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帮友;刘影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in vivo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是基于光学共聚焦原理的皮肤原位、在体、实时、动态三维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RCM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皮肤病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近年来具前景的无创性皮肤影像学方法之一。 RCM主要应用于皮肤肿瘤、色素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及其他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本文综述了RCM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特点和优势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
作者:肖佳;郭爱元;黄健;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血清抗核抗体谱( ANAs)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0例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阳性者和220例TPPA阴性的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结果:220例TPPA阳性者中,SSA阳性24例(10.9%);Ro-52阳性37例(16.8%);DsDNA阳性8例(4.0%);PCNA阳性16例(7.2%);Po阳性7例(3.2%);SSB阳性17例(7.7%)。所有ANAs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TRUST阳性与阴性患者相比,ANA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的SSA、Ro-52和SS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 P<0.05)。45岁以下TPPA阳性者ANAs阳性率较低,46~75岁TPPA阳性者ANAs阳性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感染梅毒可能增加自身免疫病的风险,检测ANAs有利于评估和防治梅毒感染患者免疫损伤,减少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但对梅毒的临床诊断参考意义不大。
作者:杨永军;周建伟;孔翠;蔡淑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河北廊坊地区雄激素性脱发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廊坊地区多个社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进行现场问卷。结果:共调查人群3596人,其中男1891人,女1705人。确诊雄激素性脱发418例(患病率11.6%),其中男327例(患病率17.3%),女91例(患病率5.3%)。经常饮酒者患病率(28.1%)高于不饮酒者(10%)和偶尔饮酒者(12.7%);睡眠时间<8 h/天者患病率(13.5%)高于睡眠时间≥8 h患者(10.2%);患病率随体重指数升高而升高。结论:廊坊地区雄激素性秃发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饮酒、睡眠不足和体重指数高是廊坊地区雄激素性脱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娜娜;景伟芳;刘雪;任丹阳;孟雪梅;王婷琳;丁晓岚;彭光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新生儿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为:窒息(3例)、气促发绀(2例)、四肢活动障碍(1例)、皮肤黄染(1例)、抽搐(1例);4例无症状;合并肝脾肿大6例,贫血2例,皮疹2例。12例患者血清TPHA检测均阳性,11例患儿脑脊液生化异常或TPHA阳性,脑脊液生化以蛋白异常为多见;5例患儿血清中监测到病毒IgM抗体,以EB病毒感染常见。结论:新生儿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容易受累,易合并病毒感染。
作者:刘盼盼;李静;陈梦琳;朱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起病急,常伴高热、关节痛和肿胀、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症状,在银屑病的皮损上出现密集针尖粟粒大无菌性脓疱,后脓疱迅速增多成大片,部分融合成脓湖,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12年12月11日我院收治姐妹二人同患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致双下肢肌萎缩,经精心治疗和护理27天,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薛琳;刘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临床资料11例氯痤疮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56岁,平均40.3岁,某工厂三氯吡啶醇钠生产车间工人,从事该工作3~6个月,平均时间161.2天,未采取正规防护措施,群体发病。皮肤损害:头面部(图1)、颈部、胸前、双腋(图2)、四肢等处的密集红色米粒大红丘疹,部分顶端有脓疱,间杂黄豆大坚实红结节,渐演变为黑头粉刺、囊肿,颜面部呈暗灰色改变,神经损害(四肢无力、肌肉酸痛、手足麻木),伴有发热、咳嗽、咳白黏痰、胃烧灼样痛。其中严重一例患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 23.08×109/L,中性粒细胞87.44%;尿常规:蛋白2+;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血沉34 mm/h;胸部CT:右肺下叶实变,考虑炎症,右侧胸膜腔少量积液。肝、胆、脾、胰及双肾B超显示双肾图像轻度弥漫性改变,肝、胆、脾及胰正常,腹腔无肿大淋巴结。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表皮不规则肥厚,较多假角囊肿形成(图3),部分角质形成细胞坏死,棘细胞海绵水肿及真皮乳头水肿,真皮全层血管周围有中性炎细胞浸润。其中1例皮损严重者尚出现小汗腺导管的鳞状上皮化生(图4)。诊断为氯痤疮。发病1月后皮肤科查体:颜面部呈暗灰色改变,头面部皮肤肥厚(图5),头面部、颈部、双腋、躯干、阴囊、阴茎见较多的黑头粉刺(图6)、暗黄红色囊肿,部分糜烂、结痂。给予阿维A胶囊30 mg日1次及抗生素(合并肺部感染)、解痉止痛及营养神经药物等及维A酸软膏外用。经治疗2月余后部分皮损收敛及神经症状缓解。1个月前(发病1年半)随访发现多数患者皮损较住院时变化不明显,仍有手足麻木。
作者:张衍国;胡新红;董高宏;杨春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检测一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的PTCH1基因突变。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3位相关亲属(患者的父母及妹妹)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PTC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同时以200名无关健康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作对照。结果:患者的PTCH1基因发生c.590G>A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p.W197X改变。患者的父母、妹妹及200名健康对照未见该基因突变位点。结论: PTCH1基因p. W197X突变很可能是本例患者Gorlin综合征的病因。
作者:赵嘉惠;汪慧君;冯程;尹菁华;林志淼;杨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双手背、前臂伸侧红斑1周,于2014年6月就诊于我科。1周前患者双手背、前臂伸侧出现境界清楚的红色斑片,边缘稍有脱屑,无自觉症状。患者有酗酒史30余年,每日约400~500 mL白酒。既往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及遗传史。发疹前数月内有头昏、疲劳乏力等症状,精神状态较抑郁。皮肤科情况:双手背、前臂伸侧见境界清楚的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片,边缘略隆起,上覆暗褐色鳞屑,表面粗糙(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功能无异常。组织病理:(前臂)鳞状上皮角化过度及显著角化不全,棘层萎缩,伴基底层细胞增生,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轻度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图2)。诊断:烟酸缺乏症。治疗:烟酰胺100 mg 日3次,复合维生素 B 日6片,避免日晒,高蛋白饮食。治疗2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电话随访患者皮疹完全消退,未见复发。
作者:戈旦;闵仲生;薛燕宁;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经典扁平苔藓与色素性扁平苔藓常见皮肤镜的特征。方法:选取13例经典扁平苔藓和6例色素性扁平苔藓患者共99处皮损进行皮肤镜检查并对其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经典扁平苔藓常见的皮肤镜特征有Wickham纹,以片状模式为主的黄棕色色素结构和点状、线状及球状等血管;色素性扁平苔藓常见的皮肤镜特征有以点状、球状模式为主的蓝灰色、黄棕色色素结构和毛囊角栓。结论:皮肤镜可用于经典扁平苔癣和色素性扁平苔藓的辅助诊断。
作者:罗毅鑫;池诚;刘洁;徐晨琛;晋红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确定抑郁焦虑情绪对 CA 复发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100例初诊CA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情绪状态。 SDS>50和/或SAS>50为抑郁焦虑者,其余患者为非抑郁焦虑者。选择健康体检32人为对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随后观察两组CA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 CA组外周血 Treg细胞水平为(8.03±2.1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28±1.21)%(P<0.05);抑郁焦虑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为(8.64±2.12)%,显著高于无抑郁焦虑组(7.55±2.05)%(P<0.05)。治疗后抑郁焦虑组第1、2、3、6个月的复发率均高于无抑郁焦虑组。结论:抑郁和/或焦虑情绪可加剧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导致CA更易复发。
作者:程芳;赵学良;陶书杰;王秀佳;王辉;赵红英;房黎亚;于新;王金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确定人工荨麻疹患者发病与精神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与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人工性荨麻疹患者100例进行症状量化评分,计算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发生率,并与寻常疣患者组(100人)及健康对照组(100人)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工荨麻疹组中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发生率与标准分值均明显高于寻常疣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0.05)。结论:人工荨麻疹的发病可能与精神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有关。
作者:张秋玲;侯素春;詹淑霞;王英;丘伟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鼻部皮疹半年。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左侧鼻翼部开始出现红色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大。1个月前鼻尖部开始出现类似红斑,且皮损逐渐增大。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鼻翼及鼻尖部分别见约1.5 cm×1.0 cm、0.8 cm×0.6 cm红色浸润性斑块,其上覆粟粒大丘疹,边界不清,无破溃(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少量组织细胞,部分轻度异型,增生活跃(图2)。免疫组化示:CD4(+)、CD8(+)、CD3、CD5较多(+),CD7及CD2部分(+)(图3、4);CD20、CD68部分(+);CD79a (+);bcl-2(+);CyclinD1少部分(+);Ki-67阳性数<50%;GrB(-)、CD30(-)。
作者:张雪洁;李琨;边培雯;高敏虹;辛琳琳;马静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类疾病,病程慢性,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应用枸地氯雷他定(商品名:贝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派甘能)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11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明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国内外研究表明TLR4在银屑病和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体内表达上调。 TLRs信号过度活化时,激活机体内炎症反应,导致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及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可使体内Th1/Th2免疫应答失衡,干扰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本文对银屑病和过敏性紫癜的与TLR4介导的免疫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凌雅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小汗腺汗孔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附属器肿瘤,呈单发的结节。好发于掌跖足跖侧缘,发于大腿部较少,现报道1例。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因左大腿外侧新生物10余年于2013年4月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外侧丘疹,无痛痒不适,未予重视。皮损逐渐增大,摩擦后出现破溃,近有渗液来诊。
作者:邓德权;惠云;桑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报道4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表现为手腕、手背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褐色角化性斑片,遇水皮损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增生,棘层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符合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作者:陈慧;田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近年来汕头皮肤性病就诊者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HIV检测的皮肤性病门诊及皮肤科住院部患者13571例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71例接受HIV检测患者中HIV初筛试验阳性106例,对106例初筛试验阳性患者中的83例送检进行蛋白印迹确认试验,结果HIV抗体均阳性,2012-2015年各年度HIV感染率分别为0.1928%(5/2593)、0.2726%(8/2935)、0.9890%(35/3539)、0.7771%(35/4504),83例确认HIV抗体阳性患者中男74例,女9例,检出的男性HIV感染人数为女性感染人数的8.22倍,男性患者HIV感染率为女性患者的3.58倍,男女患者HIV感染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14.99,P<0.01)。结论:近两年汕头皮肤性病就诊人群HIV感染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男性就诊者HIV感染增长尤为明显。
作者:方小娴;马贵涛;袁定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2例。对照组给予维A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放松疗法。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PASI和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6%(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有显著疗效。
作者:谢少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口-面-指(趾)综合征( oral-facial-digital syndromes,OFD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面部畸形、口腔异常及骨骼畸形的先天性综合征,临床中极为少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对临床所见的一例可疑患儿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在其OFD1基因上发现了1个错义突变( c.2524 G>A),终明确患儿的诊断,同时也发现其母亲携带相同的突变位点。
作者:王建才;高莹;刘晓雁;胡瑾;瞿宇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吴志华教授主编的?皮肤科治疗学?(第3版),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6月出版。全书共4篇、66章、200万字,涉及500余种皮肤病的新治疗药物、方法和技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并附有彩色图片700余幅,可作为皮肤科研究人员、临床专业医生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作者:?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