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民;李娟
目的:总结和探讨采用一次性联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的经验.方法:1992~2000年128例155髋手术中包括行内收肌、髂腰肌切断,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旋转短缩截骨及髋臼pemberton成形术4步一次完成的联合手术[1].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3~6周.结果:术后随访1~8年,平均3.2年,优良率91%.结论:作者认为术前长时间住院牵引有利也有弊,联合手术可弥补牵引的不足甚至取代牵引,具有适应证宽、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谭光华;杨俊涛;谭文甫;黄洪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自1981年5月始,采用手法整复,下肢牵引加中药治疗骨盆创伤106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君;朱新宁;王新东;韩继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大段骨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的复杂畸形的体会.方法:应用骨段皮质截骨延长输送或楔形截骨压缩迟延延长等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缺损伴骨髓炎4例;股骨或胫骨肿瘤瘤段切除3例;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3例.结果:10例均恢复了肢体长度和持重功能.2例股骨延长者发生膝关节屈曲受限,1年后恢复.1例儿童出现胫骨过生长.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短肢,修复创伤、炎症、肿瘤等所致骨缺损的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吴其常;张志刚;卞传华;苗旭漫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病因构成及特点.方法:对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306例(504髋),按病因分组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06例中酒精性139例(46%),激素性105例(34%),酒精+激素性40例(13%),非酒精非激素性22例(7%),酒精性高于激素性(P<0.05).酒精+激素性的平均饮酒年数小于酒精性(P<0.05),酒精+激素性的激素用量小于激素性(P<0.05),酒精+激素性双髋坏死率高于酒精性和激素性(P<0.05).结论:酒精和激素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致病原因,酒精性有上升趋势,酒精和激素具有协同致病作用.
作者:孙洪江;张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制和开发能够Ⅰ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的节段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方法:在块型重组合异种骨(MRBX)基础上,结合抗生素局部缓释技术,研制出兼具高效成骨作用和强力抗感染能力的块型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MARBX);并采用细菌污染的犬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通过解剖学、放射学、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对比研究MARBX和MRBX I期植骨内固定修复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MARBX I期植骨,可有效预防感染,并基本完成骨缺损的修复;而MRBX I期植骨,则导致骨髓炎,不能修复骨缺损.结论:MARBX由于既具有高效成骨活性,又有非常强的抗菌能力,能Ⅰ期植骨、有效修复污染性节段性骨缺损.
作者:袁志;胡蕴玉;罗卓荆;雷伟;孙怡群;王彦清;吕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IGF-1对兔成骨细胞的成骨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兔成骨细胞,第2代成骨细胞分别在含0.1ng/ml、1ng/ml、10ng/ml、20ng/ml IGF-1的DMEM中培养,24、36h后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72、108h收集培养上清进行骨钙素放射免疫法(RI)测定.结果:IGF-1与成骨细胞培养24、36h,经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GF-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IGF-1浓度为0.1、1、10ng/ml,各组之间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F-1与成骨细胞培养72、108h,经RI检测,不同浓度IGF-1对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1对成骨细胞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在0.1~10ng/ml范围,存在浓度依赖性;未发现IGF-1对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有影响.
作者:储诚兵;陈艺新;尹培荣;陈雄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髓核是椎间盘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持椎间盘高度、缓冲脊柱震荡、维持脊柱运动功能.因此对于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很早就开始设想采用人工髓核的方式进行置换,以保持椎间盘的功能,并在临床上有初步应用.但是由于人工髓核材料的问题,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近,Raymedica公司开发了椎间盘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R),该髓核假体由高分子聚乙烯外套和处于其内的半流动性水凝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组成,其完全膨胀后可吸收本身重量80%的水分,而且其容积可随载荷而变化.目前该项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简称PDN手术)已在欧洲广泛开展,全球已有1000多例患者接受了PDN手术.作者结合临床初步应用对该手术进行介绍.
作者:金大地;瞿东滨;陈建庭;江建明;孙炜;赵亮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大76岁,小33岁,平均年龄58.7岁,病程长26年,短半年,全部病例均经X线照片确诊,其中有颈椎骨质增生38例,颈部韧带钙化10例,颈椎间盘突出3例,9例颈椎X线片无异常,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颈痛、呕吐及上肢麻痛等症状.
作者:王旭;申云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股骨颈头下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治疗,术中安装的假体是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手术正常进行,取出肌骨头,然后手工加工髓腔,我们把髓腔锉得跟假体柄大小差不多了,用手按压放入假体柄进行比试,当插入的假体,肩部离股骨颈截骨面大约1.5cm处,估计大小基本符合.于是打算把假体拔出修平髓腔,可是用手拔假体柄怎么也拔不出来,甚至把打出器的钩子拉断了还是丝毫不动.往外打不出就往里打,直接安装,可是锤子打松了假体也进不去,变成进退两难.我们试着在股骨干外侧离顶端约8cm的地方,大约超过假体柄上珊瑚面接触的部位,钻一个3mm的小孔使空气进入骨髓腔,然后再用打出器向外拔,真巧,只要轻轻一敲假体就出来了.后顺利地完成了手术.采用专用的打入式髓腔锉锉髓腔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卡壳情况.
作者:黄柏辉;陈聚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院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已多年,从1998~2000年12月对36例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欢;姚胜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0月,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平均35.4岁.结果:随访100例,随访时间6个月~1年7个月,优良率92%.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较好保留了脊柱稳定性.熟练的基本功和镜下操作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曹飞;孙振华;张福华;张旭辉;牛军;张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的原因及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的优点.方法:对26例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扩髓后应用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结果:所有病例4~6个月内均达骨性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能有效控制有害的剪应力,同时对骨折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是治疗下肢肥大型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雄飞;谢伟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胶原酶溶盘术并发神经根损伤的原因.方法:对6个临床病例的症状、体征及影像资料和治疗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施术后发生剧烈腰腿痛,吗啡类镇痛效果不明显,疼痛持续半个月,同时逐渐出现神经根性损害;神经营养药物及松解术治疗效果不好.结论:胶原酶溶盘术所致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根性化学伤,恢复困难.为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溶盘术指征要严格为非破的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永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报告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导康复锻炼过程.方法:保持正确的体位,教会有效的褥疮预防方法及排便方式.及时指导康复锻炼.结果:本组8例16髋.出院时2例可下地弃拐行走;4例可扶双拐行走;2例可自行坐起,双髋屈曲110°.结论:及时指导康复训练可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
作者:唐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8例,均为C型骨折,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均行随访,8例病人膝关节功能:优3例,良4例,可1例.无差的病人.结果:解剖型支持钢板是治疗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汉平;王明飞;刘明;孙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58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2001年在我院进行腰椎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对其中58例FBSS的原因系统分析.结果:总结出9种FBSS的原因.结论:在进行腰椎手术中,如能尽量避免以上9种引起FBSS的原因,将极大提高手术者的诊疗水平.
作者:徐建民;李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可吸收线张力带组(15例)和钢丝张力带组(15例).随访时间1年,按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2组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周,关节功能均正常,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骨折愈合后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无明显的皮肤刺激感,而钢丝张力带组皮肤刺激感明显存在.结论:可吸收线张力带组内固定能达到同样固定效果,皮肤刺激小,二期手术有只需小切口、无需取张力带的优点.
作者:谢扬;黄永豪;杨扬震;林树明;黄育青;林本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8~4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6例,交通伤4例,坠落伤2例.合并伤:休克2例,头面部伤1例.开放骨折15部位,闭合骨折9部位.其中双侧胫腓骨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2例,既有开放骨折又有闭合骨折5例.骨折部位:胫骨上1/3骨折5处,中1/3骨折11处,下1/3骨折8处,其中粉碎骨折11处.
作者:孙友良;刘兆安;张晓东;朱世华;王成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近期疗效.方法:1994年10月~2000年4月采用截骨、直视下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治疗13例(21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者.结果:术后随访2~5年,1处复发,余患者植骨愈合,患肢功能正常,取肋骨后肋骨再生.结论:截骨病灶刮除植骨治疗纤维异样增殖症方法简单,复发率低,肋骨植骨,骨量大,易爬行替代,彻底清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张龙海;胥少汀;朱兵;单建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