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大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1例

郑力强;韩向春;包图雅;樊静媛;刘玉华;刘玉峰;廖文俊

关键词:毛囊, 皮脂, 腺囊, 错构瘤, 诊治
摘要:巨大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Giant folliculosebaceous cystic hamartoma, GFSCH),近年来国内罕见报道,我们诊治1例,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对6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临床症状、皮疹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SSSS患儿红斑均首发于眼周、口周,并在眼周或口周红斑基础上出现糜烂、结痂,口周出现放射状皲裂;另有2例表现为躯干部泛发性大疱性脓疱,所有患儿尼氏征均阳性.眼周及口周红斑伴放射状裂纹对本病有特殊的诊断意义,治疗应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

    作者:马静霖;孙晓慧;辛琳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组织IL-4和eotaxin的表达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IL-4与约塔辛(eotaxin)在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4例CU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皮肤组织中IL-4与eotaxin的表达.结果:CU患者皮损组织IL-4和eotaxin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P<0.001);患者正常皮肤组织eotaxin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结论:迟发相变态反应可能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环节.

    作者:秦晓蕾;唐慧;徐金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27,PCNA在CSCC中的表达

    目的:测定P27(一种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和PCNA(细胞核增殖抗原)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皮肤鳞癌石蜡包埋组织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P27,PCNA的表达.结果:P27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皮肤对照组(P<0.05),在CSCC组织中各分级间表达强度差异显著(P<0.05);PCNA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CC组织中各分级间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CS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李灵;杨红;宋林红;董丹丹;李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完全型Reiter综合征1例

    Reiter综合征(Reiter's Syndrome, RS)又称为尿道-眼-滑膜综合征.于1916年由Hans Reiter首先报道,临床较少见,患者大多HLA-B27阳性.也常常与感染相伴发.

    作者:吕雅洁;马帅军;王欢;胡雪慧;廖文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及分析

    银屑病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其中患者全身皮损面积超过40%,皮损严重指数(PASI)大于30,用各种药物治疗后其PASI仍居高不下且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或PASI明显下降但1周内又迅速上升被称为顽固性银屑病.1目前对于银屑病与过敏原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选取61例顽固性银屑病患者、33例病情较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进行过敏原检测,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卫兵;王燕飞;荆鲁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侧带状疱疹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两侧胸背部皮肤发生红斑、水疱伴疼痛4天,于2009年2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感觉上胸两侧皮肤针刺样疼痛,随后1天双侧胸、背部出现红斑,同时在红斑基础上发生集簇性针头至粟粒大丘疹,部分迅速变为针尖大小水疱,疱液清,并发展到左上肢及掌心,右侧波及胸肋.

    作者:赵卫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性病后男性性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调查1056例临床治愈的性病患者发现,性病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为28.79%,不同病种的性病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病率不同,发生性功能障碍种类也不同,病程越长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越高.

    作者:刘宏胜;张伟彬;赵春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13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13例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患者均为我院2005-2008年经病理确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发病年龄17~43岁,平均23.6岁,17~26岁11例,43岁2例,病程2个月~7年.皮损均为褐色或淡褐色斑丘疹、丘疹,融合成网状,表面角化,皮损分布于颈、胸、背、腹部、腋下及上肢,均未累及下肢及黏膜.

    作者:卢万丁;翁立强;黄卫东;黄剑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症伴发毛囊漏斗部肿瘤1例

    后天发病的、面部以外的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症报道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我科诊断的后天发病的单侧痣样毛细血管扩张症伴发毛囊漏斗部肿瘤的病例.

    作者:王涛;左亚刚;刘跃华;方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吡硫翁锌气雾剂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MIF和VEGF的影响

    吡硫翁锌能有效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并能抑制皮脂过度分泌,有抑菌作用,可减轻皮损处的炎性反应,缓解皮损处的瘙痒及疼痛.我们应用吡硫翁锌治疗银屑病,并检测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EGF)的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赵洪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商品名:维阿露,新疆新时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43例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连圈状秕糠疹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躯干上肢和大腿上部发生皮疹1年余,于2008年4月14日来我科就诊.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小片圆形淡褐色斑,上覆鳞屑,偶感轻微瘙痒,无其他不适.皮损范围逐渐扩大并增多,先后波及躯干和四肢,未予任何系统治疗.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及上肢和大腿上部散在大小不一的圆形及椭圆形淡褐色斑片,边界清楚,边缘不隆起,表面粗糙,上覆细薄鳞屑,以肩背部、腹部及髂部为主,直径约4 cm×6 cm(图1).皮损真菌镜检阴性.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减少,表皮突下降增宽,基底层色素稍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诊断:连圈状秕糠疹.治疗:给予维生素A胶丸口服、0.1%维A酸软膏外涂,经治疗皮损有所消退,继续随访.

    作者:杨凌云;李艳秋;张晶;刘珺;陈思远;黄长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常见的内源性色素增多性疾病(如雀斑、太田痣、咖啡斑、色素痣等)和外源性色素增多性疾病(如各种纹刺、外源性色素沉着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有CO2激光/电离子烧灼、冷冻、磨削、化学剥脱、手术等,但疗效都不满意,易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多种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共158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健;曾祥康;曾海;黄春平;刘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清热利湿饮对普萘洛尔致豚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

    目的:评价清热利湿饮对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用心得安构建豚鼠耳部的银屑病样病理改变模型,喂饲不同浓度清热利湿饮,采用Baker法对组织学积分和真皮炎细胞浸润程度进行评分,以甲氨蝶呤(MTX)作为对照.结果:清热利湿饮组和MTX组Baker评分和炎症细胞浸润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清热利湿饮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豚鼠各主要脏器未发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清热利湿饮口服可改善豚鼠耳部银屑病样模型的病理变化,口服安全.

    作者:杜锡贤;魏慧玲;范玉;孙晓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检测了2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皮损及皮损周围正常皮肤临近非LC的表达;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27例银屑病患者中,治疗前银屑病患者皮损中LC的表达水平高于非皮损及治疗后皮损(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CD1a抗原的表达量之间无相关性(r=-0.27,P>0.05).推测NB-UVB可以通过诱导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凋亡,调节皮肤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于世荣;普雄明;靳颖;石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毛根鞘癌1例

    外毛根鞘癌(trichilemmal carcinoma),是一种少见的毛囊源性肿瘤,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晓;荀乙峰;刘卫兵;岳喜昂;荆鲁华;蔡春霞;由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发热咳嗽4天、恶心呕吐2天于2007年5月24日入住我院血液科.入院前4天出现发热(39~40℃)、阵发性轻度咳嗽伴少量稀薄白色痰液,于当地医院静脉点滴抗生素及退热药(药名不详)效果不佳,同时发现血细胞低于正常,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前2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伴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

    作者:赵淑肖;孙丽霞;张金巧;刘春平;陈强;金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光免疫抑制及遮光剂防护作用与光敏性皮肤病

    光敏性皮肤病(photodermatosis)是皮肤对光线敏感而致病物质不明的一组皮肤病,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 UV)包括UVA、UVB及UVC均可引起,少部分人对可见光敏感.皮肤作为人体大的免疫器官在UV照射后可发生极其复杂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学效应,其中免疫抑制效应与皮肤及全身的癌症相关,我们也可以利用免疫抑制来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遮光剂作为人类已经广泛接受的保护物,其保护功效及评价指标,如免疫保护指数(immune protection factors,IPF)、不良反应等问题都还没有研究透彻.本文从整体水平和细胞分子水平综述了光免疫抑制效应机制及遮光剂防护作用与光敏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晓霞;朱慧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成人头颈部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成人头颈部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周后对101例成人头颈部白癜风患者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疗前101例DLQI分值与CES-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P<0.05).经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后,患者的白斑面积明显缩小,DLQI和CES-D评分也较疗前显著降低,均与复色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9,-0.53,P值均<0.05),且疗后DLQI分值与疗后的CES-D评分之间仍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头颈部白癜风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在改善皮损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作者:杨慧兰;谷晓红;刘仲荣;樊建勇;林挺;龙朝钦;汪鸾;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女阴汗管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未婚.因外阴瘙痒4年,外阴起丘疹2年,加重3个月,于2008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外阴瘙痒,以夜间、月经期微痒为主,未治疗.2年前突觉外阴起疹、质硬,曾到当地妇产科诊治给予外用喷剂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不佳,瘙痒反而加重,遂停药.

    作者:彭淑芳;徐令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