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点校是传统古籍整理和数字化古籍整理的基础工作,在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过程中,数字媒体形式的数据库更方便了点校方法的应用,可以为点校工作节省时间、节省资源、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因此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与传统古籍点校相比能够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点校的方法,尤其体现在对校法、本校法及他校法中。
作者:陈晓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微循环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疗法、生物制剂、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疗程、3个疗程的微循环相关指标及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疗程和3个疗程的微循环指标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检测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微循环及氧化应激状态的治疗效果明显,对于改善银屑病患者的机体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CMECs)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和细胞死亡相关分子(p53)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QG 组)、中剂量(QZ 组)、低剂量(QD 组)大鼠含药血清,分别与大鼠缺血 CMECs 共孵育,同时制备空白血清,分别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 MX 组)、正常大鼠( ZC组)来源的原代 CMECs 共孵育;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管腔结构的形成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 time PCR)检测 ERK 和 p53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增殖窗口期 QZ 组、QD 组均为第2天,而 QG 组、ZC 组均为第3天,MX 组为第6天;QG 组、QZ 组、QD 组增殖率、迁移率及成管率均显著高于 MX 组,而 QD 组增高明显(P ﹤0.01);与 MX 组比较,QG 组、QZ 组、QD 组 ERK mRNA 表达增加,p53 mRNA 表达降低(P ﹤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促进大鼠缺血 CMECs 的血管新生功能,但其作用与药物剂量并非成正相关,可能与不同药物浓度干预导致 ERK 及 p53的差异表达有关。
作者:姚静;戴国华;刘宁;宋宪波;马培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分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序贯治疗。对照组6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每一期疗程结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发作期病情平均缓解时间,以及肺功能指标、症状体征积分、临床总有效率、1年内复发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临床近期、远期疗效高,复发率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翟雪竹;白海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认为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根源。机体功能状态的紊乱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中医肿瘤平衡治疗观点,将其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以维护机体平衡为本,通过调节脏腑气血,作用于肿瘤生长的内在环境,纠正机体失衡状态;以掌握攻补平衡为要,正确处理攻与补的关系,根据肿瘤进展速度与患者体质强弱综合判断,采用阶段性治疗的策略,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做到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不仅重视肿瘤患者躯体的病症,还要关注其精神状态,以人为本,形神兼治,促进患者身心平衡。中医肿瘤平衡治疗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仅提纲挈领,而且验于临床,收效满意。
作者:刘浩;林洪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临床少见、多发于儿童、病因不明的铁代谢异常;以肺泡毛细血管反复出血、肺间质含铁血黄素沉着为主要特点的疾病;临床中以反复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发病表现。国外报道 IPH 的年发病率0.24/100万~1.23/100万[1]。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治的1例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病例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马立明;刘宝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传导痛理论指导下毫针针刺原发性压痛点治疗肩部筋伤病的疗效情况。方法将60例原发痛点在腰背部的肩部筋伤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腰背部原发性压痛点,对照组针刺肩部周围传统腧穴。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评分系统(CMS)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而且在治疗后和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 VAS 和 CM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腰背部原发性压痛点治疗肩部筋伤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刚;董宝强;荆秦;宋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足部熏洗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或门诊的86例 DNP 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联合组在采用甲钴胺片治疗同时给予中药熏洗、针刺治疗。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正中感觉神经 NCV、腓总感觉神经 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 DNP 患者,针刺联合足部熏洗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对 NCV 的改善。
作者:谢淑梅;范桂清;杨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楝科植物川楝子中川楝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 - MS)方法。方法采用 XDB - C18色谱柱(2.1 mm ×1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35:65(V: V),流速为0.3 ml/ min,柱温30℃。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300μg/ ml(R2=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提取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
作者:吴忠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十四味建中汤对氧惊厥小鼠惊厥潜伏期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 -10)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氧惊厥6 h组、氧惊厥24 h 组、氧惊厥48 h 组、十四味建中汤+氧惊厥6 h 组(建中汤6 h 组)、建中汤24 h 组、建中汤48 h 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建中汤组小鼠在惊厥发生2周前每日灌胃1次十四味建中汤煎剂。将氧惊厥组和建中汤组小鼠置于高压氧(500 kPa)环境中至惊厥发作,建立氧惊厥小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脑组织 IL -1β和 IL -10含量。结果建中汤组小鼠氧惊厥潜伏期与氧惊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氧惊厥24 h 组和48 h 组小鼠脑组织 IL -1β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建中汤组24 h 组和48 h 组小鼠脑组织 IL -1β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氧惊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同时间点,氧惊厥组、建中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小鼠脑组织 IL -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十四味建中汤处理未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氧惊厥潜伏期,但可有效降低氧惊厥后脑组织 IL - lβ含量,有助于重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减轻惊厥性脑损伤。
作者:雷箴;王国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原发性肝癌形成的病机复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究其本是正气亏虚,导致邪气—癌毒的形成。根据肝脏本身的生理特性、肝与脾肾的关系及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气虚阴亏是其主要病机。其中脾气虚是基本前提,肝血虚是根本原因,肾阴虚是重要因素。已形成的癌毒自身生长需要能量,消耗人体的气血。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消融术等耗气伤阴。平时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合理,不仅为肝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且又消耗人体的正气。如高能量食物的堆积化热伤阴,缺乏运动造成气血流通缓慢,人体产生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堆积体内,形成毒物;熬夜耗伤人体肝胆之气和肾中精血。本文就气虚阴亏为原发性肝癌主要病机这一观点进行文献及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赵亚林;何玲玲;杜林林;江宇泳;杨志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草素在不同时间对 AGS 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探索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AGS 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对照组(DMSO)及实验组(紫草素以 DM-SO 助溶,分别稀释成浓度为2 mM、1.5 mM、1 mM、0.75 mM、0.5 mM 的液体)以1:1000加入孔中,并分别于0、6、12、24 h 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的迁移情况,且拍照记录,计算细胞迁移速度及细胞迁移抑制率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高浓度紫草素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紫草素能够抑制AGS 细胞迁移,且终浓度为2μM 时抑制作用明显。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浓度紫草素能够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凋亡;紫草素抑制了 AGS 细胞的迁移,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相关,且在终浓度为2μM 作用于 AGS 细胞12 h 时,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明显。
作者:杜娜;李健;刘福生;张寅;刘婷;苏泽琦;丁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湿敷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予消肿止痛合剂局部湿敷治疗,对照组用25%硫酸镁湿敷治疗;均1次/ d,1 h/次;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4.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可在短时间显著缓解静脉炎的症状,减轻疼痛,临床疗效优于25%硫酸镁湿敷治疗。
作者:刘学永;车玉静;裴海明;史新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何氏虚劳心传》的用药规律,探讨虚劳的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使用频数表对《何氏虚劳心传》治疗虚劳的21首方剂中所列药物的分类、使用频次、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虚劳的用药频次以补虚药高,归经以肾膀胱经、肺大肠经、脾胃经为多。结论虚劳的基本病机在于阴虚,治疗注重补肾、健脾胃、生活调摄。
作者:韦薇;郑玉琴;马新;豆小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治未病”思想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思想,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其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肥胖高血压是一个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的疾病,它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通过其独特的养生理念、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同时结合西药治疗,防病抗病相结合,可先安未病脏腑,以阻断肥胖高血压的传变途径,防止疾病发展。通过贯彻“治未病”思想,走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高血压之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芦波;周训杰;桂明泰;姚磊;韩亚楠;李建华;符德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乳腺癌 MDA - MB -435S 细胞的作用。方法 MTT 方法检测 Tet 对 MDA - MB -435S 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用碘化丙啶单染流式细胞术测定法检测 Tet 对 MDA - MB -435S 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Tet 对 MDA - MB -435S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 Tet 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而增大,Tet 剂量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 ﹤0.01)。Tet 作用于 MDA - MB -435S 细胞24 h 后,G0/ 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多,随 Tet 浓度增加,G0/ G1期细胞比例增多;S 期、G2 M 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并且随 Tet 浓度增加,S 期、G2 M 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 Tet 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系 MDA - MB -435S 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Tet 阻滞 MDA - MB -435S 细胞于 G0/ G1期,降低 S 期比例,抑制 DNA 合成是其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桃花;裴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Cyclin D1和 Ki -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将68例大肠癌及20例癌旁大肠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Cyclin D1和 Ki -67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 Cyclin D1和 Ki -67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1);大肠癌组织中 Cyclin D1和 Ki -67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袭显著相关(P ﹤0.05)。结论 Cyclin D1和 Ki -67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进展有关,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价。
作者:任斐;姜文婧;王虎生;王志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壮医针灸是壮医特色实用治病技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色与优势,那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历史、古朴的理论、独特的方法、显著的疗效,是我国传统医药的一朵奇葩,是祖国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至今仍是壮族地区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在壮族地区广为应用,影响较大。本文着重介绍广西黄氏壮医针灸学流派的历史源流、传承脉络,深入探讨流派的学术特色,归纳出流派具有强调毒虚二因、主张道路传导、创立气血理论、重视调气通路、善用特定穴位、推崇无痛针灸、针灸罐法联用等学术特色。文中还从传承医道、传承医术、传承医德、勤于临证等方面交流流派传承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传承新思路,为中医流派的传承和发展积累经验并提供借鉴。
作者:宋宁;李浪辉;黄贵华;李美康;梁薇;黄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排便试验,通过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及小鼠排便时间、排便数量的实验研究,观察并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的排便作用。结果同等剂量的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都能够促进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的小肠蠕动,缩短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增加其排便数量,且两者之间功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的排便作用是相近的。
作者:李辉;李福元;陈斌;李飞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苇茎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等。收集已发表的关于苇茎汤治疗 COPD 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 Meta 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 RevMan5.2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027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未发现苇茎汤与安慰剂对照的 RCT 研究。研究发现苇茎汤在改善 COPD 咳痰喘等症状及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方面与单存西医对症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纳入的研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目前苇茎汤治疗 COPD 的疗效证据有限,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加证据强度。
作者:孔艳华;王辛秋;史琦;阎玥;何博;李友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