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顽固性跟痛症的分型手术治疗

潘亚林;左立新;吴秀全

关键词:跟痛症, 骨刺, 分型, 手术
摘要:目的:介绍顽固性跟痛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跟痛症患者依分型不同而行不同的手术方法,跖筋膜型行切断松解,骨内压型行钻孔减压,神经卡压型行神经分支切断术.结果:手术治疗52例,总有效率73.77%.结论:对顽固性跟痛症,保守治疗无效,应需明确诊断、分型,及时行手术治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误诊及预防

    成人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ed ANF)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非创伤性ANF因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致使误诊、漏诊率相当高.笔者调查49例ANF患者,有24例曾误诊,误诊率在50%左右,一旦确诊已属中晚期.为此,作者根据本组病例及误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供同道讨论.

    作者:朱守生;侯立志;刘中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绝经后妇女脊柱骨质疏松的MRI诊断

    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是十分常见的.有人曾统计45岁以上女性,29%有骨质疏松,70岁以上则更多,可达70%左右,故有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1].以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并结合临床化验和组织学检查确诊[1].笔者对57例绝经后妇女脊柱骨质疏松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目的在为本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朱峰;王化利;孙景春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网球肘的治疗

    目的:就网球肘病因及压痛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方法:对327例网球肘患者(369肘)开始均施以非手术治疗,263肘施行了局部封闭治疗.对28个顽固性网球肘中的18肘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施以改良的Bosworth术、改良的Baumgard术、Nirschl术.对伴有相关的周围神经嵌压病变及症状的22例患者中的8例,施行了相应的神经松解或减压治疗.结果:246例患者(256肘)得到了6个月以上的随访,优良率94.5%,治愈率91.8%.结论:网球肘大多可经非手术疗法而愈,对顽固性网球肘需针对病因及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同时应注意有关周围神经嵌压病变的诊治.

    作者:刘胜淳;陈志强;郝永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Madelung畸形1例报告

    Madelung畸形是指桡骨远端骨生长体发育迟缓或早闭所致腕部骨骼生长障碍,导致手呈桡偏弓状畸形.畸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亦可伴发其他骨骼畸形.

    作者:邓昌;郭炜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腘窝囊肿手术误伤腘窝动静脉1例

    患者,男,54岁,左窝囊肿术后复发1年,于某镇医院再次手术,术中出血不止,上止血带急诊转来我院.检查、处理,血压平稳后行急诊手术.

    作者:范永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肩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报道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疾病,发生在肩关节则更为罕见,极易引起误诊.

    作者:邹成;吴柏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三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3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O、Orion和SpineTech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84例,随访6~18月,观察各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和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3种钢板螺钉系统固定融合率无显著差别,SpineTech钢板螺钉锁定强度较弱,易出现植骨块塌陷.AO钢板与固定螺钉角度较难控制,技术要求较高.结论:AO和Orion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效果好,而后者更易操作.

    作者:陈德玉;贾连顺;袁文;戴力扬;倪斌;肖建如;沈强;宋滇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讨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1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片、CT扫描、及ECT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片、CT及ECT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8.8%、43.8%及87.5%,X线、CT及ECT检查的准确性分别为45.8%、68.5%及91.7%.结论:ECT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满意方法.

    作者:杜明奎;杨传铎;邢更彦;吴树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骨科领域中三维CT应用的进展

    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3DCT)由Herman等于1977年首先提出,1980年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受到重视,骨科领域中主要应用于了解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骨关节骨折移位情况,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3DCT在骨科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3DCT应用新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华英汇;顾湘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本文报告了采取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对36例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作者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前后路手术的选择、植骨融合对颈椎手术后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作了分析讨论.作者认为手术的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而与病程长短、手术方法及植骨是否成功有关.

    作者:朱杰诚;镇万新;林博文;黎伟凡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髌骨内静脉造影及钻孔减压在髌股关节病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目的:介绍了髌股内静脉造影及髌骨钻孔减压的方法及其在辅助诊断与治疗髌股关节病中的意义.方法:髌骨穿刺注入60%泛影葡胺4ml后,不同时间拍片观察造影剂排空情况.结果:临床诊断为髌股关节病病人,造影剂排空时间长者达19h,短者达36min,平均3.9h.髌骨钻孔减压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年8个月,休息痛组优良率为83.4%;活动痛组优良率为51.8%.结论:髌骨内静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髌股关节病,该方法简单,可选择性使用.髌骨钻孔减压是一种治疗髌股关节病的简单有效方法.

    作者:罗建平;郑稼;田书建;赵炬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女,10岁,学生.因发现左下肢无力并跛行4月,于1998年8月18日住院.入院前4个月患者父母发现患儿左下肢无力,变细,跛行,步态不稳,并伴有骶尾部疼痛.伴有遗尿,尿频,尿急,憋尿稍久则尿液流出.当时未重视,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隧于半月前在外院CT检查,提示骶管内肿瘤,转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张元平;王乾兴;叶根茂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多节段腰椎融合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3节段以下和3节段以上腰椎融合术病人的融合率及临床疗效,以确定多节段腰椎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两组因退行性腰椎病变而接受融合术的病人(第1组为3节段以下;第2组为3节段及3节段以上),通过动力X线侧位片、病历复习、病人回访及信访评价融合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第1组及第2组的融合率分别是96%和78%,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是89%和63%.而第2组病人中50岁以下年龄组的融合率是87%,临床疗效优良率是87%.结论:3节段及3节段以上腰椎融合术融合率低且临床疗效不佳.术前全面仔细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融合节段的正确和慎重选择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多节段融合术尤其在高龄病人应持慎重态度.

    作者:海涌;邹德威;马华松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肩关节后脱位2例报告

    例1,女,36岁.患者于入院前25d,骑摩托车被汽车撞伤左肩,肿痛、活动受限,外院予拍片检查,未见异常,给予悬吊制动,2周后左肩部消肿,但仍有疼痛,不能活动来诊.

    作者:陆锡平;张子峰;鲁胜武;孙传友;丁炜;毕海峰;刘大鹏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妊娠期腕管综合征

    妊娠期腕管综合征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总结了12例(19腕)妊娠期腕管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晚期,临床表现以正中神经受损为主.采用镇静、神经营养、局部制动、腕管内封闭和低盐、利尿等保守治疗多数能够缓解,少数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志;徐莉洁;李继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牵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

    目的:介绍牵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采用胸髋牵引,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边牵引,边切吸,持续牵引10~15min后,逐渐放松,可2次牵引切吸.牵引重量为30~50kg.结果:本组36例,髓核摘除量均值为(2.73±0.67)g,1年以上随诊28例,优良率达96.4%.另外,我们曾在尸体腰椎上牵引穿刺,实验发现,穿刺针不易损伤神经根.结论:我们认为牵引下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钟远声;孙诚信;韩涛;杨柏;张雪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介绍一种新的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物--异种骨椎体融合固定器

    目的:研制一种异种骨椎体间融合器,探讨替代TFC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方法:自1995年起采用以皮质骨为主包含松质骨的新鲜的牛长骨,经多次加工处理成为TFC相仿形状,用γ射线幅照、湿性密封保存,经力学测定、动物试验,临床应用10例.结果:动物实验6周后可见牛骨与兔骨小梁融合.力学测试:极限横向挤压力1 447N,完全可以承受颈椎的压应力.临床应用:10例完全无免疫排斥反应,60d即可见椎体与融合器相融合的X线表现.结论:异种骨椎体融合固定器是一种无免疫排斥反应的骨移植替代物,它含皮、松质骨两种成份,既有皮质坚硬的特征又有松质骨网架的特点,可获早期骨性融合;它与TFC相比具有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人体内不长期存有异物的优点.

    作者:杨力军;祝天经;劳志刚;关权生;冯振华;洪曼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腰神经根肥大致侧隐窝相对狭窄手术治疗6例报告

    目的:总结腰神经根肥大致侧隐窝相对狭窄的临床表现,放射学特点及治疗.方法:采用扩大开窗侧隐窝减压术.结果:本组术后跛行、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均立即消失,平均随访1年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重视腰突症手术中突出物不能解释症状、体征而神经根增粗时要考虑神经根肥大的可能,需作侧隐窝充分减压.

    作者:胡金城;胡汉敏;李纯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与总结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通过症状、体征及MRI诊断的胸椎管狭窄病人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23例共随访到19例,其中1例3个节段,进行了3次手术.随访时间1~9年,其中优28.6%(6例),良33.3%(7例),中19.0%(4例),差19.0%(4例),优良率为61.9%.结论:在术中SEP或MEP肌电监护下进行后路胸椎管减压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的较好手段.

    作者:夏军;吴小峰;顾湘杰;马昕;夏新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一种新的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观察胫骨后肌与腓骨长肌腱转位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先行跟腱滑动延长或腓肠肌腱膜倒‘v'形切开,然后行胫骨后肌腱及腓骨长肌腱分别对半剖开,并将前者外侧半与后者内侧半在足背前外方皮下编织缝合.结果:20例经平均14个月随访,患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及步态均得到较满意改善,其中优良率达89%.结论:胫骨后肌与腓骨长肌对半缝合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小儿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方法.

    作者:查振刚;赵明杰;董忻;王德就;张松生;林永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