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波;赵吉生;宋燕
目的:研究减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伴有门脉癌栓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行减量TACE治疗伴门脉主干(含一级分支)癌栓的37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Child A级34例,B级3例.37例共行TACE 75次.结果:3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67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为75.01%、41.03%和17.61%.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组14例,沉积不良组23例.碘油沉积良好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沉积不良组为(16.23个月与6.80个月,P<0.05).碘油沉积良好组的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沉积不良组(分别为100%、63.49%、31.75%和60.29%、13.03%、0%,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情况是唯一的预后因素.Cox回归系数1.67,RR 5.31.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功能衰竭症1例,(治疗后2周内死亡),2例治疗后肝功能Child 分级增加.结论:减量TACE治疗伴门脉主干癌栓的肝癌是安全有效的.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提示预后好.
作者:陈漪;叶胜龙;夏景林;任正刚;干育红;张博恒;王艳红;葛宁灵;李立新;乐凡;杨毕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TCI-Ⅰ型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价TCI系统性能.方法:15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65~75岁,体重50~71 kg.桡动脉穿刺进行BP监测和采集血样,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药品和液体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5 ng·ml-1)靶控输注30 min.实验过程中维持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不变.TCI开始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采集桡动脉血,用HPLC-UV测定瑞芬太尼血浆药物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PE的中位数(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及摆动度来评价TCI系统的性能.结果: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靶浓度相比,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Minto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国人老年患者的靶控输注时,MDPE、MDAPE、Wobble分别是16.80%、23.85%和11.29%.结论:瑞芬太尼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在国人老年患者TCI系统中应用,系统稳定后,虽然其实测血浆浓度低于预测靶浓度,但系统的偏离度、精确度均在TCI系统性能要求范围内,适合老年患者靶控输注.
作者:张卫;李治松;司文凤;张书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烧伤患者供皮区愈合的作用.方法:第1部分将2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rhGH组于切削痂手术后(供皮区为头皮)1 d开始每天皮下注射rhGH 9μ,共7 d,对照组未用药.第2部分将 35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rhGH组于切削痂手术后(供皮区为大腿)1 d开始每天皮下注射rhGH 9μ,共10~15 d,对照组未用药.观察供皮区愈合时间.结果:rhGH组供皮区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烧伤病人早期应用rhGH,能加快供皮区愈合,利于反复多次供皮.
作者:黎明;李卫;许涛;陆平言;吴晓峰;高成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点包括:转氨酶异常;血浆总球蛋白,γ球蛋白,或IgG升高;血循环中有自身抗体;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疾病);肝穿活检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中-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无胆管损伤;免疫抑制剂治疗常有效[1].现报告1例经血清生化学(肝功、免疫球蛋白等、自身抗体)病理检查并除外其他肝损害病因后,确诊为AIH.
作者:李笠;蓝宇;梁学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2005年3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大B细胞型,IV期.经3个疗程化疗达到缓解,又行3个疗程巩固化疗.2005年11月6日出现发热伴气急,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毛玻璃状改变.当地医院考虑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并用甲强龙40 mg/d静滴3d.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发热.
作者:叶伶;金美玲;朱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2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并随访观察随时间变化假体固定情况和患者髋关节功能.方法:对2002年-2005年87例应用C2型非骨水泥股骨柄的病例进行随访分析,测量股骨近端的骨量.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平均1年93分,3年90分,股骨近端没有发生松动和下沉.结论:C2非骨水泥柄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作用和骨长入,短期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朱力波;马金忠;王建东;俞银贤;朱宗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LA-DPB1等位基因与哮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法,检测四川汉族人HLA-DPB1基因多态性.用PCR技术对HLA-DPB1基因第2外显子(exon 2)进行体外扩增;然后用Ban Ⅱ、Fok Ⅰ、Dde Ⅰ、Rsa Ⅰ、EcoN Ⅰ、BstU Ⅰ 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电泳分离酶切片段,根据片段格局确定相应基因型别.结果:PCR扩增在327 bp有HLA-DPB1 exon 2目的基因产生.限制性内切酶酶切HLA-DPB1后,共检测到12种等位基因.HLA-DPB1*0201在哮喘患者组的出现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R=0.115<1).结论:HLA-DPB1*0201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的抗性基因.
作者:邬于川;刘春华;范冬梅;王栩;黄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用谷氨酰胺强化治疗改善机体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方法:2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术后接受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术后只给普通肠外营养.分别于手术当日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D3,CD4/CD8,CD25水平.术后14 d测肺功能及生活质量KPS评分与术前对照.结果:谷氨酰胺强化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下降幅度减少(P<0.05), 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CD3、CD4/CD8、CD25显著上升(P<0.05),肺活量下降幅度减少(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营养代谢及肺功能.
作者:沈晓咏;吕帆真;李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双腔起搏器(DDD)是一种能模拟正常心脏传导的生理型起搏器,更符合正常心脏生理工作顺序,从而克服其所引起的起搏综合症,减少心律失常,中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1].
作者:陈雯;高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5月,分别采用DHS(DHS组,56例)、Gamma钉(Gamma钉组,20例)和PFN(PFN组,51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7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组间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DHS组长,PFN组短.Gamma钉组和PFN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DHS组发生术后髋内翻、肢体短缩及并发症总数多于Gamma钉组和PFN组(P<0.01).DHS组、Gamma钉组和PFN组优良率分别为82.14%、85.00%和90.20%,组间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amma钉和PF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沈海敏;梁承伟;范永前;朱越峰;曹旭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用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颅脑CT复查示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访中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沈建忠;王继斌;谭立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男性与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毛囊中角蛋白15(K15)含量有无差别.方法:取正常成年男性及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头皮标本各10例,脱水,石蜡包埋,沿毛发纵轴方向切片,做K15免疫组化,每例标本随机选符合条件的1张免疫组化切片,在显微镜下计数K15阳性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两组K15表达有无差别.结果:两组共20例标本,选符合要求切片共20张.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毛囊中K15表达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正常成年男性与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毛囊K15表达有明显差别,且前者高于后者.
作者:邢书亮;亓发芝;徐剑炜;张勇;王研;冯自豪;杨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10年来,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的研究如火如荼.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技术的发展,虽然目前细胞移植治疗心律失常尚处于实验研究的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作者:黄浙勇;葛均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6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VEF>50%)患者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调查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情况、合并症、用药情况、血生化学检查.除外既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或肿瘤病史患者.结果:持续性房颤血清NT-pro-BNP水平的中位值显著升高(1 018.0 ng/L比 137.9 ng/L,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房颤类型(P<0.0001)、年龄(P=0.0004)、LAD(P<0.0001)是影响NT-pro-BNP的因素,而性别、体重指数、LVEF,房颤的病程和伴随疾病与NT-pro-BNP水平无关.结论:房颤类型,患者年龄和左房内径是房颤患者NT-proBN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周京敏;周俊;潘文志;郝颖;金雪娟;刘少稳;蔡乃绳;葛均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剪接变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D44v6、MMP-9在45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CD44v6、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68.9%和42.2%;VEGF、CD44v6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 ),MMP-9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VEGF、CD44v6、MMP-9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提示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有助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作者:逄旭光;葛棣;谢冬;侯英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周,皮下注射,共48周,并联合使用利巴韦林胶囊口服,450 mg,每日2次.停药观察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48周、72周,各检测HCV-RNA、抗HCV、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0例完成48周治疗,ALT复常率70%,HCVRNA转阴率60%,应答率为80%.10例完成24周随访,ALT复常率80%,HCVRNA转阴率50%,应答率为60%,复发率10%.结论:180 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廖柏明;罗光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PMC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疗效.方法:62例经组织学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少血供型的肝细胞肝癌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转移性肝癌28例,共113个目标病灶.分为两个治疗组:(1)联合组32例,先行TACE,再行超声引下PMCT,根据治疗后肿瘤的坏死和复发情况,决定是否重复PMCT或TACE;(2)对照组30例,仅行TACE.结果:经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受益率分别为90.6%和53.3%,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59.4%和40%、3.3%,血清肿瘤指标转阴率分别为76.7%和17.9%,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MCT联合TACE治疗少血供型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作者:沈杰;马爱英;王海洁;王亚进;刘秋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肺段隔离症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肺段隔离症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例肺段隔离症均位于肺下叶后内基底段,4例位于左下肺,1例位于右下肺;其中2例为增多增粗的异常血管结构,1例为实质性肿块,1例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囊性肿块;其中4例病灶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5例均可发现异常供血动脉.结论:肺段隔离症具有典型的CT表现,特别是异常供血动脉的显示在诊断上有重要的定性作用.
作者:张雪梅;蒋亚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含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对照组25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含和不含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1周.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血常规、血清蛋白、肝肾功能,记录恢复全量半流质饮食的时间和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7 g/L,37.2 g/L和226.2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61.1 g/L,34.3 g/L和214.6 mg/L,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1 g/L,38.6 g/L和259.4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58.4 g/L,32.3 g/L和165.8 mg/L,显著降低,且前白蛋白的下降幅度与试验组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试验组营养支持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营养支持后血糖明显升高(P<0.01).两组肝肾功能营养支持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试验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为6.5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 d(P<0.01).试验组体重平均下降2.7 kg,对照组为7.4 kg,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有助于减少营养不良的反应,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有助于纠正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和体重的稳定.
作者:杨孝清;车嘉铭;邱维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6岁.因过敏性哮喘加重,于2005年10月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留置气管套管,定期消毒套管,切口处覆盖湿盐水纱布,在用卫生纸擦拭气管切口处分泌物时,不慎将卫生纸团吸入气管腔内,患者即感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极度缺氧,由家属陪同到急诊科就诊,经急诊科、内镜室医师会诊决定,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作者:王先训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