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
性传播疾病(STD)和HIV的流行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女性性罪错人员已经成为性病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了解我省女性劳教人员中STD发生状况,在福建省女子劳教所的协作下,于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对省女子劳教所新收教的性罪错人员共3586名进行了性病调查.
作者:王贞生;任丽珠;庄文豪;郑丽红;李峰;阮小洁;林伯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眼眶及颞部皮肤发黑1个月,于2006年7月12日到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眶皮肤淡紫色,半月后逐渐增多波及额部及两侧颞部,皮损呈淡褐色,1个月后皮损呈紫褐色,无明显自觉症状.
作者:邬松涛;黄贵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应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配合常规疗法对6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燕艳;何玉红;丁媛;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神经纤维瘤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30001,主要表现为神经纤维瘤、咖啡斑,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吕新翔;乌日娜;罗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皮肤镜在色素性和非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某些色素性和非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皮肤镜诊断和皮肤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皮肤镜对于咖啡斑及甲下出血等临床常见色素性疾病的良恶性判断率特异度和灵敏度达到100%;对于恶性黑素瘤、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也较高.结论: 皮肤镜对于黑素瘤、色素性痣、细胞痣及脂溢性角化的良恶性判断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毅侠;刘雯;赵广;孙玮;蔡瑞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黑棘皮病(acanthosisnigricans,AN)是一种病因未明,以皮肤色素沉着、天鹅绒样增殖、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点的少见皮肤病1.伴有消化道或其他内脏恶性肿瘤的为恶性AN2,临床上少见,我科从2000~2005年收治2例合并胃癌的恶性黑棘皮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已婚.因肛周菜花状新生物3个月,于2006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肛周出现少许新生物,约花生米大小,无自觉症状,当时未在意,此后新生物渐增大、增多,并影响生活,于2006年5月23日收入我院.皮肤科情况:肛门处见约5 cm×10 cm的菜花状、不规则新生物,暗红色,表面疣状增生,质软,基底宽,有少量渗液、污秽,无明显溃疡面,边界清楚,恶臭味.
作者:姚岚;毕新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丘疹鳞屑类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它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其免疫异常的因素包括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2型、HIV、阿米巴、慢性胆道感染等.
作者:刘芳;傅雯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双手掌、双足底角化过度性红斑26年,于2007年2月到我科就诊.患者于6岁时开始出现双手掌、双足底弥漫性红斑及角化过度性损害,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扩大并加重,波及手足背及肘关节伸侧面,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人,否认父母近亲婚配史.
作者:龙福泉;韩科;苏建英;蒙秉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IFN-γ和IL-13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FN-γ和IL-13水平,同时记录银屑病组PASI评分.结果: 血清中IFN-γ水平在银屑病组(47.56±9.70)明显高于对照组(25.31±9.87)(t=7.95,P<0.01).血清中IL-13的水平银屑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64,P<0.05).PASI评分与血清IFN-γ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65,P<0.001);PASI评分与IL-13水平无相关性(r=-0.12,P>0.05),银屑病组IL-13与IFN-γ水平经直线相关分析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FN-γ、IL-13水平均高表达,提示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血清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董萍云;刘晓松;李立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于2002年12月1日~2004年12月1日,对819例甲真菌病病例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819例患者1 032个靶甲真菌培养分离出真菌615株,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者分别占51.9%、41.6%和6.5%,且有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情况.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居首位,占40.2%,酵母中白念珠菌居首,占14.1%,非皮肤癣菌霉菌中以曲霉为主.甲真菌病致病菌中酵母及霉菌日益增多,故治疗应个体化,宜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
作者:许素玲;林蕾;邵椒青;林秉奖;周琼艳;石磊;施天宁;钱大宁;陈广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在带状疱疹治疗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目前尚有争论1.我们在2006年1~12月,对我院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小剂量,短程泼尼松合并静滴阿昔洛韦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存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干性皮肤是婴儿湿疹的主要症候,我科采用保湿剂联合铍宝消炎癣湿药膏治疗,婴儿湿疹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高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面颈部褐色斑8年,加重3年,于200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下颌部瘙痒,半年后局部出现淡褐色斑,后缓慢增多,并波及颈部皮肤,无任何自觉症状,故未予诊治.近3年来,褐色斑迅速增多加深并呈网状,同时额、双颞侧、眼周及口周皮肤亦出现类似皮损.
作者:张翠;孙万峰;康晓芳;李久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24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对不同糖皮质激素用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糖皮质激素分量(以泼尼松计)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P<0.05),治疗起始剂量泼尼松1.5 mg/(kg·d)左右,疗效较好,副作用无明显增加.致敏药物中,神经精神科药物比例高.尿潜血阳性患者病程较长(P<0.05).对重症药疹的治疗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5 mg/(kg·d)左右疗效较好且安全.
作者:张黎峰;周飞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21~38岁,3例男性为某厂临时聘用清扫存放沥青仓库的工人,接触沥青4小时,中午下班时经日光照射后,面、颈、双耳、双手出现灼热,刺痛、发痒等,之后上述部位出现红斑,红色小丘疹,小水疱,密集成片,皮肤略肿胀,皮温高,双眼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等;8例女性患者中,3例患者为某保健食品厂包装工,包装含有无花果叶的保健茶,工作8小时经日晒后,3例均出现双手、上肢灼痛、瘙痒,红斑、水疱、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皮损境界清楚;另5例女性患者为制药厂工
作者:杨志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乳房外Paget病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皮损形态及病理变化与乳房Paget病相似,是发生于人体顶泌汗腺分布部位的特殊类型的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
作者:石丽君;高宇;陈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男性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增多趋势,常见有硬下疳、生殖器疱疹、包皮龟头炎、药疹、多形红斑和下疳样脓皮病等.这类疾病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笔者收集了2002年1月~2005年10月男性生殖器溃疡患者57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如下.
作者:于小兵;廖新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中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的实验方法与优化条件.方法: 应用ProteoExtract Albumin/IgG Removal Kit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IEF)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简称 2-DE)和质谱分析评价血清蛋白纯化效果.同时对标本预处理、水化、等电聚焦、SDS PAGE等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 采用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了重复性良好的图谱结果,2-DE图谱中分子量在20-55kDa以及pH在4-7区域之间的蛋白点分离效果较好.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能够进行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刘占奎;谭升顺;于春水;樊靖华;白转丽;李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LGV)近年来国内少数有报道.现报道1例.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农民,有性乱史.因腹股沟溃疡、瘘管7个月余,于2006年4月来门诊就诊.
作者:张民夫;张明;姜萍;梁明;王延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