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稼;陶诗沁;尹兴平;杨莉佳
玫瑰糠疹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病程长,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病有较多的异型,水疱型玫瑰糠疹是其中一型,临床上少见.我科自2005年2月开始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水疱型玫瑰糠疹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安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别嘌醇是常用于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我科自1992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别嘌醇所致药疹37例,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戚稼;陶诗沁;尹兴平;杨莉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P物质(substance P,SP)是一种主要的神经肽,同时也是一种免疫调节肽,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的生物物质.SP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能够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也能够调节辅佐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合成以及其他一些免疫细胞的活性,因而在许多皮肤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SP的生物学特性及与相关皮肤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贺勤;刘业强;张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民工.一年前出现外阴溃疡,伴有疼痛出血.数日后四肢臀部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在多家医院妇科及皮肤科就诊,先后诊断为:梅毒、生殖器疱疹、湿疹、皮炎.曾查RPR(+),HSV(+).予驱梅、抗病毒、抗过敏治疗无效.
作者:郑文渊;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笔者所在科室于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采用德国默克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提供的阿罗格点刺液,以标准方法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在本科门诊就诊的1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30种变应原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皎;袁定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宫颈炎及健康女性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两种病原体耐药情况.结果:宫颈炎患者组UU感染率为61.18%(52/85),MH感染率为4.71%(4/85);健康女性UU感染率为54.67%(82/150),MH感染率为5.33%(8/150),两组UU、MH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UU对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均不敏感,对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耐药性也较高;MH感染者对原始霉素敏感,其次是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UU和MH可能不是宫颈炎的致病因素,可能仅在宫颈中定植.对UU和MH的治疗需结合情况而定.
作者:李玲芳;王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大便带血、流脓6天治疗无效来诊.10天前患者曾与来历不明男性发生无保护被动肛交,以后每次大便均有里急后重感,结束时可有少量新鲜血液.8天前出现大便带脓血,6天前到某医院肛肠科就诊,因故意隐瞒不洁肛交史,诊断为内痔及肛裂,给予葵花痔灵栓等外用无效.
作者:王辉;马伟元;赵克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退休,因左侧头面部水疱、疼痛7天,右侧头部水疱、疼痛5天入院.7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于左侧头面部出现红斑、簇集性绿豆大水疱,呈带状分布,自觉针刺样疼痛,2天后右侧头部亦出现带状分布的红斑、簇集性绿豆大水疱,自觉针刺样疼痛,期间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未经处理,现水疱破裂结痂,疼痛加剧,遂来我院就治.
作者:李俊松;李霞;周林;骆丹;薛筑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了解青年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AIDS高危行为的态度及预防意识,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AIDS行为干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将龙岩市2007年10月对325名青年学生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禄祥;林梅艳;汤峥嵘;阎建平;阙金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综合物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85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皮肤科确诊的PHN患者85例.男43例,女42例;年龄43~76岁,平均62岁;病程2~18个月.疼痛发生于三叉神经12例,颈神经15例,肋间神经48例,腰骶神经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受损神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南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20岁.因躯干肿物1年,于2007年2月24日来本院就诊.患者出生时躯干、双腋窝、四肢即见米粒至钱币大咖啡色斑点及斑片,右侧腰腹部皮损密集,部分融合成大片,无任何自觉症状.1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发现右前胸出现两个蚕豆大皮疹,触之稍有波动感.随后的1年时间,患者先后于右上肢伸侧出现一黄豆大丘疹,质硬;右腰腹部及会阴右上方出现蚕豆大囊性结节,触之有波动感.患者均无自觉症状.患者父母及亲属均无相同皮损表现.
作者:潘钰蔚;姜群;张怀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因臀部以下反复起皮疹,偶痛7年于2006年6月22日来我院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数个粟粒大红色毛囊性丘疹,不痒,偶感轻微疼痛.约1~2周开始出现坏死,而后破溃,少许渗液或化脓;3~4周自愈,部分留下瘢痕;反复发作,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胸痛、胸闷、无消瘦,大小便正常.既往无结核、肝炎、肾炎等病史.母亲患有肺结核,一直在治疗中.同村有10余例肺结核患者.体检: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情况:臀部以下可见散在分布的红色毛囊性丘疹或结节,米粒至蚕豆大,对称分布.部分有轻微触痛.
作者:邬松涛;黄贵义;吴相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以左侧胸背部起红斑、水疱1周,发热2天,头痛,恶心、呕吐1天来诊.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侧乳房下起红斑、水疱,自觉肋骨及胸壁阵发性针刺样痛,皮疹逐渐延及左侧背部、躯干右侧、四肢及头面部,未予治疗.2天前觉间歇性发热,伴有寒战.1天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遂来我院诊治.病来无明显活动不便及肢体麻木,无抽搐及意识不清,无二便失禁.既往白癜风病史十余年,否认系统性、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病史.
作者:孙明强;王贺;尹淑红;林俊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测定临床慢生型分枝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M24-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慢生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株临床海鱼分枝杆菌的MIC值范围:阿米卡星均为1 μg/mL;多西环素1~8 μg/mL;克拉霉素0.5~2 μg/mL;利福平0.25~0.5 μg/mL;磺胺甲基异恶唑4~32 μg/mL.1株临床胞内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敏感,MIC≤0.25 μg/mL.3株临床瘰疠分枝杆菌的MIC值:阿米卡星2~8 μg/mL;多西环素≥32 μg/mL;克拉霉素0.25~2 μg/mL;利福平0.25~4 μg/mL;磺胺甲基异恶唑≤1~4 μg/mL;乙胺丁醇2~32 μg/mL;异烟肼0.5~2 μg/mL;链霉素4~8 μg/mL.结论:临床慢生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作者:冯雨苗;王洪生;胡忠义;王洁;张彩萍;王淼淼;林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指(趾)甲增厚近20年来诊.患者出生后不久指(趾)甲增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厚.
作者:斯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本院根据中医理论在对症治疗同时配以中草药外洗治疗阴部皮肤瘙痒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季江;施辛;苏玉华;刘秀丽;崔盘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3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自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所有患者均有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发生风团,时多时少,病程长达数月或数年.
作者:杨华;刘卫兵;解放军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估麻风病人营养状况.方法:应用主观营养评价(SGA)和客观指标对62例长期住院晚期麻风病人进行营养状态的评估.结果:36.6%的病人有营养不良,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分别是8.47%,16.67%,20%,3.33%,21.66%,18.33%和10%.结论:SGA可作为营养评估和营养不良指标.
作者:景志春;戴莎;王宏伟;张仁宝;方芳;秦家榕;陈家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额部孔状物10余年,无自觉症状.于2007年5月来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上额部出现一米粒大肤色丘疹,表面有一黑孔,未予重视.3年后,丘疹逐渐增大为花生米大小,呈半球形,顶部中央黑孔增大至半个粟粒大小;并于额部正中及阴阜左侧各出现一米粒大肤色丘疹,伴中央黑点.现右上额皮疹增大至鹌鹑蛋大半球形结节,伴中央绿豆大孔状物;额部正中及阴阜左侧皮疹均增至黄豆大半球形结节,伴粟粒大孔状物.近5年来,每年夏季中央孔可挤出淡黄色豆渣样分泌物.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作者:朱斌;邬松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1986年Hildedrand首次报道硬皮病发生恶性肿瘤至今,国外已有几百例硬皮病与恶性肿瘤共存的病例报道,但国内报道较少.近期我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李轶楠;晋红中;李军;方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