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小关节变性与腰椎滑脱-CT表现和联系

丁汉军;王海林

关键词:滑脱, 椎小关节, 腰椎, CT
摘要:目的:观察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与腰椎滑脱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5例腰椎滑脱而未见椎弓峡部断裂患者的腰椎CT,主要观察滑脱椎体小关节的情况.结果: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表现有关节突增生硬化、肥大及碎裂,椎小关节面毛糙、间隙狭窄消失,小关节半脱位等.结论:部分腰椎滑脱仅与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有关,CT可以清晰显示.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进行临床诊断,高频电切及其它方法对直径小于2cm良性肿瘤行内镜下治疗.结果:48例内镜治疗后病理确诊黏膜下肿瘤,仅6例术前活检病理确诊,21例术前接受超声胃镜检查,其中16例与术后病理符合.47例1次切除,1例2次以上切除.单纯高频电切除24例,皮圈或尼龙圈套扎后切除12例,血管瘤栓塞和套扎治疗2例,黏膜切除术10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黏膜下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超声胃镜可判断肿瘤起源层次,确诊有赖术后病理.内镜下治疗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为较小黏膜下肿瘤治疗首选方法.

    作者:汪全红;陈世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均波教授在TCT大会上公布RACTS研究结果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2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10例,单纯脊髓后动脉者4例,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6例.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髓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周政;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将32~92岁共15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70岁组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增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60~69岁组及32~59岁组.结论:年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者:姜瑾;顾平生;张元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血栓栓塞症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PTE的临床表现特点、胸部CT平扫、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特点,并对胸部CT平扫和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TE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病例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呈高度可疑(HP)者为87.5%.本组病死率15.7%.结论:PTE仍是一个易被临床忽视的疾病,应密切加强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综合加以分析,其胸部CT平扫的影像学特点对PTE的诊断价值也不容忽视.

    作者:周玮;刘锦铭;冯元春;李秀忠;李惠萍;何国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43岁,住院号367443.因月经后阴道淋漓流血1年,大出血3次,于2000年6月28日8pm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为28~30d,无痛经及性交痛史,曾2次早孕行人工流产,末次妊娠人流时间为1996年4月,未放置宫内节育器.

    作者:王彦;徐爱群;王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肾间质损害关系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IgA肾病患者及2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分析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血浆ADM的关系.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间质明显病变组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间质轻度病变组(P<0.01);血浆ADM水平与尿蛋白及尿钠的排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M参与了IgA肾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升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关,血浆ADM与尿钠及尿蛋白的排泄有关.

    作者:曹礼应;谢云惠;段建;郭虹;余开慧;王柏清;卓红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脑膜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持续超过1个月的脑膜病变为慢性脑膜病变,可见于感染性疾患如化脓性细菌、结核杆菌、真菌、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等脑膜感染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肉样瘤病、癌性脑膜病等.

    作者:董继宏;钟春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实施心肺联含移植手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拟行选择性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15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15例).术中连续监测HR,BP和气道压;测定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20min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 4个时点的血糖浓度;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唤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气腹期间和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及HR均显著增加(P<0.05).气腹时两组气道压及血糖水平均有所升高,但A组升高较明显(P<0.05).B组病人术后唤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清醒快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中军;李涵葳;石碧明;任永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呋喃唑酮诱发SD大鼠扩张型心肌病病理及神经内分泌研究

    目的:建立一个可靠的、在病理及神经内分泌变化接近于人类扩张型心肌病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43只2周龄SD大鼠喂饲呋喃唑酮8周;检测体重、心脏重量、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组织病理及心血管活性肽.结果:呋喃唑酮组体重减少,而心脏重量增加;心电图表现为QRS时限与Q-T间期延长;心脏超声示LVEDD、LVESD增大,而LVEF减小;组织病理示心脏重量增加,光镜与电镜下表现为典型的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变化;血浆心血管活性肽:血浆中ANP、AngⅡ、ET和TXB2增高,而PGF1 α与血浆PGF1 α/TXB2明显降低.结论:呋喃唑酮诱发SD大鼠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不仅在活体形态学、组织病理而且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与人类相符.

    作者:于勤;朱宁;吕申;吕田;季晓鹏;姜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科微创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骨科微创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应用于临床,如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但微创外科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概念而兴起,早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微创冠脉搭桥(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它强调的不仅仅是一个手术小切口,而且非常强调在保证获得常规外科手术疗效的前提下,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和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干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促使病人的早日康复.

    作者:阎作勤;姚振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7月~2002年12月在我科NICU呼吸机治疗的63例新生儿资料,分析其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比较肺透明膜病(HMD)治愈组与死亡组胎龄、出生体重及上机日龄的差异.结果: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愈率为69.8%;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53.0%,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为41.3%,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的致病菌;气漏、肺不胀的发生率分别为12.7%、7.9%,肺气漏的发生与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明显相关;HMD患儿治愈组与死亡的组胎龄、出生体重、上机日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愈的HMD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为25.9%,BPD的发生与胎龄、体重明显相关.结论: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下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建议早产儿当吸气峰压超过25cmH2O时,使用高频通气以免发生肺气压伤;HMD患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同时也越易并发BPD.

    作者: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吴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Wilson病基因第8、14和18外显子突变检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wilson病基因(ATP7B)第8、14、18外显子突变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30例患者和15例正常人ATP7B基因第8、14、18外显子突变频率.结果:第8外显子有6例患者发现泳动异常(20%,6/30),且均为杂合子;14、18外显子及正常人未见异常迁移.结论:提示中国人ATP7B基因第8外显子可能为一突变热区.

    作者:林豪杰;董强;李乃忠;汪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癌与肺结核空洞的CT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空洞形成的肺癌45例,肺结核空洞31例,分析评价空洞壁的厚薄、有无壁结节、液平,是否偏心分布,及病灶本身的特点,包括分叶、毛刺、钙化、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征等情况.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有壁结节,分叶及周围胸膜凹陷征多见,而结核空洞薄壁相对多见,常有卫星灶.结论: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

    作者:冯斌;吕俊明;张兴伟;张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成人Bartter综合征1例

    Bartter综合征是临床上发病率极低的一种肾小管疾病,国外统计约为1/10 6[1].它的临床特点包括:低钾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反应低下,血压正常或偏低,尿前列腺素E2及其它来源于肾脏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常有血钙、血镁降低,肾活检示肾小球旁器增生,无组织水肿等[2].Bartter于1962年首先报告.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同时结合文献复习.

    作者:李园;任跃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18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 59例,脾切除(LS)2例,LS+LC 1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LC 1例,辅助胃大部切除11例,可调控式胃束带术(LAGB)5例,甲状腺肿瘤4例,阑尾切除术2例.本组2次手术3例,胆漏1例,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普通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丁志国;郑成竹;李际辉;印慨;胡明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特征的探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2002年收治了57例DKA,其中老年者23例(40.4%),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老年DKA的临床特征.

    作者:苏会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暴发性肝衰竭

    急性暴发性肝衰竭是一危重病症,如不进行肝移植,死亡率可高达80%[1,2].近年来德国研制的一种新型人工肝支持技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3,4].

    作者:邹建洲;陈利明;丁小强;滕杰;傅辰生;钟一红;袁敏;王吉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控制胶体渗透压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期胶体渗透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68例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以晶体液、血浆、人血白蛋白、血定安预充,观察胶体渗透压和临床一些指标的变化及比较组织的湿干重比.结果:以人血白蛋白、血定安预充与以晶体液、血浆预充相比,前两者能够在体外循环中维持较理想的胶体渗透压;组织的湿干重比升高幅度较小;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短,出现眼球结膜、眼睑水肿的比率较低.结论:维持小儿体外循环过程中适当的胶体渗透压有助于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以人血白蛋白和血定安预充能够较好维持所需水平的胶体渗透压,且安全、有效.

    作者:徐驯宇;韩涛;李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