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重要的慢性疾病。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认识和治疗高血压病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和互补性。其中痰湿证与代谢异常、瘀血证与血管重构、肝肾阴虚证与靶器官损伤、肝火亢盛证与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等能提供一些角度来认识高血压病。痰湿与高血压患者肥胖、超重及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瘀血证则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血黏度异常等相关,从肝肾论治肝肾阴虚证可能更好的保护靶器官,肝阳上亢证与交感系统功能亢进颇为相似。在治疗上,中西医具有共容性,如钙离子拮抗剂(CCB)类药物与活血化瘀药、β受体阻滞剂与安神清热药、西药利尿剂与中药的利尿药物等,均有一定的相似相容性,并且中药可以干预西药副作用,以及中医药的药物外干预均可提高临床疗效,这些都表明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可以互补。
作者:倪炎;周端;魏易洪;沈艳;李广浩;曹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CMECs)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和细胞死亡相关分子(p53)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QG 组)、中剂量(QZ 组)、低剂量(QD 组)大鼠含药血清,分别与大鼠缺血 CMECs 共孵育,同时制备空白血清,分别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 MX 组)、正常大鼠( ZC组)来源的原代 CMECs 共孵育;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管腔结构的形成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 time PCR)检测 ERK 和 p53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增殖窗口期 QZ 组、QD 组均为第2天,而 QG 组、ZC 组均为第3天,MX 组为第6天;QG 组、QZ 组、QD 组增殖率、迁移率及成管率均显著高于 MX 组,而 QD 组增高明显(P ﹤0.01);与 MX 组比较,QG 组、QZ 组、QD 组 ERK mRNA 表达增加,p53 mRNA 表达降低(P ﹤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促进大鼠缺血 CMECs 的血管新生功能,但其作用与药物剂量并非成正相关,可能与不同药物浓度干预导致 ERK 及 p53的差异表达有关。
作者:姚静;戴国华;刘宁;宋宪波;马培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文章介绍黄尧洲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证经验。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抗组胺药等药物。黄尧洲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感受外邪有关,外感邪气、服用药物、饮食不节等是发病的主要诱因。提出镇心安神、疏风止痒是治疗的主要大法,临床遣方用药以重镇药物为主,辅以疏风止痒之品。常用药物包括生龙骨、煅牡蛎、防风、仙鹤草、麻黄根等,再根据不同发病诱因进行加减,常取得良效。
作者:曲韵;付中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完全随机抽样法将92例观察病例分为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和小针刀组。综合治疗组52例采用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小针刀组40例单纯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2.69%,总有效率为100%,小针刀组为57.50%与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临床总疗效优于单纯小针刀治疗,且不同程度提高了患者正气,阳气,增强了患者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作者:周金香;王文辉;苏淑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散结法联合 m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对Ⅲ期结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病理分期为Ⅲ期的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行 m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治疗组口服散结益气法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3年无病生存率(DFS)、5年生存时间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1年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3年 DFS 与5年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散结法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能部分减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喆;武冰;刘致永;符思;郑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点校是传统古籍整理和数字化古籍整理的基础工作,在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过程中,数字媒体形式的数据库更方便了点校方法的应用,可以为点校工作节省时间、节省资源、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因此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与传统古籍点校相比能够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点校的方法,尤其体现在对校法、本校法及他校法中。
作者:陈晓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分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序贯治疗。对照组6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每一期疗程结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发作期病情平均缓解时间,以及肺功能指标、症状体征积分、临床总有效率、1年内复发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临床近期、远期疗效高,复发率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翟雪竹;白海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草素在不同时间对 AGS 细胞形态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探索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较佳抑制作用浓度及时间。方法将 AGS 细胞铺于6孔板并培养,待贴壁细胞密度达到70%~80%后,采用划痕法制造细胞迁移模型,分为对照组(DMSO)及实验组(紫草素以 DM-SO 助溶,分别稀释成浓度为2 mM、1.5 mM、1 mM、0.75 mM、0.5 mM 的液体)以1:1000加入孔中,并分别于0、6、12、24 h 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的迁移情况,且拍照记录,计算细胞迁移速度及细胞迁移抑制率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高浓度紫草素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紫草素能够抑制AGS 细胞迁移,且终浓度为2μM 时抑制作用明显。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紫草素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浓度紫草素能够使 AGS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凋亡;紫草素抑制了 AGS 细胞的迁移,且该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相关,且在终浓度为2μM 作用于 AGS 细胞12 h 时,其对 AGS 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明显。
作者:杜娜;李健;刘福生;张寅;刘婷;苏泽琦;丁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的肺系慢性疾病。COPD 患者多死于并发症,合并贫血首当其冲,但 COPD 合并贫血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贫血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和大量炎症介质参与的疾病,其发生涉及三种机制:红细胞寿命的缩短、体内铁离子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和机体骨髓红细胞生成应答的受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通过不同途径在不同水平上影响了红细胞的生成或造成了其破坏,可能是 COPD 相关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核心。文章通过论述认为,“炎性因子—Hepcidin—EPO”轴中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可能是贫血发病机制,并探讨以中医药对其防治的策略及措施。
作者:程羽;陈静;陶伟利;祁燕;周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联合通便方对阴虚津亏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阴虚津亏型便秘患者4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通便方联合针刺)和对照组(通便方),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通便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7 d 为1个疗程,共计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缓解便秘临床症状(P ﹤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及紧迫感、腹痛腹胀症状较对照组均有优势(P ﹤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通过建立以多层次、立体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调整了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丁建华;牛煜惠;刘肃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排便试验,通过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及小鼠排便时间、排便数量的实验研究,观察并比较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的排便作用。结果同等剂量的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都能够促进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的小肠蠕动,缩短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增加其排便数量,且两者之间功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与不含朱砂的清泻丸对正常和实热型便秘小鼠的排便作用是相近的。
作者:李辉;李福元;陈斌;李飞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苇茎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等。收集已发表的关于苇茎汤治疗 COPD 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 Meta 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 RevMan5.2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027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未发现苇茎汤与安慰剂对照的 RCT 研究。研究发现苇茎汤在改善 COPD 咳痰喘等症状及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方面与单存西医对症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纳入的研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目前苇茎汤治疗 COPD 的疗效证据有限,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加证据强度。
作者:孔艳华;王辛秋;史琦;阎玥;何博;李友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临床少见、多发于儿童、病因不明的铁代谢异常;以肺泡毛细血管反复出血、肺间质含铁血黄素沉着为主要特点的疾病;临床中以反复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发病表现。国外报道 IPH 的年发病率0.24/100万~1.23/100万[1]。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治的1例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病例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马立明;刘宝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内燥”一词为清代医家提出,并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阴液不足,内燥的治法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原则,多以滋阴养血为主,但是临床上往往见到滋阴润燥之法难以取效的情况,笔者在治疗内燥证时发现,此类患者或因过用寒凉滋腻之品,或贪凉饮冷无度,以至于脾肾阳气耗损,或因素体阳虚,以至于阳虚不能蒸化津液,导致津液不得布散,每多上燥下寒或者上热下寒之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的“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治疗原则,运用温阳降火之剂治疗内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燥证治疗源流及温阳法治疗内燥证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临床实例,对温阳法治疗内燥证加以具体的说明。
作者:崔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弘扬中医,传承国粹,7月19日下午,由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北京市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国医大师传承拜师会在京隆重举行,23名(该院17名)业务技术骨干分别被国医大师颜正华、金世元、石学敏、吕景山、张大宁、唐祖宣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史大卓收为高徒。拜入颜正华门下的弟子为任德广、刘良芳、王英、孙伟;拜入金世元门下的弟子为郭桂英、司淑玉、李远明;拜入石学敏门下的弟子为李浪辉、苏惠萍、胡广芹、宋宁;拜入吕景山门下的弟子为秦祖杰、王忠、贾永宽、刘光亭、迟润华;拜入张大宁门下的弟子为黎海珍、张炬、刘伟、海霞;拜入唐祖宣门下的弟子为徐裴、杜宏宇、金明安;拜入史大卓门下的弟子为黎海珍。拜师仪式上,弟子们逐一向老师行鞠躬礼、献拜师帖、奉茶敬花,师徒互赠礼物,老师向弟子颁发收徒证明并发表寄语,后师徒合影留念,拜师礼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司淑玉代表众弟子发言,她表示今后将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刻苦钻研,传承国粹,继承创新,将中医药学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湿敷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予消肿止痛合剂局部湿敷治疗,对照组用25%硫酸镁湿敷治疗;均1次/ d,1 h/次;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4.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可在短时间显著缓解静脉炎的症状,减轻疼痛,临床疗效优于25%硫酸镁湿敷治疗。
作者:刘学永;车玉静;裴海明;史新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电及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糖尿病胃轻瘫治疗)35例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35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的胃电参数及食管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及2周的胃电参数及食管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检测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电及食管动力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部及食管功能状态。
作者:何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妇科临床的常见病、疑难病,是指由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且没有全身和内外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常表现为月经无规律、经期过长、经量过多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本病属中医“崩漏”的范畴,其病因多端,病机复杂。郭为汀主任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机多以虚、瘀、热三者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而致经血非时而下,根据临床症状,将崩漏分为血瘀型、血热型、血虚型及暴崩,治疗时针对各型分别以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健脾益气、益气止崩塞流应急为主要原则,运用临床经验方活血固经汤、凉血固经汤、养血固经汤、益气止崩汤分别治之,取得良效。
作者:蔡晓霖;郭珊红;李英莲;郭为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人乳腺癌 MDA - MB -435S 细胞的作用。方法 MTT 方法检测 Tet 对 MDA - MB -435S 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用碘化丙啶单染流式细胞术测定法检测 Tet 对 MDA - MB -435S 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Tet 对 MDA - MB -435S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 Tet 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而增大,Tet 剂量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 ﹤0.01)。Tet 作用于 MDA - MB -435S 细胞24 h 后,G0/ 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多,随 Tet 浓度增加,G0/ G1期细胞比例增多;S 期、G2 M 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并且随 Tet 浓度增加,S 期、G2 M 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 Tet 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系 MDA - MB -435S 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Tet 阻滞 MDA - MB -435S 细胞于 G0/ G1期,降低 S 期比例,抑制 DNA 合成是其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桃花;裴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