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卫;刘淼;翁润民;吴当学
采用交腿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由于术后双下肢需行特殊体位固定卧床,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不当将会降低皮瓣成活率,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任建华;李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自1981年5月始,采用手法整复,下肢牵引加中药治疗骨盆创伤106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君;朱新宁;王新东;韩继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动物对照实验的方法,确定一种新型合成韧带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2只成年羊随机分为2组各接受单纯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或加合成韧带固定术.术后拍片了解植骨融合情况.术后12周时杀死动物,取颈椎标本分别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韧带组融合率为83%,对照组为67%.生物力学测试表明韧带组在伸展运动上有明显高的稳定性,屈曲运动的稳定性无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2组动物的融合部位均为纤维组织、软骨及少量的骨组织,且之间无差异.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应用新型合成韧带可以提高融合率和颈椎伸屈方向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颈椎前路固定的一种方法.
作者:海涌;马华松;邹德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颈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本院自1999年7月~2001年12月,对颈椎病伴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70例病人,采用科学用枕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苏翠娟;孙光武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报道本科改进Tǒnnis术式治疗16例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7~18岁,平均12岁;左侧9例,右侧7例.16例跛行,患肢大粗隆凸出,活动多后乏力,其中9例还有轻度疼痛.15例单侧发病,患肢较健侧短1~3cm,Trendelenburg氏征阳性.X线片检查:术前CE角10°~20°,平均14°;髋臼指数30°~45°,平均38°;沈通氏线不连接15例.治疗方法: 对Tǒnnis术式进行改进:①术前牵引或结合髂腰肌松解.②设计2个切口,用自制器材,紧靠髋臼基底截断坐骨、耻骨上支和髂骨.③髋臼旋转覆盖股骨头后,取三角形骨块插入,用多枚克氏针固定.④术后伤口负压引流2d,患肢皮牵引2周.8周后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8~22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患肢不再乏力,疼痛消失.10例步态明显改进.髋关节活动度除1例较差外,其余与术前相似.两下肢基本等长.X线片检查结果:CE角为15°~35°,平均28°,较术前平均改进14°;髋臼指数10°~35°,平均20°,较术前平均改进18°.11例沈通氏线由中断变为连接.Trendelenburg氏征10例为阴性.结论:改进Tǒnnis三联截骨术是治疗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汉林;刘玉昌;于振武;李雅欣;李治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因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骨折、骨缺损,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成为国内外矫形外科医师们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较多新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高秋明;刘兴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采用一次性联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的经验.方法:1992~2000年128例155髋手术中包括行内收肌、髂腰肌切断,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旋转短缩截骨及髋臼pemberton成形术4步一次完成的联合手术[1].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3~6周.结果:术后随访1~8年,平均3.2年,优良率91%.结论:作者认为术前长时间住院牵引有利也有弊,联合手术可弥补牵引的不足甚至取代牵引,具有适应证宽、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谭光华;杨俊涛;谭文甫;黄洪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可吸收线张力带组(15例)和钢丝张力带组(15例).随访时间1年,按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2组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周,关节功能均正常,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骨折愈合后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无明显的皮肤刺激感,而钢丝张力带组皮肤刺激感明显存在.结论:可吸收线张力带组内固定能达到同样固定效果,皮肤刺激小,二期手术有只需小切口、无需取张力带的优点.
作者:谢扬;黄永豪;杨扬震;林树明;黄育青;林本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骨欣肽(古欣肽)在治疗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应用骨欣肽(古欣肽),通过2组对比观察骨欣肽的临床疗效.结果: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达到87.5%、73.7%、91.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效果优良(优良率分别为87.5%、71.4%),并分析其原因为所应用的臀中肌骨瓣与生物活性玻璃(固骼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骨欣肽(古欣肽)可加速骨折愈合,调节骨代谢,治疗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骨科理想药物.
作者:陈允震;侯勇;汤继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8例,均为C型骨折,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均行随访,8例病人膝关节功能:优3例,良4例,可1例.无差的病人.结果:解剖型支持钢板是治疗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汉平;王明飞;刘明;孙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股骨颈头下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治疗,术中安装的假体是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手术正常进行,取出肌骨头,然后手工加工髓腔,我们把髓腔锉得跟假体柄大小差不多了,用手按压放入假体柄进行比试,当插入的假体,肩部离股骨颈截骨面大约1.5cm处,估计大小基本符合.于是打算把假体拔出修平髓腔,可是用手拔假体柄怎么也拔不出来,甚至把打出器的钩子拉断了还是丝毫不动.往外打不出就往里打,直接安装,可是锤子打松了假体也进不去,变成进退两难.我们试着在股骨干外侧离顶端约8cm的地方,大约超过假体柄上珊瑚面接触的部位,钻一个3mm的小孔使空气进入骨髓腔,然后再用打出器向外拔,真巧,只要轻轻一敲假体就出来了.后顺利地完成了手术.采用专用的打入式髓腔锉锉髓腔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卡壳情况.
作者:黄柏辉;陈聚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加入胰岛素、氢化可的松或二者的复合物的培养液中培养,用MTT法测定其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单独使用胰岛素0.035μg/ml即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P<0.01),当浓度增至0.35μg/ml时,其促进作用达到大值(P<0.01).氢化可的松10μg/ml时对软骨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P<0.05).随着氢化可的松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更显著,当浓度增至100μg/ml时,软骨细胞几乎全部死亡(P<0.01).当胰岛素0.35μg/ml与氢化可的松50μg/ml联合使用时,氢化可的松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结论:低浓度胰岛素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时,氢化可的松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作者:钟灿灿;李斯明;唐毅;沈雁;陈鸿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松解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1983年5月~2001年2月,对960例患者行臀肌挛缩症松解术,导致坐骨神经损伤.采用早期手术探查,显微技术外膜吻合.结果:960例中坐骨神经损伤2例,占0.21%,均经早期手术探查、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效果良好.结论:对中、重度臀肌挛缩症松解时要逐层解剖,暴露清楚,注意坐骨神经变异,一旦损伤,应早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作者:张小卫;刘淼;翁润民;吴当学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8~4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6例,交通伤4例,坠落伤2例.合并伤:休克2例,头面部伤1例.开放骨折15部位,闭合骨折9部位.其中双侧胫腓骨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2例,既有开放骨折又有闭合骨折5例.骨折部位:胫骨上1/3骨折5处,中1/3骨折11处,下1/3骨折8处,其中粉碎骨折11处.
作者:孙友良;刘兆安;张晓东;朱世华;王成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髓核是椎间盘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持椎间盘高度、缓冲脊柱震荡、维持脊柱运动功能.因此对于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很早就开始设想采用人工髓核的方式进行置换,以保持椎间盘的功能,并在临床上有初步应用.但是由于人工髓核材料的问题,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近,Raymedica公司开发了椎间盘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R),该髓核假体由高分子聚乙烯外套和处于其内的半流动性水凝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组成,其完全膨胀后可吸收本身重量80%的水分,而且其容积可随载荷而变化.目前该项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简称PDN手术)已在欧洲广泛开展,全球已有1000多例患者接受了PDN手术.作者结合临床初步应用对该手术进行介绍.
作者:金大地;瞿东滨;陈建庭;江建明;孙炜;赵亮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及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结果:5例胸椎结核全瘫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截瘫恢复满意.结论:脊柱结核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CT.MRI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
作者:郑智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结合跟腱延长术治疗马蹄足痉挛的疗效.方法:12例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均行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结合跟腱延长术,6周拆除石膏后行康复训练.结果:10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所有病例均达到优良标准,马蹄足及足内翻畸形完全矫正,踝阵挛80%得到矫正,巴彬基氏征90%得以矫正.行走步态良好,无关节疼痛.讨论: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结合跟腱延长术有效解除了马蹄足痉挛畸形,预防和清除了痉挛的复发.
作者:马善军;冯永凯;张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病因构成及特点.方法:对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306例(504髋),按病因分组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06例中酒精性139例(46%),激素性105例(34%),酒精+激素性40例(13%),非酒精非激素性22例(7%),酒精性高于激素性(P<0.05).酒精+激素性的平均饮酒年数小于酒精性(P<0.05),酒精+激素性的激素用量小于激素性(P<0.05),酒精+激素性双髋坏死率高于酒精性和激素性(P<0.05).结论:酒精和激素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致病原因,酒精性有上升趋势,酒精和激素具有协同致病作用.
作者:孙洪江;张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分泌异常与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研究了15例CSCI并低钠血症患者血浆ANP,与23例CSCI不伴低钠血症患者及12例正常同龄组的ANP进行比较.并检测血钠和部分患者的尿钠及尿量.结果:(1) CSCI伴低钠血症者,其血浆ANP水平较不伴低钠血症者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CSCI急性期血浆ANP水平与CSCI程度密切相关,CSCI越重,ANP水平越高;ANP水平越高,血钠越低,二者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CSCI后低钠血症患者ANP分泌明显异常,ANP分泌增加可能是导致CSCI后低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纠正缺氧可能降低ANP水平,从而纠正CSCI后顽固性低钠血症.
作者:颜廷宾;张佐伦;袁泽农;刘立成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58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2001年在我院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对其中58例FBSS的原因系统分析.结果:总结出9种FBSS的原因.结论:在进行腰椎手术中,如能尽量避免以上9种引起FBSS的原因,将极大提高手术者的诊疗水平.
作者:徐建民;李娟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