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功能的研究

朱丽敏;史珍英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功能, 压力负荷, 容量负荷
摘要:随着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已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中,右心室可以分别成为肺循环或体循环的泵血腔,同样也可能面临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本文对目前右心室在压力和容量负荷过大情况下的功能研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促进对右心功能的认识和重视.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度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患者普伐他汀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疾病发作的试验(ALLHAT-LLT)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处理要点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约为5%.由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和处理有特殊性,故本文着重概述由环孢素、妊娠、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处理.

    作者:孙宝贵;汪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对青壮年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抗心血管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多酚类植物抗毒素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和促进血管松弛、保护和维持内皮完整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LDL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雌激素样作用等保护特性.本文旨在综述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郝捍东;何立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肺动脉高压免疫学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免疫学机制介入了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自身免疫紊乱、HLA相关分子、以及细胞因子在其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抑制疗法为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朱平;范玲玲;周敬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室间隔缺损自发关闭率与主动脉瓣下嵴突及主动脉瓣脱垂形成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T3综合征:心脏病患者死亡的有力预测因素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高张盐水治疗严重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降胆固醇疗效的动脉生物学研究:对应用阿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疗效的随机对比试验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冠心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的病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因其缺血性胸痛的症状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引起的心包炎相混淆,故临床极易漏诊.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骏;王鸣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功能的研究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已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中,右心室可以分别成为肺循环或体循环的泵血腔,同样也可能面临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本文对目前右心室在压力和容量负荷过大情况下的功能研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促进对右心功能的认识和重视.

    作者:朱丽敏;史珍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利用超声应变率及其显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应变率和应变率显像是通过超声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局部心肌速度梯度的一种超声影像新技术,可以评价局部心肌的功能,对临床治疗和进一步干预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涓;吴雅峰;杨新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将18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0例)和对照组(6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1)冠心病组的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增高(P<0.05);(2)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越不稳定,总胆红素(TBIL)水平越低、ox-LDL浓度越高(P<0.05). 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可能引起LDL-C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从而促使冠心病的发生;TBIL及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稳定性相关,对评价冠心病的预后和疗效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赵晓燕;苏金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胶原纤维增生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及氯沙坦钾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 Ⅰ 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与心衰和心室重构的关系,同时观察氯沙坦钾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4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钾组(每天口服氯沙坦钾50mg).20例无心脑血管和肝脏疾病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 Ⅰ P、PⅢ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20周两治疗组重复测定上述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钾组P Ⅰ P、PⅢP、AngⅡ、醛固酮、LVEDd、LVMI水平明显升高(P<0.01),LVEF明显降低(P<0.01).P Ⅰ P、PⅢP与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经20周治疗后上述血检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在常规治疗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氯沙坦钾组血检指标和LVEDd、LVMI则显著降低(P<0.05),LVEF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心衰患者心肌间质胶原增生致使心脏发生重构,氯沙坦钾有抑制心室重构作用.

    作者:谢春毅;劳晓翔;张家美;崔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管平滑肌钾离子通道的增龄变化及其研究

    21世纪人群的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严重,随之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将越来越高,近年人们发现增龄变化对血管平滑肌离子通道有明显影响,从而促进血管硬化.本文对血管平滑肌K+通道的分子结构与电生理特性、调节因素及其增龄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兴林;李秀琴;曾晓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肌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学

    采用心肌注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基因治疗晚期冠心病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心绞痛明显缓解,冠状动脉造影有新的侧枝血管形成.本文介绍心肌注射VEGF基因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学.

    作者:陆传新;王立杰;林晓耘;程心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左房容积是AMI后死亡的强力预测因子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非空腹甘油三酯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于空腹甘油三酯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无心梗老年人的炎症标记物和心衰危险性的关系:Framingham心脏研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无痛性心肌梗死

    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被临床医生和患者忽视,造成诊治延误,导致严重后果.本文结合近几年有关研究进展,就无痛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严章林;陶谦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