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王蔓娜;吴志江
目的评价奎的平及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的平、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于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末做脑电图检查,并分别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奎的平、利培酮治疗后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3.3%、46.7%,两药差异无显著性,脑电图改变与疗效无关.结论奎的平、利培酮均可引起脑电图改变.
作者:杨雀屏;黄寅平;杨碧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获取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城区东姚居委780名社区老年人(≥60岁)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自尊评价量表(SEI),进行评定分析.结果74岁以前MMSE总分值均在正常范围,认知功能大部分保持完整,75岁以后有不同程度改变.18.7%(146人)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低龄、患慢性病、日常开支不够、家庭社会支持差、独居、生活自理困难者抑郁发生率高于全样本老年人水平(χ2=27.84,P<0.001).76.8%的老年人自尊评价没有问题,15.7%有些问题,3%有严重问题.结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作者:张华;崔玉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本地区302名幼儿教师进行SCL-90和EPQ测试,将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幼儿教师SCL-90总分≥160分34人(11.9%),因子分≥3的因子有人际关系敏感(12.2%)、抑郁(10.8%)、强迫(10.1%)、焦虑(9.4%)、敌对(6.3%),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及压力有关.
作者:李艳;尹华;卜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由多种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思维、情感与行为的相互分裂.家系调查、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均支持遗传因素与发病有关.近年来发现人类染色体上一些区域和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自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认识与评估.方法采用SCL-90问卷和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对驻济四所大学的579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认识与评估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25.9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位因素为被人歧视和误解,选择率为67.2%,其次为就业困难(52.5%)、学习压力大(45.4%)和考研(42.1%),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存在着一定差别.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均分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10个影响因素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2260~0.131,P<0.001~0.05).结论大学生自我评估的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10个因素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作者:田可新;苏磊;唐茂芹;米国琳;吴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综述了强迫症治疗定性评估的新认识和难治性强迫症治疗策略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苏中华;成义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以及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6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n=8),分别给予西酞普兰,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组的所有病人的YBOCS减分率均大于35%,有6例出现副反应.西酞普兰组仅有一例患者的YBOCS减分率大于35%,有3例出现副反应.结论西酞普兰合并氯丙咪嗪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但副反应明显多于西酞普兰组.
作者:王立涛;潘惟华;温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以医科大学生为对象探讨自我和谐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06名医科大学生进行评价.根据自我和谐量表评分分为低自我和谐程度组和高自我和谐程度组,对两组应付方式进行比较,并对自我和谐各因子与各应付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低自我和谐程度大学生组的应付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方式显著低于高自我和谐程度大学生组(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方式则显著高于高自我和谐组(P<0.05或P<0.0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应付方式均有显著相关(P<0.05或P<0.01),自我的灵活性与解决问题方式成正相关(P<0.01),自我的刻板性与合理化方式成正相关(P<0.05).结论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与所采用的应付方式之间密切相关.
作者:刘金凤;王蔓娜;吴志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康复作用.方法筛选了72例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状、SDS的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也明显好转(P<0.001).结论对脑血管疾病后出现抑郁症状的病人,不失时机地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对缓解病人抑郁症状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田新华;高兴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对轻度阿尔采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轻度AD患者分为智力活动组(30例)和非智力活动组(26例),智力活动组给予1年的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采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成人韦氏记忆量表(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时和1年后评定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通过有目的的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1年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WM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痴呆程度的演变,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智力活动是AD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陈景清;张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分析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关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利培酮治疗后记忆商(MQ)评分增加非常显著[y合并=-8.27,95%CI为(-11.49,-5.05),χ2=25.31,P<0.001],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持续错误数[d=0.50,95%CI为(-0.01,1.01)]和非持续错误数[y合并=3.17,95%CI为(-0.14,6.48),χ2=3.52,P<0.05]无明显减少;在剔除慢性组后分层分析,WCST持续错误数[d=0.59,95%CI为(0.12,1.06)]和非持续错误数[y合并=3.93,95%CI为(0.16,7.70),χ2=4.16,P<0.05]均明显减少.结论利培酮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和记忆两方面认知功能确有明显改善.
作者:汪作为;周天骍;张少平;陈银娣;刘人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吕晓敏;孙青;张天亮;米国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43例和阿普唑仑组42例,舍曲林治疗剂量在50~150mg/d,阿普唑仑组为1.2~3.6mg/d,观察时间为8周.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安全性评价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查体.结果舍曲林显效率为74.4%,有效率为90.7%;阿普唑仑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4%和92.9%,两者疗效相当;舍曲林组副反应发生例次明显少于阿普唑仑组(P<0.05),程度均较轻微;阿普唑仑起效稍快于舍曲林,但中长期疗效则舍曲林占优.结论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李烜;曹莉萍;朱国燊;杨婵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重点中学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市4所重点中学的1937名在校初中、高中生,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41.71%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强迫症状.心理健康问题与母亲拒绝否认、同伴关系、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
作者:王锋;王莉;李瑞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氯噻吨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的差异.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噻吨组(60例)与氯丙嗪组(60例)进行对照研究,疗程6周.以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阴性症状量表(SANS)在用药前和用药后2、4、6周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疗效评定分四级.结果氯噻吨与氯丙嗪临床疗效相似,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2%、83%与60%、80%,差异无显著性(P<0.05),BPR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NS也有显著改善.氯噻吨对抑郁症状也有一定疗效.两者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经适当处理可缓解.结论氯噻吨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氯噻吨对消除情感症状优于氯丙嗪.
作者:刘启珍;王慧芳;陈洪来;刘翠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学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对507名医学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评估.结果三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和大学生样本,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外倾和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呈正相关,与个性不稳定呈负相关.结论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相关,高等院校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翟爱玲;李珍华;崔爱环;张金响;陈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寻找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预防精神科病人便秘的方法,减少病人痛苦.方法运用腹部按摩和便意唤醒的方法,对二日无大便者进行干预.结果由二日无大便发展至三日仍未大便者发生率干预组6.34%,对照组21.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提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精神科病人便秘发生.
作者:王爽;徐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舒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2周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治疗前后SANS、BPRS总分及减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治疗后SANS、BPR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利培酮的副反应较舒必利少而轻.结论利培酮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孙良民;刘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及其与精神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32例(患者组)与3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的NSE100-RLA试剂和上海产SN-682型全自动r记数仪,测定其血清中NSE和MBP含量.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NSE[(20.6±7.2)Μl/L]和MBP[(8.1±4.8)Μl/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8.2±3.0)Μl/L和(4.4±0.4)Μl/L],(经t检验,P均<0.01).在患者组中,血清NSE与MBP呈正相关(r=0.69,P<0.01);血清NSE和MBP与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NSE:r=0.66,MBP:r=0.68,P均<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NSE和MBP含量均升高,并与精神病理性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董占华;魏可煌;赵永芬;马玉凤;张穗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观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由病区护师或主管护师对50名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测评,然后,将护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两组对比数据均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父母的心理障碍.
作者:张海杰;彭锡玲;蔡兴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