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例梅毒血清学初筛试验分析

黄云辉;唐书谦;黄秀英;钟白玉;李兵;翟志芳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测, TRUST, TPPA, Tp-ELISA
摘要:0%.TRUST初筛试验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中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判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及其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相关性

    与静止期的PV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及ASO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LR4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在PV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链球菌等诱发机体免疫应答有关.

    作者:罗权;林玲;李嘉彦;周欣;朱慧兰;何玉清;曾抗;张锡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氧化应激与白癜风的相关性研究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关于氧化应激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成为白癜风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氧化应激与白癜风发病及病情活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作者:刘晶;刘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面肿-轻瘫-皱襞舌综合征1例

    面肿-轻瘫-皱襞舌综合征又名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表现为面瘫,反复性水肿,皱襞(阴囊)舌.病因不清,多在20~40岁发病,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董萍云;邓爱兵;佟盼涿;王婧;李英涛;谢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pcDNA.3.1/myc-His(-)A-HINT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黑素瘤细胞A375中的表达

    375细胞.

    作者:关杨;姜群;高莹;曾学思;孙建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1例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poikiloderma atrophicans vasculare,PAV)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舒春梅;张玉杰;李海英;高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拇指甲下黑素瘤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右手拇指甲及甲周黑斑20余年,流脓1年于2008年2月20日来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右手拇指甲及甲周出现粟粒大小黑色斑点,黑色斑点逐渐扩大,波及右手拇指近半个指甲,无明显自觉症状,未行任何治疗.近5年,左手拇指甲也逐渐变黑,无自觉症状.近1年,右手拇指甲流脓,黑斑明显,遂到当地医院手外科及皮肤科就诊,两次活检结果考虑为感染.

    作者:夏建新;樊莎莎;张志创;李珊山;牟妍;王延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汗渍性跖部红斑疼痛症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8岁.因双足跖部浸渍发白3天,红斑伴疼痛1天,于2007年9月1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天前运动后,双足多汗,鞋袜尽湿,出现双足跖浸渍发白,未注意,2天后足跖部呈水肿性红斑,并逐渐蔓延至多个足趾.自觉灼热胀痛,行走后疼痛加剧.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贾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综合治疗

    我们对86例湿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年龄18~50岁,男女不限,符合慢性湿疹的临床诊断标准.

    作者:姜昱;雷立清;张艳彩;周颖;叶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48例系统性硬皮病的心脏损害分析

    回顾性分析48例系统性硬皮病(S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SS患者的心脏损害.结果:48例SS患者中,临床有心脏损害19例(39.58%),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检查发现心脏异常者分别19例(39.58%)、11例(22.92%)和2例(4.17%);其中以心律失常和瓣膜病变较为常见.SS心脏受累并不少见,实验室检查对SS早期心脏损害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安波;王锦萍;宋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复方黄柏液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用复方黄柏液治疗渗出型婴儿特应性皮炎5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NF-κB与皮肤病

    NF-κB是核转录因子中重要的蛋白家族,能与多种细胞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序列特定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促进其转录和表达,NF-κB可以调控多种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以及细胞的增生、转化和凋亡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细胞生理、病理过程的多种信号转导.

    作者:卢静静;刘贞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需求及其干预效果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皮肤病住院治疗患者及疾病种类逐渐增加,1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项目越来越多,为更好地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通过调查分析,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爱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006-2008年性病门诊艾滋病问卷调查分析

    我科自2006年5月开始对性病门诊就诊患者,在征得患者本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予以免费检测HIV抗体及有关艾滋病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郑淑云;张秀英;刘会彬;于龙;张亚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Marshall-Write综合征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因四肢先反复出现白斑半年余于2008年5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自2007年11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上肢时有绿豆大小的隐约可见的白斑,无自症状.随后发现自然下垂约5分钟后白斑逐渐明显,抬双上肢后白斑逐渐变淡,渐消退,但不完全消退.双下肢无明显规律也出现较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白斑,因无特殊不适,故未就诊.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

    作者:梁俊琴;普雄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药单体芍药甙促进黑素合成的机制研究

    目的:确定芍药甙(paeoniflorin)对促进黑素合成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芍药甙对黑素细胞增殖影响,多巴氧化法和NaOH法测定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 定量定时RT-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mRNA表达.结果:100 μg/mL芍药甙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5~10 μg/mL浓度可促进促黑素细胞的增殖;芍药甙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增加黑素合成;上调TYR,TRP-1 mRNA表达.结论:芍药甙可促进黑素细胞增殖,通过上调酪氨酸酶的活性促进黑素合成.

    作者:李剑;傅雯雯;张勇;祝绿川;郑志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特发性发疹性斑状色素沉着症

    特发性发疹性斑状色素沉着症(idiopathic eruptive macular pigmentation,IEMP)由Degos于1978年首次命名,1是一种以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对称性色素沉着斑为特征少见的色素异常性皮肤病.自Sanz de Galdeano等2于1996年建立了此疾病的诊断标准后,近年来陆续有关于该病的报道.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超微结构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对其加以综述.

    作者:刘琬;常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甲紫对白念珠菌毒力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

    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甲紫溶液短时间作用于白念珠菌可降低菌株磷脂酶、蛋白酶活性和芽管生成率,从而降低白念珠菌毒力和致病性.

    作者:苏英;李春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药物超敏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23例药物超敏综合征(DHS)的临床资料.总结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23例患者均有发热、泛发性皮疹、白细胞升高,2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9例肝功能损害,21例嗜酸粒细胞升高,10例见异型淋巴细胞.18例患者糖皮质激素1.5~2 mg/(kg·d)能控制病情,有异型淋巴细胞者加用更昔洛韦.DHS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除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外,酌情加用免疫球蛋白和更昔洛韦.

    作者:魏欣净;孙志坚;王红;宋亚丽;王震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为探索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更有效治疗方法,按就诊次序收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给予特比萘芬250 mg每日1次口服,连服7天,接着给予伊曲康唑200 mg每日1次口服,连服7天.对照1组给予特比萘芬250 mg每日1次口服,连服14天.对照2组给予伊曲康唑200 mg每日1次口服,连服14天.结果:治疗结束后第8周和第12周,治疗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高,复发率低.

    作者:宫雪梅;马运荣;付洪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21例患者中荨麻疹92例,湿疹73例,接触性皮炎56例,男性105例,女性116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40.2岁;病程2月至30年,平均病程15个月;其中162例为传统治疗方法无效或停药短期复发者.所有病例均由临床医师确诊;在过敏原检测前停止应用抗组胺药物至少3天,停止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至少7天,治疗期间不应用抗组胺类药物.

    作者:易顺强;李奇俊;董玲;贾致爱;高胜旗;程翠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