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梦婷;王建波;王丹;江珍敏;李跃华
目的:分析并比较双反转恢复序列(DIR)联合磁共振T1、FLAIR成像对健康人群不同特征大脑皮质变异的检测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经临床诊断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受检者27例,行脑磁共振T1、FLAIR和DIR扫描,统计并比较常规T1、FLAIR成像和联合DIR成像在健康人群中探测到的皮质灰白质交界模糊、脑沟回异常、皮质增厚的变异数,归纳各型皮质变异在大脑中的主要分布特点.结果:在27例健康受检者中,T1、FLAIR共发现皮质变异38处,其中灰白质交界模糊13处,沟回异常21处,皮质增厚4处,人均变异总数为1.407±0.162.T1、FLAIR联合DIR共发现皮质变异69处,其中灰白质交界模糊28处,沟回异常34处,皮质增厚7处,人均变异总数为2.556±0.187.在总皮质变异、灰白质交界模糊数、沟回异常数的检测中,两组比较具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DIR联合T1、FLAIR可较好显示健康人群的皮质变异.
作者:孙伟;蔡旸;丁晶;曾蒙苏;陈财忠;汪昕;施伟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SCT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分析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曲面重建显示方法下对阑尾全程显示率.结果: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曲面重建阑尾全程显示率分别约为5.67%、5.00%、7.33%和98.67%,曲面重建与其他方法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时阑尾的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重建,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钱帮伟;王培军;赵振国;谢秀海;陈恩龙;隋海晶;徐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调查研究静安区居民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月间自愿参加甲状腺普查的1261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超进行甲状腺筛查,分析社区居民中甲状腺结节疾病的患病情况,并把经穿刺或手术证实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与甲状腺良性结节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261位社区居民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61.4%.其中,女性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67.2%)显著高于男性(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 ~ 59岁和60 ~ 69岁两个年龄段分别是甲状腺结节的阳性检出率高的两个年龄段.超声检查上甲状腺的边界、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声晕、钙化和淋巴结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显著相关(P<0.05).甲状腺结节在食用含碘盐的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各种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的为退休人员;有甲状腺结节手术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甲状腺结节的概率高.结论:社区居民中具有较高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通过超声筛查对甲状腺结节做到早知道、早发现、早诊断.加强健康宣教,能提高市民甲状腺保健意识,建立静安区完善的甲状腺数据库,有利于科学规范的随访和治疗.
作者:李梅;蔡建珊;杨茹怡;王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DCE-MRI定量评估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6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27例,Ⅲ级8例,Ⅳ级31例.每名脑胶质瘤患者术前经过DCE-MRI检查获得胶质瘤的Ktrans与Ve的大值,术后胶质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量CD105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的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Ve值、CD105-MVD的差异,应用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胶质瘤Ktrans值、Ve值与CD 105-MVD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Ve值、CD 105-MVD均小于高级别胶质瘤(P< 0.001,P<0.001,P< 0.001).高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Ve值均与CD 105-MVD正相关(P< 0.001,P< 0.001).结论:DCE-MRI可以定量评估脑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
作者:贾中正;曹亮;沈丹丹;张砚满;周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评估Time-SLIP血管成像的成像质量,评价Time-SLIP、CE-MRA以及DSA在颈动脉狭窄度评估方面的差异.方法:①35例具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先后使用磁共振进行Time-SLIP和CE-MRA扫描,其中10例患者三天后进一步行颈动脉DSA检查.②在获取Time-SLIP和CE-MRA颈动脉血管图像后分别由两位副高级影像诊断医师对每幅图像质量、组织污染情况进行技术评分.③对Time-SLIP、CE-MRA显示的血管数量进行评价.④对其中进行过DSA检查的10例患者,以NASCET法计算上述三种方法显示的颈动脉血管狭窄率.结果:①35例患者,Time-SLIP组和CE-MRA组中,图像质量为3分以上者分别占94.2%、97.1%;组织污染评分小于等于1分者分别占88.6%、82.9%;双侧颈动脉总共210条血管,Time-SLIP和CE-MRA分别显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血管为199/210条和202/210条,其符合率分别为94.8%和96.2%.上述诊断两位医师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0,两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中接受DSA检查的10例患者,以DSA诊断为金标准,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中Time-SLIP诊断的敏感性92.31%,特异性97.87%,准确性96.67%,Kappa =0.90;CE-MRA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7.87%,准确率98.33%,Kappa =0.95.结论:①Time-SLIP是一种无创MRA成像技术,成像质量较好.②Time-SLIP可以用于颈动脉狭窄评估.③由于Time-SLIP技术能有效提示管腔狭窄程度,因此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东晓;王雨;陈杰;黄丙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8例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资料.结果:3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年龄6.07±2.47岁.肿瘤位于后纵隔14例(36%),腹膜后间隙14例(36%),肾上腺8例(21%),颈部及盆腔各1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肿块,平扫CT图像显示大部分肿瘤表现为均匀低密度,CT值为22 ~ 38HU(平均30.5HU);MRI扫描图像显示,病灶于T1WI呈等信号为主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以不强化为主,门脉期可见轻中度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平扫均匀低密度,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
作者:贺文广;任刚;蔡嵘;唐文;倪婧;陈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CT肝脏功能分段法及PRETEXT分期系统并结合影像学特点,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治疗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9月经CT诊断的儿童肝母细胞瘤共3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使用CT断层功能分段法及PRETEXT分期对36例肿瘤进行分期,结合影像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36例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36病例:①影像特点:平扫期肿块密度较正常肝脏实质稍低,含有钙化的18例,占50%;2例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病理为纯胎儿型;3例增强后呈极轻度强化,为小细胞未分化型;31例增强后呈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上皮混合型14例及上皮间叶混合型17例.②CT PRETEXT分期:Ⅰ期5例,Ⅱ期12例,Ⅲ期17例,Ⅳ期2例;根据手术结果再次使用PRETEXT分期法进行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22例,Ⅳ期1例,总体准确率为86.1% (31/36).③治疗效果评价:根据PRETEXT分期结合CT表现,Ⅰ期5例和Ⅱ期6/8例直接手术切除;Ⅱ期2/8例由于伴有腹水、肺部转移和门静脉瘤栓,与Ⅲ期22例和Ⅳ期1例先行活检.11/13例直接手术切除病例,2例随访复查无明显复发征象,9例行化疗巩固治疗,无明显异常;25/36例病例经2个化疗期后,均显示瘤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所占肝脏的分段不变,随后对肿块进行手术切除.结论:PRETEXT分期系统对肝母细胞瘤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结合肿瘤影像学的特点,对本病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为肿瘤手术时机及化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帮助.
作者:郭辰;周莺;钟玉敏;邱海嵊;徐敏;汤静燕;潘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来探讨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近端血管内径变化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符合条件的患者79例,其中LAD心肌桥患者27例,无心肌桥作为对照组患者52例.对所收集的患者进行心动周期的45%(收缩期)及75%(舒张期)双期重建,利用Vitrea 2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出RCA及LAD近端横截面的长径与短径,利用其均值代表该血管的直径.再利用血管内径变化率(inner diameter change rate,DCR)公式:冠状动脉血管内径变化率=(血管收缩期直径-血管舒张期直径)/血管收缩期直径×100%,从而计算出患者DCR.心肌桥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心肌桥组RCA近端DCR为13.41%±7.85%,对照组RCA近端DCR为10.40%±9.60%,两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399,P=0.166,P>0.05),心肌桥组LAD近端DCR为10.85%±14.66%,对照组LAD近端DCR为11.81%±11.51%,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318,P=0.751,P>0.05);但心肌桥组LAD近端长径的DCR为7.59%±7.05%,对照组LAD近端长径的DCR为12.75%± 12.36%,心肌桥组LAD人品端长径的DCR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t=-2.0,P=0.049,P<0.05),但LAD近端短径的DCR在两组中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078,P=0.938,P>0.05);心肌桥组RCA近端长短径与对照组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855,P=0.395,P>0.05及t=1.42,P=0.16,P>0.05).结论:心肌桥患者LAD近端长径DCR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肌桥的存在对于壁冠状动脉近端的长径DCR存在明显的影响.
作者:邓小飞;王培军;舒政;葛琛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冠状动脉CTA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心肌灌注图像,分析心肌灌注图像结果与临床症状、壁冠状动脉长度、心肌桥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远端形态之间的关系.利用x2检验比较不同壁冠状动脉长度、不同心肌桥厚度及不同壁冠状动脉近远端形态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情况是否有差异.结果:①36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22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26例.②壁冠状动脉< 10mm者7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2例(2/7,28.57%);10 ~ 20mm者17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3例(13/17,76.47%);>20mm者12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1例(11/12,91.66%).③心肌桥厚度<1mm者5例,未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 2mm者14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0例(10/14,71.42%);>2mm者17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6例(16/17,94.11%).④血管平滑者12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5例(5/12,41.66%);一侧成角组15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13例(13/15,86.66%);两侧成角组9例,出现心肌灌注缺血8例(8/9,88.88%).结论:①仅依靠是否有临床症状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者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是不全面的,会遗漏一部分无症状的患者.②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心肌桥的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远端血管形态均会对血流灌注造成影响,灌注结果与壁冠状动脉的长度、心肌桥的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远端血管形态呈正相关.
作者:刘海娜;汪秀玲;李智勇;何苗;王宇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各种扫描方法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面肌痉挛的患者,进行t1-vibe-fs、t2-space-p2、3D-TOF FLASH三种序列扫描后,计算各组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分析比较其图像质量.结果:t1-vibe-fs、t2-space-p2两种序列图像的SNR与CNR均高于3D-TOF FLASH序列(P均< 0.05),t1-vibe-fs序列图像的SNR高于t2-space-p2序列(P<0.05),CNR低于t2-space-p2序列(P<0.05).t1-vibe-fs、t2-space-p2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3D-TOF FLASH序列(P均< 0.05),t2-space-p2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t1-vibe-fs序列(P<0.05).结论:MRTA技术能清楚显示颅神经及责任血管,t1-vibe-fs结合t2-space-p2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伟;李轫晨;陈锦;张晶晶;丁玉芹;陈财忠;曾蒙苏;刘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3D-SPA CE序列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妇产科医院41例经腹腔镜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人组,入组病人均进行前瞻性MRI扫描,包含MRI常规序列和3D-SPACE特殊序列.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两名阅片者(R1、R2)对DIE的诊断性评价和一致性评价.结果:两名医师(R1、R2)对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各亚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结果如下:右侧宫骶韧带(R1:0.923、1.000、0.976;R2:0.923、1.000、0.976,K值1.000),左侧宫骶韧带(R1:0.923、0.964、0.951;R2..1.000、0.964、0.976,K值0.945),阴道直肠膈(R1:0.917、1.000、0.951;R2..1.000、1.000、1.000,K值0.901),直乙状结肠(R1:0.929、0.889、0.902;R2:1.000、0.926、0.951,K值0.898),子宫直肠陷凹(POD) (R1.:0.893、0.846、0.878;R2.0.929、0.846、0.902,K值0.945),膀胱和输尿管结果一致均为(R1.1.000、1.000、1.000;R2:1.000、1.000、1.000,K值1.000),且两名医生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结论:MRI的3D-SPACE序列作为高分辨率MRI成像技术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性高,建议3D-SPACE序列作为DIE的有效补充序列.
作者:谷守欣;李克;张国福;张燕玉;张鹤;王雪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CS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证实的32例同时做过阴道超声与MR的CSD病例,对其声像图及CDFI特点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对照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与MR动态增强在CSD诊断中,对发现病变的敏感性基本一致,分别为93.75%和100%,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MR高于经阴道超声,分别为87.5%和96.87%.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重复性好、无并发症等优势,是诊断CSD的首选方法;MR动态增强其空间分辨力及软组织分辨力高,能直观地了解憩室的形态,对子宫周围组织结构的进行全面的判断分析,不存在检查的“时间窗”问题,可为CSD的诊治提供直观详细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健;徐新艳;陈勃;周政;蔡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的典型及非典型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9例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①典型表现(27例):病变均起自肠系膜根部,包绕肠系膜血管,其中15例呈雾状系膜,12例显示假肿瘤征,21例可见假包膜,17例可见脂肪环征.CT平扫表现为肠系膜密度增高,CT值为-66 ~-38HU,明显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160 ~-10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表现病变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假包膜呈等T1、短T2信号.CT、MRI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假包膜呈轻度延迟强化.②非典型表现(2例):1例表现为肠系膜周围多发小结节,1例表现为肠系膜周围散在钙化灶.结论:硬化性肠系膜炎具有典型和非典型影像学表现,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作者:彭玉;李仕红;王甜;林光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不当的原因,提高MSCT检查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和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资料.首次MSCT在骨折后1周内进行,并于创伤2周后复查.以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说明两次(首次及复查诊断)诊断结果存在差异.由2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在已知复查骨折数目的前提下,分析首次MSCT骨折数目不同的原因.对其原因分三类,即漏诊、误诊及假阴性.结果:173例病患者中,首次MSCT共检出肋骨骨折552处,复查MSCT共检出肋骨骨折729处.两次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7.881,P<0.01).复查MSCT诊断比首次多了213处,其中漏诊83处,占38.96%,误诊18处,占8.45%,假阴性112处,占52.58%.结论:MSCT诊断肋骨骨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仔细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加强随访复查.
作者:江茜;王国松;林坚;蔡剡军;黄锦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心病患者犯罪病变处的影像学作用,从而评价CTA与OCT的对诊断犯罪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共87例行CTA及OCT,分别测量管腔直径、病变大直径,并应用两种检查手段对斑块狭窄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共87例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CTA较OCT测量管腔大直径偏大P<0.05,斑块大直径CTA较OCT直径亦偏大P<0.05,对于斑块管腔狭窄度OCT较CT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对斑块性质优于CTA检查,操作安全可靠..
作者:师毅冰;高永广;张培影;赵宝忠;李光超;夏平;冯春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62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3 ~ 78岁,平均年龄45.3±5.9岁.采用医科达公司Leksell伽玛刀,处方剂量为12 ~ 13Gy(中心剂量24 ~ 27Gy).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个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采用Functool 9.4.05a软件计算肿瘤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结果:62个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听神经瘤病灶,30例(48.4%)肿瘤稳定,21例(33.9%)体积增大,11例(17.7%)体积缩小.其治疗前体积、ADC及eADC值分别为5.052±2.995cm3、(1.374±0.681)×10-3mm2/s和0.289±0.063;而伽玛刀治疗后8个月分别为5.281±3.375cm3、(1.658±0.340)×10-3mm2/s和0.224±0.088.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体积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1.100,P=0.275),ADC值(t=-3.021,P=0.004)及eADC值(t=5.502,P=0.000)的变化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估中有一定价值,ADC及eADC值可以早期提示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作者:丁建;戴嘉中;曹文静;施惠东;江华;吴丽琼;于同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密度成像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完整性.方法:25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实验组,20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进行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密度成像(track-density imaging,TDI),并计算其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扣带回及胼胝体膝部、压部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纤维束密度值(track density,TD),分别比较两组数据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左侧额叶、左侧颞叶、双侧扣带回前部及胼胝体膝部FA值显著降低(P<0.05),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扣带回前部及胼胝体膝部纤维束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发脑区白质完整性破坏,TDI为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解剖结构,纤维束密度值可能较各向异性分数更敏感的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脑白质异常.
作者:罗梦婷;王建波;王丹;江珍敏;李跃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磨玻璃结节(GGN)检出率不断增高.GGN与早期肺癌相关性较大,但也常见于良性病变,其鉴别诊断成为影像医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挑战.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围绕GGN的影像特征与病理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CT值可反映GGN的浸润性.本文将围绕GGN的CT值这一特征在早期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博薇;强金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眼盲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寻是否建立新的视觉代偿通路及视觉与听觉中枢是否有神经纤维联系.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 (每组n=7),采用右眼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富,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玻璃体内注入0.2M MnCl2,24h后比较ME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视觉代偿通路的产生.结果:MEMRI显示单眼盲大鼠左侧视觉通路代表结构(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层)的对比度(CNR)明显高于右侧(P<0.001),而比正常大鼠的左眼的视觉通路信号稍差(P<0.05). ME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单眼致盲4个月后,ME 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双侧视觉通路有功能重组.
作者:肖泽彬;王容;唐作华;冯晓源;钱雯;熊佶;王杰;吴灵捷;钟玉凤;王文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栓对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影响,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搜集4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24例无血栓,24例有血栓形成,回顾性分析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改变特点.结果:无血栓事件发生非瓣膜型房颤患者组较有血栓病例组左心耳开口长径、短颈、周长、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容积、左心房容积及LSPV(左上肺静脉)口长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主分叶长及左心耳第一个弯曲的角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脊的长度及左心耳开口到二尖瓣环之间的短距离,LAA(左心耳)距LSPV、LIPV(左下肺静脉)长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冠脉CTA成像能客观,准确地显示左心耳.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无血栓形成对左心耳形态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作者:雷志毅;刘国伟;何晓芳;王春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