原包板、以酶标抗体为二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核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非结核患者以及正常人血清,评价该融合蛋白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T 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简称 T-SPOT)为金标准,将 Rv0222/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的 ELISA 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T-SPOT 与 ELISA 对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 Rv0222/ES-AT-6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的 ELISA 对结核病(包括 HIV 合并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慧涨;范齐文;杨华;黄红梅;方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临床医学》2014年第21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体脂肪移植在隆胸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提高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中移植脂肪的成活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4年5月行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423例患者,以不同部位肿胀法提取脂肪颗粒,并采用 lipokit 自体脂肪移植机加以纯化,以扇形多层次线性注射。结果:423例患者中,出现脂肪液化1例,脂肪团块5例,微小钙化1例,其余均取得良好效果。自体脂肪移植平均成活率达50%。结论:通过严格控制脂肪颗粒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并采用分层、多面、多点注射,可提高自身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志刚;曲妙轩;张丰;亓发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入选的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PWV 检测。测量并计算24 h 收缩压(24 h SBP)、24 h 舒张压(24 h DBP)、PP 及 PWV。结果:根据PWV,将198例患者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PWV<20%预测值)、轻度动脉硬化组(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中度动脉硬化组(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及重度动脉硬化组(PWV≥50%预测值)。4组患者的 PP、PPI 有明显差异(P <0.05);随着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动态脉压(PP)、脉压指数(PPI)增大。结论:PP、PPI 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动态血压检测获得的 PP、PPI 对于临床高血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瑞红;林靖宇;陈卫文;张新刚;吴学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