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范玲玲;周敬群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的病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因其缺血性胸痛的症状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引起的心包炎相混淆,故临床极易漏诊.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骏;王鸣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细胞凋亡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Fas受体及其配体在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简述Fas系统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王明亮;刘奇良;张大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两者对血尿酸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59例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氯沙坦50mg,qd;另一组给予依那普利5mg,bid.12周后观察二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对血尿酸的影响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氯沙坦组高血压由(167.45±10.70/100.90±10.47)降为(146.14±14.40/83.24±9.24)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8.93±8.91/92.31±10.43)mmHg降为(132.62±14.40/83.24±9.24)mmHg;依那普利组高血压由(165.17±10.16/100.60±14.49)降为(147.23±14.14/89.2±7.14)mmHg;24h平均压由(149.32±9.29/91.47±12.97)mmHg降为(133.87±13.02/83.17±8.92)mrmHg;氯沙坦组血尿酸治疗后由(446.48±118.55)μmol降为(379.52±74.59)μmol,依那普利组血尿酸治疗前后为(441.30±112.15)μmol和(433.77±113.96)μmol. 结论:氯沙坦和依普利那降压疗效相似,但氯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对于血尿酸增高的高血压病人建议选用氯沙坦.
作者:陈跃光;朱根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钠素是心肌分泌的重要肽类激素之一.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室壁压力的增加,导致其分泌和释放反应性增加.近年来,血清脑钠素的检测在诊断和治疗心功能不全中得到了重视,本文就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彭夫松;李瑞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 Ⅰ 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与心衰和心室重构的关系,同时观察氯沙坦钾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4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钾组(每天口服氯沙坦钾50mg).20例无心脑血管和肝脏疾病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 Ⅰ P、PⅢ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20周两治疗组重复测定上述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钾组P Ⅰ P、PⅢP、AngⅡ、醛固酮、LVEDd、LVMI水平明显升高(P<0.01),LVEF明显降低(P<0.01).P Ⅰ P、PⅢP与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经20周治疗后上述血检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在常规治疗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氯沙坦钾组血检指标和LVEDd、LVMI则显著降低(P<0.05),LVEF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心衰患者心肌间质胶原增生致使心脏发生重构,氯沙坦钾有抑制心室重构作用.
作者:谢春毅;劳晓翔;张家美;崔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转换酶(ECE)在早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室重构中的变化,进一步研究DCM心室重构的发病机制. 方法:两肾一夹术制备早期DCM大鼠模型后,通过RT-PCR-半定量法观察ECE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测定ECE活性以了解其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结果:早期DCM大鼠模型左室ECE mRNA表达水平为:1.25±0.37,ECE活性水平为:(58.3±9.1)pmol/L,二者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早期DCM大鼠模型左室心肌ECE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提示ECE可能参与了心室重构的形成.
作者:吴晓晖;朱健华;张寄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的鉴别是临床诊断中的难题之一,无创性医学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的发展为此两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信息.本文介绍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疾病的M型、二维、血流多普勒以及组织多普勒显像等心脏超声指标.
作者:徐婷嬿;施仲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免疫学机制介入了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自身免疫紊乱、HLA相关分子、以及细胞因子在其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抑制疗法为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朱平;范玲玲;周敬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综述了红景天这一环境适应原样植物及其提取物红景天素,红景天苷和酮在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红景天提取物能促进动物体脂动员和促进胆固醇代谢,有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抗体外血栓形成,红景天苷和酮还可通过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使动脉血压和左室舒张末压下降,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拮抗心律失常,这些对心血管有利的药理作用使得红景天有望成为抗心肌缺血的新药之一.
作者:胡敏;于金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约为5%.由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和处理有特殊性,故本文着重概述由环孢素、妊娠、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处理.
作者:孙宝贵;汪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种晶体停搏液(MST、Tyers、HTK和Roe)中加入细胞保护剂三甲氧苄嗪(TMZ)对未成熟心肌的作用. 方法:以离体灌注幼兔心为研究对象,观察四种晶体停搏液在幼兔心14℃缺血2h后血流动力学、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和心肌生化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MZ可显著提高晶体停搏液离体灌注幼兔心功能的恢复,明显减少心肌酶的漏出和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高能磷酸盐的储存(P<0.05). 结论:TMZ可明显提高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梅运清;路亚枫;张宴婉;程邦昌;高尚志;龙村;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1世纪人群的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严重,随之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将越来越高,近年人们发现增龄变化对血管平滑肌离子通道有明显影响,从而促进血管硬化.本文对血管平滑肌K+通道的分子结构与电生理特性、调节因素及其增龄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兴林;李秀琴;曾晓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应变率和应变率显像是通过超声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局部心肌速度梯度的一种超声影像新技术,可以评价局部心肌的功能,对临床治疗和进一步干预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涓;吴雅峰;杨新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