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咏;吕帆真;李文
先天性膈疝是临床少见疾病,疝入胸腔内容物大多系大网膜及部分胃壁,全部小肠疝入胸腔者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浩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含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对照组25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含和不含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1周.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血常规、血清蛋白、肝肾功能,记录恢复全量半流质饮食的时间和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7 g/L,37.2 g/L和226.2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61.1 g/L,34.3 g/L和214.6 mg/L,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1 g/L,38.6 g/L和259.4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58.4 g/L,32.3 g/L和165.8 mg/L,显著降低,且前白蛋白的下降幅度与试验组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试验组营养支持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营养支持后血糖明显升高(P<0.01).两组肝肾功能营养支持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试验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为6.5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 d(P<0.01).试验组体重平均下降2.7 kg,对照组为7.4 kg,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有助于减少营养不良的反应,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有助于纠正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和体重的稳定.
作者:杨孝清;车嘉铭;邱维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临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0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被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R组),盐酸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R组应用0.2%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mL-1;B组应用0.125%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5 μg·mL-1.观察其镇痛效果、剂量、运动阻滞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B组的VAS评分、用药总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也无显著差异,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和可靠,其作用与布比卡因相比无差别.
作者:宋俊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在静息状态下发生心绞痛,床旁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至基线,有12例患者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分别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冠心病危险因素、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好发于男性(占91.7%),发病时平均年龄为56岁,除吸烟外,多无其他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凌晨静息时发作,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有效,5例(占41.6%)发病时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8例(占83%)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 硝酸酯类药物与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防止复发,支架植入有效.结论:静息状态下特别是清晨时发生胸痛的患者,胸痛时应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以诊断或排除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需及时诊断治疗,硝酸酯类药物多可缓解症状,硝酸酯类药物与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防止复发,较高比例的患者有冠状动脉严重的固定性狭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均应行冠脉造影术检查,对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以有效地治疗心绞痛.
作者:颜彦;王翔飞;朱文青;钱菊英;葛均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用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颅脑CT复查示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访中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作者:沈建忠;王继斌;谭立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泪道狭窄、阻塞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5月共治疗59例各种原因引起泪道阻塞,共109只眼.其中92只眼治愈,17只眼再次行激光治疗,治愈12眼,5眼未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果:激光治疗泪道狭窄和阻塞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的痛苦小、不影响美容,可重复多次治疗.术后泪道冲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结论:激光治疗泪道狭窄、阻塞及术后冲洗能有效的治疗各种泪道阻塞.
作者:马晓萍;袁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I-II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之后有显著的血压降低(P<0.01),在鼻咽通气道放置的过程中,病人的收缩压较放置前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与诱导前血压相比无明显升高(P=0.808);而口咽通气道组的血压较放置前没有显著变化(P=0.619),在放置后1 min,鼻咽通气道组平均动脉压为122±21.6 mm Hg,明显较口咽通气道组103 ±15.3 mm Hg高,有显著差异(P=0.017) ,舒张压具有同样的变化情况.心率(HR)在诱导后明显下降,放置导管的过程中HR进一步下降,在放置后4 min后HR较置管前和诱导前明显下降,而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在麻醉诱导后的病人中,鼻咽通气道的放置较口咽通气道的放置具有更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超过诱导前的水平,因此比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缓和.
作者:吴春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TCI-Ⅰ型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价TCI系统性能.方法:15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65~75岁,体重50~71 kg.桡动脉穿刺进行BP监测和采集血样,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药品和液体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5 ng·ml-1)靶控输注30 min.实验过程中维持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不变.TCI开始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采集桡动脉血,用HPLC-UV测定瑞芬太尼血浆药物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PE的中位数(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及摆动度来评价TCI系统的性能.结果: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靶浓度相比,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Minto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国人老年患者的靶控输注时,MDPE、MDAPE、Wobble分别是16.80%、23.85%和11.29%.结论:瑞芬太尼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在国人老年患者TCI系统中应用,系统稳定后,虽然其实测血浆浓度低于预测靶浓度,但系统的偏离度、精确度均在TCI系统性能要求范围内,适合老年患者靶控输注.
作者:张卫;李治松;司文凤;张书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直接介入治疗时采用血栓抽吸术对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进行抽吸,观察抽吸前后的血栓负荷和血流情况.结果:30例患者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有23例抽吸出块状红色血栓,7例仅抽吸出结晶样白色血栓,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血流TIMI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0.1±0.4 vs.2.4±0.8, P<0.001).30例患者均取得直接介入治疗成功,术终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分级为2.7±0.8级,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血栓抽吸术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有效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改善血流TIMI分级.
作者:杨秦南;张峰;钱菊英;樊冰;王齐兵;葛雷;刘学波;葛均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GCS)广泛应用于免疫介导肾脏疾病,其中泼尼松龙和甲基泼尼松龙(简称甲泼尼龙,MP)为常选用,并根据不同疾病、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及病情缓急轻重给予不同剂量,如有大、中、小剂量和冲击剂量.本文就不同剂量泼尼松龙和甲泼尼龙的药动学、药效学、分子机制和临床合理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方一卿;王文荣;王永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凝固(PMC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疗效.方法:62例经组织学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少血供型的肝细胞肝癌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5例、转移性肝癌28例,共113个目标病灶.分为两个治疗组:(1)联合组32例,先行TACE,再行超声引下PMCT,根据治疗后肿瘤的坏死和复发情况,决定是否重复PMCT或TACE;(2)对照组30例,仅行TACE.结果:经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受益率分别为90.6%和53.3%,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59.4%和40%、3.3%,血清肿瘤指标转阴率分别为76.7%和17.9%,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MCT联合TACE治疗少血供型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作者:沈杰;马爱英;王海洁;王亚进;刘秋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切点调整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方法:62例健康志愿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16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26例,伴糖耐量异常的空腹血糖受损(CGT)组15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PPG)、胰岛素(PINS)、C肽(PCp).用HOMA指数计算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结果:与NGT组相比IFG与CGT组的HOMA-IR升高(P<0.05).各组间HOMA β无显著差异.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无论其是否伴有糖耐量异常,均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杨叶虹;庄鹓;方京冲;朱禧星;胡仁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前大通气量(MVV)<50%预计值对胸部术后安全性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MVV<50% 预计值患者肺手术术后安全性的经验.结果: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7~68岁,平均(39.5±14.9)岁,<50岁18例;MVV占预计值28%~49%,其中≤35% 8例.手术方式有全肺及肺叶切除,肺大疱切除,胸壁纤维剥脱术等.6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4例伴有二氧化碳潴溜,均经治疗后缓解,2例有氧依赖,术后无一例死亡.结论:MVV<50%预计值患者能耐受胸部手术的原因是:本组多数为中青年患者,肺功能代偿能力强;需切除的肺部病变在手术后对余肺肺功能降低影响小;部分患者FEV1≥50%.
作者:金远林;薛庆亮;肖永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腔应用牛重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b-bFGF)对内镜鼻窦手术(ESS)疗效的影响.方法:62例接受ESS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术腔清理.治疗组术腔加用贝复济湿敷及喷布,定时行内镜检查,观察术腔粘膜转归上皮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5 d术腔清洁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3月上皮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术腔应用贝复济能明显加快上皮化进程,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俊;陈左菊;白广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5月,分别采用DHS(DHS组,56例)、Gamma钉(Gamma钉组,20例)和PFN(PFN组,51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7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组间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DHS组长,PFN组短.Gamma钉组和PFN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DHS组发生术后髋内翻、肢体短缩及并发症总数多于Gamma钉组和PFN组(P<0.01).DHS组、Gamma钉组和PFN组优良率分别为82.14%、85.00%和90.20%,组间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amma钉和PF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沈海敏;梁承伟;范永前;朱越峰;曹旭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LA-DPB1等位基因与哮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法,检测四川汉族人HLA-DPB1基因多态性.用PCR技术对HLA-DPB1基因第2外显子(exon 2)进行体外扩增;然后用Ban Ⅱ、Fok Ⅰ、Dde Ⅰ、Rsa Ⅰ、EcoN Ⅰ、BstU Ⅰ 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电泳分离酶切片段,根据片段格局确定相应基因型别.结果:PCR扩增在327 bp有HLA-DPB1 exon 2目的基因产生.限制性内切酶酶切HLA-DPB1后,共检测到12种等位基因.HLA-DPB1*0201在哮喘患者组的出现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R=0.115<1).结论:HLA-DPB1*0201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的抗性基因.
作者:邬于川;刘春华;范冬梅;王栩;黄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减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伴有门脉癌栓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行减量TACE治疗伴门脉主干(含一级分支)癌栓的37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Child A级34例,B级3例.37例共行TACE 75次.结果:3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67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为75.01%、41.03%和17.61%.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组14例,沉积不良组23例.碘油沉积良好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沉积不良组为(16.23个月与6.80个月,P<0.05).碘油沉积良好组的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沉积不良组(分别为100%、63.49%、31.75%和60.29%、13.03%、0%,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情况是唯一的预后因素.Cox回归系数1.67,RR 5.31.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功能衰竭症1例,(治疗后2周内死亡),2例治疗后肝功能Child 分级增加.结论:减量TACE治疗伴门脉主干癌栓的肝癌是安全有效的.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提示预后好.
作者:陈漪;叶胜龙;夏景林;任正刚;干育红;张博恒;王艳红;葛宁灵;李立新;乐凡;杨毕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状态、贫血及感染的关系.方法:6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转铁蛋白(TF)、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CRP,记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观察C-反应蛋白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RP增高组rHuEPO用量、Epo/Hct比值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1);Hb、Hct、Alb均显著低于CRP正常组(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及Kt/V指标未见显著差异.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CRP水平(P<0.01).感染组Hb、Alb及TF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PA也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体重等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CRP水平与Hb、Alb、PA、TF呈负相关(P<0.01).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普遍增高,CRP升高是预测rHuEPO疗效的理想指标,监测CRP水平可能对于调整rHuEPO用量以达到有效纠正贫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贫血、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查芳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6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VEF>50%)患者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调查人口学特征、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情况、合并症、用药情况、血生化学检查.除外既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或肿瘤病史患者.结果:持续性房颤血清NT-pro-BNP水平的中位值显著升高(1 018.0 ng/L比 137.9 ng/L,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房颤类型(P<0.0001)、年龄(P=0.0004)、LAD(P<0.0001)是影响NT-pro-BNP的因素,而性别、体重指数、LVEF,房颤的病程和伴随疾病与NT-pro-BNP水平无关.结论:房颤类型,患者年龄和左房内径是房颤患者NT-proBN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周京敏;周俊;潘文志;郝颖;金雪娟;刘少稳;蔡乃绳;葛均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肝血管瘤患者,瘤体直径5~16.8 cm.全部病例经B超、CT、肝动脉造影确诊.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栓塞.其中6例行2次栓塞,12例行1次栓塞.栓塞材料采用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明胶海绵混合乳剂.结果:随访3个月~2年,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 ,栓塞后12例见周边碘油呈棉团状沉积,4例显示环状碘油沉积,8例瘤体均缩小达50%以上,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操作微创安全、简便,恢复快,可重复治疗.
作者:李正伟;李书忠;康妙霞;陈云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