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练;熊兴江;李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0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Hp阳性组161例,Hp阴性组247例,采用证素辨证法对其证候进行分析,比较2组中常见的病位病性,探讨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特点。结果:1)Hp阳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气滞、热、湿、阴虚、痰、阳虚、气虚。 Hp阴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热、气滞、湿、阴虚、痰、气虚、阳虚。2)2组证素频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湿证素积分高于Hp阳性组(P=0.036<0.05),其余各证素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上以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主,病性气滞与湿热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理因素。2)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无明显差异,证素分布与Hp感染无明显关系。
作者:万信;梁丽丽;郭森仁;林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稳心汤是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方剂。本研究旨在观察稳心汤的急性毒性,以评估其安全性。方法:以稳心汤的大给药浓度(5.2 g/mL)及大给药体积(0.7 L/20 g·次)予小鼠灌胃,分别于24 h内分3次灌胃,连续观察2周。详细记录实验小鼠的外观、行为、一般状态、呼吸、中毒反应及死亡状况;每天记录存活实验小鼠的体重及饲料量。实验结束后抽血检测肝肾功能。结果:实验小鼠灌胃稳心汤3次/d,大给药量为425 g/kg,未发现显著的急性毒性反应,肝肾功能检测亦未有异常异常。结论:稳心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段练;熊兴江;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使用参苓白术散将常规组(31例)及中药组(29例),2组均接受含铂两药联合化疗,唑来磷酸4 mg+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每3周1次,连续治疗15周。中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味,1剂/d,连续治疗15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骨痛、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1)经过治疗后2组骨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过程中发现中药组发生SREs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在其后括号内注明中文缩略语、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三者间用“,”分开。的时间明显较常规组延长,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39,P=0.034<0.05)。中药组SREs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1<0.05)。3)经过治疗后2组Th17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明显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从而促进免疫能力表达有关。
作者:罗悦琼;李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NSCLC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00例我院初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向性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紫杉醇单独化疗治疗。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7.9%明显高于对照组4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7%、9.1%,且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EG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EGF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可以明显增加化疗治疗NSCLC的疗效,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对降低VEGF水平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朝霞;李宁宁;梁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观察组、针刺空白组和药物组,针刺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取穴:曲池,臂臑,内关,蠡沟,列缺,丰隆,委中,局部可触及结节者,局部围刺;不能触及者,加患侧扶突,手法:泻法。针刺空白组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手法:针刺时尽量轻柔,不施任何补泻手法。两针刺组均每周治疗3次,30次为1个疗程;药物组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50μg/次,1次/d,疗程10周。结果:针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空白组和药物组(P<0.05),针刺观察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缩小(P<0.05),针刺观察组治疗后结节体积明显小于针刺空白组和药物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观察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可以有效地抑制和缩小早期良性甲状腺结节,改善临床症状,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影响。
作者:李晨;黄坚;张亚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基于“消胀贴膏”敷脐促进肝硬化腹水减退的临床疗效,及该药促进患者排气与减轻腹胀的作用特点,结合胃肠动力影响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探讨消胀贴膏调节胃肠动力促进肝硬化腹水消退的作用机制及效应物质。首先观察药物敷贴对肝硬化腹水动物胃肠动力、腹内压、肾血流与腹水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分析药物对模型动物胃肠激素、血管活性因子及胃肠动力调节关键细胞-Cajal间质细胞数量与功能的作用。继之,观察药物对离体胃肠组织平滑肌收缩、对Ca-jal间质细胞SCF/c-kit信号通路等的影响。后,分析消胀贴膏的整体动物与离体皮肤透皮入血成分,并评价其影响小肠平滑肌收缩的活性。终验证“消胀贴膏主要通过促进胃肠动力,从而降低腹内压,增加肾血流量,促进腹水减退,并且具有透皮吸收的效应成分”的科学假说,部分诠释中医“气行则水行”的科学内涵,阐明消胀贴膏外用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作用原理,提高中医药外治法的基础研究水平。
作者:邢枫;陶艳艳;李爽;杨涛;朱春雾;刘成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从云南藤黄( Garcinia yunnanensis)中提取分离得到的PPAPs( 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类化合物Guttiferone K( GUTK)对人静止期前列腺癌LNCaP细胞重新激活的影响。方法: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去除血清培养7d诱导其进入静止期,通过再次加入血清培养使其重新激活进入细胞周期,同时给予GUTK进行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 Ki-67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 PI 染色的流式分析法和 EdU Incorporation 法检测GUTK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clin D1/3、CDK4/6和E2F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GUTK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静止期LNCaP细胞的再次增殖并阻止静止期LNCaP细胞重新进入S期;GUTK在静止期LN-CaP细胞激活的早期明显下调了Cyclin D1/3、CDK4/6和E2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从云南藤黄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GUTK能够抑制人静止期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重新激活,具有潜在的延缓前列腺癌病情发展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作者:席志超;姚睦;李洋;蔡双璠;吴蓉;劳远至;董其瀚;徐宏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优化夏枯草抗疱疹病毒多糖的提取及纯化工艺,为新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糖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夏枯草多糖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次数,加水倍量及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以多糖含量及体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I型(HSV-1)活性为考察指标,对超滤和醇沉两种纯化技术进行比较。结果:优水提工艺为第1次加水14倍,第2、3次加水12倍,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1.5 h;采用超滤和醇沉两种技术分别纯化所得多糖。通过MTT法测得醇沉多糖和超滤多糖抑制HSV-1的IC50分别为(93.99±13.12)μg/mL和(51.35±15.30)μg/mL,结果表明超滤技术制备的多糖提取物抗单纯性疱疹病毒活性显著高于醇沉技术。结论:采用超滤技术制备的夏枯草多糖具有较高的含量及抗单纯性疱疹病毒活性,可作为夏枯草多糖开发新药的纯化工艺。
作者:孔思远;吴蓉;蔡双璠;谭红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结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糖、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120例确诊为肝肾亏虚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联合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汤治疗,入院确诊后即给予六味地黄汤口服治疗,2次/d,早晚各1次,7 d/疗程,2组均给予治疗至分娩结束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控制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和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结合胰岛素能有效的控制肝肾亏虚型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并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同时能降低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渠媛;康文艳;武淑霞;管贺;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路氏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路氏润燥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羟化氯喹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7.62%和85.71%,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唾液流率、口干症状VA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更显著(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RF、ESR及CRP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结论:路氏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的改善口干症状VAS评分、唾液流率和中医症候积分,并能改善患者血清RF、ESR及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彦阁;王福斌;王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2016年7月20-2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蒙医药论坛在内蒙古通辽隆重召开。来自日本明治药科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寿胎II号协定方联合黄体酮辨治肾虚型胎动不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则联合给予寿胎II号协定方内服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评价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监测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随访统计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患者74.5%( P<0.05);观察组患者的腰酸、腹痛、小腹下坠、阴道少量下血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β-HC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寿胎II号协定方联合黄体酮辨治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胎成功率,其机制与提高血清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是中西医结合保胎效果的突出体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宋家欣;吴丹;王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龙牡壮骨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厌食症患儿给予龙牡壮骨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变情况等。结果:实际完成49例,脱落1例,49例患儿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8%;结论:龙牡壮骨颗粒对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的临床疗效确切,因口感较好,易于被患儿接受,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荣;邓丽华;陈庆梅;裴学军;肖飞;向希雄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藤黄科植物藤黄( Garciniahanburyi Hook. f.)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地区,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地被广泛引种栽培。该植物分泌的干燥树脂被称为藤黄(Gamboge),作为传统的民间用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外用对于痈疽、肿毒、溃疡、湿疮、烫伤和跌打肿痛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藤黄及其活性成分藤黄酸等化合物被发现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藤黄的传统药用历史及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郑赵情;张莉;沈凯凯;蔡双璠;谭红胜;徐宏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百合固金汤加减对肺癌放射治疗的减毒作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我院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放射治疗+中药治疗)和对照组(放射治疗),每组28例患者,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结果: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2度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为:治疗组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8例;2度以上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为:治疗组发生9例,对照组发生18例;2度以上骨髓抑制发生情况为:治疗组发生12例,对照组发生21例。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传统中药百合固金汤加减能降低肺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改善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张育荣;王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2016年7月7日至9日,世界中联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院感染管理国际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文章从银翘散单味药实验研究、银翘散复方实验研究对银翘散抗病毒效应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作者:范红江;王克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世界中医药大会是全球中医药领域规模大、参与广、层次高的学术盛会。至今已在中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澳门、澳大利亚、荷兰、英国、马来西亚、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成功举办了十二届。第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期间首次举办“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系列活动,为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作者:世界中医药大会组委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国医大师李士懋用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医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中医对照组给予乌头汤治疗,试验组给予寒痉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7天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中医对照组总有效率86.7%;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医对照组,2组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汗法能够有效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志勇;任伟亮;李彦丽;韩昆;朱艳风;王金榜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