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藤黄属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莉;蔡双璠;孔思远;谭红胜;徐宏喜

关键词:藤黄属, 抗肿瘤, 抗炎, 抗菌
摘要:藤黄属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民间用药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酮( Xanthones)、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 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oroglucinols, PPAPs)及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化学成分。文章对中国藤黄属植物的代表性活性成分及药效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充分利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使用参苓白术散将常规组(31例)及中药组(29例),2组均接受含铂两药联合化疗,唑来磷酸4 mg+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每3周1次,连续治疗15周。中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味,1剂/d,连续治疗15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骨痛、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1)经过治疗后2组骨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过程中发现中药组发生SREs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在其后括号内注明中文缩略语、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三者间用“,”分开。的时间明显较常规组延长,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39,P=0.034<0.05)。中药组SREs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1<0.05)。3)经过治疗后2组Th17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明显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从而促进免疫能力表达有关。

    作者:罗悦琼;李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67例行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于治疗前后行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结果:随时间延长,2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 P<0.05),2组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增加( 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时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时JO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汤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留腰腿痛的疗效显著,可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彭志财;徐荣华;游钦键;刘启春;陶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山木瓜枝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山木瓜枝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活性导向分离,筛选山木瓜枝中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粗提物及组分,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研究。结果:从山木瓜枝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桑橙素(1)、4,6,3′,4′-tetrahydroxy-2-methoxybenzophenone(2)、2,4,6,3′-tetrahydroxy-benzo-phenone(3)、3,6,7-trihydroxy-1-methoxyxanthone(4)、2S,3S-3,5,7,3′,5′-pentahydroxyflavane(5)、丁香酸(6);实验研究证实化合物1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IC50=28.9μM)。结论:从活性部位鉴定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作者:唐跃勋;祝伦伦;张洪;谭红胜;付文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世界中联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蒙医药论坛隆重召开

    2016年7月20-2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蒙医药论坛在内蒙古通辽隆重召开。来自日本明治药科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国藤黄属植物中 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酮类化合物是藤黄属植物中的主要特征成分,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在中国藤黄属植物中广泛分布。由于氧化程度、取代基种类、数量和取代基位置的不同,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类型。文章综述了中国藤黄属植物中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分离、结构分类、波谱学特征和生物合成途径。

    作者:王丽萍;付文卫;谭红胜;张洪;徐宏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假言命题的《金匮要略》“以通为和”体系初探

    从“以通为和”的命题层面,以“通”为逻辑起点,分析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从《金匮要略》中寻找语料,应用假言命题的形式、逻辑性质及其推理,诠释和重构条文,从治疗疾病层面,阐述张仲景诊疗体系中蕴含着的“以通为和”思想。结果发现,仲景始终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为治病用药原则,治疗主旨均是在祛除邪气,恢复气血经脉的通畅循行,以达人体安和健康的目标。治病始终符合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命题逻辑,即“当且仅当通,则和”。

    作者:杨晓媛;贾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聚焦超声与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组,每组各20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聚焦超声治疗组完全缓解率28%,总有效率87.5%;中药辅助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9%,总有效率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后的患者病理学检查病变改善情况更加显著。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能够增强聚焦超声治疗的结果,更有效促进外阴病变皮肤弹性恢复及局部色素新生及局部血管及末梢神经功能的改善。

    作者:麻莉;程波;魏会珍;冯莉;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丹栀逍遥散加减对肝郁气滞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对肝郁气滞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其与HIF-1/VEGF/Notch1信号通路相关性探讨。方法:将42例肝郁气滞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降眼压药物口服,对照组予降眼压药物,观察2组治疗4周后眼压、视力、视野、新生血管回退情况等;应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HIF-1a、VEGF、Notc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2组经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眼压、视力、视野、新生血管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丹栀逍遥散加减口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HIF-1a、VEGF、Notch1的蛋白表达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视野,促使新生血管消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HIF-1/VEGF/Notch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作者:段颖;张淑清;于俊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聚类分析探究中药复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用药规律

    目的::探讨和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用药规律,探索名家经验整理方法。方法:临床应用治疗IPF的中药复方65首,选取记录频次≥4次的高频药物共43味药中药,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后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补血药、补阴药为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常用配伍药类。结论:聚类分析客观反映了临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通络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刘耸峰;吕晓东;庞立健;刘创;郑炜东;臧凝子;滑振;赵仲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龙牡壮骨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龙牡壮骨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厌食症患儿给予龙牡壮骨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变情况等。结果:实际完成49例,脱落1例,49例患儿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8%;结论:龙牡壮骨颗粒对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的临床疗效确切,因口感较好,易于被患儿接受,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荣;邓丽华;陈庆梅;裴学军;肖飞;向希雄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加重期( 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COPD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及死亡率。目前,西医对COPD的治疗以吸氧、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为主,急性加重期辅以抗生素,并结合患者病情加用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等治疗手段。近年来,应用中医治疗AECOPD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兹就近年来有关AECOPD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分析。

    作者:景璇;郭洁;赵小静;冯庆涛;赵翠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天然产物oblongifolin C诱导ROS和线粒体降解

    目的::探讨藤黄属植物中提取的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天然小分子化合物oblongifolin C( OC)对细胞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和促凋亡基因 bax/bak 双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 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研究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显微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OC对ROS,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OC能够诱导细胞产生ROS,破坏线粒体结构,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终造成线粒体降解和细胞内ATP耗竭,使细胞走向凋亡。结论:OC能通过多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极有抗癌潜力的天然化合物。

    作者:程敏;许玮;刘磊;谢伟东;徐宏喜;许乃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银翘散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文章从银翘散单味药实验研究、银翘散复方实验研究对银翘散抗病毒效应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作者:范红江;王克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世界中联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召开

    2016年7月7日至9日,世界中联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院感染管理国际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思华教授血府逐瘀汤治验4则

    血府逐瘀汤始载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具有调气活血功效,是临床祛瘀的常用方剂,现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高思华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失眠、抑郁症、闭经的4则医案充分体现其临证用方谨守病机,随证施治的诊疗特色。

    作者:左加成;于娜;赵丹丹;安宏;马越;穆倩倩;张毅;莫芳芳;高思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鍉针循经感传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析

    目的::观察电鍉针循经感传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探讨。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80例偏头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电鍉针非经非穴,观察组采用电鍉针循经感传手法,治疗1次/d,约30 min/次,5次/周,2组均连续治疗四周,治疗第2周、第4周时比较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天数、McGill疼痛评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BDNF浓度变化。结果:1)治疗2周后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McGill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头痛天数较治疗前缩短,此时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上述治疗继续改善,此时观察组改善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BDNF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P<0.05)。结论:电鍉针循经感传可明显改善偏头痛症状,且具有明显持续效应,这可能与其可降低患者BDNF有关。

    作者:谢佳更;王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药房输液制剂退药情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找出减少住院药房退药的可控环节,制定退药管控措施。方法:HIS系统收集2013年住院患者输液制剂退药信息5379例、2014年住院患输液制剂退药信息2721例,以退药金额、频次、种类及原因反应退药状况,找出退药根本原因,并实施改进措施,并与2014年输液制剂退药整体情况比较,呈现改善结果。结果:2014年经分析退药原因后进行改善,将退药例数降至2721例,两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14年除变更医嘱、临时出院、患者转科这三类原因外,其余退药因素改善后的发生频次下降率均在50%以上,有显著改善。2013年退/用金额比较率为7.11%,2014年退/用金额比较率为3.61%,两年退/用金额比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化流程、加强医患沟通、遵守工作流程等措施会降低退药发生率。

    作者:李季梅;王莹;孟悦;李春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比较2组患者近期客观有效率、稳定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药物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均有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作者:徐咏梅;刘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世界中联男科专委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合肥召开

    2016年6月24日,世界中联男科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合肥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0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Hp阳性组161例,Hp阴性组247例,采用证素辨证法对其证候进行分析,比较2组中常见的病位病性,探讨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特点。结果:1)Hp阳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气滞、热、湿、阴虚、痰、阳虚、气虚。 Hp阴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热、气滞、湿、阴虚、痰、气虚、阳虚。2)2组证素频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湿证素积分高于Hp阳性组(P=0.036<0.05),其余各证素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上以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主,病性气滞与湿热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理因素。2)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无明显差异,证素分布与Hp感染无明显关系。

    作者:万信;梁丽丽;郭森仁;林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