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损伤的胰岛素瘤βTC-6细胞功能与AKT基因各异构体(AKT1/AKT2/AKT3)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体外培养条件下STZ诱导的βTC-6细胞损伤前后不同时间点,Insulin基因和AKT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STZ作用前和作用后24 h、72 h,βTC-6细胞的AKT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AKT1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下降(P<0.05),在STZ作用后72 h则更为显著(P<0.01).AKT2和AKT3基因表达水平亦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Insulin基因表达水平亦下降,且在STZ作用后72 h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TC-6细胞功能与AKT基因的表达相关,并且Insulin基因的表达与AKT1基因的表达呈正向关系.
作者:阳峻;宋陆军;沈坤堂;牛伟新;秦新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在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UPPP)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性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6例ASAⅡ~Ⅲ级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择期实施UPP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多沙普仑组(D组),每组1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时停用全部麻醉药物,D组在手术结束时先静推多沙普仑1 mg·kg-1,继之静脉滴注0.1%多沙普仑+5%葡萄糖混合液;C组只在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的5%葡萄糖液.记录手术结束至病人清醒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6 h内MAP、HR变化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病人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6 h内病人MAP、HR较早恢复稳定,舌后坠、呼吸抑制、误吸、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UPPP患者术后应用多沙普仑能降低全麻苏醒期的风险,具有安全、可靠、实施简便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谭明韬;肖秀华;苗传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腘动静脉损伤并同侧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腘动静脉损伤并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者,在修复血管后用以腓肠内或外侧血管为蒂的腓肠肌瓣逆向旋转覆盖外露的腘动静脉,再行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结果:6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均得以保肢.随访0.6~3.2年,患者能正常行走,上下楼梯无影响,患踝跖屈肌力无明显下降,膝关节伸0°,过伸5~10°,屈曲可达90~110°,患者对治疗满意.结论:利用腓肠内(外)侧血管为蒂的旋转腓肠肌瓣覆盖损伤外露的腘动静脉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创面是处理腘动静脉损伤并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一种简单、省时、实用的治疗方法,适合急诊处理,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作者:王明贵;朱庆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剂与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至少1个月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380例,按服用单剂(EH1组,212例)和联合用药(EH2组,168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血压控制情况及降压有效率.单独分析3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EH2组的降压有效率(83.9%)明显高于EH1组(56.6%,P<0.005);EH2组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EH1组(P<0.001);服用单剂降压药物无效而改为增加药物剂量的患者,其血压降低均值明显小于改为联合用药的患者(P<0.01);31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降压有效率仅为35.5%,并且多为联合用药的患者.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剂药物,单剂药物效果不明显而改为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剂药物增加剂量的效果.
作者:曹悦鞍;龙南展;彭朝胜;毛丽华;王玮;夏菁;臧贵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国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组成成分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取60例4%福尔马林溶液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仔细解剖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各组成成分及起止点,然后分别测量各组成成分起止点的宽度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前束、后束、斜束的长度,同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有3种类型.前束起点宽度为7.96±0.93 mm,止点宽度为9.17±1.1 mm;后束起点宽度为9.86±1.57 mm,止点宽度为14.06±2.81 mm;斜束宽度为起点18.55±2.27 mm,止点宽度为13.37±2.62 mm;前后束长度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斜束的长度则无变化.结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分三型.前束在肘关节屈曲90°时长,此时亦为紧张状态,后束则随肘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而逐渐变长,而斜束的长度不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王友华;汤锦波;纪标;刘璠;吴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与慢性胃炎程度的关系.方法:作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胃镜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伴有胆汁反流病例,对照组为年龄、性别配对的慢性胃炎但不伴有胆汁反流的病例.结果:199对患者中(男性72对,女性127对),病例组年龄50.0±14.5岁,对照组49.8±14.5岁.胃窦炎症程度在病例组(轻度/中度:48.2%/51.7%)重于对照组(52.9%/47.1%),肠上皮化生的比例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25.1%vs 23.1%,P>0.05).胃体炎症程度在病例组(轻度/中度:50.8%/49.2%)重于对照组(53.9%/46.1%),肠上皮化生的比例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20.9%vs 18.7%,P>0.05).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显著差异(27.6%vs 24.6%,P>0.05).Hp阴性人群中,病例组胃炎的程度仍然重于对照组(中度炎症比例:胃窦为48.0%vs.40.0%,胃体为44.1%vs.38.4%).两组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相似(胃窦:25.0%vs.24.7%,胃体:16.2%vs.18.1%).但在Hp阳性人群中,病例组胃炎的程度却轻于对照组(中度炎症比例:胃窦为61.8%vs.69.4%,胃体为62.7%vs.70.2%).但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胃窦:25.5%vs.18.4%,胃体:33.3%vs.23.4%).结论:胆汁反流与胃窦、胃体慢性炎症有关,胆汁反流为主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作者:朱月;陈世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切口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切口联合尿道电切镜实施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手术治疗26例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移行细胞癌.结果:26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8 min,输尿管袖套电切除时间平均9 min.随访无肿瘤复发和种植.结论:单切口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并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吴东军;刘艺扬;张日强;李先承;吴洪昌;宋希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声学组织灰阶定量技术,研究扩张型心肌病人的心肌组织灰阶特征.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正常人42例和经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进行图象分析.结果:病例组二尖瓣水平的短轴切面上,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的心肌灰阶值均高于正常人,均有显著差别(P<0.01),而前壁的心肌灰阶值均低于正常人,有显著差别(P<0.01).在乳头肌水平的短轴切面上,病例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的心肌灰阶值稍高于正常人,但无显著差别(p>0.05),而前壁和后壁心肌灰阶值均低于正常人,均有显著差别(P<0.01).
作者:滕丽娜;潘翠珍;舒先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HB)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肌钙蛋白I(cTnⅠ)与心电图(ECG)改变三者的关系,探讨HBV对心肌损伤的机理.方法:收集36例HB的临床资料及ECG的变化,并检测血清HBV-DNA、cTnⅠ含量.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各型肝炎cTnⅠ的阳性率不等,总阳性率为22.2%(8/36).急性、慢性重度、慢性中度、肝硬化、慢性轻度的阳性率分别为50%(2/4)、25%(1/4)、23.4%(3/13)、14.2%(1/7)、12.1%(1/8),急性肝炎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慢性中度、重度与慢性轻度、肝硬化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慢性轻度与肝硬化之间、慢性中度与慢性重度之间无显著差异.HB病人ECG异常发生率为36.1%(13/36),4例急性肝炎患者均有过ECG改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1)cTnⅠ阳性与ECG异常表现并不一致,cTnⅠ可以作为判断HB心肌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2)在HB急性期的心肌损伤可能是HBV直接作用,慢性HB心肌损伤是自身免疫作用的结果.
作者:周永香;范修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6月~2004年6月间8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例资料,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和病理切片.根据病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无明显急性炎症者可行病灶加周围部分腺体切除;有明显急性炎症者先抗炎后再行以上手术;形成导管瘘者的,将与瘘管相连的扩张导管及周围腺体组织切除.结果:96%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彻底治愈,其中有5例复发,经导管切开彻底搔刮,去除炎症组织,充分引流换药后痊愈.结论:本病结合病史、体征以及术中病理切片可明确诊断.疑难病例术前可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患者经抗炎、病灶加周围腺体切除、引流等综合治疗措施可痊愈.炎症组织经充分引流换药后痊愈.
作者:邵玉国;胡修全;吴志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吸烟、不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稳定期及发作期痰液中IL-8和TNFα水平变化以及炎症细胞的变化与其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对60例COPD患者(吸烟28例,不吸烟32例)在稳定期及发作期分别测定痰液的中性粒细胞数及II-8和TNFα浓度.结果:吸烟组在稳定期痰液中TNFα和IL-8均较不吸烟组高(P<0.05,P<0.05);吸烟组发作期痰液中TNFα、IL-8较不吸烟组水平增高(P<0.05,P<0.05);吸烟组在发作期TNFα、IL-8水平也较稳定期显著增高(P<0.05,P<0.05);不吸烟组发作期也较同组稳定期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1).发作期TNFα、IL-8的升高与炎症细胞数值相关(r=0.67,0.75).结论:COPD患者痰液中IL-8和TNFα水平升高,炎症细胞增多表明气道炎症程度较重,预示COPD急性发作频率较高.
作者:黄龙;郑玉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接受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高血压病的患病及治疗情况,以指导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肾穿刺患者的资料,对其高血压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肾穿刺患者,尤其是其中的慢性肾病患者中的高血压发生率高,分别为54.9%和63.3%.肾实质性高血压发生率较高,在全部肾穿刺患者和慢性肾病患者中分别为25.9%和26.3%.各种急、慢性肾脏病几乎都可以伴发高血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肌酐值高于不伴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患者入院时血压低于140/90 mmHg的占14.2%,慢性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入院时血压不高于130/80 mmHg的占7.0%.结论:高血压和肾脏病常常互为因果,伴随发生.高血压是肾脏病病情严重的表征之一.通过控制血压来延缓肾脏病进展,临床上仍大有可为.
作者:傅辰生;方艺;徐少伟;丁小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临床医学工作涉及到医师和患者两方面:病人患病求医、去医院就诊,是作为求助者;医师看病和治病,是作为帮助者.这种在医院特殊社会场合中所形成或建立的医师与病人及其家属相互作用的人际交往关系,即医患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指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与护理等医疗过程中与病人及其家属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是所有临床工作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季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肾动静脉的方法复制大鼠IRI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肾缺血及再灌注1 h、4 h和24 h时血清和肾组织中IL-6、IL-8和TNF-α含量,并对肾系数、血清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单纯缺血组和再灌注4 h、24 h组肾组织中IL-6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血清中IL-6水平仅在缺血组低于假手术组;血清与肾组织中的IL-6含量在不同时间内其变化呈直线正相关(r=0.89,P<0.05).肾组织中IL-8、TNF-α水平在单纯缺血和再灌注早期(1 h、4 h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0.05),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两者逐渐下降至对照组水平;血清IL-8在单纯缺血和再灌注1 h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血清SUN、Scr水平和肾系数在IRI各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IL-8、TNF-α可能参与了早期肾IRI过程,IL-6在肾IRI中可能起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刘凤;石增立;于小玲;石磊;张树华;董晓青;王宝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时应用产钳的优势.方法:选择手娩胎头失败改用产钳助产291例为观察1组,因胎儿窘迫情况紧急、胎头高浮和深嵌直接使用产钳助产159例为观察2组,徒手取胎头1 56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产钳均1次助娩成功,娩头时间缩短,无一例发生产伤或因取头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窒息.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可安全地娩出胎头,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吴虹霆;陈智慧;王柳燕;郑忠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对原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和糖蛋白抗原125(CA-125)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测定92例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上述4种肿瘤标记物血清浓度,根据其Ccr、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浆白蛋白浓度进行分组,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白蛋白浓度对血清CA125水平有显著影响,尿蛋白定量增加及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者血清CA125均值升高.不同蛋白尿或Ccr组以上其他3种肿瘤标记物的血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尿蛋白定量增加和血浆白蛋白降低的慢性肾病患者,其血浆CA125浓度升高时并不一定提示恶性肿瘤,Ccr、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对AFP、CEA、CA19-9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悦;叶志斌;吉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与甲氧吡酮(米力农)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环磷腺苷葡胺组(n=40)、米力农组(n=40).环磷腺苷葡胺组:先给环磷腺苷葡胺30 mg加5%葡萄糖20 mL缓慢静脉推注,再给150 mg加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入,每日1次,连用7 d.米力农组:甲氧吡酮2.5 mg口服,每日4次,连用7 d.结果:2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2.5%.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是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菊香;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首次心脏事件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999年1月1日~2002年12月30日248例住院患者,116例是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次心脏事件的表现,列为AMI组,另外132例有心绞痛病史,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无心肌梗死,列为冠心病对照组(CHD);通过Logistic回归的方法处理性别、血压、吸烟、尿酸、家族史、年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11个参数.结果:性别、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男性,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其首次心脏事件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较一般冠心病者显著增高.
作者:王培宁;汪师贞;杨新春;汪爱虎;陈明;张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肌松状态下的术中知晓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研究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罗库溴铵肌松状态下觉醒状态(wakefulness)恢复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16例ASA Ⅰ~Ⅱ级在单纯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病人.使用HXD-1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BIS.静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诱导麻醉,气管插管.采用独立臂技术判定觉醒状态的恢复与消失.待觉醒状态恢复后,以10 mg·kg-1·h-1持续静注丙泊酚直至觉醒状态再次消失.结果:觉醒状态恢复前后各30 s内,BIS值分别为62.1±6.2和65.9±6.1.觉醒状态存在时BIS值明显大于觉醒状态消失后(P<0.001).BIS预测觉醒状态恢复的Pk值是0.662.觉醒状态恢复概率为5%、50%和95%的BIS值分别是51、63和74.结论:BIS可以作为肌松状态下监测觉醒状态恢复的指标,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作者:陈伟;葛圣金;姜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宫颈刮片、阴道镜及高危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发现宫颈异常的患者同时进行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及高危HPV检测,对一项或多项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134例病理结果阳性(CIN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的患者,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敏感度.结果:宫颈刮片阳性者70例,敏感度为52.2%,阴道镜108例,敏感度为80.6%,两者阳性检出率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危HPV感染者阳性118例,敏感度88.1%,与宫颈刮片的敏感度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阴道镜的敏感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应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及高危HPV检测相互结合以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阴性.
作者:王静;绉吟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