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旋转成形术治疗儿童股骨骨肉瘤

顾章平;赫荣国;马承宣

关键词:旋转成形术, 骨肉瘤, 儿童
摘要:目的:介绍并讨论膝关节旋转成形术治疗股骨骨肉瘤的方法和随访结果.材料和方法:对4例股骨远端的骨肉瘤患儿施行了肿瘤广泛局部切除、膝关节旋转成形术.其中女1例,男3例,平均年龄10岁,平均随访3年.结果:目前所有病例均成活,肿瘤局部无复发,术后佩戴义肢,下肢的负重和运动功能好.结论:踝关节代替膝关节旋转成形术对于膝关节周围的原发恶性肿瘤、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等也是另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β-七叶皂甙钠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影响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缺血3.5h的肢体恢复血流前30min内自腹壁浅动脉灌注林格氏液,含β-七叶皂甙钠的林格氏液各15ml,然后恢复肢体血液循环3h.实验结束后测量左右胫前肌大强直收缩张力、抽取左侧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取左胫前肌标本作病理及电镜切片检查.以本院1998~2001年57例上臂、前臂、腕部、手掌及下肢离断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后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者31例为试验组,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病人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直至恢复正常为止;同时观察有无张力性水泡出现.结果:β-七叶皂甙钠组左右胫前肌大强直收缩张力之比、血清CK、LDH、电镜及病理观察均较对照组组有显著改善.临床上β-七叶皂甙钠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及肿胀程度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够缓解组织水肿,保护缺血再灌注骨骼肌.

    作者:杨发民;曾炳芳;张长青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尺神经松解前移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26例,观察尺侧上副动脉供血情况.结果:经随访,本组病例尺神经功能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尺神经松解前移术为治疗肘管综合征的较佳术式.

    作者:张天宏;祝元鼎;孙天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17岁,因腰痛两月,双下肢麻木、乏力3周余入院.腰痛为渐进性,翻身困难,牵涉左下腹痛,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被迫体位,心、肺、腹未查及异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击痛,腰椎前弯及后伸明显受限,左右侧弯轻度受限,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减弱.双侧中腹壁反射减弱,下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减弱,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消失,踝阵挛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T10感觉平面以下触觉、痛觉及温度觉减退.血生化检查无异常.X线片显示L5椎体骶化,T10、11椎体融合,考虑为先天性改变.胸椎MRI显示T9~10水平椎管内见有长约4cm梭形占位,边界清楚,呈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近侧蛛网膜下腔扩大,邻近脊髓受压,轻度移位(见图1).

    作者:吴振业;孙磊;王培杰;宁廷民;张清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TSRH系统后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附36例初步报告)

    目的:研究TSRH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矫形效果.方法,1998~2000年共36例行TSRH系统矫形内固定术的AIS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6~39个月).结果:术前平均Cobb角为57°,术后为18°(平均矫正率为68%),后随访时平均Cobb角21°.躯干失平衡及矢状面生理曲度改善.1例患者术后3个月横突钩脱出,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侧凸TSRH系统后路矫形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明;倪春鸿;侯铁胜;何大为;朱晓东;陈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总结1 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结果:1 200例腰椎间盘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发生率为1.7%.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结论:随着老年病人腰椎间盘手术的增多,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将增加,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酌情进行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作者:幸永明;李重茂;陈昌伟;王坚;周荣利;柯西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强直18例

    自1985年以来,采用膝关节成形术加中药外洗,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强直18例,获满意疗效.

    作者:魏广栋;李开贤;李传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下胸腰椎椎管内肿瘤18例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下胸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7例下胸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18例曾分别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多者达6次,少者1次.结论:下胸腰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MRI定位定量准确,对病变检出率高,较X线、CT更早发现椎管内病变,是诊断椎管内肿瘤先进的方法.

    作者:朱宝林;张辉;徐栋;谭炳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高温灭活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治疗骨巨细胞瘤

    目的:总结和评价高温灭活、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20例骨巨细胞瘤采用高温灭活肿瘤组织,保留骨的原有结构,用自体或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恢复患者肢体的完整结构和功能.结果:经过2~3年随访,按Enneking's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85%,并发症为10%,关节退变为10%,局部肿瘤原发率为0%,无转移.结论:高温灭活、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世炳;云才;张晖;李文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修复前臂节段性骨缺损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对前臂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对12例前臂外伤性骨缺损患者采用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进行治疗.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由脱抗原大块牛松质骨载体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而成.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术后无免疫排斥、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再发骨折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优6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75%.植骨术后7、14和21d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术前及自体骨移植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的良好替代材料,应用中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组织相容性良好.

    作者:郭征;刘建;罗卓荆;胡蕴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云南白药促进骨缺损修复及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阐明云南白药促进骨缺损修复及引导性骨再生的愈合机制,为临床上治疗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6只新西兰兔制作桡骨缺损不愈合模型和引导性骨再生模型,随机均分用药组及对照组,于术后3d、1、3、5、10、12周取材,观察骨痂愈合程度的差异及骨痂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有明显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并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膜内成骨作用强于对照组.结论:云南白药对骨缺损修复及引导性骨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庆秋;王少飞;胡侦明;浦波;劳汉昌;张宝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三枚双头空心加压钉(DEC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治疗体骨颈骨折采用三枚双头空心加压钉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应用.方法:采用8具尸股骨股骨颈骨折用三枚双头空心加压钉固定,并比较三种不同器械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应用表明,该术式不仅使股骨颈在抗压、抗弯和抗扭等生物力学性能上特别优越,而且使骨折断端嵌插紧密,能加速骨折愈合,应力遮挡少.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动和减少并发症.结论:三枚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比其它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作者:秦步平;王以进;黄圣达;高峰;汤健;刁振鸿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巴斯德处理周围神经后的溃变和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本法的实用性,在组织学和定量方面评价巴斯德处理小白鼠坐骨神经后的神经溃变和再生.方法:将Wistar糸雄性小白鼠左侧坐骨神经10mm的长度,进行60℃,30min的巴斯德处理.评价了对照部、处理部以及末梢部.评价时间在处理后1周(1周群),6周(6周群),各群分别为11只.结果:(1)有髓轴突数: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数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1).(2)有髓轴突直径: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直径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1).(3)有髓轴突面积比: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面积比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5).(4)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见:1周群的处理部中,髓鞘陷入凝固坏死,雪旺细胞基底膜发生溃变.6周群的末梢部中,发现了多数的再生有髓轴突.结论:从以上结果足能证明,巴斯德温热处理小白鼠的坐骨神经一旦发生溃变但是再生是可能的.因此,在恶性骨、软组织肿瘤的手术之际,巴斯德温热处理法作为神经保存的方法是极为有用的.

    作者:刘远禄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程中股骨头局部VEGF 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程中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模型组用内毒素加激素注射造成股骨头坏死.两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6、10、14周各处死6只行股骨头组织学检查和VEGFmRNA原位杂交观察.结果:光镜观察示模型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空骨陷窝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减少,这些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软骨下血窦计数减少,各时段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原位杂交显示,模型组兔的股骨头6周时血管周围有VEGFmRNA阳性表达,10周时血管、成骨细胞的表达逐渐减少,14周时稍有所增加.结论:股骨头坏死后血管修复能力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增加股骨头局部VEGF可能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作者:樊粤光;徐传毅;何伟;方斌;李雄;刘少军;曾意荣;袁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的原因.其外科治疗应遵循减压与稳定的原则,常规手术如全椎板、半椎板、椎间开窗等入路行间盘摘除术,可达到神经根松解与减压之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出现腰椎不稳等并发症较多的缺点,或术后伴有因腰椎不稳、粘连及瘢痕等所致的腰痛或(和)坐骨神经痛[1].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作者:白正武;左金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因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不同可分为:颈椎间盘膨隆、突出、脱出症.表现为颈椎神经、脊髓、血管等受压的症状、体征.

    作者:买尔旦·买买提;欧阳甲;艾尔肯·萨德尔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椎体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用自身对照,随机在L4、5和L6、7制成保留终板(实验组)和不保留终板(对照组)的脊柱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模型,比较术后4、8、12周植骨间隙抗扭转的情况;用未手术之腰椎间隙制成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植骨模型,比较其抗压性能.结果:(1)抗压实验:引起保留终板间隙出现1mm位移的应力显著>对照组(P<0.05).(2)抗扭转实验:4周时实验组抗扭转强度<对照组;8周时两组趋于相等;12周时两组完全一致.结论:(1)保留终板椎间融合的抗压强度明显优于不保留终板者.(2)保留终板椎间植骨融合早期的骨愈合强度<未保留终板者,但手术稍后阶段,两组骨愈合强度趋于相同.

    作者:焦文仓;任先军;周跃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掌腱膜挛缩症长期误诊26例报告

    自1985年1月~2000年1月15年间共收治掌腱膜挛缩症26例,初诊全部误诊,长达20年,丧失了佳治疗时机,教训深刻,报道如下:

    作者:邓忠虎;王玉禄;周凤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Tillaux骨折4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13~18岁,平均15.5岁,均为单侧,右侧2例,病史均为滑冰时外伤所致.受伤后踝关节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时肿胀与疼痛局限于外踝之前下方且皮下阏斑.被动跖屈并内翻时疼痛加重,外翻时疼痛减轻,外踝前下方局限性压痛,X线片:胫骨下端前外侧1/4骨质缺损,见外踝区有密度增高骨块阴影.

    作者:郑智玉;黄春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术(二)

    3 手术并发症对于脊柱的前路松解来说,胸腔镜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微创方法.故而发生一些并发症的危险可以得到避免.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相同,分述如下:

    作者:朱晓东;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治疗

    目的:对腰椎间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29例腰椎间盘初次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分析其原因.结果:在129例术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需要再手术治疗的有98例(75.9%).初次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或复发、合并有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未能同时进行彻底地椎管减压、远期继发腰椎不稳以及选择了一些不恰当的手术病例等有关.结论: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原因较多,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再手术目的是解除疼痛,恢复功能,包括彻底减压和腰椎稳定性手术.

    作者:滕红林;贾连顺;叶澄宇;杨胜武;钱列;羊明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