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马静霖;孙晓慧;辛琳琳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临床分析
摘要:对6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临床症状、皮疹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SSSS患儿红斑均首发于眼周、口周,并在眼周或口周红斑基础上出现糜烂、结痂,口周出现放射状皲裂;另有2例表现为躯干部泛发性大疱性脓疱,所有患儿尼氏征均阳性.眼周及口周红斑伴放射状裂纹对本病有特殊的诊断意义,治疗应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

    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作为镇静剂用于治疗早孕反应,随后发现该药有明显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发现沙利度胺具有抑制血管增生,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沙利度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沙利度胺的药理机制及皮肤科应用方面的相关进展.

    作者:徐浩翔;王宝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侧对称性带状疱疹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双侧胸部、左颈背部出现红斑、水疱4天,疼痛6天,于2007年5月5日来我院就诊.6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侧胸部出现瘙痒伴针刺样疼痛,2天后双侧胸部、左颈背部同时出现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皮损逐渐增多,伴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无其他不适症状.既往体健,无类似疾病史.

    作者:赵梓纲;李琳;赵华;李恒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清热利湿饮对普萘洛尔致豚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

    目的:评价清热利湿饮对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用心得安构建豚鼠耳部的银屑病样病理改变模型,喂饲不同浓度清热利湿饮,采用Baker法对组织学积分和真皮炎细胞浸润程度进行评分,以甲氨蝶呤(MTX)作为对照.结果:清热利湿饮组和MTX组Baker评分和炎症细胞浸润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清热利湿饮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豚鼠各主要脏器未发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清热利湿饮口服可改善豚鼠耳部银屑病样模型的病理变化,口服安全.

    作者:杜锡贤;魏慧玲;范玉;孙晓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吡硫翁锌气雾剂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MIF和VEGF的影响

    吡硫翁锌能有效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并能抑制皮脂过度分泌,有抑菌作用,可减轻皮损处的炎性反应,缓解皮损处的瘙痒及疼痛.我们应用吡硫翁锌治疗银屑病,并检测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EGF)的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赵洪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毛根鞘癌1例

    外毛根鞘癌(trichilemmal carcinoma),是一种少见的毛囊源性肿瘤,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洪晓;荀乙峰;刘卫兵;岳喜昂;荆鲁华;蔡春霞;由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II型麻风反应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缅甸华侨.四肢皮肤反复红斑、结节伴疼痛、发热5个月,加重1周.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红斑,约指甲至硬币大小,红斑下可扪及黄豆至花生米大结节,触之疼痛,并伴反复发热,体温曾达40℃,下午较高,夜间开始下降,在当地医院多次给予地塞米松针治疗,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停药后又发热及出现类似皮疹.1周前皮疹数目增多,疼痛较前明显,前来就诊.

    作者:赵万润;刘玲;杨智;何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有完整包膜的肌肉脂肪瘤2例

    肌肉脂肪瘤(muscular lipoma,ML)是少见的良性脂肪瘤,于1946年由Regan等命名,属于异位脂肪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有复发倾向,极少数有包膜,预后较好.近2年我科共收治了2例该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士发;李淼;赵丽萍;刘超;宋丽新;王良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商品名:维阿露,新疆新时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43例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放射性皮炎1例

    射线引起的皮肤反应是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副作用,而颈胸椎CT检查引起急性放射性皮炎少见报道,笔者诊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昌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光免疫抑制及遮光剂防护作用与光敏性皮肤病

    光敏性皮肤病(photodermatosis)是皮肤对光线敏感而致病物质不明的一组皮肤病,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 UV)包括UVA、UVB及UVC均可引起,少部分人对可见光敏感.皮肤作为人体大的免疫器官在UV照射后可发生极其复杂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学效应,其中免疫抑制效应与皮肤及全身的癌症相关,我们也可以利用免疫抑制来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遮光剂作为人类已经广泛接受的保护物,其保护功效及评价指标,如免疫保护指数(immune protection factors,IPF)、不良反应等问题都还没有研究透彻.本文从整体水平和细胞分子水平综述了光免疫抑制效应机制及遮光剂防护作用与光敏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晓霞;朱慧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巨大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1例

    巨大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Giant folliculosebaceous cystic hamartoma, GFSCH),近年来国内罕见报道,我们诊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郑力强;韩向春;包图雅;樊静媛;刘玉华;刘玉峰;廖文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乳房外Paget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因阴囊、阴茎及下腹部大片浸润性红斑5年就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阴囊部出现甲大红斑,伴轻度瘙痒,经常搔抓后出现糜烂、渗出.自行外用药膏(具体成份不详)未见明显好转,皮疹逐渐扩大,累及阴囊上部、阴茎及下腹部,表面潮红,增殖,渗出加重,伴有疼痛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爱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症药疹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了85例重症药疹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辛梅;张俊英;王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常见的内源性色素增多性疾病(如雀斑、太田痣、咖啡斑、色素痣等)和外源性色素增多性疾病(如各种纹刺、外源性色素沉着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有CO2激光/电离子烧灼、冷冻、磨削、化学剥脱、手术等,但疗效都不满意,易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多种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共158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健;曾祥康;曾海;黄春平;刘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及针灸联合抗病毒药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我们观察了抗病毒药物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恩再适,威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2080704-1)和抗病毒药物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燕;尚志刚;杜风雁;郑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儿童重症药疹25例临床分析

    药疹是近年来病死率高的皮肤病之一,重症药疹是指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器官损害的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Johnson syndrome, 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xfoliative dermatitis, ED).重症药疹在儿童中虽然少见,但病情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25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康晓静;居哈尔·吉米提;徐益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联合异维A酸治疗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口服伊曲康唑及异维A酸治疗皮损泛发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利雄;杜晓红;李放娟;熊峰;梅忠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性病后男性性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调查1056例临床治愈的性病患者发现,性病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为28.79%,不同病种的性病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病率不同,发生性功能障碍种类也不同,病程越长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越高.

    作者:刘宏胜;张伟彬;赵春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检测了2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皮损及皮损周围正常皮肤临近非LC的表达;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27例银屑病患者中,治疗前银屑病患者皮损中LC的表达水平高于非皮损及治疗后皮损(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CD1a抗原的表达量之间无相关性(r=-0.27,P>0.05).推测NB-UVB可以通过诱导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凋亡,调节皮肤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于世荣;普雄明;靳颖;石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氟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抗白念珠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特比萘芬对35株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的药敏结果,应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特比萘芬二者联合对35株白念珠菌的药敏结果.氟康唑和特比萘芬联用MIC几何平均数较其单独应用均显著降低(t=8.405,P<0.01;t=12.976,P<0.01),22株有协同作用,12株有相加作用,1株为无关作用,未发现拮抗作用.二者联用敏感株增加,耐药株减少.氟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应用能够增强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作者:于晓虹;杨国玲;刘晓明;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