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士俊;马瑞雪;张立军;赵群
作者:廉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髋臼或股骨头的形状、大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发育异常,常见类型是髋臼发育不良及头臼包容异常.其病因尚不清楚,临床上缺乏统一的诊断和分型标准,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较多分歧.本文就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特征、病理演变规律及治疗后病变转归等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王红强;吉士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采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20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6.5个月),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者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手术优良率达100%.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移位、椎间隙高度丢失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主要适应证之一.
作者:李康华;雷光华;胡懿合;林涨源;林飞跃;龚家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制具有生物活性的椎体,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动物骨制成无机的人椎体模型,复合BMP、BMG及纤维蛋白,应用于椎体肿瘤1例,结核3例.结果:术后3个月显示植入椎体有骨生成反应,半年后密度接近正常椎体.结论:生物椎体具有成骨活性,是椎体置换的良好材料.
作者:林明侠;陈剑飞;马业涛;吴多能;张光强;姚伦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犬粗大神经的长段缺损,观察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法: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各3犬,分别桥接坐骨神经5.0c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再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功能恢复;移植段内新生神经纤维、新生血管及许旺细胞;吻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等方面非常相似.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在修复粗大和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作者:衷鸿宾;卢世璧;侯树勋;赵庆 刊期: 2002年第12期
3诊断3.1骨盆骨折骶骨骨折并非以往所想的那样少见,特别是其不仅可为孤立的损伤,而且常常合并有骨盆其他部分骨折,所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必须对其保持应有的警惕。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自体神经移植是目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基本手术方式,自体神经来自腓肠神经、正中神经皮支等,增加了手术创伤,造成该神经支配区的功能障碍,且供体有限,常无法满足较大神经缺损或较广泛神经损伤修复的需要.硅胶管等各种合成材料和自体骨骼肌、静脉等生物源性材料,可引导神经再生,但其结构与神经基底膜不同,轴突再生欠佳,修复神经缺损的距离有限,临床应用价值不大.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因免疫排斥反应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经济代价高昂且易造成身体伤害,有时也会发生排斥反应而致手术失败.为寻求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物,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良好的进展.
作者:衷鸿宾;卢世璧;侯树勋;赵庆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体外生长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对照组培养液为含10%小牛血清DMEM,实验组在培养液DMEM中加入IGFl使其终浓度为100μg*L-1,作用细胞1周, 得出细胞生长曲线,并分别测得两组DNA含量.同时观察IGFl作用后,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IGFl能明显促进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实验组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电镜下,细胞主要表现为增殖性改变,说明细胞代谢活跃.结论:IGFl可刺激软骨细胞增殖,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代谢活跃状态.
作者:刘刚;马平;胡蕴玉;韩一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浮膝导致下肢主要血管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33例浮膝病人中,其中5例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找出科学合理的早期诊治方法.结果:5例病人中,3例功能恢复良好,2例出现早期及晚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创伤关节炎,关节强直,股动脉晚期受压等.结论:浮膝系严重创伤综合征,易合并主要血管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重大.
作者:任士海;熊安;欧阳长伍;周清;刘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8例,女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左侧15例,右侧5例;骨折类型:股骨中段骨折15例;股骨中上段骨折3例;伴其他部位损伤2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机动车撞伤13例;非机动车撞伤2例.入院后即予胫骨结节下牵引,3~5d后施行手术.
作者:赵旭东;郭飞;王仁;朱世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自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中药浸泡治疗手外伤术后久肿不退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汪宁华;郑庆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来矫正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方法:本组报告391例,根据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程度,采用6种不同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99个月,优良率达95%.结论:根据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程度,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
作者:郦根海;王卫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998年1月~1999年6月作者对29例已失去早期手术时机的病人采用后路AF等内固定、椎管侧前方减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余海波;杨海韵;刘效仿;关宏刚;刘汝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对比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Swan-like memory-compression connector,SMC)与加压接骨板(compression plate,CP)固定下骨折愈合过程的血管形成,探讨SMC内固定下骨折愈合血管形成的特点.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形截骨,左侧以SMC、右侧以CP固定,术后2、4、8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SMC组骨折部位血管长入时间明显提前,血管数量较丰富,发育程度优于CP组,8周时SMC组即可见完整血管内壁,内皮细胞发育成熟.结论:与CP相比,SMC组骨折端血管长入的时间较早,数量较为丰富,保证骨折愈合所需营养成分的供给,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苏佳灿;张春才;严望军;许硕贵;王家林;张雪松;宋田斌;高堂成;万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椎带锁钢板在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0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
作者:周国顺;谢文龙;陈成冬;黄胜;沈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6~15岁,平均8.9岁.骨折后时间5个月~1年4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折类型:肱骨髁上骨折16例,肱骨髁间骨折7例,肱骨内髁骨折3例.经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15例,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1例.
作者:张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颈椎侧块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先行颅骨牵引且均不复位,采用切开复位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根据颈椎侧块进钉点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本组8例,随访10个月~3年,植骨处已达骨性愈合,复位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颈椎侧块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其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副损伤小.
作者: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白锋;杨永晨;杜宝在;王春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121例,其中严重粉碎骨折14例,开放骨折11例.结果:术中股骨颈骨折2例,随访平均11.4个月,断钉1例,退钉1例,优良率96.7%.结论:正确操作及术后指导可以避免并发症.
作者:赵汉平;孙磊;李佩佳;罗永忠;刘明;李叶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构成椎间盘的蛋白多糖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其涵水能力下降,椎间盘高度和负重能力发生改变,影响了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功能.椎间盘退变也与椎间盘组织中酶系活性改变和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这种成份变化的机制迄今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椎间盘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性质改变有关,有多种细胞因子及酶可能在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现就细胞因子对退变椎间盘成份影响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魏波;宋丽君;李康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胫骨前内侧面仅有皮肤覆盖,严重创伤或感染引起胫前皮肤溃疡和窦道并发骨髓炎,治疗较为困难.笔者近年来应用小腿三头肌组织瓣转移Ⅰ期治愈胫骨骨髓炎19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旭海;王秀中;张春才;闫勇;范锡海;杨德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